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章节复习题(第5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内存和外存的不同特点与不同作用 操作系统章节复习题(第5

操作系统章节复习题(第5

2023-08-08 17: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五章

一、填空题(22小题,共22分)

1.文件共享是指(系统允许多个用户(进程)共同使用某个或某些文件)。

2.文件的结构就是文件的组织形式,从实现观点出发,文件在外存上的存放组织形式称为文件的(物理结构)。

3.由于文件的性质和用途不同,以及用户对文件使用的要求不同,文件的存取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顺序存取和(随机存取)。

4.一个系统磁盘每块大小为4KB,每块地址用4B表示。采用二级索引文件系统管理的最大的文件是(4g )。

5.在移臂调度算法中,(最短寻道时间)算法总是从等待访问者中选择时间最短的那个请求先执行。

6. 在移臂调度算法中,(scan)算法总是从移动臂当前位置开始沿着臂的移动方向去选择离当前移动臂最近的那个柱面的访问者,若沿臂的移动方向无请求访问时,就改变臂的移动方向再选择。

7.逻辑文件可分为(流式)和记录式文件两类。

8.为了确定磁盘上一个物理块所在的位置,必须给出三个参数,分别是(柱面号)、磁头号和扇区号。

9.文件系统为每个文件建立了一个指示逻辑记录和物理块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这个表文件是(索引表)。

10.每个索引文件至少有一个索引表,索引表中每个表项应当包括能够标识该记录关键字和该逻辑记录的(开始的地址和长度)。

11.执行一次磁头的输入输出时,(寻道时间)是磁头在移动臂带动下到指定柱面所花的时间。

12.在文件系统中设置一个(位示图)表,它是利用二进制的一位来表示磁盘中一个块的使用情况。

13.文件的符号名与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是通过(文件目录)来实现的。

14.(文件保护)是指避免文件拥有者或其他用户因有意或无意的错误操作使文件受到破坏。

15.移臂调度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输入输出操作中的(寻道时间)。

16.目录的作用在于实现(文件的按名存取)。

17.文件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按名存取)功能,使得用户能透明地存储访问文件。

18.在某文件系统中,采用FAT方式实现文件。硬盘200MB,盘块大小为1KB,FAT表中每个表项占2个字节,则FAT表占用(400)KB。

19.为了减少移动臂所花时间,每个文件信息不是按盘面上的磁道顺序存放满一个盘面后,再放到另一个盘面上,而是按(柱面)存放。

20.在树形目录结构中,(绝对路径)是从根目录出发到达某个文件的通路上所有各级子目录名和该文件名的顺序组合。

21.使用绝对路径名访问文件是从(根目录)开始按目录结构访问某个文件。

22.在移臂调度算法中除了先来先服务算法外,其余三种算法都是根据访问者的(柱面位置)来进行调度的。

 

二、选择题(57小题,共57分)

1.在操作系统中,通常把输入输出设备看作是(D.特别文件)。

2.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目录结构后,对于不同用户的文件,其文件名(C.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3.文件目录项中不包含的是(C.文件控制块的物理位置)。

4.在以下磁盘调度中,(B.先来先服务)算法可能会随时改变磁头的运动方向。

5.操作系统中对文件进行管理的部分叫作(B.文件系统)。

6.为了解决不同用户文件的“命名冲突”问题,通常在文件系统中采用(B.多级目录)。

7.文件系统中使用位示图实现(B.磁盘空间的管理)。

8.文件的存储空间管理实质上是对(C.外存空闲区)的组织和管理。

9.用户可以调用(A.关闭)文件操作来归还文件的使用权。

10.如果当前读写磁头正在53号柱面上执行输入输出操作,依次有4个等待者分别要访问的柱面号为98、37、124、65,当采用(C.电梯调度(初始磁头移动方向向着小磁道方向))调度算法时下一次读写磁头才可能到达37号柱面。

11.下列算法中,用于磁盘调度的是(C.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

12.用户实现“按名存取”属于操作系统中的(C.文件管理)。

13.文件的顺序存取指的是(B.按文件记录的逻辑序号逐一存取)。

14.文件系统中的路径名由(C.磁盘符、目录结构的各个目录名、文件名)组成。

15.设磁盘的I/O请求队列中的柱面号分别为55、58、39、18、90、160、150、38、184,假设磁头的起始位置为100,若采用SSTF(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则磁头移动(D.248)个磁道。

