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CC举报这个事谈谈比亚迪崛起后部分自主的心态变化 本来想发个几句话的讨论,觉得还是放大了写一下。一下子就写了这么多。也不是不能精简,不过还想写的尽量通俗通用些。很多地方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具体的具什么时候改成三横 就CC举报这个事谈谈比亚迪崛起后部分自主的心态变化 本来想发个几句话的讨论,觉得还是放大了写一下。一下子就写了这么多。也不是不能精简,不过还想写的尽量通俗通用些。很多地方可... 

就CC举报这个事谈谈比亚迪崛起后部分自主的心态变化 本来想发个几句话的讨论,觉得还是放大了写一下。一下子就写了这么多。也不是不能精简,不过还想写的尽量通俗通用些。很多地方可... 

2023-05-30 00: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闲云四海,(https://xueqiu.com/7898126766/251600440)

本来想发个几句话的讨论,觉得还是放大了写一下。一下子就写了这么多。也不是不能精简,不过还想写的尽量通俗通用些。很多地方可能有争议,多提提意见。

     这两天网上最热闹的事应该就是CC举报比亚迪油箱的事了吧。以两家公司在行业的影响力以及庞大的车主粉丝量,更兼有大批吃瓜群众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态。造成的热度堪比一次娱乐圈明星的大瓜。这个事情已经发酵了两天了,双方三方甚至N方已经交手了无数个来回了。事情的真相怎么样,我觉得对于非专业的广大吃瓜群众来说,最好交给时间,让子弹飞一会儿。看看后面双方可能还有官方提供更大的实锤。我这里不想讨论具体的是非,而是从其背后看比亚迪崛起后,自主也包括比亚迪的心态变化。

      要谈自主汽车的心态要从自主汽车的产生原因,发展路线,和长期所处状态等几个方面来说(时间紧可以跳过这一段)。我之前说过,自主汽车(主要就是那几个民营车企)实际上是中国通过市场换技术合资战略失败的产物。但凡几大国企争气,能把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做起来,那些自主根本没有出现的必要,早年汽车生产资质都需要审批,奇瑞是借的,吉利是蹭的,CC是从商用车挤进来的,比亚迪是捡的,起步都很低微。但因为国企不争气,这些企业被赋予了民族汽车追赶世界的希望。所以自主车企都有使命和责任。并以自己的定位和风格吸引了大批的粉丝。我觉得自主粉丝尽量不要互踩,让人家看笑话。再说发展路线。简单说就是瞄准世界或者市场领先产品,通过模仿实现国产替代。这批自主都是产生在燃油车时代,那就肯定是跟着燃油车世界巨头走。通过学习模仿对方成功产品,利用中国的成本优势,类似以7-8成的性能,卖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实现降低销售门槛和高性价比的方式获得市场。这条路很辛苦,但基本是后进者的必由之路。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容量,人群地区收入的不平衡还有一些政策扶持。各大自主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还在一些领域过的很滋润。早期QQ曾经红极一时,原型就不说了。现在CC火热的坦克系列,被冠以国产牧马人,国产陆巡就知道了。自主长期所处的状态就是一部被压制,突破,再被压制的悲催史。燃油路线上我们和世界水平差距实在太大,即使有奇瑞比亚迪都能研发,吉利收购逼近一点,但人家很快就会重新建立优势。外资还有几十年的技术储备,还有我们至今没摸过的F1这种皇冠。消费者基本在心智上锁死了中国汽车永远也追不上国外,就是业内外也没多少信心吧。18年知乎有个热帖:中国汽车品牌什么时候能够打败丰田本田? 是大型打脸现场(现在反过来了),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多年来再次跌破40%,又掀起了一股悲观论和揭底批判。中国汽车还有一条新能源路线,但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也是质疑的。我见过太多弯道翻车论了。虽然国家一直在推动,但多数企业都是应付事或者试探。风险高没好处的事他们是不愿做的,结果就是在国家大规模补贴前,只有比亚迪等少数几个企业在认真做,而且除比亚迪外那几个都是政治任务。之所以出现在这种情况,一方面自主企业习惯了学习国外车企,但国外车企新能源也不积极。另一方面,自主企业实力都很有限,研发经费少,多投入新能源,那燃油车就少了,很可能市场都站不住了。所以中前期主要比亚迪一根筋的发展新能源并在后期重心倾斜向新能源,其实比亚迪新能源长期也是亏钱的,是靠自身其他业务和国家补贴维持着,风险一直是业内最高的。如果不是这种偏执和重注,也没有现在的成功,这是后话了。

