深读丨一个世界建筑史中独一无二的“天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凯旋门是一座极具艺术特色的建筑 深读丨一个世界建筑史中独一无二的“天国”

深读丨一个世界建筑史中独一无二的“天国”

2024-07-17 11: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渊源: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双重继承人

古罗马的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年在位)宣称是在梦中受到上帝的启示,选择拜占庭古城来建造罗马帝国的东都,一座新的罗马城,并以自己的名字为之命名,“君士坦丁堡”意即“君士坦丁之城”。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商业殖民城市。早在公元前680年左右,富于进取精神的希腊商人积极建立海外商业殖民城邦,其足迹遍布地中海和黑海沿岸,拜占庭就是其中之一。在著名的希波战争中,拜占庭发挥过重要作用,被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写进他的《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中。

拜占庭帝国范围示意图

在三世纪罗马帝国西部陷入无可避免的衰落之后,帝国东部成为罗马帝国往昔荣耀的继承者,并且早期拜占庭帝王们大都抱着复兴罗马帝国的宏愿,查士丁尼一世即是其中的典型。同时,由于拜占庭与古希腊的深厚渊源,拜占庭帝国实际上成为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双重继承者,因此当中世纪欧洲陷入文化低谷的时候,以君士坦丁堡为核心的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高度文明的中心,并且持续了千年之久。

建都:“新罗马”,重续古罗马帝国的荣光

君士坦丁于公元324年颁布命令,开始新都营建。

为了加快建设进程,他调集帝国各地的建筑师和能工巧匠参与到新都建设中,同时下令建立专门学校培养急需的各类建筑人才,四万名哥特士兵投入工地。君士坦丁甚至下令豁免建筑师以及高级技术工匠大量税赋,足见建筑人才在新都受到的优待。

包括黑海沿岸原始森林的优质原木、爱琴海岛屿出产的各色大理石在内的大量珍贵建筑材料源源不断运来,无数杰出的古代艺术品、青铜及大理石的雕像,从罗马、雅典、亚历山大里亚、以弗所,以及罗马帝国各重要行省,如潮水般涌向拜占庭新都。

经过五年的大规模施工,新都基本落成。公元330年5月11日,君士坦丁大帝主持了盛大的新都落成庆典,并进行了持续四十天的庆祝活动。君士坦丁的后继者们又陆续在新都内踵事增华。

新都分为十四个区,正如奥古斯都把罗马分为十四个区;拜占庭古城内的七个高地则被君士坦丁用来比附罗马城的七座山丘。

君士坦丁堡总平面示意图

据历史学家统计,到公元425年左右,君士坦丁堡已集中了大量精美的建筑物,除大皇宫之外,还有大竞技场、元老院、公共学堂、五座宫殿、十四座教堂、两座巴西利卡(即多功能集会大厅)、两座剧场、八座大型公共浴场、一百五十三座私人浴场、四座公共广场、三百二十二条街道、五十二道沿街柱廊、五座粮仓、四个港口、八条引水渠、四个地下蓄水池和四千三百八十八座贵族宅邸(许多罗马城的贵族、富人被君士坦丁迁至这座新都),这些熟悉的建筑类型让我们想起新首都的原型——罗马。

下面,我们来逐一审视“新罗马”的各项建筑成就。

建筑成就:又一座永恒之城

大皇宫与大竞技场

在君士坦丁堡东端的扇形地块上,君士坦丁大帝建起华丽的大皇宫(其用地大都被今天的奥斯曼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建筑群所占据),它与大竞技场、皇家教堂圣索菲亚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之前身)同在全城最高的山丘上,可以俯瞰都城全境。

在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落成之前,大皇宫一直是君士坦丁堡的象征,并且大约保留至十一世纪。现在虽已无从知晓其具体形式,但学者们推测大皇宫既是城墙环绕的独立宫堡,同时又具有面向大海的开放气势。如同罗马帕拉丁山的皇宫可以俯瞰马克西姆大竞技场一样,君士坦丁堡大皇宫同样可以俯瞰比邻的大竞技场。

十五世纪晚期木刻画中的君士坦丁堡大竞技场

它是一座城中之城,是由一系列柱廊连接、一座座花园分隔的殿堂、楼台和教堂的组合式建筑群。主要大厅称作“十九席大厅”,长方形平面,末端的半圆形凹室设皇帝的宝座,两侧各有九个壁龛,为贵宾的席位。另一个庆典大厅称作金厅,是带穹顶的八角厅。

君士坦丁堡大皇宫马赛克铺地

大皇宫是都城的中心,由此向西是城市的主要街道——雷吉亚和麦西大道,两侧带有大理石柱廊,形成都城的东西中轴线。大道南侧是巨大的大竞技场(现为苏丹艾哈迈德广场),一如罗马的马克西姆大竞技场。赛车道可容十辆马车并驾齐驱,赛场内可容纳近十万名观众。看台用花岗岩建造,外墙则由四层拱廊构成。在大皇宫与赛场中的皇帝宝座之间建有直接通道。大竞技场中央矗立着许多纪念柱和方尖碑,还有取自希腊德尔菲的著名蛇形铜柱。

