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学各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写出上下肢骨的骨性标志各10个 骨学各论

骨学各论

2024-07-18 05: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骨学各论 1. 掌握躯干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齿突、椎体、椎弓(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孔、椎管、椎间孔、棘突、横突、横突孔、关节突、肋凹、骶管、骶管裂孔、骶角、骶正中嵴、胸骨角、胸骨颈静脉切迹。 2. 熟悉肋沟、骶前及骶后孔、骶骨岬、剑突、肋头,颈、胸、腰椎形态的主要区别点。 3. 了解骶骨耳状面、胸骨肋迹、肋颈和肋结节。

躯干骨

椎骨  幼儿期,椎骨总数为33~34块,根据其所在部位由上而下依次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5块)。  至成年人,5块骶椎愈合成一块骶骨,4~5块尾椎愈合成一块尾骨,因此成年椎骨总数一般为26块。 1. 椎骨的一般形态  每个椎骨都由椎体、椎弓、椎弓伸出的7个突起构成。 ◆椎体 为椎骨的前部,呈短圆柱状,表面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是椎骨的负重部位,它承受着头部、上肢和躯干的重量,愈向下位的椎体,其面积和体积逐渐增大。而骶椎开始,由于重量转移到下肢,故其面积和体积又逐渐变小。椎体在垂直暴力作用下,易发生压缩性骨折。 ◆椎弓 是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椎弓根,其上下缘各有一切迹,分别称为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椎骨迭连时,上位椎骨的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上切迹围成一孔,称为椎间孔,椎弓与椎体围成一孔,称为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成一管,称为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和脊神经根等。 ◆突起 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的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2.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颈椎 共有7个。特点: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一横突孔,有血管通过。  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未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最长,未端不分叉,上下关节面基本上呈水平位。第3~6颈椎属一般颈椎,第1、2、7三个颈椎为特殊颈椎。

 ◆胸椎 共12块,特点:①在椎体侧面和横突尖端的前面,都有与肋骨相关节的肋凹。包括椎体肋凹和横突肋凹;②胸椎棘突伸向后下,互相掩盖,呈迭瓦状。上下关节面基本呈额状位。

◆腰椎 共5个,特点:①椎体肥厚(因承受体重压力较大);②棘突直伸向后方,棘突空隙较大,临床上常在此作腰椎穿刺。在第2腰椎棘突下可取“命门穴”,第4腰椎棘突下为“腰阳关穴”。腰椎上下关节面基本上呈矢状位。

 ◆骶骨 略呈三角形,其底向上,尖向下。主要形态结构是:底的前缘向前突出,称为岬;骶骨的两侧有耳状的关节面,与髋骨连接;骶骨中央有一纵贯全长的管道,称为骶管;骶管向下开口形成骶管裂孔;骶管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为体表标志;骶骨前面略凹而平滑,有4对骶前孔;后面粗糙不平有4对骶后孔。骶前、后孔都与骶管相通,有骶神经穿过。

 ◆尾骨 借软骨和韧带与骶骨相连,由4~5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略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下端游离。

胸骨

胸骨   是一块扁骨,位于胸前部正中。胸骨由上部的胸骨柄、中部的胸骨体和下端的剑突组成。胸骨柄上缘正中的切迹称为颈静脉切迹。胸骨体胸骨柄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它平对第2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还正对第4、5胸椎之间。

肋 共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 ◆肋骨:为细长弓状的扁骨,富有弹性。每一肋骨可分为中部的体及前、后两端。肋骨的前端接肋软骨,后端膨大,称肋头,有关节面与胸椎体的肋凹相关节。肋头外侧稍细部为肋颈,肋颈外侧稍隆起部称肋结节,肋结节有关节面与胸椎横突的肋凹相关节。肋体有内、外两面及上、下两缘。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肋间血管和神经沿此沟走行。肋结节外侧有一弯曲较明显的地方,称肋角。第一肋骨,上下扁宽而短,无肋角和肋沟,分为上、下面和内、外缘。 ◆肋软骨:为连接在肋骨前端的软骨。