现在总论相当一部分自主们长期的基本心态是什么。那就是我的产品和技术,是否是国际领先或者差距多大,其实不重要。能做到自主里优秀就可以了,如果能做到第一那就更好了。直白的说做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可以了。这其实是市场竞争决定的。以往自主与合资及以上市场是泾渭分明的,除了少部分高端产品和人家低端产品有交集外,大部分时候是井水不犯河水。说的直白点,过去大多数人,能买得合资的是不会考虑自主的。而且流动是单向的,如果开始没钱可以先考虑自主过渡,等有钱了换合资,很少听说合资换自主的,如果那样会被认为是走下坡路或破产了。这样自主要想发展首先在自己圈子里卷。尽量争取自主的第一,不能整体第一,在某个领域第一也可以,还是做不了第一,也不要差距太大。看自主的产品发布会,如果在自主里是明显领先的,一般不会提竞品,但会强调自己是国产第一。如果不是领先的则一般会选择自主竞品强调自己的优势。有时候会带上合资,目的是向消费者显示买我的车(少花不少钱)就可以替代合资对比车型。介绍产品以功能性和场景化为主。技术肯定会有,但不是重点,因为在燃油车领域自主能拿出来的技术不太多,不过还是要讲一些,让消费者觉得你的车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比合资车差不了多少。这里要说下自主怎么去营销。卖车不是个技术活而是个心理活。在自主普遍有被歧视性心理的环境下,即使因为经济原因考虑自主的消费者也要说服或被说服。车企的营销就是怎么帮你去克服你没钱或者想要一些功能这个价钱只能买我的这个心理问题。营销方式各车企大同小异,不外乎吹嘘和攻击(一般不会明面上撕破脸),有明有暗,有软有硬。不过自主企业多了一手,那就是爱国营销。这些年舆论战(不限于汽车领域)的阴险和无下限,对爱国污名化,受此影响爱国营销似乎成了一种不正当竞争手段,自主支持者如果提爱国就是脑残粉。我认为客观有度的爱国营销是合情合理的,我们反对的只是虚假和过度,不能把整个爱国营销一板子打死。自主天生就有爱国营销的权利或特权,因为是它们实际上肩负了中国汽车追赶世界的任务。如果他们没资格,难道合资有资格?合资掌握着最好的政治,经济,文化/媒体和技术资源,还不允许自主用仅有的一点优势反击了?中国人确实有很强烈的爱国情结,因为这个情结去支持自主,而自主用这些支持,努力和争气,用成绩回馈这些爱国者的支持,是一个良性循环。爱国虽然是感性的但也要有理性,很少见车企和真实主流粉丝会直接喊爱国就必须买自主车,买合资就是不爱国,这种口号实在太low,大多数都是反串黑在搞事。还有自主粉带有的明显的爱国属性,也不能被污名化。他们天生就是爱国的,只是被吸引到某个自主品牌。不是被自主企业营销出爱国来,更没必要为了支持某个品牌假装爱国。    

      自主的爱国营销归根结底是宣传其在发展民族汽车和追赶世界水平上取得了什么成绩。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销量和业绩。这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对合资弱势,不是重点,只是作为自主内部排位用,除非增长速度非常快,或者高端产品在合资领域取得突破。另一方面就是技术。技术营销也是爱国营销的重要部分,甚至还是最关键部分。歪果仁很难理解为什么为什么技术会被拔高到那么高,被具象化,可以和产品并行。因为中国吃了这两百年技术落后挨打后来又被封锁卡脖子的苦,没有任何国家有中国人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偏激要求。一个技术出来,总会有人问是不是世界领先,还有没有短板,有的话先别吹还需要继续努力。一个自主企业可以不吹自己的产品是国内第一,但一定会拼命营销自己的技术是第一,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做不到全面领先就挑出来自己领先的,如果还找不到那就加定语。一定要让自己的粉丝车主相信自己是中国最有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你们支持我的正确的。还有一个原因,在新能源崛起前,自主车企是做不出全面达到合资水平的燃油车的,哪怕是低端减配车也有人家几十年的技术底蕴在。在大范围的群体历史选择中,要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能去学一些人说中国人傻钱多。更不能学CC的那个御用粉说中国人没素质。这种情况下,宣传技术比宣传产品更容易操作,技术可零可整,可具象可抽象,随便你怎么打扮,反正一般消费者是很难懂的。

