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肉瘤的X线、CT、MRI影像诊断总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内生软骨瘤好发于 软骨肉瘤的X线、CT、MRI影像诊断总结

软骨肉瘤的X线、CT、MRI影像诊断总结

#软骨肉瘤的X线、CT、MRI影像诊断总结|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此外,肋骨、胸骨、脊椎、颅底、颌骨等亦可发病。

症状:

⑴钝性疼痛为主要症状,早期为间歇性,逐渐转为持续性

⑵病变邻近关节时,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

⑶局部可扪及包块,无明显压痛

⑷表面皮肤可有红、热现象

继发性特征

⑴多为3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

⑵好发于骨盆、肩胛、股及肱骨

⑶缓慢生长的包块为主要红状

⑷表面皮肤无明显静脉曲张或发热

⑸肿瘤邻近关节时可有活动受限及关节肿胀

七、X线表现

(一)中央型

⑴Chondrosarcoma多位于长骨的干骺端,显示于骺端髓腔内的单房或多房状边缘不规则透亮区,其中可见含不规则的钙化和骨化斑点

⑵有时大量棉絮状钙化及骨化斑点遮盖着骨质破坏区,形成一片致密阴影

⑶由于肿瘤的生长发展,可造成内骨膜的扇形扩张或/和骨皮质膨胀变形

⑷招致骨骨皮质均匀性致密增厚

⑸一旦肿瘤穿破骨皮质,进入软组织内,形成软组织肿块时,其中可见钙化斑点

⑹高度恶性,发展迅速的Chondrosarcoma对骨质的破坏为纯溶骨性的,呈不规则透亮区,其中无钙化和骨化现象

⑺肿瘤的钙化和骨化(包括骨内和软组织内的)可视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和生长迅速的一个线索。

⑻偶可见骨膜反应和Codman三角

⑼继发性软骨肉瘤多发生于长骨的内生软骨瘤,当发生恶变时,X线可见肿瘤的中一透亮区加大边缘模糊,有骨质破坏,不规则的钙化点增多,呈棉絮状及茶花状,新生的钙化组织可溶解,破坏了原来的钙化阴影。

最后肿瘤穿破骨皮质进入软组织内,并在软组织中形成钙化阴影。

(二)周围型

较中央型少见,多为继发性者,常发生在骨软骨瘤的帽盖部分恶变,单发骨软骨瘤恶变不足1%,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发生恶变为10-20%。

骨软骨瘤恶变,常发生在原来骨软骨瘤的帽盖部分,形成界限不清的软骨包块。

肿瘤内及包块中可见大量散在斑点状或棉絮状不规则钙化。

有时可见瘤骨新生,呈粗而长的放射状骨科。肿瘤亦可侵犯骨皮质和骨髓腔,甚至可使原有的骨软骨瘤破坏殆尽。少数病例可见袖口状骨膜反应。

八、鉴别诊断

(一)软骨瘤

好发于四肢短骨,发生于长骨者软难鉴别。肿瘤内常有散在砂粒样钙化,但较软骨肉瘤少而小,骨皮质保持完整,无肿瘤性组织肿块。

(二)骨软骨瘤

为附着于干骺端的骨性突起,有带蒂性或广基底性。软骨帽盖的厚薄不一,厚者在肿瘤端部可见茶花样钙化阴影。继发于骨软骨瘤的软骨肉瘤,其帽盖更加增厚,并形成软组织肿块,其中可见大量不规则,棉絮状钙化。

(三)骨肉瘤

易与中央型软骨肉瘤混淆,特别是软骨肉瘤生长迅速,溶骨破坏明显,肿瘤内并无钙化时,容易与溶骨性骨肉瘤混淆,但当骨肉瘤发生特征性的肿瘤骨化,并引起特征性的骨膜反应时,两者的鉴别并无困难。

CT及MRI 表现

软骨肉瘤属于是比较复杂的肿瘤,其不同亚型的病理、临床、病理、影响及预后存在差别异。

软骨肉瘤CT影响检查呈膨胀性或溶骨性骨质损坏,且大多数伴有软组织肿块,在骨质破坏区、软组织肿块内见多种形态、数量不同的骨化或钙化; 若希望进一步确诊鉴别,可以做增强扫描。CT增强扫可见周边及分隔强化、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软骨肿瘤的MRI扫描可见T1WI低或等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轮廓多呈分叶状,且多伴有不规则分隔。MRI增强扫描,病灶呈实质强化或实质强化,个别强化不明显。MRI增强扫描后发现软骨肉瘤的数目比增强前增加。增强后软骨肉瘤的范围、边界和病灶坏死区比较容易辨认;软骨肉瘤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不均匀中等程度强化信号,可显示肿瘤边缘扇形强化和肿瘤内间隔曲线样强化,其中软组织肿块周边部分强化较为明显。多数病例中MRI扫描的影像图片上骨髓受侵范围明显大于平片和CT扫描所显示的范围。

CT与MRI检查方法目前为诊断软骨肉瘤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CT与MRI增强扫描不仅可以进一步确诊软骨肉瘤,而且安全无损伤,敏感度高,快速准确,并且可以显示软骨肉瘤与其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和肿瘤侵犯患者的骨范围以及骨髓受累情况和病变与神经血管的关系。CT与MRI强化扫描观察供血情况有利于正确鉴别软骨肉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