◆上肢骨

1. 掌握上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  肩胛骨:肩胛冈、关节盂和喙突。  肱骨:肱骨头、肱骨大、小结节、外科颈、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滑车、肱骨小头、内上髁、外上髁、尺神经沟。  桡骨:桡骨头、桡骨粗隆和桡骨茎突。  尺骨:鹰嘴、滑车切迹、尺骨头和尺骨茎突。 2. 熟悉上肢骨以下形态结构:  肩胛骨:肩峰、上角、下角和外侧角。  肱骨:大、小结节嵴和结节间沟。  桡骨:桡骨颈、腕关节面。  尺骨:冠突。 3. 了解上肢骨以下形态结构:  锁骨:胸骨端、锁骨体和肩峰端。  肩胛骨:上缘、外侧缘和内侧缘。  肱骨:鹰嘴窝。  桡骨:尺切迹。  尺骨:桡切迹和尺骨粗隆。 ◆下肢骨 1. 掌握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  髋骨:髂骨、耻骨、坐骨、髋臼、髂嵴、髂前及髂后上棘和耻骨结节。  股骨: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臀肌粗隆和股骨内、外侧髁,以及内、外上髁。  胫骨:胫骨粗隆和内踝。  腓骨:腓骨头和外踝。  跟骨:跟结节。 2. 熟悉下肢骨以下形态结构:  髋骨:髂结节、坐骨棘、坐骨结节、闭孔和髂前下棘。  股骨:股骨头凹和小转子。  胫骨:胫骨内外侧髁和内踝关节面。  腓骨:腓骨颈和外踝关节面。 3. 了解下肢骨以下形态结构:  髋骨:髂窝、弓状线、坐骨大切迹、坐骨小切迹、耳状面、耻骨联合面、耻骨梳。  股骨:粗线。  胫骨:前缘。

上肢带骨  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 ◆锁骨 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全长于皮下均可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标志。锁骨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上面平滑,下面粗糙,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与胸骨柄相接,外侧端扁平为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

 ◆肩胛骨:是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背部外上方,介于第2~7肋骨之间,有3个缘、3个角和2个面。  主要形态结构:  ①外侧角最肥厚,有梨型关节面,称为关节盂。  ②上缘的外侧部有一弯曲的指状突起,称为喙突。  ③肩胛骨的前面为一大的浅窝,朝向肋骨,称肩胛下窝。  ④后面被一横列的肩胛冈分成冈上窝和冈下窝。  ⑤肩胛冈的外侧端,向前外方伸展,高耸在关节盂上方称为肩峰。  ⑥肩胛下角 平对第七肋。  ⑦肩胛上角 平对第二肋。  肩胛骨的主要骨性标志:喙突、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肩胛上角。

自由上肢骨  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除手骨的腕骨外,其他都属长骨。 ◆肱骨 位于臂部,分为一体和两端。  近侧端主要形态结构是: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肱骨头前下方的突起,称为小结节;小结节外侧的隆起,称为大结节;  肱骨体主要形态结构是:肱骨体的中部外侧面有粗糙的三角肌粗隆,为三角肌的止点;体的后面有由内上斜向外下的桡神经沟。  远侧端主要形态结构是:下端外侧份有半球形的肱骨小头,与桡骨形成关节;内侧份有肱骨滑车,与尺骨形成关节;后面有鹰嘴窝;小头的外侧和滑车的内侧各有一个突起,分别称为外上髁和内上髁;内上髁的后下方有一浅沟,称为尺神经沟。  肱骨的主要骨性标志:肱骨大小结节;肱骨内外上髁。  肱骨干骨折易损伤桡神经;肱骨下端骨折易损伤尺神经。

 ◆桡骨 位于前臂外侧部,分为一体两端。  主要形态结构是:上端比下端细小,称为桡骨头,头的上面有关节凹,头的周缘有环状关节面;头的下内侧有一粗糙突起,叫桡骨粗隆;为肱二头肌的止点;桡骨下端的内侧面有关节面,称为尺切迹;下端的外侧份向下突出,称为茎突,为骨性标志。 ◆尺骨 位于前臂的内侧部,分为一体两端。  主要形态结构是:上端较为粗大,前面的凹陷称为滑车切迹(半月切迹);在滑车切迹的上、下方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鹰嘴(骨性标志)和冠突;冠突外侧面的关节面为桡切迹;尺骨下端称为尺骨头;尺骨头的后内侧有向下的突起即尺骨茎突,为骨性标志。

  注意:尺切迹和桡切迹的概念。 ◆手骨 分为腕骨、掌骨及指骨  腕骨 由8块小的短骨组成,排成两列,每列各有4块。由桡侧向尺侧,近侧列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记忆歌诀:舟、月、三、豆,大、小、头、钩。  掌骨   共5块,由桡侧向尺侧,分别称为第1~5掌骨。掌骨的近侧端为底,远侧端为头,头、底之间的部分为体。  指骨   共14节。拇指有两节指骨,其余各指都有3节。由近侧至远侧依次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每节指骨可分为底、体、滑车(头)三部分。

下肢带骨  下肢带骨即髋骨,包括:上部的髂骨;后下部的坐骨;前下部的耻骨。幼年时,三骨互借软骨相连。至15~16岁时,软骨骨化,三骨逐渐融合成为一骨。在融合部的外侧面有一深窝,称为髋臼。坐骨和耻骨围成的卵圆形孔称为闭孔。