左:矗立于君士坦丁大竞技场中央的埃及方尖碑;右:君士坦丁堡大竞技场埃及方尖碑基座雕刻

大竞技场不仅是帝国的娱乐中心,也是举行盛大仪式的中心,拜占庭皇帝甚至在这里接见臣民。

与罗马不同的是,圆形剧场(例如大角斗场)或者半圆形剧场在这座城市并不流行。与此相反,公共浴场依旧十分受欢迎,甚至在十五世纪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之后,罗马式的大型浴场建筑依然没有停止建造,“土耳其浴室”也因此享誉世界,反而比它的发源地罗马的浴室还要著名。

广场与纪念柱

沿着柱廊拱卫的麦西大道继续向西,就是圆形的君士坦丁广场(今塞伯利塔斯广场),一如其先辈恺撒、奥古斯都、图拉真在罗马留下属于各自的广场纪念碑,这座广场也是君士坦丁大帝在新罗马的个人纪念碑。广场周边是大量公共建筑群形成的政治、商业活动中心,最高大宏伟的建筑是帝国议会和元老院。

广场中心伫立着高耸入云的君士坦丁纪念柱,一如罗马的图拉真记功柱。这根斑岩石柱高达50米(超过37米高的图拉真记功柱),直径3.2米,顶部是君士坦丁的铜像,手中举着象征统治世界的地球,上面安装神圣的十字架并且刻着铭文 “上帝,我将这座城市献给你”。

君士坦丁纪念柱。左:1574年绘画,藏于英国剑桥特里尼蒂大学图书馆;右:1957年旧影

君士坦丁广场西侧是方形的狄奥多西广场(今巴耶济德广场),为多条重要的罗马军事大道的汇合点,也是全城最大的贸易集市,由狄奥多西一世建造于公元393年。

君士坦丁堡狄奥多西广场凯旋门遗迹

继续往西,是费拉德尔斐亚广场,那里的两根斑岩石柱现在立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麦西大道由此分叉,一支向西北直抵神圣使徒教堂;另一支继续向西南延伸,两侧布列着市政厅、将军府、国库、国家图书馆和豪华的贵族宅邸,最终抵达波维斯广场和阿卡迪广场。

地下蓄水池与城墙

除了以上这些宏伟的纪念性建筑,君士坦丁堡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由于君士坦丁堡建在没有淡水资源的半岛之上,因此同“七丘之城”罗马一样,也需要靠人工设施向城市输水。君士坦丁堡不仅有和罗马一样的高架输水渠,还拥有极具特色的地下蓄水池。

最著名的一座蓄水池称作“巴西利卡水槽”,土耳其人则更愿意称之为“下沉的宫殿”,后者更为生动地道出了这座蓄水池的神话色彩。曾有个著名的传说,声称圣索非亚大教堂地下有一个巨大的、能够容纳大船在其中航行的蓄水池,指的应该就是这座距离教堂不远处的地下工程奇迹。

君士坦丁堡地下蓄水池“巴西利卡水槽”(或称下沉的宫殿)

这个巨大的地下蓄水池是一座由336根大理石列柱支撑的地下宫殿,石柱排成28列,每列12根,柱头上方托着交叉拱顶。古代波斯的波塞波利斯皇宫有闻名遐迩的“百柱大殿”,这个蓄水池无愧为“地下的百柱大殿”。

“下沉的宫殿”中用横放的美杜莎头像当作柱础使用

它由查士丁尼一世建造于公元542年,主要向皇宫和大教堂周边地区供水,整个蓄水池长138米,宽65米,高度达到8米,按照水深2米计算,能够储存相当于28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这样规模宏大又富丽堂皇的“基础设施”,让我们不禁为君士坦丁堡的奢侈而咋舌。与之类似,另一座名为宾比尔·迪雷科的蓄水池更加大胆,其立柱由两根大理石柱拼接而成,两者直接以一个圆柱形的石鼓座相连,看起来简直像是在表演杂技。

比尔·迪雷科蓄水池

大胆的结构给地下蓄水池带来15.2米的深度,相当于五层楼高。这座大型蓄水池“退休”之后,一度成为纺织厂,后来又改建为一座商业综合体。

除此之外,君士坦丁堡的三个地上露天蓄水池,加上封闭蓄水池,城市的总储水量达到100万立方米(可储水100万吨)。因此即便是战争中长时间的围城,君士坦丁堡也不必担心缺水的问题,贮水系统会通过精心设计的运河向城市居民供水。

输水系统之外,城墙是君士坦丁堡的又一项大工程。

城市西部的君士坦丁城墙长约三公里,是新都的第一道城防。公元422年,由于城市的扩张,狄奥多西二世(408-450年在位)新建了一道长达6646米的城墙,构成第二道城防,实际上几乎将整个海角的陆地都包括进来。