16.对移动臂磁盘的一次信息传输所花费的时间由三部分组成,它们是(A.传输时间、延迟时间和寻道时间)。

17.由字符序列组成,文件内的信息不再划分结构,这是指(A.流式文件)。

18.在文件系统中,仅适用于连续结构文件的文件存储空间管理方法是(C.空闲空间表法)。

19.下列(C.提高磁盘的读写速度)不是文件系统的功能。

20.文件的存储方法依赖于(B.外存的分配方式)。

21.文件的物理组织方式是由(D.操作系统)确定的。

22.在文件系统中为了有效解决重名问题,通过(C.树形目录结构)来实现的。

23.一个文件系统中,其文件控制块占64B,一个盘块大小为1KB,采用一级目录。假定文件目录中有3200个目录项。问查找一个文件平均需要多少次访问磁盘(C.100)。

24.索引文件由文件和(B.索引表)组成。

25.在以下磁盘调度中,(B.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可能出现饥饿现象。

26.磁盘是可共享设备,因此每一时刻(D.至多能由一个)作业启动它。

27.在文件管理中,采用位示图主要是实现(B.磁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28.如果文件系统中有两个文件重名,不应采用(A.一级目录)结构。

29.磁盘移臂调度的目的是为了缩短(A.寻道)时间。

30.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提供(B.文件名)以实现磁盘文件的读写请求。

31.以下对物理块和逻辑记录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一个物理块能存放一个或多个逻辑记录)。

32.以下关于磁盘移臂调度算法中错误的是(B.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是最简单且花费时间最短的调度算法)。

33.磁盘上的文件以(A.盘块)单位读写。

34.若8个字长(假设字长为32位)组成的位示图管理磁盘空间,用户归还一个块号为100的盘块时,它对应位示图的位置是(B.行号为4,列号为4)(行、列号均从1开始)。

35.打开文件操作主要是(B.把文件目录项(FCB)从磁盘拷贝到内存)。

36.文件系统中用(D.文件控制块)来管理文件。

37.设磁盘的I/O请求队列中的柱面号为19、376、205、134、18、56、193、396、29、3、19、40,磁头的起始位置为100若采用SCAN(电梯调度)算法(磁头的运行方向是从大磁道向小磁道进行的),则磁头移动(C.490)个磁道。

38.通常情况下,用户程序经过编译之后得到的可执行文件属于(B.普通文件)。

39.某磁盘组的每个盘面上有200个磁道,格式化时每个磁道被分成4个扇区,整个盘组共有8000个物理块,那么该盘组应由(B.5)张盘组成。

40.假设一个FCB为64B,盘块大小为1KB,则在每个盘块中最多存放(D.16个FCB)。

41.以下关于文件的描述中正确的是(D.逻辑记录是对文件进行存取操作的基本单位)。

42.文件控制块不包括(D.磁盘坏块信息)。

43.一个文件的相对路径名是从(A.当前目录)开始,逐步沿着各级子目录追溯,最后到指定文件的整个通路上所有子目录名组成的一个字符串。

44.在下列文件的物理结构中,不便于文件内容增删的是(A.连续文件)。

45.对磁盘进行移臂调度时,既考虑了减少寻找时间,又不频繁变动臂的移动方向的调度算法是(C.电梯调度)。

46.位示图可用于磁盘空间的管理。设某系统磁盘共有500块,块号为0~499第0行的第0位表示第0块,第0行的第1位表示第1块,依次类推。若用位示图管理这500块的磁盘空间,当字长为32位时,第i个字节第j位对应的块号是(A.32i+j)。

47.目录文件所存放的信息是(D.该目录中所有子目录文件和数据文件的目录)。

48.文件系统是指(D.文件、管理文件的软件及数据结构的总体)。

49.以下选项中属于逻辑结构的文件是(D.流式文件)。

50.文件存储空间中空闲块管理方法中没有(C.空闲块散列)。

51.文件绝对路径名是指(C.从根目录到该文件所经历的路径中各符号名的集合)。

52.目录文件由(C.文件控制块)组成。

53.启动磁盘执行一次输入输出操作时,(A.寻道时间)是硬件设计时就固定的。

54.以下不适合于直接存取的外存分配方式是(B.链接分配)。

55.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56.以下关于文件存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适合于随机存取的文件也一定适合顺序存取)。