      爱国营销的作用有多大要分阶段看。在自主发展早期确实却道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这个阶段品牌还没有多大知名度,大众对其产品缺乏了解和认可,早期的消费者相当一部分是粉丝。例如比亚迪早期的新能源车,存在很多的不足,价格也偏贵,不被主流消费者接受。主要是靠粉丝真金白银的支持,那时候比亚迪的车经常高开低走不能持续,就是把粉丝消费完了,这种情况在其他自主高端冲击市场的时候也很常见。到了自主品牌发展的中后期爱国营销已经起不到绝定性的作用,有也只是一时类似去年鸿星尔克和白象,长期来看还是要看产品和技术能不能争取广泛的消费者,尤其是汽车这种高度复杂的耐用消费品。这批自主企业成立时间普遍在20年左右,不仅对于那些百年国际品牌也对国内的那几个老大哥来说就是孩子。处在发展早期或者早期刚进入中期阶段。爱国营销仍然占据相当重要的作用。主要由爱国者组成的粉丝群体总数是有限的,所有品牌都在争取和抢夺,谁能占据有利位置在市场中自然是非常有优势的。除了争取粉丝以外,还有外围的一些因为价格或性价比原因考虑自主的消费群体,他们是非常理性的,需要考虑和平衡选择自主还是合资的各种因素。如果考虑到最后很胶着,那么支持民族汽车的情怀就很可能成为决定导向自主的因素,毕竟买车面子和心理关要过。爱国、支持民族品牌对自主来说实际上算是一层糖衣,包着具体产品。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防止被歧视和自卑。如果一个自主品牌能做到前列特别是第一,就能分享到这种消费群体最大的一块蛋糕。我在北京见到的最多的自主品牌是CC和吉利。当然它们前两年是自主里最成功的,不过也要看怎么成功的。先看名字,一个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一个也在我们文化里非常讨喜。而这两家也先后是自主里营销能力最强的。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能明白成为国产第一、民族品牌优等生甚至是领导者,有多么的重要,背后有多大的利益。今年某自主企业老总在内部大会上痛斥丢了民族品牌第一。再以H6为例,它费劲心思把这个神车堆出国产第一,然后不惜一切资源去维持保护这个名头,以前经常每月和几个友商熬到10多号发销量。H6的成功我认为是过去十年中国汽车行业最成功的营销案例,利用销冠的光环,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和民族品牌旗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CC不断强调SUV专家,销量中国第一,成功的对抗甚至打败了合资,简直就是民族英雄。其实它最想强调的还是自己在自主或者中国品牌里是第一,神车虽然在中国销量最高,但放到全球就一般了。它抗的是哪门子合资?自主SUV之前的成功说白了是在主流合资不愿下探的价格区间。记得还在神车保持销冠的时候,CRV一个降价促销就把销冠给拿了。真以为当时的合资打不死自主吗?首先人家舒服钱挣习惯了,其次太过分了国家爸爸会不管吗?所以争取在自主里占据有利位置才是最实际和有利的。至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这个目标不能忘,什么时候能达到,没有硬性的要求和时间表,先把眼前的日子过好再说。对于一般人来说两个目标放眼前:把国家建设成为四化强国,下个月多挣1000块钱,哪个好下手?赶超世界先把家里的合资打败吧,自主汽车的燃油车冲击高端也就是一个半个算是成功,而且对人家合资车跟挠痒痒一样,没什么根本上伤害。

     一线的几个自主还是比较滋润的,虽然比不上合资,但比二三线自主要强多了。他们平常都在干嘛呢?前些年有个笑话,采访企鹅们平时都在干什么,都回答:吃饭,睡觉,打豆豆。那在自主圈里就是吹牛,互骂,踩比亚迪。前两个好理解,都是为了抢夺资源,大家心里都有数。至于踩比亚迪则是有明的有暗的。比亚迪因为品牌谐音问题 ,在一度高光过后基本上沦为鄙视链的底端。一个自主品牌混的再不行,还有个比亚迪垫脚,可以用来调侃。当时随便打开一个比亚迪的帖子基本就是各路黑子和喷子大集合,这里面不仅有合资势力,自主这边的也不少。如果那时候把比亚迪和其他自主并列在一起说,不少自主及车主粉丝怕是会觉得收到冒犯了吧。其中最喜欢踩比亚迪的就是CC系,CC粉的口头禅就是H6的销量就吊打比亚迪全系。

