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论文范文(5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教育和培训的思考论文范文 中职教育论文范文(5篇)

中职教育论文范文(5篇)

2024-07-16 13: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职教育论文全文(5篇)

发布时间:2023-04-19 13:26:37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中职教育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第1篇:中职教育论文范文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于2006年成立,最初专业方向开设不齐,由1名专业教师和4名文化课教师担任教学工作。随后专业教师人数由5名增至2013年的22人(除去语数外课程教师)。其中,女教师20名,男教师2名,男女教师比例为1︰10,教师的专业背景与人数分布见下表。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010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为50人,2011年学生人数增至130人。这些专业教师不仅承担有教学任务还承担了各专业的活动指导。例如,音乐学教师要教授幼儿园音乐活动指导(主要讲教学教法),健康教育活动指导由教生物的老师讲授,心理学教师要承担幼儿卫生学教学。

(二)中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人数随着年份逐渐增加,教师的专业类型也在增加,主要以音乐、美术为主。教师缺乏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现有的教师来自于普通师范院校艺术类、体育类、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也有一部分是从其他乡镇普通中学考调进入学前教育专业任教的(转岗教师)。教师专业结构呈现不完整和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具备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一般来说专业知识较为扎实,能胜任专业教师岗位,但对于中职特点和学生特点缺乏了解,执教过程会面临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具备艺术类、体育类专业背景的教师实践操作技能较强,但缺乏理论知识。他们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比较匮乏,对中职特点及学生特点认识不够深入,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基础知识缺乏,文化素养不高。而转岗教师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形成了固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短期内要想改变其教育思想和认识中职教育特点,一时难以实现。针对转岗教师而言,不仅需要补充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还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接受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这三类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面临进入专业教师角色时间较长、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较艰难、自信心受到打击等困境。

因此,应着力提升他们的通识性知识,即应提高他们对有利于开展有效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人文知识的把握。但是,由于通识性知识范围较广、内容较多,教师们在短时间难以补充,短期的在职培训也不能达到目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

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大主题。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有学校环境、教师教龄、教师反思能力、教师教育培训、教师成长经历、教育信念等。针对不同的教师类型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训练,切不可采取一刀切的策略。并且,培训时间至少应有120学时,培训内容必须经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决定,这样才能确保教师专业知识的合格。通识性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教育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地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以促进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这种知识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师生成长的动力源泉。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途径有师范教育、新教师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等。其中,师范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性的起点和基础,自我教育是教师专业化的自我建构,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一)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以促进教师专业进步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教研活动中教师是研究主体,重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教研组在组织教师教研活动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全员性

即所有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都必须参与进来,每一位教师必须积极思考教研主题并参与讨论、发言,成为思考者、实践者以及研究者。

2.实效性

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解决通识性知识不足的问题,以求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知识,增加课程吸引力。因此,必须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在教研活动中,须遵守的原则还有发展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研活动的流程为确定主题、收集分析资源、形成方案、预测结果、评估结果。基于提升教师通识性知识的目的,教研主题可以选择中职教育特点、文化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二)组织主题班会,促进通识性知识的掌握

主题班会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促进教师对通识性知识的掌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仅有大量的教学任务,也承担有一定的管理任务。根据我们的调查,在中职专业教师中同时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不在少数,而主题班会正是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之一。主题班会的组织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先确定主题,再确定班会形式,并策划班会具体执行过程。班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使其丰富有趣,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可进行小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励的学习等。

(三)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第2篇:中职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土建;教学资源;共享

近些年来,在大数据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革。在技术手段上,大数据技术基于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合优化分析,促使高职院师生能够快速直接的掌握各类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与此同时,以大数据为基础,充分运用大数据环境中的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武装到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可有效提升高校师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1]。基于以上背景,各高校越来越重视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教学硬件资源、课程内容资源和师资资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投入的财力、人力和建设水平的差异,建设的效果和资源的应用也参差不齐,并出现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迫切需要对这些专业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协作建设并共享建设成果。通过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使同城同类校际之间、异城中-高-本科衔接培养的各合作校际之间,实现各种课程教学资源、各实验实训基地、各校企合作单位教学资源的协作与共享,产生聚集效应,实现教学资源及教学实施的网络化与信息化,从而提升各高校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益[2-3]。

1建工类教学资源校际协作与共享的可行性

1.1区域产业优势

南通建筑业领跑全国,“建筑铁军”足迹遍布70多个国家地区,从业人数达130万人。全市建筑业特级资质企业已达18家,共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00项,居全国省辖市之首。南通建筑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层次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通过实施联合培养、联合建设,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4]。

1.2院校办学优势

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是教育部、建设部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拥有省首批高等院校特色专业、央财支持国家级实训基地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其他协作院校也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办学经历,建有相应的教学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