57.一个磁盘的转速为7200转/分,每个磁道有160个扇区,每扇区有512字节,那么理想情况下,其数据传输率为(C.9600KB/s)。

 

三、判断题(18小题,共18分)

1.文件共享是指文件的源代码要向全体用户公开。 (×)

2.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存储系统文档。 (×)

3.有结构的文件一定是定长记录文件。 (×)

4.解决文件的命名冲突通常采用多级索引结构来实现。 (×)

5.索引文件既适合顺序存取,也适合随机存取。 (√)

6.磁盘上物理结构为链接结构的文件只能顺序存取。 (×)

7.引入当前目录是为了减少启动磁盘的次数。 (√)

8.同一文件系统中不允许文件重名,否则会造成混乱。 (×)

9.能够随机存取的文件一定能够顺序存取。 (√)

10.单级目录结构能够解决文件重名问题。 (×)

11.磁盘分配的基本单位是磁盘物理块。 (√)

12.任何用户都可以关闭文件。 (×)

13.在文件的逻辑结构中,无结构的文件就是字符流式文件。 (√)

14.特殊文件是指其用途由用户特殊规定的文件。 (×)

15.对磁带上的文件虽然可以用顺序和随机方式访问,但是还是以顺序访问为主。 (×)

16.在查找文件时,查找的起始点必须是根目录而不是其他目录。 (×)

17.链接文件只能采用顺序存取,不能采用随机存取。 (X)

18.对文件进行读写前,要先打开文件。 (√)

 

四、简答题(5小题,共25分)

1. 文件目录的作用是什么?文件目录项通常包含哪些内容?文件目录如何保存?

2.文件系统中为什么要有目录管理?

3.什么是逻辑文件?什么是物理文件?

4.文件顺序存取和随机存取有什么主要区别?它们对记录式文件和流式文件的操作有什么不同?

・文件顺序访问:是按从前到后的顺序对文件进行读/写操作。・文件随机访问:也称为直接访问,可以按任意的次序对文件进行读/写操作。有的存储设备如磁盘能支持随机访问(当然也能支持顺序访问)。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必须严格由前到后存取,而后者是任意存取。对于有结构的记录式文件,如记录是定长的,则随机存取方式允许用户随意存取文件中的任何一个记录,而不管上次存取了哪个记录;如记录是变长的,则随机存取实际上退化为顺序存取,其效率大大降低。对于无结构的流式文件,随机存取方式必须事先用命令把读/写指针移到要读/写的信息开始处,然后再进行读/写。

 

5.简述文件的外存分配中的连续分配、链接分配和索引分配各自有什么主要的优缺点。

答:连续分配的优点是:①顺序访问容易②顺序访问速度快。其缺点是:①要求有连续的 存贮空间,会产生碎片,降低利用率②须事先知道文件的长度,不利于文件的增生扩 充

链接分配的主要优点是:①不要求连续的存贮空间,能较好地利用外存;②勿须先知文 件长度,有利用文件的扩充。其缺点是:①只适合顺序访问,不适合于随机访问;②链 接指针要占用一定的存贮空间,不仅降低了效率,其可靠性也差。

索引分配的优点是:①既支持顺序访问,也支持随机访问,查找效率高;②便于文件的 撤充。其缺点是:当文件中草药护录很多时,索引表就很庞大,会占用不少存贮空间。

第六章

一、填空题(17小题,共17分)

1.I/O设备通常通过(设备控制器)与CPU进行通信。

2.所谓(通道)是指能够控制一台或多台I/O设备与CPU并行工作的,独立完成I/O操作的处理器。

3.为实现CPU与I/O设备的并行工作,操作系统引入了(中断)硬件机制。

4.某字节多路通道共有6个子通道,若通道最大传送速率为1500B/s,求每个子通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是(1500/6)。

5.在SPOOLing系统中,作业执行时从磁盘上的(输入井)中读取信息,并把作业执行的结果暂时存放在磁盘上的 输出井中。

6.在程序I/O方式、中断控制方式和通道控制方式中,主机和I/O设备不能并行工作的是(IO)。

7.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几乎所有的I/O设备与内存交换数据时,都使用(缓冲技术)。

