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冯骥才生平简介主要作品 中国文艺网

中国文艺网

2024-06-23 10: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中国作家、文学家、民间艺术工作者、画家。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务院参事,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冯骥才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

  冯骥才文学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百余种。代表作《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等。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余种。

  冯骥才致力于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他在2002年3月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2543号提案(《关于紧急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提案》)中发起倡议,并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了空前规模的文化抢救行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该工程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始自2002年,历时十年,对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的民间文化遗产——主要是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三大版块,进行抢救性普查、搜集、摄录、分类、登记、整理、出版和制作;该工程后来融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普查与认定中。抢救工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年至2007年,以抢救和普查为主;第二阶段是2008年至2012年,以编辑和出版为主。原则上强调地区优先,项目优先,濒危优先。抢救工程的成果包括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中国手艺人名录》《中国唐卡艺术集成》《中国剪纸艺术集成》等,后期档案化与数据库制作仍在进行中。

  同时,冯骥才认为保护传统村落意义十分重大。从遗产学角度看,传统村落是另一类遗产,它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也是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对它的保护一直是个巨大的难题。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刚刚开始,它有待于系统化、法治化和科学化;它需要相关的理论支持和理论建设,需要全民共识和各界支持,需要知识界的创造性的奉献,以使传统村落既不在急骤的时代转型期间被甩落与扬弃,也不被惟利是图的市场开发得面目全非。我们要用现代文明善待历史文明,把本色的中华文明留给子孙,让千年古树在未来开花。迄今为止,已有五批、6819个村落进入了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七部门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正在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传统村落立档工作。

  冯骥才说教育是他人生接过的最后一件大事。以冯骥才名字命名的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是一所风格独具的人文学院,院训为“挚爱真善美,关切天地人”。学院为研究生院,包含文学、艺术和遗产学的科研与教育,内设有三个国字号的文化研究中心,即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学院追求博物馆化,近万件古今艺术品庋藏与布陈其中。深度的文化体验,田野与学术的密切结合,以及对理工科“实验室”的引进,是冯研院特有的人文涵育方式。学院正积极推进中国文化艺术的海外传播。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