1.3合作基础优势

南通地区目前开设土建类专业的六所高职院校、八所中职学校和南通大学之间一直有着良好的协作关系,在“3+3”“3+2”“4+0”等项目的实施中,已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包括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项目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

2教学资源校际协作与共享的保障机制

2.1人才队伍保障

教学人员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所有成员在省特色专业建设、品牌专业建设、省精品课程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2.2教学资源保障南通职业大学《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高职建工类专业“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建工学院设有江苏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南通市公共实训中心,其中建工类专业作为江苏省示范建设的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已经完成核心课程和系列特色教材的建设,初步确立了相关的教学平台和精品课程,编写并正式出版了多部高职特色教材[5]。

2.3硬件设施保障

学校“智慧化”校园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根据部署随后还将进一步扩大投入,为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条件。此外,学校拥有数百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可以在课堂上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条件;校园各角落均覆盖无线WIFI,学生则可以摆脱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2.4政策措施保障

学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为其创造有利条件。根据学校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各级科研项目均提供一定数额的校内经费支持;建工类专业作为江苏省的重点建设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亦有相应的课程建设经费。

3教学资源校际协作与共享的具体实施

3.1实施内容

3.1.1合理调整各校土建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资源的结构对各校土建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梳理调整,摒除那些落后的和守旧的教学知识,将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化教学内容添加到高职土建专业课程中,使其信息化教学内容能够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相适应,能够将最新的土建知识教授给学生们。与此同时,实时调整土建专业信息化教学的结构,使得各校土建专业的信息化教学结构与现代化建筑业的发展相匹配,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教学知识。

3.1.2革新校际间土建类专业教学资源的协作与共享在大数据的环境中,随着国家建筑产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校际间的教学资源协作和共享模式也要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采取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基于共享共建的管理理念,建立相应机制,探索新的措施进行教学资源平台的协作共享。此外,教学资源不仅要校企合作共享和协作,更要成为一种专业教学资源的集聚和共享平台,尤其是每个学校都有自己最优质的土建专业教学资源,建立校际联盟,鼓励兄弟院校共同享有和建设土建教学资源平台才是最实际的工作。因此建成一个共享、共赢良性发展的校际联盟教学资源平台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3.1.3创设多样信息化的方法,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现如今,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仍比较传统,要求教师结合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和特点,将原有的教学资源打乱打散,然后重新进行信息化整合,创设各种信息化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资源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协作和共享。此外,为有效利用所建教学资源,广大师生迫切需要学习掌握各种新型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在获取资源的同时能够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8]。教学资源校际协作与共享工作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3.2实施方法

(1)以大数据分析为载体,采用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整合各校已建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校际协作与共享。(2)通过大数据技术,缓解师资短缺的现状,避免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校际之间、校企之间教学资源的协作共建与共享。(3)基于大数据分析,鼓励知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将那些已经落后和守旧的教学知识摒除掉,使得高职土建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相适应,能够将最新的土建信息化知识教授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始终能够学到最为前沿的土建信息化教学知识和内容,从而不断提升土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行业企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4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教学资源的校际协作与共享能有效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而建筑产业作为南通地区的支柱产业,其建工类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对南通地区的高职院校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文章强调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整合优化各院校建工类教学资源,进而建立校际建工类教学资源协作与共享的平台框架,同时要求师生创设多样信息化的方法,提升信息化素养。该研究对提高校际间教学资源的共建率和共享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葛建中.关于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若干思考[J].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2010(11):34-37.

[2]孙丹东.建设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探析[J].教育论坛,2011(1):96-97.

[3]陈国胜.沈养.“互联网+”背景下那个农业院校教育改革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5,10(6):96-97.

[4]周竹,曾松伟,方益明.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农业信息管理与利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6,03(8):74-75.

第3篇:中职教育论文范文

摘要:高等学校的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措施、新要求.高等数学是每个学院的基础课程,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学院转型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讨论。

关键词:高等学校;转型;高等数学;教法;探索

在新世纪的高等院校教育改革浪潮中,“加强应用与联系实际”已经成为全国各大高等院校教育教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要求,而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高等院校中是其他课程和学科的基础和工具,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然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门课程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多、难度大、考核形式单一等都是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在我们学校向应用型本科学院转型的背景下,如何让高等数学教学进行适应性的改革,本文就教学现状、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一、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当前,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的数学学院都结合各自特点,对本专业的教法改革进行了探索、归纳,整理并总结出了许多改革方针和政策。总体来看,现如今,高等院校数学学院教学弊端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的现状,现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法陈旧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老师在课堂上按照传统模式对基本概念和定理进行讲述和推导,念讲稿、抄板书、多做题,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讲也许可行,但对于数学基础差、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有的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授课方式,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进行教学是社会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如果过分依赖现代技术,无论讲什么课都依靠投影仪,一个字的板书都没有,这样不但忽视了板书这种传统方式对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反而降低了教学的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的教学方法对基本定理的推理比较重视,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听不懂,老师讲的累”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不丰富

