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与“国山”泰山的情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冯骥才谈散文小说诗歌 冯骥才:与“国山”泰山的情缘

冯骥才:与“国山”泰山的情缘

2024-07-06 16: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二次是在"文革"期间,给冯骥才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上山进香拜佛的老婆婆。那时,山间寺庙都闭门上锁,各处佛像都集中锁在山顶碧霞祠。然而这些虔诚的信徒,为了还愿,千辛万苦爬上山顶,隔门拜佛,至诚之深,令人感动。冯骥才从中得到启示:"世上最难约束的,乃是人心。"

第三次登泰山,是1989年冯骥才的父亲去世之后。那时,冯骥才的母亲终日沉浸在悲伤之中。为了让母亲振作起来,冯骥才决定趁到山东办画展之际,陪母亲去登泰山。乘汽车、坐缆车,然后搀着母亲登上了泰山极顶。到了山顶,冯骥才买了一个"登泰山,小天下"纪念章,给母亲戴在胸前,并在刻有"极顶"两个大字的巨石前为母亲照了一张像。从泰山回来以后,母亲的精神为之一振,心情豁然开朗。冯骥才感慨万分:泰山啊,这就是你神奇魅力之所在!为此,他要追写一篇散文:《我为母亲发奖》。

第四次登泰山,就是冯骥才被授予泰安市荣誉市民之际。这次到了中天门,没再往上登就下山了。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冯骥才说,这回真正体会到了"下山难"的滋味,从中又得到新的人生感悟。

最近的一次登山,是源于《泰山挑山工纪事》这本书。在书里,冯骥才采用口述史的调查方式,观察了解挑山工的生活现状。“历史上关于泰山挑山工没有专文记载,没有文献科考。可是挑山工一直是泰山特有的一种人,也是一种生活和人文。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历史应当理清,现实应当面对。这便是出这本书的目的。”冯老先生说。

冯老先生在总结他五次登泰山的体会时说:“我和泰山有缘,泰山给了我很多人生的启示。青年时代,是挑山工给了我巨大的激励,并贯穿我的一生。如今,我已经进入生命的秋天。我要认真'盘点'自己,思考今后还应该做些什么。就好象下山时要重温当年上山时所赋予的勇气和胆识。”

“能与一座堪称‘国山’的名山如此结缘,是一种少有的福份。”

“岱宗立天地,由来万古尊。称雄不称霸,乃我中华魂。”这是冯骥才送给泰山的一首诗,里面全是对泰山的敬意。

“在人生的几十年里,我登过各地各处乃至各国的大山小山名山不止数百座,许多山之美之奇之独特令我惊叹、迷醉、印象殊深;然而它们都与泰山不同,泰山是与我纠结着的一座山。它绝不只是风光卓然地竖立我的面前,而好像原本就在我的世界里。”冯老先生向记者表达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是因为它那种我天性崇尚的阳刚精神?它那种最具中华文化气质的“五岳独尊”的形象?还是它是我母系家乡的风物——母亲家乡的一切总是早早地就潜在血液里了。不知道,反正我有那么多诗歌、散文、绘画,以及文化事件乃至人生故事都与泰山密切关联一起。”

“我深信一个人能与一座堪称‘国山’的名山如此结缘,是一种少有的福份。”冯老先生说。

冯老先生与泰山千丝万缕的缘分中,不得不提的肯定便是他与泰山挑山工的缘分。很多地方都有挑山工,但是他们都不称其为“挑山工”,而是叫“挑夫”。只有泰山上称他们为“挑山工”。他觉得“挑山”这个词非常好,很有寓意,也很有文学意境。它总让你隐隐地感到一种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挑山精神,以及挑山工的博大胸怀和责任。

在冯老先生的书房里,有一根磨得光溜溜的扁担立在一角,这是一根泰山挑山工送给老先生的,一根真正挑山工用过的扁担。“它不是一个过去生活的遗物,而是一个昂然、苍劲而又珍贵的历史生命。”冯老先生说,凡历史的生命都是永恒的。

“泰山是历代人崇拜的山,它有它的独特信仰,有它美丽的人文地理景观,还有许多有着浓郁文化特色的遗迹、建筑等,但它历年来称雄不称霸,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在挑山精神中就可见一斑。”冯老先生说。

冯骥才因写挑山工而成为了泰安市的荣誉市民,之后冯骥才开始投入到城市历史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经年累月各地跑,竟然无暇再来登岱。然而巍巍泰山包括泰山的影子并没有在心中淡漠。可是一次听说当今在泰山难见挑山工了,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代挑山工”时,冯骥才毅然而然再次来到泰山,再次为挑山工写书。在出版《泰山挑山工纪事》的过程中他发现,最年轻的挑山工都已经45岁。“以后不会再有人干挑山工的活儿了。要挑一百斤,每天要走8800个台阶,到山顶,一天一趟,没有人再能做、愿意做这样的重活儿了。但是挑山工的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灭,需要有人去记录这些人,记录他们真实的生活、记录这段历史,传承这种精神。”

“泰山是要留给后人的,要保持泰山的自然原生态,保护好泰山的所有文物。”

“泰山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是祖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泰山,让它能继续留给后人。”在冯老先生看来,泰山的保护一定要保证它的原生态,在此基础上做好各类文物古迹的维护、抢救工作。

“遗产是一个很神圣的概念,是需要敬畏的。”冯老先生认为,泰山保护的压力应该主要是来自旅游,泰山的名气太大了,所有人都想来泰山看看,“如果大山都是人工雕琢的,植物都是人工栽植的,那只能是一个大型的盆景,最美的泰山必须要有山灵之气,与天地气息融为一体。所以泰山的旅游开发一定要守住度,只有这样才能长长久久地感受泰山的美,感受泰山的雄壮。”

近些年来,冯老先生一直奔波全国各地,致力于抢救文化遗产,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及传承,他有很多建议。“政府要肯为文化花钱,保护地方文化遗产,也是政府的责任,要放一些投入在里面。”另外,他认为还要吸纳一些社会资金,这个时代等待资金的良性使用,吸引商人来投资文化产业,助推文化发展。

冯老先生说,泰山在环境保护上、在控制过度开发上,还有游客控制和森林防火等方面都做了一些探索,他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做好对泰山的保护。

冯骥才泰山画作及部分作品

文字: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中乾

图片:冯骥才工作室 张中乾

*版权声明:公众号如需转载泰山工作室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扫一扫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