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江谭|惊艳!龙泉青瓷为何能撑起杭州国家版本馆“门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冬奥会杭州场馆介绍 六江谭|惊艳!龙泉青瓷为何能撑起杭州国家版本馆“门面”?

六江谭|惊艳!龙泉青瓷为何能撑起杭州国家版本馆“门面”?

2024-06-27 04: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7月23日上午,北京、广州、杭州、西安4地,四座版本馆同时揭牌,这4座纵横古今、绵亘千年文明的新时代国家文化殿堂的问世,让中华文明传承和新时代文化复兴有了得以存放绵延的全新“库房”。

纵观国家版本馆四大馆,一总三分,四地四馆,气质各异。北京总馆文瀚阁,讲求大气;西安分馆文济阁,体现霸气;广州分馆文沁阁,凸显洋气。那么,杭州国家版本馆文润阁作为四席之一,不失雅气。

作为江南特色版本库、华东地区版本资源集聚中心,“文润阁”承担着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面向长江流域,展示传播中华版本文化的新使命,其低调而又雍容,温润而又灵动。

(一)

从杭州地铁良渚站出发行车约10分钟,就到了杭州国家版本馆,置身其中,处处流露出宋代绘画中“掩映之美”,曲面屋顶下,曲径通幽处,青瓷屏扇门一字排开,青绿之间,若隐若现,犹如一副“千里江山图”,两旁是青松巍然挺立。

再往里看,山壁上还写着三个字:文润阁。值得一提的是,“文润阁”三字出自“宋四家”之首的苏东坡先生。很难想象,眼前这极具“宋韵”园林风格的建筑,前身竟是一处废弃矿坑。

“建成杭州国家版本馆、之江文化中心等新时代文化地标”。在浙江省党代会报告中也有提及,版本馆作为中华版本传世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传世”二字,足以见得,杭州国家版本馆举足轻重。

版本馆,是个什么馆?简而言之,版本馆,是中华文明种子的基因库,用以存放保管中华文明的“金种子”,集合了图书馆、博物馆等场馆的保藏、展示、研究、交流等多重功能,承担着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使命。

而杭州国家版本馆的任务则是以江南版本文化研究为重点,挖掘、整理、研究、展示和传播中华版本文化。

(二)

杭州国家版本馆以研究江南文化为重,外观自然也要有“宋韵”味道,如何展现江南色彩、宋韵元素、浙江特色,主创设计师王澍给出了答案。

王澍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他说,自己从“文润阁”中“润”字寻到了灵感。

提及“润”字,就会想到《诗经》中的那句“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古人常以“瓷”来仿“玉”,青瓷正因色泽如玉而受人喜爱,最有“温润”的感觉。放在杭州国家版本馆,最合适不过。

古典的“青瓷”如何融入现代建筑?王澍觉得,青瓷屏扇就是破题的关键。

杭州国家版本馆,全馆数座单体建筑,各座建筑都设有一排排高大的青瓷屏扇。这些屏扇可配合使用场景控制任意角度,开合层叠之中制造出深邃多变的效果。

据谭主了解,版本馆的青瓷均出自龙泉窑。宋代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高峰时期,而龙泉窑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历史长达1700多年,巅峰时期“百窑点火,千帆竞渡”,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驰名中外的“梅子青”釉瓷色便在南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并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

场馆主书房至四区、南门以及绕山廊都设置了龙泉青瓷屏扇,使用以梅子青为基准色的四种颜色,共251樘,单樘规格为2.68米×10.34米,屏扇厚度为22厘米、重量高达4吨。各樘屏扇可转动方向合并成整体,四种颜色瓷板排布巧妙,深深浅浅,远看就如青绿之色在画纸上晕开。

王澍说,屏扇的灵感来自于南宋画家马远《华灯侍宴图》中的小方格屏扇,画中一人抚琴,两人聆听,抚琴人的身后有一扇“U”形屏风,这场景一下就击中了王澍的心,整个方案也呼之欲出。

早在2020年7月,王澍设计团队就决定将龙泉青瓷釉面砖列入杭州国家版本馆外墙装饰重要材料。该工程对青瓷板的规格、平整度、烧制等提出极高的要求。

单烧一片青瓷板片问题并不大,但王澍设计团队需要7万余片青瓷片,要求高,难度大,并且青瓷板需要又大又轻又薄,要完成这项任务可并不简单。

(三)

前文提及,版本馆作为中华版本传世工程,至关重要,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龙泉青瓷宝剑产业局立马组织龙泉瓯江青瓷有限公司、龙泉市南宋哥窑瓷业有限公司、龙泉市宝溪先明瓷厂等三家企业研发生产,进行攻坚。

三家企业接到任务后迅速增加设备投入、邀请专家,联合起来日以继夜思考该如何创新做到技术攻坚。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龙泉市南宋哥窑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逸瑞说:“因为以前没有做过这种瓷板,烧制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新的问题。”

传统龙泉青瓷烧制时,因为瓷的材质等原因,一般会避开器型大、版面宽的产品。而版本馆作为传世工程,这次所要用到的产品质量要求非常苛刻,特别是变形和边釉的质量要求。

瓯江青瓷公司总经理林桓毅说,为了这次的任务,我们专门抽调技术人员成立研制小组,多方选原材料,前往景德镇等地取经,进行几十次调整试验。

历经大半年对原料和釉料配方不断的调整和试烧,共试验了超过1000余片青瓷实验片,还专门对窑口进行改造,三家企业一起协作,终于攻克了难题,完成了技术上的创新——将已烧成瓷板进行切割平整后,再加温上釉三次烧成。运用这种成瓷后再施釉烧成的工艺,最终烧出了符合要求的青瓷板。

1700多年前八百里瓯江龙窑烧瓷,龙泉先民开放、创新,宋代人文高地、“海丝之路”内陆起始地、全球制造业之都等等的辉煌与荣耀,是龙泉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所成就的。

就如今日版本馆之青瓷屏风,龙泉人敢为人先,打破壁垒,创新技术。龙泉青瓷板产品作为崭新的品类,在杭州国家版本馆亮相之后,赚得满堂喝彩。

龙泉市青瓷宝剑产业局负责人表示,此次创新的青瓷板,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相信通过政企联动,能推动青瓷产业发展到达一个全新的高度。

——谭主观察——

杭州国家版本馆将宋韵气质与在地风貌完美结合,

宋韵的体现,少不了青瓷

而提及青瓷,缺不了龙泉

勤劳的龙泉人

烧造出“清澈如秋空,宁静似深海”的龙泉青瓷,

让烟雨江南的盎然风情,尽皆融于瓷上

而从青绿之间的瓷上可以窥见的

是精神与物质交相辉映的宋韵画卷

是传承与创新并驾齐驱的开放思维

是古典与新潮纵深跃变的胸襟气度

龙泉青瓷正沿着八百里瓯江,奔腾出海

它的未来,值得期待!

出品丨六江谭智库研究中心( 六江谭智库)

监制丨冯永明

审核丨邬敏

本期撰文谭主丨朱亮羽

编辑丨Being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