现行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学校规定的统一教材,教学内容总体上沿用20世纪60年代的体系,从内容上来看,虽然学生的专业有很大区别,但所用的教材及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即一元函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积分等。这些内容都有着较强的基础性,但其知识框架过于单一,与学生所学专业目标往往相脱离,教材着重理论的推导,轻视数值的计算,甚至与实际应用根本不搭边,缺乏对现代数学知识的更新和补充,从根本上没有解决教材内容与相关专业教学脱节的矛盾。由于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是学习其他理工类专业的基础,因此,如何准确定位高等数学课程并将其融入其他专业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高等数学难度很大,相比较初等数学来讲更加抽象,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它主要是对函数无限变化趋势的一种研究,通过极限过程的思想和办法,来反映函数的变化规律,从这点来看对于极限的描述过程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已经适应中学阶段但是刚刚踏入高等院校门的学生而言,难度及挑战性都很大。大一、大二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具体的数字学习方式,对微积分的学习感到困难和不适应。除了微积分的概念,还有许多抽象的定义概念,比如矩阵符号、积分符号和行列式符号等概念,都具有概念性强、更加抽象的共同特点。如果高等数学的教材内容与实际应用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就会造成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质量大幅降低,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更甚至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失去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四)教学课时安排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数学课程的学时相对不足,也有一部分学校无视数学的重要基础地位,认为数学学科脱离实际,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帮助不是很大,有些其他专业在制定教学大纲时为了多上专业课程,有意减少数学课程及其学时,甚至有的专业抛弃数学课或将数学课作为选修课来设置。这样导致了基本的理论知识的讲授难以完成,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严重不足,更是没有可能将数学联系到实际应用当中。同时作为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加上有限的课时,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急于赶教学进度,只对学生讲解基础性的定义、定理,对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关注不够,特别是教材内容后面的应用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选择放弃。

(五)教学态度有动摇

一些教师刚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时,教学态度非常认真,教学方法也比较灵活,但由于一些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师在全力教学的前提下,教学效果却没有提高,从而使教师逐渐失去信心,教学态度发生了变化。这样不仅影响到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也对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学效果越来越差,教师教学态度随着也越来越低。

二、转型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各个工作岗位所涉及的实际内容对相关学科的大学毕业生数学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每一位从事《高等数学》教育的教师,都应该认清当前形势下,改变现行高等院校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掌握和研究国际、国内数学领域的最新动态,认真探索和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构建出能适合当前形势下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提高数学这门专业的教学水平。所以,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转变数学学院的一线教师,应该多与专业课的专业教师及学生积极沟通,了解其专业所培养的目标,分析该专业所需要的教学内容,了解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了解该专业学生从事工作中,基本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的结合点,在教学实践中更强调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效果,同时应选用或编写适合专业学院学生和专业要求的教材。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勇于打破以往的课程设置,要勇于合理地取舍原有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做到高等数学的授课内容与授课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的完美融合。编写教学大纲的同时也要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并保持不同专业所具有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建立应用模型等方式方法,不应该只写板书、只念书本。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又可以利用丰富的视觉和声音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态度和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提升教师应该首先端正态度,要真正理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的道理。要明白人群复杂多样的特殊性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采取“打牢基础、学用结合”的教学模式,使这一部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点牢牢掌握在手里;对于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来讲,教师应采取“培养兴趣、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组成兴趣小组,由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带领,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社会生产的实例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比较差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需要改进随着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更新高等数学的教学方式,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高等院校应该继续发扬原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势部分,更多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将图像、声音、动画、文本等多种媒体融入枯燥、抽象的数学当中,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形象化数学当中抽象的内容、宏观化数学当中微观的内容、简单化数学当中复杂的内容,并且利用多角度、多层次地与学生进行数据传递,从而使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产生更多的互动。因此,我们必须逐步引进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实验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更广泛的利用《高等数学》课程的CAI课件,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这样在教学手段日益丰富的基础上,也使得大学生对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得以提高。总之,向应用型本科学校的转型,是当今我校发展的重中之重。高等数学的教学也应该尽快适应这种转型,而如何搞好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对此,笔者正在积极探索,也愿意与所有专业学院的教师,就学校转型带来的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和交流。

参考文献:

[1]司志本,温铃子.“转型”背景下改进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一点思考[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5):81-84.

[2]刘伟,王岩岩.转型时期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9):230.

[3]周宏艺.关于独立学院向应用型本科学院转型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育论坛,2015(1):153.

