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GF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养老院难点的调查报告 IIGF观点

IIGF观点

2024-06-29 12: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北京市于2016年开始探索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主要针对社区附近的失智、失能、独居以及高龄老人等群体,具有福利性。北京市主要采用街道办投资、其他机构嵌入合作的方式,即在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过程中,由街道办先行选址建设,再由政府与专业机构合作完善养老服务功能,最后由驿站提供养老服务。近年来,北京市遵循先试点后推广以点带面的模式进行规划建设,从首都核心功能区到城市发展新区,因地制宜开展了16个区的养老驿站建设,成果显著,分布合理。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养老服务驿站(下称东花市驿站)作为颇具特色的养老服务驿站,经过数年的发展与创新,逐步形成了将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社会参与聚合的共建共享养老服务模式,贡献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为高效保质缓解新时代养老难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北京市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社会背景

为了应对老龄化问题,北京市响应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的要求,积极建设各种养老驿站,就近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逐步实现居家养老的全覆盖。其主要社会背景如下:

(一)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其人口老龄化形势异常严峻。在此背景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了重要民生议题。我国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需求。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互联网重塑了老年人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优化养老服务发展和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引擎。2019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养老服务发展要破除发展障碍,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新兴模式,在满足老年人对原有社区关系情感需求的基础上,完美贴合了老年人对晚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北京人口老龄化的严峻社会现实

北京是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北京市的老龄人口在绝对数量和发展程度上均位居全国前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2010-2021年,北京市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呈渐进增长趋势。北京市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429万人,占比19.6%,较2010年上升7.1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约为291万人,占比13.3%,较2010年上升4.6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显著加深,人口老龄化服务需求加大。为此,2021年北京市民政局进一步落实责任片区制度,将托底老人数据通过划片分配给养老驿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养老驿站实施的方式,不断完善对老年人的巡视探访和生活照料。

(三)北京市关于养老服务的政策部署

2022年4月10日,北京市委办公厅和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街道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以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因地制宜的思路,深化街道乡镇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机制,优化供给方式,压实街道乡镇基本养老服务属地责任,强化政策联动、资源整合、供需对接、跨界协同、全员参与,加快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12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养老机构综合监管暂行办法》的通知(京政办发〔2021〕20号),将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依法办理登记的为残疾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的机构综合监管参照本办法执行,本办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为养老驿站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北京市关于养老驿站的实践探索

通常来说,养老驿站具有日间照料、助餐服务、健康指导、呼叫服务、文化娱乐和心理慰藉六大基础功能。除此之外,还衍生出了康复护理、心理咨询和法律咨询等功能。截止目前,北京市的养老驿站都已经具备了基础功能,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大部分的基础服务。养老驿站扎根社区,通过智慧社区平台运营,匹配智能呼叫设施入户,实现养老服务区域无缝对接、服务人群全覆盖,充分发挥精准帮扶、介助服务的功能,有利于养老驿站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激活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对接平台的作用。作为养老服务体系中距离居民最近的一环,北京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从无到有,目前累计建成运营1000余家,打造出了“广覆盖、贴需求、惠民众、可触及”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努力解决群众养老的急难愁盼问题。

二、东花市驿站的运行特点

当前,日益严峻的老龄化使得养老成为国家和每个家庭面临的棘手问题。日渐庞大的脆弱老年群体和家庭养老功能的缩小,单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难以为继,需依靠社会力量来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为更好地解决城区老年人面临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有关问题,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街道结合本地养老服务发展实际,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东花市驿站与普仁医院开展深度医养结合服务,由普仁医院派出医生常驻驿站,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慢性病管理、术后康复、医疗康复、康复护理等。更方便的是,驿站内实现了医保实时结算,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医养结合服务。其运行特点如下:

(一)深入推进养老助餐服务——家门口的“暖心饭”

“民以食为天”,居家养老服务绕不开吃饭问题,社区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民政部门亟须破解的难题。2021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创新“接诉即办”工作方式,充分利用12345民生大数据,梳理出27个高频难点问题,以社区老年人“吃饭难”为代表的居家养老保障问题,被列入“每月一题”重点治理。精准分析需求后,民政部门将养老助餐服务作为破题的突破口,提出2021年发展1000家养老助餐点的计划,督促全市所有驿站全面开展助餐服务。在此政策下,东花市驿站结合自身特点扩大养老助餐服务供给,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物美价廉的“暖心饭”。

(二)逐步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把医院“开进”养老驿站

东花市驿站是在社区养老机构内设置完备的医疗机构或在社区医疗机构内设置完备的养老机构的一种新型养老服务方式,这种方式每天不仅有专业的医生对入住的老人进行病情巡视,而且有专业的护士对老人们的生活起居进行照顾,并且做到对患有重大疾病或者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们实行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社区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那些生活中需要照护的老年人;服务的供方是社区小型托老所及社区服务中心等具备特定服务资质与能力的机构;服务的内容是在整合原有生活护理和娱乐休闲等养老服务形式的基础上,提供长期的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包含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医疗救治和临终关怀等整个老年疾病生命周期中所需要的服务,以此来满足广大老年人健康与养老的双重需求。