      不过这种惬意日子在比亚迪崛起后被彻底改变了。在这两年比亚迪爆发前,一线几个自主基本上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好几年。基本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要么轿车称雄,要么在SUV制霸。都有自己吹牛的资本,谁也不服谁。销量上都在百万级别,没有拉开很大的距离。而且一个比一个敢制定目标,几百万销量的目标比着定,反正谁也实现不了,但不能弱了气势。但比亚迪崛起后就不一样了。从21年开始爆发,两年时间拿到不止自主第一,而且差距越来越大。眼见销量要破200万,300万,今年不仅要成为中国第一车企,基本确定进入全球前10,未来前5、前3甚至问鼎都是可以期待的。要知道两年前比亚迪在中国都排在十几名,全球更是不入流。这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汽车工业史上都是一个奇迹般的逆袭。怎么形容呢,有人说就是网络爽文小说的主角都不敢这么写。对合资不说了。就说自主圈里也是天翻地覆。就如同一个圈里都看不起的屌丝,平步青云,一下子跳到原来的那帮公子哥(谁还没点背景)头上了。从原来众星捧月一下子变成人家的陪衬,落差之大,让人一下子很难适应。这时候一部分自主及其粉丝的心态破防了。拼命的找比亚迪的一些问题,证明比亚迪的成功是偶然的踩了狗屎运,或者不是用不正当手段。在绝对的实力和业绩面前,那些理由、解释和攻击都是苍白无力的,改变不了整个公众对比亚迪的看法的转变。

      比亚迪有时候的行为确实让同行“讨厌”,能吹但也能干。比亚迪一直以行业革命者颠覆者自居,一出手就要把行业原有格局砸个稀烂。打个比方,本来大家一起喝酒,寒暄客套,祝词酒令已经很熟悉了,结果比亚迪这种毛小子,跳出来拍桌子说,别整那些没用的,能不能干一句话拉到。白酒啤酒混着来不限量谁能跟?同样开发布会,比亚迪大部分时间在讲技术。王传福也能吹,但一般不是世界领先、行业第一或独有的技术是不会拿出来说事的。作为世界新能源领头羊之一,如果产品和技术如果做不到领先王传福和他手下的工程师们会有焦虑的。过去自主有个技术突破能接近合资外资就已经沾沾自喜。而比亚迪出手就是易四方、云辇这种连洋人都没有或者亚历山大的技术,改变了国人对中国汽车行业的看法。这时候其他自主还想维持各自技术第一的人设已经不现实了。即使用各种营销还有请神,也动摇不了比亚迪作为新能源代言人的地位。比亚迪作为新能源龙头企业,极大的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尤其是dmi技术,做到了油电同价,对燃油车有着极大优势,不仅对合资车造成严重打击,也驱使着自主,加快新能源化和高端化,一起去抢合资的市场。比亚迪率先宣布停产燃油车,倒逼友商转型。友商们之前燃油车卖的好,摊子铺的大,有的还想大干特干。有点刚进入舒适区,现在就要拖家带口的大迁徙万般不情愿。一些人吐槽比亚迪燃油车做不好才这么痛快,这也是事实,不过要考究一下原因。一方面比亚迪从进入汽车行业初心就是做新能源车,做油车只是为了过渡和积累造车经验,在后期已经把重心转向新能源。就是在投入燃油车的有限精力里,也在自主里率先开发出涡轮直喷和双离合等当时的卡脖子技术。另一方面即使国产在燃油车领域再努力再突破,在人家眼里也不过是小孩,区别是三岁还是五岁。我们在新能源领域花了20多年时间的战略投入,争取了大概10年左右的窗口期,如果不把握好这个时间和机会,等人家反应过来再想追就难比登天了。2016年CC老总还公开宣称电动车不环保,因为中国是靠煤发电。幸亏这种民科言论没有影响到大方向。不管比亚迪到底是领头羊在前面带领队伍,还是一头狼虎视眈眈在后面跟着,都是在促进行业快速前进。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掉队的,我们可以同情,但这就是市场经济,也是国家战略和意志。汽车行业能成功了,我们的产业升级至少成功了一半。