作者:许慧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第二篇: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尝试

慕课(MOOC)是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简称,是“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对教学方式的有效探索。2011年在美国迅速崛起,众多知名大学相继推出在线开放课程,2013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也加入其中。慕课使得世界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在线共享,适应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特点,只要有网络和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开启了“指尖上的学习”新模式,为传统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加需要冷静地分析和大胆的尝试。先来分析一下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的现状。高职高专院校一直致力于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因此更加重视专业课和实践性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的地位相对比较薄弱。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近几年来我院的高等数学课时被压缩至56学时,绝大部分专业甚至不开设高等数学课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将专业当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学生了解和使用现代数学语言和符号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提供必须、够用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虽然大家一直致力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但是收效甚微,而慕课的出现给这一问题的改善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微课的教学优势

(一)开发技术门槛低。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对微课的定义是这样的: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制作中也包含了使用摄像机直接拍摄、使用录屏软件直接录制PPT等简单易操作的方式,使得人人都具备开发微课的能力。

(二)短小精悍。微课的教学视频一般为5-8min,最长不宜超过10min。这是因为前十分钟人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超过十分钟注意力就会逐渐下降。若根据内容需要视频时长超过了十分钟,则可以通过中途插入测试题的方式刺激学生提高注意力。微课的这一特点顺应了“微时代”的潮流,使得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一次只学一点,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加了学习信心。

(三)在线开放性。微课借助于互联网进行传播的特性,使得学习的主动权更多更好地掌握在学生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时间安排、知识储备和学习需求自主选择课程、选择老师。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按照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安排教学进度,容易造成反应慢一些的学生消化不了,跟不上进度;反应快的学生吃不饱,浪费了时间。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学习效果,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微课的在线开放性使得学生不必被动地在固定的时间被限制在固定的场所,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微课还使得学生不必再被迫跟随教师的思维速度,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暂停、快进、回放等操作,对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需要思考的地方可以选择暂停,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选择跳过,这样一来学习过程就会变得更加有趣高效。

(四)实时互动性。除了微视频以外,微课还包含练习测试、在线提问与讨论等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在线提问,老师或其他学习者都可以在线解答。传统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羞于提问,问题长期积累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学习信心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微课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使得这部分学生能够没有顾虑地勇敢提问、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表意见。这种克服了地域限制的大规模互动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误区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完善教学设计,制作出更高水准的微课。这种在线互动方式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教师的角色从讲授者自然转换为激励者和启发者。

二、微课教学运用实践

为了充分发挥微课的上述优势,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我对传统教学活动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精心制作微课资源。高职院校学生无论是在数学知识的积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首先应该制作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于本科的高等数学微课资源。教学设计中应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淡化理论推导和证明,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二)要求学生利用微课做好课前预习。教师提前两天布置学生观看相关微视频,完成在线测试。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控能力较弱,为了督促学生实实在在地完成上述任务,我们准备了一份针对基本要求的当堂测试卷,以检验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完成效果,并将测试成绩计入总评成绩。

