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简述》第二章 第二节:从中华民国的建立到军阀割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军阀割据会造成什么后果 《中国近代历史简述》第二章 第二节:从中华民国的建立到军阀割据

《中国近代历史简述》第二章 第二节:从中华民国的建立到军阀割据

2024-07-17 13: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二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二节:从中华民国的建立到军阀混战

思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在当时的局面,人们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于是,中华民国建立了。这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但为什么最后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原清朝大臣袁世凯夺走了呢?为什么在袁世凯死后,中国会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呢?这期间经历了什么?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随后,又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内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清朝内阁大臣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在多方面压力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通电全国,赞成共和,推举他做大总统。袁世凯随后又以南方革命党的共和要求,对已束手无策的清政府施压。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

      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而实则是自己故意所为,这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在了袁世凯身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懦弱和妥协性。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们的合影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一步步展开了独揽大权的活动。

        在1912年12月开始举行的中华民国首次国会选举中,中国同盟会及其他政党组成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的初选和复选中获得巨大胜利,这使袁世凯等人大为震惊。接替孙中山代理国民党理事长的宋教仁,准备筹划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   1913年3月20日夜晚,宋教仁由上海启程前往北京,被刺杀于上海沪宁火车站,其凶手的幕后主使正是袁世凯,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社会的“宋案”。

     “宋案”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但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同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日本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5年1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经过谈判,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袁世凯祭天大典

                            

  

护国战争形势图

      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背叛共和的袁世凯。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连手下也是阴奉阳违。之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他不久在绝望中死去。

军阀割据

      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北洋军阀中难以产生一个能统领整个北洋派的人了。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

       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奉系的张作霖,同样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其他各省也被大大小小的军阀所控制,如云南、贵州被滇系军阀唐继尧所占,广东、广西被桂系军阀陆荣廷所占。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段祺瑞(左)与冯国璋(右)合影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但这次会议的进展并不顺利。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随后,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但最后失败。

军阀割据形势图(1917-1918年)

      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态,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

       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国和奥匈帝国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随即,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本文希望能给阅读者们带来一定帮助。

本文仅供娱乐阅读或一定的参考。

本文可能会有错别字、遗漏内容或不严谨的地方,希望各位能在评论区给予纠正和留下宝贵建议。也可私信up主  LvXingge泽泽子-新生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