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和冰川地貌》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冰川地貌的成因及常见地貌景观 《海岸和冰川地貌》教学设计

《海岸和冰川地貌》教学设计

2023-12-14 13: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地貌景观的形成既有其不断演变的过程性,也有众多自然要素作用的综合性,分析不同地貌的形成过程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动态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以了解记忆为主,缺少必要的探究分析实践,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较薄弱。本文以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教学设计为例,试图通过问题引领式的教学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增强高中阶段的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海岸地貌;冰川地貌;教学设计

在湘教版(2019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海岸和冰川地貌中,有三大重点与难点,分别是: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的分布与特点,海浪侵蚀与沉积、冰川侵蚀作用的具体过程,以及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综合分析海岸和冰川地貌的形成原因。本节涉及的课程标准为:“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描述一种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时,必然涉及到其形成原因及过程。通过设置相关典型问题,教师引导对其探究分析,有利于学生理解海岸和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提升综合思维能力。下面是笔者对这一内容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地理实践力:学生能运用地图或观察图像、视频,识别海岸和冰川地貌,进而具备一定的观察意识和调查能力。

综合思维:学生能运用基础知识,说明海岸和冰川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特定区域(如居住地周边、旅游地区等)的海岸和冰川地貌,并简单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密切联系,树立人地协调观。

2.教学过程

2.1海岸地貌

[课堂导入]播放澳大利亚“十二使徒岩”的视频,通过三个问题“十二使徒岩是怎么形成的,它的数量为什么会减少?将来会消失吗?”引入课堂,并展示学习目标。

[课堂活动]识别景观

课前把典型的海岸地貌照片装在信封里,每个学习小组派一名同学上台抽签。

[教师设问]这些精美的图片是在哪拍摄的?它们属于什么地貌?它们有什么不同,你可以给它们归类吗?

通过对景观照片的识别引入海岸带及海岸地貌。要求学生对照学案,识别出一些常见的海岸地貌,并对其进行归类。

2.1.1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

[教师创设问题]常见海蚀地貌的形态在成因方面有明显的联系,请在下图中用简洁的文字把其余的联系补充完整。

通过对常见的海蚀地貌形态特征差异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海蚀地貌的形态在成因方面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2.1.2海岸地貌的成因

[教师设问]人们提到海南岛,总会联想到它那柔美亮丽的海湾与沙滩,但常常忽略了与这些海湾沙滩相伴的、嶙峋突兀于碧波之中的岩石海岸与岬角。为什么在海南岛同一处海岸发育了不同类型的海岸地貌,说明影响因素。

[学生交流]岩性的差异会影响海蚀速度和碎屑的多少,如坚硬的岩石,不易受侵蚀,易形成岬角。强度中等的岩石,易形成海蚀平台,且在海蚀平台外形成疏松堆积物。

2.2冰川地貌

播放有关格陵兰岛冰川的视频,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冰川的特点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2.2.1冰川的特征

[学生思考]什么是冰川?冰川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冰川所在地区终年严寒,是为“冷”;冰川覆盖地表的面积大,体积重量大,是为“大”;同时冰川要沿着地表缓慢移动,是为“动”。这样利于学生理解冰川的特征,为理解冰川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创造前提。

2.2.2冰川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师创设问题]观看冰川运动视频,冰川是怎样对地表侵蚀的?冰川的搬运、堆积和流水、风等外力有何不同?

[学生交流]冰川运动时,一方面以自身的推力将冰床上的碎屑物挖起,另一方面又把与冰川冻结在一起的冰床上的岩石拔起,带向下游,形成挖蚀作用。冰川的重量很大,冰川滑动时,不仅把岩石压碎,而且还挟带着这些岩块进一步锉磨冰床,形成磨蚀或刨蚀作用。

[教师设问]相较于流水和风力的堆积作用,冰川的堆积物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由于冰川的体积重量大,搬运能力强,当冰川消融时,堆积物会杂乱无章地堆积在地表,堆积物多棱角。

[教师评价]堆积地貌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外力力量的强弱影响。外力强大,则堆积物不具有分选性;外力较弱时,重量大的物质先沉积,重量小的物质后沉积,堆积物具有分选性。

2.2.3常见的冰川地貌

观察典型的地貌图像,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冰川地貌,注意提示学生冰斗和刃脊、角峰的联系,以及冰川槽谷的形态特征。

[教师设问]冰川槽谷和“V”形谷有何不同,和峡湾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交流]冰川槽谷由冰川作用形成,谷底一般平直而宽阔,两壁陡立。“V”形谷由流水作用形成,两壁较陡峭,谷底狭窄。峡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槽谷,是海水入侵冰川槽谷形成。

[教师评价]由于峡湾既宽阔又深邃,不但风光秀丽,而且适合发展航运,比如挪威西海岸的峡湾地貌就特别典型。

[课堂活动]探究古冰川遗迹的形成过程。

以“千湖之国”——芬兰为例,引导学生从冰川侵蚀形成洼地及冰碛物堆积堵塞河道或冰川槽谷两个角度分析湖泊形成的原因。

[教師评价]“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我们看到今天的冰川遗迹,能够想象出以前地球被大量冰川覆盖的壮阔情景,也让我们由衷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3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堂活动]以石家庄和承德为例,通过小组组内交流的形式,探究平原和山地两类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师评价]在不同的地形区,人口的分布,城市和交通运输的建设,产业的发展等都会受其影响。在发展经济时,要因地制宜,注重和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3.结语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海岸和冰川地貌缺乏感性认知,本设计通过设置相关典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其分析的方法来突破这一学习难点。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相关外力作用的背景条件与作用过程,同时又能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河北承德第一中学,河北   承德   067000)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