(三)课堂教学主要完成下列任务。1.根据学生在线提出的问题和相互讨论的情况,对微课涉及的知识点有侧重地进行补充讲解。例如:微课《复合函数》中虽然列举出了复合函数分解过程中“内外层函数区分不清”、“分解不彻底”的常见错误,但是在线测验的情况反馈出在进行具体复合函数分解时仍然有不少学生会出现这些错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补充例题,展现更多不同类型函数的复合过程和分解过程,并逐渐增加复合层数,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事实证明这样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2.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适度的延伸。以《初等函数》这部分内容为例,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和完成在线测试完全可以掌握本次课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取整函数和双曲函数来扩充延伸学生对初等函数的认知。按照认知规律尝试按照如下方式来介绍取整函数。首先让学生先从掌握定义开始,即:“不超过实数x的最大整数称为x的取整函数,记作[x]”,如[3.6]=3.但对于负数学生就容易出现错误,譬如把[-3.6]写成-3,这时就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定义,自主发现-3超过了-3.6,是不符合定义要求的,[x]指的并不是x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正确结果应该是-4.接着将概念延伸至对小数部分的理解。在取整函数中,规定x-[x]称为x的小数部分,记作{x}.例如,{-3.6}的小数部分不是-0.6,事实上{-3.6}=-3.6-(-4)=0.4.这样的规定与一般思维有所不同,计算这样的题目非常容易出错,借此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最后向函数图像、定义域、单调性延伸。让学生画出函数图像,再延伸讨论取整函数的性质:y=[x]的定义域是(-∞,+∞),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且无界。在微课的讨论区已经了题目:认知双曲函数。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归纳和补充。首先介绍双曲函数与悬链线的关系,解释为什么叫双曲函数;接着将双曲函数与三角函数进行对照,介绍其性质与恒等式;最后通过欧拉公式揭示两种函数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对取整函数和双曲函数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从常见函数的惯性思维中脱离出来,认识到初等函数在实际中更加广泛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扩展学生视野。以《导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为例,通过上述两个步骤,学生对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的认知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接下来可以通过介绍魏尔斯特拉斯函数(Weierstrassfunction)来拓宽学生视野。在高等数学中,魏尔斯特拉斯函数是一种处处连续但又处处不可导的实值函数。因为处处不可导,所以画其图像时无法知道每一点该朝哪个方向画,因此它是一种无法用笔描绘出任何一部分图像的函数。将魏尔斯特拉斯函数在任一点放大,所得到的局部图形都和整体图形相似。因此,无论如何放大,函数图像都不会显得更加光滑,也不存在单调的区间。由魏尔斯特拉斯函数图形的这种自相似性(局部形态与整体形态相似)还可以进一步延伸至“分形(Fractal)”的概念,结合生动的图片介绍雪花图案、谢尔宾斯基三角形、皮亚诺曲线、罗马花椰菜等分形,让学生初步接触“分形几何”,并对其产生兴趣和继续学习的欲望。通过对魏尔斯特拉斯函数这个著名数学反例的介绍,改变学生对连续函数的直觉认识———连续函数的不可导点是有限的,加深学生对函数连续性、可导性的理解。4.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机电专业为例,借助图解和解析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涉及导数的概念、二阶导数和定积分;晶体管放大电路和带电源的简易函数发生器设计涉及导数概念、极值概念和定积分;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强度条件的计算涉及微分的概念及其近似计算;剪力图与弯矩图涉及函数极值和曲线的凹凸性;梁的变形的计算、压杆的临界载荷涉及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连续量的力矩的计算涉及定积分的计算及微元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利用微课做好课后复习巩固工作。课堂教学结束后,若对某个知识点还存在疑问,学生可再次观看微视频;若有兴趣继续深入学习,教师可推荐学生参加其他相关微课的学习。这使得学习过程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实践证明,这一流程很好地实现了微课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既发挥了微课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和自主选择性、强大的互动性;又发挥了传统课堂进度有序可控、促进情感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功能。教师真正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了学习的指导者,从课程的实施者转向了课程的设计者;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总之,尽管慕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仍然处于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但是毋庸置疑其对高职院校教学方式已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以服务和方便学生学习为目标,积极探索其在高职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推进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万辉.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

[2]杨月梅,陈忠民,庞淑萍.慕课平台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5(8):140-142.

[3]袁逸,陈思文.慕课浪潮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8-10.

作者:顾敏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中高职衔接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要课题。高等数学课程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改革,做好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工作。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1中职生升入高职后数学课程学习的现狀分析

目前,中高职衔接的模式有多种形式。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为例,除了实施近三十年的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外,2012年制订了《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设计了中高职“3+3”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以及“双专科”等多种试点类型。2014年还试点中职生注册进入高职形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在解决了生源数量的同时,生源的质量变得不容乐观。对口单招的学生素质相对较好,“3+3”分段培养次之,中职注册的生源情况相对较差。究其原因,对口单招由于在中考招生批次安排中比较靠前,生源素质起点较好,在中职学习阶段有明确的升学目标,中职阶段开设的课程也围绕升学考试,十分重视语文、数学、英语及相关专业课的教学。“3+3”分段培养的学生,前三年按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开设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实践操作课,各项成绩合格,可以进入高职院校继续进行后三年的高职学习。这是目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类重点项目,试点范围逐步扩大、招生规模不断增加。由于中职三年的培养计划原则上是由中高职老师共同制订的,理论上这类学生的文化基础应该是有保障的,但是实践来看,由于中高职院校的协作机制不到位,导致这类学生的包括数学课程在内的文化基础不尽如人意,直接影响到高等数学的学习。最后一类生源是中职注册入学的学生,这类学生在中考入学时就是最后批次的中职生,生源素质差,当时没有明确的升学目标,完全按中职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中职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相对薄弱,文化基础课开设不成体系,有些专业没有专门的数学课,只以专业计算代替,这类学生注册进入高职院校后,数学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笔者曾组织过两届新生入校后数学基础测试,检查的内容为学习高等数学所必需的初等数学知识,包括初中和高中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集合、代数、三角、不等式、基本初等函数和数列等。测验的结果令人惊呀。三类中职生源的学生与普高统招生的学生相比,高考数学成绩相差平均30-50分之间,中职生源学生的数学成绩最低分有2分,10分以下的占了总数的15.2%。部分中职学生其数学基础没有达到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水平。针对这部分生源的现狀,如何开展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教学,是目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2精心做好中高职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重要的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工具课,做好数学课程教学的中高职衔接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生源的实际情况,要突出强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正式的衔接。

2.1教学内容的衔接

由于高等数学的学习需要用到初等数学知识,初等数学基础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高等数学的教学。因此,根据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预留一定的时间,采取“温故知新”的方式,系统复习初等数学知识,实现中高职数学教堂内容的衔接。笔者认为初等数学内容比较多,相对来说,下表中所列内容在高等数学中运用较多,这些内容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高等数学的教学。因此不但在开课的前期为预备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而且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回顾。