      头部民族品牌还有巨大的红利,这里的头部民族品牌影响力不限于本行业,要能实力出圈强大到压倒外敌,成为民族企业标杆,如巅峰期的华为,抗苹果打三星,风头一时无二。得到的好处是高端产品不愁卖,中低端也会有溢价。我把国足和汽车比作改开以来最伤中国人自尊和自信的两样东西。比亚迪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了自主与合资的竞争局面,改开以来拿下来国产第一个销量冠军。让很多国人扬眉吐气。汽车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太大,如果我们的汽车做不好,就算登陆月球火星了,大多数老百姓还是觉得国家落后。比亚迪还不断发布世界领先的技术提振人心士气。记得dmi发布会后,光知乎热度就有1500万,一度接近榜首(不能都是水军吧)很多人都已经判断出汽车行业要变天了。易四方发布,不少人热泪盈眶,百年汽车史上终于有中国人在领跑。所以比亚迪完全有资格接替因被制裁暂时受厄的华为,举起民族企业的大旗。前面说的头部民族企业的红利,现在比亚迪刚刚开始享受,这也是有些自主友商受不了的。或不甘,或羡慕,难免也有嫉恨的。。。

       为什么是CC跳出来?这里面原因很多,首先,CC和比亚迪是自主里风格路线最为对立的两家。可以说是天生的冤家,注定了不能同时发达。所以在研究比亚迪的时候一直把CC作为对比对象,它也是比亚迪成功路上最好的注脚或垫脚石。其次,CC是之前爱国营销最成功,享受相关好处最多的自主车企,比亚迪崛起后,受到的打击是最大的。再次,根据一些公开信息,CC举报了不下十个自主企业,几乎把友商都搞了一遍,是班里的小报告王。这类事干的驾轻就熟了。CC本质上是一个营销型企业(不同意可以翻到最后附注一段文字),有人把它看成踏实良心的,那个猫的芯片门,一次不忠,足以诛心!觉得它的技术型车企的,哪个车企不研发,谁没有自己的优势技术?CC营销的主要对象以其粉丝为核心的群体,外围是愿意支持国产的消费者,最外围则是消费能力在CC产品价格区间,又想以支持国产的名义更让周边人接受的(此外CC的品质营销也很厉害,也能争取一些消费者)。CC的核心资产不是产品和技术,而是费劲心机营销出来的民族品牌第一的人设。应该说品牌的民族性,自主里没有比CC更合适的了。CC的路线就是模仿+国产替代的最好代表。CC所有车型都能找过国外品牌原型,没有一个例外!比如h6是中国版的crv,h9是中国版的普拉多。坦克系列的原型是烈马和陆巡,其他就不一一列举了。CC能以近似的品质(应该说还是有很强的实力和长期的积累),卖差不多一半的价格,性价比非常高,满足了很多想体验却被价格拦住的消费者。坦克300的热度就是近期最好的例子。CC宣传的时候往往都会对标这些原型,并宣称能达到甚至超越。其实它在意的不是真实能达到。而且显示国产中只有我能做到或者做的最好,至于和人家有多少差距不重要,只要我的价格有足够的优势就行了,两者几乎不存在竞争。能买陆巡的不会考虑坦克,反之亦然。而且CC又特别擅长定位细分市场,形成品类优势。它所在的领域基本都有领先优势,即使不是国产的老大,但在很多消费者心中实际上就是国产老大,这对它开发客户形成了非常大的优势。CC是非常珍惜这些细分市场的国产老大地位,是容不得一点挑战的,一旦出了问题,公关速度力度也是非常惊人的。但比亚迪来了会一切都变了,比亚迪是用超强的新能源技术优势对传统汽车降维打击,不止是CC就是国外品牌也难幸免。比如仰望U8出来后,看起来要颠覆整个越野圈。仰望U8登顶毕鲁图峰后,CC赶紧也去刷一下,一刷不行还得二刷,还说因为比亚迪吹牛。想象一下,如果是奔驰EGQ去刷的,肯定也会被吹上天,CC会这么敏感和紧张吗?国外品牌再厉害也压不到它,但国产品牌起来了就不一样了,其实U8的价格区间也打不到CC,但会夺了它国产越野第一的名头,让其影响力下降,不好再营销。而且比亚迪后面还会出一些更入门的越野车,会对CC的整个产品线形成打压。现在梳理下CC在比亚迪崛起后失去了以及可能要失去什么。先是SUV领导者已经被比亚迪夺了,越野专家也岌岌可危。甚至连皮卡这个CC发家领域比亚迪也要插一脚。你说CC能不恨得牙痒痒吗?是比亚迪和CC有仇专盯着打吗?真不是。因为比亚迪要做的车届的丰田,几乎要玩转所有品类。而且要力争用新能源窗口期以快打慢争取在几年内拿下国内市场,然后在全球和特斯拉争霸。所以产品出的又多又快,这些产品竞争力又很强,铺到哪哪里就会被吃掉一块。正好CC是最倒霉的那个,而且之前还一直偏科。这样CC受到的威胁最大,当然也是反应最大的那个。其实比亚迪每出一个产品都会给自主友商留下一定空间,价格上基本都会高一大块。但人活着都争一口气吧,谁愿意被人踩在脚下,尤其是做老大很多年的。这里表示有限的理解吧。