8.按信息交换单位,I/O设备可分为字符设备和块设备两类,打印机属于(字符)设备。

9.设备分配程序分配外部设备时,先分配(设备),再分配控制器,最后分配通道。

10.通道完成一次输入输出操作后,以(中断)方式请求CPU进行干预。

11.通道是一个独立于(CPU)的I/O处理器,它控制 I/O设备与内存之间的信息交换。

12.I/O设备处理进程平时处于(阻塞)状态,当I/O中断和I/O请求出现时被唤醒。

13.在DMA控制方式中,I/O设备和主存之间的数据交换(不通过)CPU的控制。

14.使用户所编写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这是由设备管理的(独立性)功能实现的。

15.DMA方式的并行性是指(cpu和dma控制器)。

16.根据设备的固有属性特点设备分可分为独占设备、共享设备和(虚拟设备)。

17.通道是特殊的处理器,它有自己的(指令和程序),所以并行工作能力较强。

 

二、选择题(45小题,共45分)

1.以下不使用中断机构的I/O控制方式是(C.程序I/O方式)。

2.引入高速缓冲的主要目的是(C.改善CPU与I/O设备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3.(A.SPOOLing技术)是操作系统中采用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技术。

4.采用假脱机技术,将磁盘的一部分作为公共缓冲区以代替打印机,用户对打印机的操作实际上是对磁盘的存储操作,这种改造后的设备是(C.虚拟设备)。

5.将系统调用参数翻译成设备操作命令的工作由(B.设备独立性软件)完成的。

6.虚拟设备是指(C.把一个物理设备变换成多个对应的逻辑设备)。

7.以下属于共享设备的是(B.磁盘)。

8.DMA控制方式中的数据传输是以(C.数据块)为单位进行的。

9.应用程序与物理设备无关的特性是(B.设备独立性)。

10.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功能扩充,把原来独占的设备改造成能为若干用户共享的设备,这种设备称为(D.虚拟设备)。

11.基本的I/O设备处理进程一般处于(C.阻塞)状态。

12.以下(C.打印机)属于独占设备。

13.设备的独立性是指(C.用户编程时使用的设备与实际使用的设备无关)。

14.缓冲技术中的缓冲池在(A.内存)中。

15.DMA控制方式的特点是(A.设备和CPU并行执行)。

16.如果I/O设备与存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不经过CPU来完成,这种数据交换方式是(C、DMA方式)。

17.在以下问题中,(A.及时性)不是设备分配时应考虑的问题。

18.SPOOLing技术提高了(A.独占设备)的利用率。

19.计算机输入/输出操作指的(B主机(含CPU、内存)与I/O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

20.设备管理程序对设备的管理是借助一些数据结构来进行的,以下(A、PCB)不属于设备管理数据结构。

21.如果I/O所花费的时间比CPU处理时间短得多,则缓冲区(B.几乎无效)。

22.关于通道、设备控制器和设备之间的关系,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C.通道控制设备控制器、设备控制器控制设备工作)。

23.通道程序是(B.由一系列通道指令组成)。

24.设备的打开、关闭、读、写等操作是由(D.设备驱动程序)完成的。

25.通道又称I/O处理器,它用于实现(A.内存与I/O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

26.操作系统中的SPOOLing技术,实质是将(B.独占设备)转化为共享设备的技术。

27.在中断处理中,属于I/O中断的有(C、I和II)。

I.设备出错 II.数据传输结束

28.DMA控制方式是在(A.I/O设备和主存)之间建立一条直接数据通路。

29.以下关于设备控制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设备控制器的每一个设备地址对应同类的多个设备)。

30.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通道是处理输入输出的软件)。

31.在操作系统中,用户程序申请使用I/O设备时,通常采用(B.逻辑设备名)。

32.磁盘高速缓冲设在(C.内存)中,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磁盘I/O的速度。

33.假脱机输入输出利用(C.磁盘)作为缓冲区来实现虚拟设备。

34.虚拟设备是靠(C.SPOOLing)技术实现的。

35.为了使多个进程能有效地同时处理输入和输出,最好使用(A.缓冲池)结构的缓冲技术。

36.在操作系统中,(A.通道技术)指的是一种实现I/O控制的硬件机制。

37.(C.先来先服务)算法是设备分配常用的一种算法。

38.下列(D.分区分配)不是设备的分配方式。

39.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高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的技术是(C.缓冲技术)。