 ◆髂骨   位于髋骨上部  主要形态结构是:上缘肥厚,称为髂嵴;髂嵴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为髂后上棘;在髂前上棘的下方,有髂前下棘;髂骨内面的大浅窝,称为髂窝;窝的后方有耳状关节面。 ◆坐骨   位于髂骨后下部  主要形态结构是:下端坐骨体与坐骨支会合处有肥大而粗糙的坐骨结节;坐骨后缘三角形突起是坐骨棘;坐骨棘的上、下方,分别有坐骨大切迹和坐骨小切迹。 ◆耻骨   位于髋骨的前下部。在两耻骨相对面的外侧,于耻骨上缘,有向前突的耻骨结节。  髋骨的主要标志: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坐骨结节、耻骨结节。

自由下肢骨  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 ◆股骨位于大腿部,是人体最长的骨,可分为一体两端。  近侧端主要形态结构是:有球形的股骨头;头下外侧的狭细部分称为股骨颈;颈与体交界处有两个隆起,上外侧的方形隆起为大转子,下内侧的为小转子。  股骨体的主要形态结构是:后面有纵行的骨嵴,称为粗线;粗线向上外延续为臀肌粗隆,为臀大肌的止点。  远侧端的主要形态结构是:有两个膨大,分别称为内侧髁和外侧髁。  股骨的主要骨性标志:股骨大转子、股骨内外侧髁。

 ◆髌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有关节面。

 ◆胫骨位于小腿内侧部,可分为一体和两端。  近侧端主要形态结构是:近侧端膨大部,称为内侧髁和外侧髁;在胫骨上端与体移行处的前面,有胫骨粗隆,为股四头肌通过髌韧带的止点,是骨性标志。  胫骨体呈三棱柱形,其前缘明显,直接位于皮下。  远侧端的主要形态结构是:内侧面凸隆,称为内踝,为骨性标志;外侧面有一三角形切迹,称为腓切迹。

 ◆腓骨位于小腿的外侧,可分为一体和两端。  主要形态结构是:上端略膨大,称腓骨头,为骨性标志;腓骨头下方变细,称为腓骨颈,此处骨折时易损伤腓总神经;腓骨下端膨大为外踝,为骨性标志。

 ◆足骨可分为跗骨、跖骨及趾骨。

  跗骨 属于短骨,为7块  即距骨、跟骨、骰骨、足舟骨及3块楔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和外侧楔骨)。  跖骨 属于长骨,为5块,从内侧向外侧依次称为第1~5跖骨。每块跖骨也可分为底、体和头三部分。  趾骨 共14节,其中趾为2节,其余各趾均为3节。分为底、体、滑车(头)三部分。

颅骨

1. 掌握颅骨的名称、数目及以下主要的孔道和结构:眶上孔(或切迹)、眶下孔、枕骨大孔、茎乳孔、翼点、前囟、枕外隆凸、乳突、下颌窝、下颌头、下颌角、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2. 熟悉颅骨的以下结构:   眉弓、颧弓、咬肌粗隆、鼻中隔、内耳门、外耳门、外耳道、颞窝、垂体窝、髁突、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视神经管、圆孔、卵圆孔、棘孔、舌下神经管、颈静脉孔、关节结节、眶上裂、眶下裂和蝶筛隐窝。3. 了解颅骨的以下结构:  枕髁、牙槽、下颌骨冠突、颏孔、下颌孔、下颌管、筛板、筛孔、脑膜中动脉沟、斜坡、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窦沟、鼻后孔、颈动脉管外口、茎突、眶下沟、眶下管、泪囊窝和后囟。

颅骨

脑颅骨  脑颅骨,共8块  不成对的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成对的有:顶骨、颞骨 ◆额骨:位于颅的前上部,骨内含有空腔,称额窦 ◆枕骨:位于颅的后下部。 ◆蝶骨:位于颅底中部,枕骨的前方,形似蝴蝶。其中央部称为蝶骨体,体内的含气空腔,称蝶窦。 ◆筛骨:位于颅底,在蝶骨的前方及左右两眶之间。骨内含有若干含气的空腔,称筛窦。 ◆顶骨:位于颅盖部中线的两侧,介于额骨与枕骨之间。 ◆颞骨:位于颅的两侧,参与构成颅底的部分,称为颞骨岩部,其内有前庭蜗器。