      应该说自主发展是相当不容易的,能活到今天并壮大到现在的规模都是卧龙凤雏。都对民族汽车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应该给予起码的尊重和敬意!同时它们每个都经历过大风大浪,战略调整能力都非常强,更何况是心态。这次事件除了CC和比亚迪翻脸,只有蓝图、理想等蹭热度,一线自主基本没有动作。因为这次冲突基本相对于旧王对新王的挑战,不管私下有没有动作,但如果没有公开动作,那么实质性承认了比亚迪的领导地位,当然即使联合出手也未必成功。若干年后再看这件事,很可能是一个分水岭,CC用举报而且非核心问题(它自己问题也不少,难道都学起来搞内讧?),相当于放弃正面对抗,说明已经丧失了一战之心。还有一点,如果其他主要自主保持中立,没有联合起来一致讨伐比亚迪的话(这可能是比亚迪称王前最后的机会了),那么CC基本意味着被踢出群了。从此行业格局基本确定,无论比亚迪这次受到多大损失,CC一定是失败者,这完全是自己作的,本来不必到如此地步。

       为什么比亚迪能最终出头,在大多数人不看好中成功逆袭?因为比亚迪是天生的王者,从诞生起就有世界级企业的基因。比亚迪设计的主要领域基本都是世界前三的位置。比亚迪做电池出身,上来就是打败三洋,成为世界第二大电池企业,现在也是世界第二大动力电池企业。在电子代工行业和富士康多年来明争暗斗。作为本轮新能源爆发的东西方两大先驱之一,未来的世界汽车舞台很可能是和特斯拉的双雄会。比亚迪的成长历程和华为是很相似的(我不是华为粉),华为是从跟随思科到最后打败思科,其中有个关键节点是2003年的华为思科在美国的专利大战。当时思科来势汹汹,又在自己主场,美国人袒护自己企业从来不掩饰的。任谁看华为胜算极小,但任正非没有退缩,他知道退这一步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最后硬是打赢了。很多人不知道当时一个当时还很弱小的公司,在同一年面对三洋和索尼两大巨头在美国和日本同时开展的诉讼。一个相对弱小的公司又没有国际诉讼经验怎么敢直面两大国际巨头?谁敢横槊冲锋并阵斩强敌?那个人就是王传福!这就是天生的霸气吧。世界虽大,但没有一步退路,这是怎么样的强大信念?如果说华为是一只雄鹰,天空本来就是它的家。那么出身贫寒,长期不被看好的比亚迪就是一只丑小鸭。弱小的时候和其他鸭子一起在泥水里厮混,但它毕竟不是凡种,等羽翼丰满,就能一飞冲天。比亚迪新能源道路积二十年之功,中间不知经历了多少挫折和打击,承受了不知道多少攻嘲笑和攻击,不改初心,坚韧不拔,才冲出乌云见晴天。强大的人都不会轻易屈服。十年前的一个采访中,马斯克嘲笑比亚迪的车,王传福回应分分钟造出特斯拉。最近马斯克回应了当年那个采访,说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如今比亚迪的车极具竞争力。越强的人越认可对手和强者,更从容自信,心态和格局和一般人有本质不同。从现在比亚迪和特斯拉良好合作互动中就能看出来。

