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成像仪的日常维护和注意事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凝胶成像仪是干什么用的 凝胶成像仪的日常维护和注意事项

凝胶成像仪的日常维护和注意事项

#凝胶成像仪的日常维护和注意事项|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逐步普及,凝胶成像系统在国内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不管是什么用途,凝胶成像系统的组件都是相似的:拍摄系统、带有特殊光源的暗箱、获取和分析凝胶图片的软件。大部分凝胶成像系统提供了不同的产品特性来满足不同科学研究的需要快速发展的电子技术、光学技术和成像分析软件使成像操作越趋人性化。

如何选购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数字影像技术讯速发展,成为数码产品及分子影像产品的风向标,灵敏度越来越高,自动化程度也更高,设计也更加人性化,逐渐变得像傻瓜照相机一般易用。另外,外型也更加小巧、时尚。分子成像分析系统的实际应用逐渐的普遍化,市场上有很多种分子影像成像分析系统,如何选购呢?长沙雅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您指明方向!

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的组成

凝胶成像系统的基本骨包含:CCD相机,暗室和分析软件。不过其功能不仅仅限于对琼脂糠凝胶进行成像,现在的成像仪趋向于多功能化,还适用于蛋白胶、发荧光的胶、印迹膜和菌落平板等应用。在WesternBlot方面,高性能的CCD分子成像系统能与胶片媲美。 CCD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Device)的英文名称缩写,是一种光电转换器件。是凝胶图像系统的核心部件。绝大多数对数码相机都有一定的了解,不少人还是这方面的专家。有人把数码相机的像素看得很重,但比较之后发现,有些400万、500万像素的相机拍出来的片子没有300像素的机子拍出来的好,这是为什么? 其实,影响成像的因素很多,衡量CCD好坏的指标,有分辨率,CCD尺寸,动态范围,灵敏度,量子效率,信噪比等,其中像素数以及CCD尺寸是重要的指标。其实是说感光器件的面积大小,这里就包括了CCD感光器件的面积越大,也即CCD面积越大,捕获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 制冷CCD的适用性:荧光及化学发光本身较弱,所以对CCD噪音的降低要求很高,应选用高分辨率数字冷却CCD相机结合高通透镜头系统,使其能够捕获到信号极其微弱的荧光及化学发光样品图像,并且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噪音,减少背景,提供出色的图像清晰度。另外可选激发光源及多位滤镜轮扩大了荧光/化学发光成像的应用范围。所以一般在荧光及化学发光观察时需要选择制冷CCD。所以制冷CCD相机绝对是高端分子影像成像分析系统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必须要求。 凝胶成像仪是用于蛋白质、核酸凝胶成像及分析的专用仪器,系统能提供白光和紫外光以及蓝光光源进行拍摄凝胶。为了保证凝胶成像仪的有效使用,实现对凝胶电泳成像的有效控制,确保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必须掌握仪器的正确操作以及维护保养。 使用环境 仪器应放置在室温15-30℃,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环境中工作。放置仪器的工作台应平坦、牢固、结实,不应有振动或其他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现象。 操作步骤 将电泳后的琼脂糖凝胶置于拍摄面板上;打开power键,打开UV1键,即可进行拍照;软件自动预览及捕获图像,点击拍照键即可。

维护保养

1.凝胶成像仪的维护保养周期一般是在两周左右。仪器需保持清洁,表面外周干净清洁;打开仪器及软件,观察软件数据线是否正常接触,且软件操作功能完好。 2.仪器电脑专辑要专用,以免感染电脑病毒,导致无法使用,同时禁止重装系统,因为重装后仪器软件需要重新激活才能使用。 3.暗箱的关门操作要使用正确的关门方法。具体过程为将暗箱门掩至60度左右位置,放手,依靠重力,门自行关闭,需要注意的是,忌用力推动关闭暗箱门。 4.在平时的使用和保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紫外灯箱及投影白光板的清洁,以免影响凝胶成像仪凝胶成像的效果。 5.在操作凝胶成像仪的过程中,除了要正确使用仪器外,还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定。 凝胶成像系统可以为蛋白质、核酸、多肽、氨基酸、多聚氨基酸等其他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结果作定性分析。

使用注意事项

1、先开凝胶成像系统,再开电脑,进入软件。

2、紫外凝胶照相时要防止EB污染仪器,不能用被污染的手套接触凝胶成像系统的门。

3、在使用紫外光源照相的过程中,不可以打开凝胶成像系统前面板。

4、照相后经废胶取出,并用较软的纸擦拭干净。

5、调焦时要轻,动作不要剧烈。

6、请使用稳压电源。

7、保持室内环境干燥,及时将遗留在观测板上的水或其他液体擦干。

8、使用仪器时,要将门及观测台关紧,否则将无法正常使用紫外灯。

9、尽可能不要将电脑连接到因特网或局域网上,同时在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做到专机专用。

10、较长时间不用仪器时,请将仪器用防尘罩盖上。

11、为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请观测好凝胶后及时关闭光源。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