面颅骨  面颅骨,共15块  不成对分布的有:犁骨、下颌骨、舌骨  成对分布的有: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腭骨 ◆犁骨:为垂直位的薄骨板,构成骨性鼻中隔的后下部。 ◆下颌骨:可分为一体及两支。  主要形态结构是:下颌体居中央,呈马蹄形,其上缘有容纳下颌牙根的牙槽,体的外侧面左右各有一孔,称为颏孔;下颌支为由下颌体向上伸出的长方形骨板,其上缘有两个突起,前突称为冠突,后突的上端称为下颌头;下颌支内面中央有一孔,称下颌孔,由此孔通入下颌管,此管开口于颏孔;下颌体和下颌支会合处形成下颌角,角的外面为粗糙面,有咬肌附着。 ◆舌骨:呈“U”字形,位于颈前部,介于舌与喉之间。 ◆上颌骨:位于面颅中央。骨内有一大的含气腔,称为上颌窦。上颌骨下缘游离,有容纳上颌牙根的牙槽。 ◆鼻骨:构成外鼻的骨性基础。 ◆颧骨:位于上颌骨的外上方。 ◆泪骨:位于眶内侧壁的前部,为一小而薄的骨片。 ◆下鼻甲:为一对卷曲的薄骨片,呈水平位附于鼻腔的外侧壁。 ◆腭骨:成对,位于上颌骨的后方。

颅的整体观 ◆颅盖:  主要形态结构:

    冠状缝 位于额骨与顶骨之间的骨缝    矢状缝 位于左右顶骨之间的骨缝

    人字缝 位于顶骨与枕骨之间的骨缝    眉 弓 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

 ◆颅底内面:承托脑。由前向后呈阶梯状排列着三个窝,即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  颅前窝:中央低凹部分是筛骨的筛板,板上有许多筛孔。  颅中窝:主要形态结构:中央是蝶骨体;蝶骨体上面中央的凹陷为垂体窝;垂体窝前方的两侧有视神经管;视神经管的外侧有眶上裂;蝶骨体的两侧,从前向后外有圆孔、卵圆孔、棘孔。  颅后窝:主要形态结构:中央有枕骨大孔;枕骨大孔前有斜坡;枕骨大孔的前外缘有舌下神经管;枕骨大孔的后上方有枕内隆凸;枕内隆凸的两侧有横沟,横沟折向前下为乙状窦沟,它向下终于颈静脉孔;在颞骨岩部的后面有内耳门。

 

◆颅底外面  前部主要形态结构:前方有上颌骨的牙槽;硬腭骨板后缘的上方有被犁骨分开的两个鼻后孔。  后部主要形态结构:中央有枕骨大孔;枕骨大孔的两侧有椭圆形突出的关节面称为枕髁;枕髁的外侧有颈静脉孔;颈静脉孔的前方有颈动脉管外口;颈动脉管外口的后外方,有细长骨突称为茎突;茎突的后外方有颞骨的乳突;茎突与乳突之间的孔称为茎乳孔;茎乳孔前方大而深的凹陷为下颌窝,下颌窝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关节结节;枕骨大孔的后上方有枕外隆凸。

 

◆颅的前面:由大部分面颅和部分脑颅构成,并共同围成两眶和骨性鼻腔。

  眶 呈四面锥体形,尖向后内方,经视神经管通入颅腔。底向前外。  主要形态结构:眶的上、下缘分别称眶上缘和眶下缘,眶上缘的内侧部有眶上切迹(有时为眶上孔),眶下缘中点的下方有眶下孔;眶的下壁骨面上有沟称眶下沟,向前移行为眶下管,通眶下孔;眶的内侧壁很薄,该壁近前缘有泪囊窝,它向下延伸为鼻泪管,通鼻腔;眶外侧壁后半的上、下方各有眶上裂和眶下裂。

  骨性鼻腔 位于面颅的中央,上方以筛板与颅腔相隔,下方以硬腭骨板与口腔分界,两侧邻接筛窦、眶和上颌窦。  主要形态结构:骨性鼻腔被骨性鼻中隔分为左右两半,骨性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组成; 骨性鼻腔外侧有三个卷曲的骨片,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注意上、中鼻甲是筛骨构成,而下鼻甲是下鼻甲骨构成,每个鼻甲下方的空间,相应地称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

  骨性鼻旁窦 共四对,包括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骨性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额窦位于额骨内,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最大,位于鼻腔两侧的上颌骨内,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的窦口高于窦底,上颌窦炎症时,浓液不易引流,故病情易迁延;筛窦位于筛骨内,由许多不规则的小房组成,可分前、中、后三组小房。前中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小房开口于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上鼻甲的后上方。  ◆颅的侧面  主要形态结构:在乳突的前方有外耳门,向内入外耳道;外耳门前方,有一弓状的骨梁,称颧弓;颧弓上方的凹陷,称颞窝;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会合处,称为翼点。翼点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沟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颅的主要体表标志:枕外隆凸、乳突、颧弓、眶上缘、眶下缘、眶上切迹、眉弓、下颌头、下颌角、舌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