2.2教学思维的衔接

初等数学用静止的观点研究问题,而高等数学则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研究问题,在运动中提高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例如初等数学中研究曲线的切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称之为圆的切线”,而在高等数学中研究曲线在某一点处的切线则定义为“割线的极限位置”,中学里只能求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恒力作功,而运用高等数学可以计算任意图形的面积、可以计算变力作功。初等数学研究函数的增减性等性质,主要运用定义,非常繁锁且具有较强的解题技巧,而运用高等数学中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十分方便,还可用二阶导数研究曲线的凹凸性。中学数学中只能研究二次曲线,而高等数学中可以研究二次曲面,相关知识在工程机械中有广泛的使用。运动和变化的思维方式是高等数学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加以培养。

2.3教学方法的衔接

中职生源的高职生理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思维模式决定学习的风格和学习的模式。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从具体的实际事例和现象出发,通过归纳分析岀数学概念、定理,积极使用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案例驱动、循序渐进、精讲多练,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既要关注学习较好的学生,更要重视大部分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地球有多大,教室就有多大”,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学习的内容、时间、地点不再局限于学校和教室,互联网技术给现代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已经变得不可或缺。针对中职生源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实际,将相关的初等数学知识通过网络视频课程提供给学生,并提供在线辅导答疑,这对于他们复习巩固提高初等数学知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4考核方式的衔接

高等数学是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其考试方式也存在问题。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检查学习情况、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采用期末一卷定成败的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变期末一次终结性考核为全过程的形成性考核,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别是以中职生源为主要对象的高职生来说是比较合适的考核方式,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层层推进,从而避免学生学习前松后紧。可以从单纯考核知识过度到知识、能力、态度和素质并重全面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自学部分、阶段测验、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课程小论文以及期末考试等。

3结语

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中高职衔接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要课题。加强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数学老师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尹伟民,张跃东,张赟.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策略与成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

[2]董佩燕.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7).

[3]霍春光.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数学教学改革探究[J].时代教育,2015.(3).

[4]叶永春.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4(5).

[5]何静.学生视角下的中高职衔接的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24).

作者:左元武 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数学思维与方法已成为公安院校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数学学科自身的抽象性和传统教学内容的单调性导致公安院校数学教学和公安实践相脱节。正视人才培养要求与课程设置不相适应的尴尬现状,科学架构课程教学板块,有效满足“数学工具”应用要求,讲究课堂教学策略,发掘数学魅力,提升学生学习信心,成为公安院校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数学工具

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在公安院校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尤其在高科技数字化技术迅速普及的信息化时代,数学思维与方法已成为公安院校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有效适应未来社会、孕育和焕发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教学重专业技能培训、忽视基础学科学习的弊端使得数学课程成为公安院校可有可无的鸡肋课程,严重影响到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正视数学课程在公安院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建构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讲究课堂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成为公安院校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大学数学在公安院校开设的现状分析

大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科学实验、工程技术和经济领域等,在公安实践中,已大量应用于交通事故处理、痕迹检验、情报分析、轨迹跟踪、犯罪心理学等各个方面。即如华罗庚先生所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但数学学科自身的抽象性和传统教学内容的单调性导致公安院校数学教学和公安实践相脱节,加之部分学生数学基础不好,导致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缺乏严重,影响到数学的教学效果。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学校甚至在开设数学课程数年后基于教学效果差等原因无奈取消该课程,目前各公安院校基本上仅在理工科公安专业如刑事技术、交通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开设数学课程。而公安专业均属于应用型专业,均需要数学思维的养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如《xx警察学院2013级侦查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毕业生素质要求第3项明确规定毕业生需“具备与公安工作相适应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基本素养和创新精神”,而数学无疑是该项素质培养所需的必要课程。人才培养要求与课程设置的不相适应成为公安院校数学课程的尴尬处境。当前,随着专业教学的日益标准化,课程设置也越来越标准,对于规范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公安院校大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公安技术专业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审定稿)》明确规定,刑事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通信工程、安全防范工程、交通工程、法医学等公安技术类相关专业的知识体系中必须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其中对数学的规定是: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知识单元。规定制图、计算、建立模型、测试与实验、数据分析、工艺操作等技能是其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专业基本技能。可见数学课程在公安技术类专业学生培养中的基础地位。当前,课程设置规范化后,如何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就成为现时代公安院校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科学架构课程教学板块,有效满足