40.与设备相关的中断处理过程是由(D.设备驱动程序)完成的。

41.在采用SPOOLing技术的系统中,用户的打印结果首先被送到(A.磁盘固定区域)。

42.SPOOLing系统为用户提供了虚拟的(A.共享设备)。

43.按(D.信息交换单位)分类可将设备分为块设备和字符设备。

44.操作系统设置(D.系统设备表),用来记录计算机系统所配置的独占设备类型、台数和分配情况。

45.在以下I/O控制方式中,需要CPU干预最少的是(D.通道控制方式)。

 

三、判断题(24小题,共24分)

1.设备驱动程序发出I/O命令后,在设备控制器控制下进行I/O操作,执行设备驱动程序的进程阻塞起来,直到I/O中断时才被唤醒。 (√)

2.设备独立性软件执行所有设备的公用操作。 (√)

3.通道是一个I/O处理器,可以执行任何指令。 (×)

4.系统为所有设备配置一张设备控制表,用于记录设备的特性以及与I/O控制器连接的情况。 (×)

5.磁盘高速缓冲区是设在磁盘上的一块磁盘空间。 (×)

6.设备独立性是指设备驱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 (×)

7.逻辑设备到物理设备的映射是在用户层软件中完成的。 (×)

8.设备分配算法主要有先请求先服务和速度高者优先两种。 (×)

9.对于存储型设备,I/O操作的信息是以字节为单位传输的。 (×)

10.虚拟设备是指实际上不存在的设备。 (×)

11.I/O控制方式不断发展的推动因素之一,是提高CPU对I/O设备的干预。 (×)

12.在通道控制方式中,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由一个数据块变成一组数据块。 (√)

13.DMA控制方式下可以直接在内存和I/O设备间传输数据。 (√)

14.DMA控制方式只能应用于块设备的I/O操作。 (√)

15.在程序I/O方式中,CPU的利用率比中断驱动I/O方式中的CPU利用率高。 (×)

16.SPOOLing是脱机I/O系统。 (×)

17.独占设备始终只允许一个用户进程使用。 (×)

18.共享设备在任何时刻允许多个进程使用。 (×)

19.在中断控制方式下,不需要CPU干预便可实现I/O操作。 (×)

20.在中断控制方式下,I/O操作的数据传输必须经过CPU。 (√)

21.设备驱动程序与I/O设备的特性无关。 (×)

22.一个设备控制器只能控制一个I/O设备。 (×)

23.操作系统提供的用于I/O操作的库函数属于用户层软件。 (√)

24.设备控制器是CPU与I/O设备之间的接口,它接收从CPU发来的命令,并去控制I/O设备工作。 (√)

 

四、简答题(13小题,共65分)

1.为什么要引入设备独立性?如何实现设备独立性?

 答:现代操作系统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适应性和可扩展性,都实现了设备独立性或设备无关性。基本含义是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应用程序以逻辑设备名请求使用某类设备。实现了设备独立性功能可带来两方面的好处: (1) 设备分配时的灵活性,(2) 易于实现I/0 重定向。为了实现设备的独立性,应引入逻辑设备和物理设备概念。在应用程序中,使用逻辑设备名请求使用某类设备;系统执行时是使用物理设备名。鉴于驱动程序是与硬件或设备紧密相关的软件,必须在驱动程序之上设置-层设备独立性软件,执行所有设备的公有操作、完成逻辑设备名到物理设备名的转换(为此应设置-张逻辑设备表) 并向用户层(或文件层)软件提供统一接口,从而实现设备的独立性。

 

2.简述DMA控制方式的技术特征。

(1)DMA有两个技术特征,首先是直接传送,其次是块传送。

(2)所谓直接传送,即在内存与IO设备间传送一个数据块的过程中,不需要 CPU的任何中间干涉,只需要CPU在过程开始时向设备发出“传送块数据” 的命令,然后通过中断来得知过程是否结束和下次操作是否准备就绪。

 

3.DMA控制方式与通道控制方式有什么不同?