(三)互联网+居家养老——网嵌入居家养老模式

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推动下,东花市驿站将“互联网+养老”从理念走向现实,各地积极探索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实现养老需求和养老服务的精准匹配和对接,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和个性化的服务。东花市驿站秉承“互联网+居家养老”的理念,是将互联网嵌入居家养老领域中提供多方位、灵活高效的居家养老服务,搭建虚拟养老环境,设计和开发养老硬件和软件,将社区、机构养老服务植入到居家养老服务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学习娱乐、精神慰藉等个性化服务。相关智能装置安装后,老人主动收听小区广播会被系统自动记录以确认老人平安。此外,平台通过智能设备实时上传的数据了解老年人的生活起居等情况,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与社区一键连通。

(四)智能呼叫监测系统——走进家门的智能管家

东花市驿站的系统里录入了老人的详细信息及以往病史,如果老人早上没有收听小区广播,传感设备在一段时间内也没有监测到老人在室内活动的轨迹,工作人员会主动联系老人,查看是否需要帮助。安装智能呼叫监测系统后,已经解决了多起独居老人在家跌倒无人救助的情况。这项智能养老管家工程由智能设备、呼叫管理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团队三部分组成,通过整合养老服务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切实解决日常生活照料、居家安全隐患、情感关怀缺失、突发疾病无人知晓等空巢老年人的实际困境。截至目前,东花市街道已经为辖区270户空巢老人免费安装智能呼叫监测系统,由养老驿站提供服务,并形成可推广的运行模式,让社区老年人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北京市养老服务驿站的改进建议

北京养老驿站建设遵循北京老龄化的社会现实,积极创新,大力发展养老金融,取得了较大地成绩。东花市驿站的运营与探索,是该市近年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该驿站逐步完善的“嵌入式”“多功能”服务设施,将成为辅助社区、进入家庭的触手,成为最了解老人和家庭需求的生活管家,也将成为智能硬件应急报警的响应团队。但是,北京养老驿站作为打通居家养老的最后一公里,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要想进一步改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既要从提升驿站自身服务着手,也要综合考虑多方渠道整合资源,优化驿站运营,以期对于养老驿站推广提供良好的政策氛围和宏观环境。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持续加大资金及政策扶持

政府作为养老驿站的倡导者,可采取增加投资、融资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社会力量进入养老领域。养老驿站应当定制更多的服务“菜单”供老年人选择,尽可能提高养老驿站的便捷性和服务性。医养机构可以引入“线上管家”服务,利用自身良好的医养资源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更为便捷的订餐、代买药物、代办事务等服务。

(二)继续完善驿站基础设施

当前情况下,多数养老驿站的基础设施及无障碍设计水平仍需提升。受改造成本和既有空间限制,驿站的改造情况有限,在空间品质和舒适度上通常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如能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合理的面积配比,减少无谓的面积浪费,并同时保证老年人使用的私密性与便利性,加强卫浴空间的精细化组织,提升老年人的服务体验。

(三)稳健提高驿站服务水平

配合国家加强老年护理建设的部署,应当引导大量的专业性护理人才进入到这个领域,能有力地推动养老驿站的专业性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养老驿站可与具有相应资质的学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使之为养老驿站输送专业人才,进而提高驿站对老年人的吸引力。已经有部分养老机构通过与职业学校签订就业协议的方式,加大对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

(四)逐步优化考核评估机制

养老机构在实践中有星级评定,养老驿站宜采用同样的方式,有助于激励管理者在运营中提高管理水平。公共部门和服务机构宜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将其作为养老服务人员定期考核、奖惩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社区老年人的满意度评价也应作为社会监督的一部分,被服务对象与服务平台及时沟通与调整,有利于驿站服务水平的提高。

相关文章:1.IIGF观点 | 关于甘肃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的调研报告

2.IIGF观点 | 我国养老金融的形势分析和创新路径

3.IIGF观点 | 关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的思考

4.IIGF时评 | “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对策(规划解读之三)

参考文献

[1]卫泽华;周静敏.养老服务驿站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住宅科技,2021,50-54.

[2]李红武.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28.

[3]杨德霞;李莎.北京市养老驿站的运营现状与优化建议,社会福利(理论版),2022,61-65.

[4]刘庆.智慧赋能“:互联网+养老”的现实经验和未来向度,决策与信息,2022,71-82.

[5]邓婷鹤;郑晓冬;杨园争;毕洁颖.养老助餐服务效率研究——基于北京市73家助餐点的调查分析,兰州学刊,2021,132-149.

[6]张建利.积极推行“智慧社区+养老驿站”模式,北京观察,2021,37-39.

[7]陈建领;成海军;邱维伟.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运营模式、服务特点及发展建议,中国民政,2021,44-47.

[8]李晓亮;贺艳宁;郭红梅.新形势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社区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初探,科技风,2022,159-161.

[9]姜越.首都功能核心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策略探讨,北京规划建设,2022,104-107.

[10]余婧;麻乐乐.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探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 190-192.

(课题组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以及留学生等多元化研究梯队,为进一步加强学术后备力量建设,今后将加大对本科生课题成员的培养力度,其研究成果也将重点推出。)

(课题组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以及留学生等多元化研究梯队,为进一步加强学术后备力量建设,今后将加大对本科生课题成员的培养力度,其研究成果也将重点推出。)

作者:

林敬程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养老金融课题组(案例库)成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本科生

指导:

任国征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数据库)主任,养老金融课题组(案例库)组长

罗 英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养老金融课题组(案例库)专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王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