“数学工具”应用要求大学数学已经成为公安技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有针对性地发展完善以提升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从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有效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满足数学“工具”应用要求,为轨迹跟踪、数值比对、概率统计、情报分析等提供基础分析方法,就需要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做到前铺后垫,所谓“前铺”,就是要充分考虑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分类教学。公安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第二批本科学生,数学分数往往不太高,数学也成为其比较畏难的课程。故需要进行入学后开课前的摸底测试或者按照高考分数将学生进行分类。所谓“后垫”,就是要根据公安类学科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的要求,不过分强调数学课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体系的严谨性,而根据实际需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要排除通用性的《高等数学》,即不分学科专业,统一选取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不宜严格按照课程教材内容授课而不考虑专业学生特点和需求。要以“工具满足”为标准,科学编排课程知识要点,强化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公安专业教学而言,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集中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否得到提高;对所学的东西是否感兴趣;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否认识、体会到这些理论知识对具体公安警务工作的作用;是否掌握了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处理具体公安警务工作的方法;是否能够举一反三,将所学理论知识随心所欲地应用到公安警务工作中,从而真正具备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1]。故公安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选取要严格依据《公安技术专业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审定稿)》所规定的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如制图、计算、建立模型、测试与实验、数据分析等而设计教学板块如下:数学基础板块,包括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与无穷级数、行列式与矩阵、线性方程组等;数学应用板块,包括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理统计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数学实训课程板块,包括数值计算方法以及数学软件、计算器、绘图工具等的用法。

三、讲究课堂教学策略,构筑数学魅力,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数学不是枯燥的数字组合,数学也是一门艺术”。数学当中有许多故事,数学中包含了众多的方法论,能够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很多的路径,数学方法本质上是唯物辩证法在数学科学中的具体体现。关键在于展现数学魅力,在数字组合中找到乐趣,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方法解决专业问题。要求老师讲究课堂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解决,变繁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以吸引力的建构引导学生逐步喜爱数学课程,改变其十多年求学生涯的惯常认识和畏难情绪,充分认识到数学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数学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乐趣所在,从而自觉主动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

(一)认识学生心态差异,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对于学习的认识差异较大。大学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得过且过的心态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尤其是公安院校学生,基于工作基本无忧、数学实在太难、毕业后几乎不用等因素考虑,往往将数学当成“混学分”的课程而不在意学习态度。故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学生的心态差异,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好高等数学课不仅可以积累基本知识,而且是自己踏入更高学府甚至获取好工作的金钥匙。再为学生详细分析“数学工具”在公安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以真实案例和良好的数学情感体验来分析数学工具欠缺对于专业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数学课程是专业发展的基础课程和关系未来职业发展的理念,从而端正数学课程学习态度,自觉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

(二)重视课堂气氛调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礼记•学记》有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学的最终效果在于学生能够愉快学习、主动学习、学以致用。要求教师把握社会发展现状对于数学教育的变更要求,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进而应用知识是新时代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应当积极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从而吸引学生学习;应当积极思考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论证和实际问题解析;要摸清学生的数学基础,考虑到他们对数学的厌倦情绪,按数学基础层次分类施教,要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优秀教师。另外,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单一地教知识,也要重视调节课堂气氛以吸引学生来学知识,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互动中,多鼓励学生提问与思考、多欣赏学生的表达与论述,提供机会与条件引导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找回自信与尊严,让他们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克服畏难情绪,从而产生学习热情。

(三)明确教师角色定位,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意识

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集组织者、引导者、调节者、促进者、反思者和创造者于一身,不能单纯作为一个“教”者而存在,要明确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你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发现有规律的东西,学会以丰富的科学语言、严谨的思辨头脑和科学的研究模式去探索世界的奥秘,进而做出发明和创造”[2]。在教学中,将数学定理、数学公式、数学方法、数学演算、数学模型制作等内容步步分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解析,将对话、讨论、质疑、商讨、沟通、演练、争执等都适时引入到课堂教学进程中,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同老师一道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大程度引起师生共振效应。教师的角色主要在于引导和控制课堂进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四)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最大限度激发教师教学智慧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即由教转化为学,由学转化为教,又由教转化为学的过程。学生基础、学习兴趣、课程认识和教师知识储备、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进程控制、个人魅力展示等都会影响到教学实际过程和学习效果。故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过程、实施要求与教学方法运用的针对性要求,针对实际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如课堂上精彩的师生对答、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触类旁通的解题方法、数学方法在公安实践中的创造性应用等等。其实际上亦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新时代的公安院校教师要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听课。要积极思考教学方法运用的适当性、教学进程控制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编排的科学性、教学效果呈现的差异性等,从而最大限度提升教师智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解建宝,曾兴柱.任务驱动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2]杜其奎,宁连华,周兴和.浅谈数学与数学素质[J].中国大学教学,2011(5). 