DMA控制方式中需要CPU来控制所传输数据块的大小,传输的内存地址;

通道控制方式中这些信息都是由通道来控制管理的。

一个DMA控制器对应一台设备与内存传递数据,

而一个通道可以控制多台设备与内存的数据交换。

 

4.按资源分配方式可将外部设备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答:按资源分配方式可将外部设备分为独占设备、共享设备和虚拟设备。所有字 符设备都是独占设备,只能互斥使用,利用率低。共享设备可由不同进程交 替使用,利用率高。虚拟设备是通过SPOOLing技术把原独占设备改造成共 享设备,以提高利用率

 

5.何为虚拟设备?实现虚拟设备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所谓的虚拟设备技术是在一类物理设备上模拟另一类物理设备的技术,是将独占设备转化为共享设备的技术。通常把用来代替独占设备的那部分外存空间称为虚拟设备。

实现虚拟设备的硬件条件要有大容量的磁盘及中断机制、通道。软件条件.上要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6.为什么要在设备管理中引入缓冲技术?

(1)缓和cpu与I/O设备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减少中断cpu的次数。

(3)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7.什么是逻辑设备?什么是物理设备?如何实现从逻辑设备到物理设备的转换?

解:用户程序中使用的设备是逻辑设备,计算机系统中实际配置的设备是物理设备。在0S中,通常设置了反映逻辑设备和物理设备对应关系的数据结构,其中存放了逻辑设备名、物理设备名及设备驱动程序入口地址等信息,通过该数据结构即可实现逻辑设备到物理设备的转换。

 

8.简述DMA控制方式

是一种完全由硬件执行I/O交换的工作方式。在这种方式中,DMA控制器从CPU完全接管对总线的控制,数据交换不经过CPU,而直接在内存和I/O设 备之间进行 。

DMA方式的主要优点是速度快。由于CPU根本不参加传送操作,因此就省去了CPU取指令、取数、送数等操作

 

9.如何解决因通道不足而产生的瓶颈问题?

解决因通道不足而产生的瓶颈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加设备到主机间的通路而不是增加通道。换言之,就是把一个设备连接到多个控制器上,而一个控制器又连接到多个通道上。

这种多通路方式不仅可以解决该瓶颈问题,而且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也即不会因为个别通道或控制器的故障而使设备与存储器之间无法建立通路进行数据传输。

 

10.什么是DMA控制方式?它与中断控制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 DMA方式即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其实现思想是外设在硬件支持下直接与内存交换成批数据而需CPU干预。在DMA控制器中,除了包含状态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之外,还包含传送字节计数寄存器、、内存寄存器等。在进行数据存取时,先由CPU向控制器发送启动指令,然后在DMA控制器的控制下不断挪用CPU的工作周期,在设备和内存之间直接交换数据,直到一批数据全部传送完成时才中断CPU。批量数据的传送由计数器逐个计数,并由内存地址寄存器确定所要访问的内存地址。

DMA方式与中断方式的主要区别如下:

(1)中断方式在每个数据传送完成后中断CPU,而DMA方式则是在所要求传送的一批数据全部传送结束时中

断CPU;

(2)中断方式的数据传送是在中断处理时由CPU控制完成的,而DMA方式则是在DMA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不过,在DMA方式中,数据传送的方向、存放数据的

内存始址及传送数据的长度等仍然由CPU控制。

 

11.设备驱动程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设备驱动程序?用户进程怎样使用驱动程序?

设备驱动进程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程序称为设备驱动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是控制设备动作的核心模块,如设备的打开、关闭、读、写等,用来控制设备上数据的传输。它与硬件密切相关,处理用户进程发出的I/O请求。

用户进程使用设备驱动程序时,设备驱动程序的处理过程为:将用户进程抽象的I/O要求转换为具体的要求,检查I/O请求的合法性,读出和检查设备的状态,传送必要的参数,设置设备工作方式,启动I/O设备

 

12.简述在中断控制方式下,CPU与I/O设备之间数据的传输步骤。

中断方式下的数据传送的基本过程是:当I/O接口准备好接收数据或准备好向CPU传送数据时,就发出中断信号通知CPU。对中断信号进行确认后,CPU保存正在执行的程序的现场,转而执行提前设置好的I/O中断服务程序,完成一次数据传送的处理。这样,CPU就不需要主动查询外设的状态,在等待数据期间可以执行其他程序,从而提高了CPU的利用率。采用中断方式管理I/O设备,CPU和外设可以并行地工作,但是数据传送过程与主程序是串行工作。

 

13.简述操作系统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答:缓冲区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虚拟设备及实现设备独立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