     比亚迪已经在国内外都有很强的影响力,特别是国内,基本就是流量包,谁都想蹭。说实话现在要搞爱国营销,比亚迪是最有资格的。比亚迪现在搞爱国营销吗?按我前面所说的,没有自主是不搞的,但方式不一样。比亚迪不会给自己唱赞歌,如我为祖国献石油。比亚迪和王传福传达的民族自信,家国情怀,是由内而外自然流露的。当然也需要一定的媒介和传播方法,但只要真实客观就是合理的。

       现在对比亚迪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不仅车要造的好,卖的便宜。还要提高工资福利待遇,还要做好环保,还要提高粉丝素质,不然不买你的车。夸比亚迪的车要么是脑残粉,要么是爱国营销。诚然比亚迪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提高,也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一些人提出来是什么目的呢?拿粉来要攻击比亚迪更是可笑,又没有什么关系。作为十几年的老粉来说,我支持比亚迪的初衷就是找一个国产汽车赶超世界的好苗子。我们挺比亚迪,不是因为它爱国,而是因为我们爱国。我从来不对比亚迪和王传福有道德要求和期望,他的任务就是做大做强,成为中国汽车乃至整个国家的一个打手。至于社会责任和贡献那是附带的。企业是要盈利的,不是做慈善的,行为只要不违法不破坏道德就可以了。你们要求别人的时候,看看自己做到什么了。

      比亚迪的崛起已经是一个几乎无法阻挡的事情。难道比亚迪崛起后,自主的生存发展环境更恶劣了?两方面说。确实比亚迪崛起后,产品线和销量的高速扩张,对自主友商形成了很大压力。比亚迪应该容忍一些友商的抱怨甚至不触及底线的攻击,最好能够沟通和倾听同行的意见。除了这次CC实名举报,比亚迪很少直接回应各种攻击和质疑。另一方面比亚迪是很愿意和非常开放的与友商合作的,之前与CC,芯片荒的时候低价匀给了一些芯片,还用对方很重要的魏换了个普通商标(比亚迪先给的)。比亚迪在定价的时候已经考虑到对行业尤其是对自主的影响了。现在国产份额才刚刚过50%,远不到自主需要火拼的时候。其实现在合资更难更危险,只要挺过去,国产汽车占据大半壁市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更何况还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兄弟阋于墙,共御外侮。

附:CC成也营销败也营销,听听CC那个前副总裁扬言中国人爱面子喜欢大车就可见一斑。CC知道国人的从众心理,把一堆型号不同平台的车都划到h6,拿下来销冠,然后一直滚雪球似的发展。比亚迪2011先搞定涡轮直喷和双离合,CC直到17年才做出自己的。期间几年用外挂涡轮电喷发动机和齿比有问题的手挡一直拿销冠,车质网一年几百变速箱投诉,那时候基本都是卖的手挡啊。不过CC当年有强悍的shui军,白色恐怖级的控评能力,大部分问题都被掩盖。CC靠营销卖的不错,挣了不少钱。正好比亚迪(突破双离合)奇瑞(突破at,cvt)技术打破了外资封锁,CC等可以从容买到这些技术(变速箱买格特拉克,2.0t和ea888同门,现在开始闹烧机油),据一工程师说3.0t和9at也是买的方案或专利授权。不然多挡at那么多专利陷阱怎么能一下跨过去。当然不是说CC没有自己的研发,有钱后研发投入肯定多了。但没有自己吹嘘的厉害,当年p8说自己的平台研发花了150亿,要知道当时CC上市以来财报里的研发投入都没这么多,后来坦克先宣传研发平台花了200亿,后来觉得过分了,改成150亿。前面说的CC滚雪球模式,具体模式是,先营销(爱国、品质和良心),占领市场(不惜一切手段和资源维持销冠,每月和几个友商熬到十几号发销量),买入技术再研发消化(过滤掉来源如格特拉克双离合),再营销(宣传成自主研发的领导者),如此循环往复,CC这么多年玩的风声水起,把比亚迪奇瑞这种技术型车企压的抬不起头。但到了新能源时代就玩不动了,因为滚到比亚迪这里滚不动了,新能源领域比亚迪就是一座山,连合资外资都翻不过去。再强的营销能力在绝对的技术和产品优势面前都不堪一击。比亚迪的崛起和CC的衰落显示了技术路线对营销路线(这个路线始终带着买办性质,无法实现产业升级和追赶)的超越,汽车产业终于实现了拨乱反正,在比亚迪的领导下会实现真正的百花齐放。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