狄奥多西二世城墙遗迹

新城墙由好几层设施组成,总宽度超过70米。最外到内依次是护城河,步道、带有堡垒的9米高的外墙,内走道,最后是厚5米、高11米的主城墙,全部以红砖和石块交替砌筑,算得上十分雄伟壮观。

城墙从黄金角一直延伸到马尔马拉海,共有96座造型多样的塔楼守护,每座塔楼高15至20米,和平时期作为兵营使用。城墙上共有5座公共城门和五座在紧急情况下开启的城门,其中最著名的城门称作“金门”,位于城市西南隅,有着巨大的带三重拱廊的大理石塔门。

壮伟的狄奥多西二世城墙保卫了君士坦丁堡长达一千年,直至1453年5月29日落入奥斯曼帝国之手。至今尚有一部分城墙幸存下来。

永恒之城

据现代学者估计,四世纪末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在50万到100万之间,远远超过了不断衰败之中的罗马:四世纪下半叶罗马还有30万到35万人口,至五世纪初已减少到不足20万人。实际上君士坦丁堡的人口规模在整个中世纪的欧洲都是十分罕见的,即便是十三、十四世纪欧洲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仅有20万人口。

君士坦丁堡这座“新罗马”,不论是城市规模,还是人口数目,都远远超过中世纪欧洲其他城市(包括伦敦和巴黎这些后起之秀),成为不折不扣的中世纪西方第一大城市。

绘画中的君士坦丁堡

特别是罗马帝国于公元395年分裂之后,君士坦丁堡不仅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并且实际上是旧罗马的延续,整个罗马帝国以这里为中心又延续了千年文明。不仅如此,拜占庭帝国的“后来者”奥斯曼帝国又从十五世纪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君士坦丁堡成为继罗马之后的又一座永恒之城。

注: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曾精辟地指出,要判断一个作者的立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只要看他把奥斯曼取代拜占庭的史实称作拜占庭的“陷落”还是奥斯曼的“征服”。作为持中立立场的中国作者,笔者决定仅将奥斯曼帝国视作拜占庭帝国的“后来者”。

超越罗马:天堂悬下的穹顶

公元534年,中国历史上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魏洛阳永宁寺塔(高达133米)不幸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与此同时,拜占庭一座无与伦比的伟大建筑正拔地而起,它就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如果说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宫殿、广场、纪念柱、街道、输水系统以及各类纪念性建筑,还仅仅是罗马建筑技艺的延续,那么真正令这座都城开始超越罗马的第一座伟大建筑,当数圣索菲亚大教堂。它给人横空出世之感,并非古罗马建筑水到渠成的产物。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图片来自谷歌)

从古罗马建筑到圣索菲亚大教堂,至少经历了一次步步为营的三级跳:

第一步是早期基督教巴西里卡式教堂的创造;第二步是由古罗马的陵墓、宫殿大厅转化而成的集中式教堂或圣地;第三部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建筑结构中特殊的“帆拱式穹顶”这一重大发明。

A:帆拱;B:帆拱+穹窿;C:帆拱+鼓座+穹窿(图片来自网络)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查士丁尼一世规划的许多宏伟建筑工程之中最为登峰造极的一项,不愧是拜占庭建筑师高度智慧的结晶。如果说万神庙让罗马人相信宇宙的和谐完满,那么圣索菲亚大教堂则让基督徒们相信天堂的存在。

圣索菲亚教堂穹顶如同热气球般,随时可能起飞

千年之后:帝国陷落,文明永续

1453年,年仅23岁的穆罕默德二世率领骑兵和战舰攻陷了君士坦丁堡,至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标志着欧洲中世纪的结束。同时,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的新国家,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

1453年,年仅23岁的穆罕默德二世率领骑兵和战舰攻陷了君士坦丁堡,至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标志着欧洲中世纪的结束。同时,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的新国家,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

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之死(图片来自网络)

当欧洲的古典文化丧失殆尽的时候,拜占庭保留的希腊-罗马文化基因,让欧洲(特别是意大利)得以重新发现和接触古代,深刻影响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

不仅如此,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拜占庭还是欧洲与西亚、西方与东方之间的重要桥梁,使得这个本已是希腊、罗马文化继承者的国度,又能便利的吸收古代东方文化,进一步加强了其多元性和丰富性。因此,不论对于西方还是东方,它都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

拜占庭建筑也是如此,它上承希腊、罗马(尤其是后者)的建筑文化精髓,同时融合了东方建筑的一些独特元素,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拜占庭建筑风貌,许多伟大的作品存留至今,散发出无可抵挡的特殊魅力。

更重要的是,拜占庭建筑文化影响深远,传播范围广袤之极,不仅直接影响了俄罗斯等东欧东正教堂世界的建筑,同时也波及意大利,甚至对拜占庭最长久的敌人——阿拉伯人的伊斯兰建筑也产生了不少影响,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奥斯曼人在伊斯坦布尔建造的无数恢弘的清真寺。

(注: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全部来自《金色天国》本书)

编 辑 | May

“建筑史诗”系列九册套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