作者:赵辉芳 单位:铁道警察学院

第五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本文基于该模式指导,探讨了促进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以期能促进高职数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数学

高职教育体系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工学结合模式为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理念,高等数学教学需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革,以更加适应市场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数学教学目标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数学教育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其教育功能而言,数学教学具备基础数学素养的育智培养,同时也囊括应用数学逻辑思维的实用培养。数学作为理工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教学课程,具有文化素质培养和数学技术教育的双重服务功能,在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和逻辑思维方面具备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也能起到极为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构建工学结合模式,实现高职数学教学的优化和改革,有助于加强数学学科的实用服务功能,增强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以工学结合的对口培养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发展,实现学校与社会及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增强其实践意识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数学教学传统模式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要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地位,同时对于数学课程学习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这一模式有其积极意义,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系统化讲解,但也存在一定弊端,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增强其实践意识。这可以通过学生所学专业的对应职业能力分解,帮助学生了解所需具备的职业素质,以此与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增强数学知识的实践意识和运用能力,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以机械类专业为例,这一专业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需求较高。高职数学教学中的空间想象能力、向量解析能力、空间几何知识以及运筹学理论等知识都是该专业需要必备的基本数学知识,通过机械类职业所需能力要求的分析,引导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到零部件设计和制作的工作实践之中,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避免数学理论教学的空洞化,增强其实践服务的教学功能目的。

(二)构建校企协作平台,创新数学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兼顾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指导下,高职数学课程需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及教学成果反馈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市场及企业的发展需求。在校期间,学生需接受基础文化课程及专业知识的理论教育;而在实训基地学生则需接受职业能力培养教育及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完成生产性作业为教学考核成果。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应积极构建校企协作平台,以市场和企业的发展需求指导数学教学体系的优化。同样以理工科专业为例,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针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可实现模块化学习,在基础数学知识的必修课基础上增加与理工科专业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通过实训基地和企业平台的实践活动加强数学知识学习的应用,同时也能通过实践活动指导数学理论知识教学方向的调整。将学习和实践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结合,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提升应用能力,为企业提供对口的人才队伍配备。

(三)优化数学课程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职数学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因此数学课程考核方式也以笔试为主,针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直接测试,通过分数判断学生的知识能力。基于工学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数学课程考核方式的优化也成为了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这需要由传统的笔试考核转变为笔试、实践成果考核等多种方式结合,一方面考查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一方面则加强学生对于实践能力的重视,加强数学的实验学习积极性,注重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素质的全面提升。应用创新考核模式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有效协作,针对学生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查。

三、结语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需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革,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首先需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其次需构建校企协作的有效共建模式,为学生提供工学结合的学习平台;最后需优化考核模式,改善单一考核模式的不足,从而促进高职数学教学的优化和改革。

参考文献:

[1]曾亮.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90-94.

[2]王荣琴.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构建高职数学教学新模式[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61-64.

作者:姜鑫 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职数学文化教育与高职数学教育改革思考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技术性,在高职教育中,高职数学教学长期以来缺乏文化教育,数学教学成为了干涩的职业性教育,这不仅无法提升高职数学教育的质量,同时也无法发挥高职数学教育的功能和价值。鉴于此,在高职数学教育中,通过融入文化教育来实现教学改革,在提升高职学生数学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学教学;文化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同时高职教育具有典型的特点,在高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难以有效地塑造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鉴于此,在高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教学改革,有效融入文化教育,着力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努力打造科学完善的高职数学教学体系,综合性提升高职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高职数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高职数学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受限于高职教育的传统方式,受限于高职教育僵硬化的管理模式,高职数学教育中凸显着严重的弊端和问题,尤其是高职数学教育缺乏文化教育的支撑,缺乏文化教育的比重,难以提升高职数学教育的整体质量。首先,在高职数学教育中,文化教育与数学知识是相互割裂的。在高职数学教育中,很多高职院校,很多高职数学教师肆意将数学知识及理论作为教学的重点,无论是课堂讲解,还是课后演练,抑或是校外实践等,数学理论和知识都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这种传统的高职数学教育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扎实学生的数学理论,但难以发掘出高职数学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这恰恰是高职数学教育中存在的软肋,恰恰是高职数学教育中凸显的主要问题。高职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这些文化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数学创造性,这恰好是高职学生所缺乏的。其次,高职数学教育缺乏数学素养和数学思想的培育,在高职数学教育中,教师仍然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将数学方法的灌输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按部就班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流程来进行数学理论的灌输,忽略学生个性的发挥,忽略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忽略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提升。最后,在高职数学教育中,数学教育的目的仅仅停留在应试和就业等方面。这本身无可厚非,但高职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培育机械化的数学技能人才,更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具有开拓性视野、具备丰富数学素养的全方位人才,这恰恰是高职数学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可见,在当前高职数学教育中,缺乏人文素养的培育,缺乏数学思维的培养,直接影响数学人才的发展。

二、文化教育在高职数学教育中的改革与实施策略

在高职数学教育中,渗透科学的文化教育意义重大,渗透科学的文化教育作用明显,结合当前高职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升高职数学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高职数学教育的方法,实施科学持续的文化教育。

(一)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科学的文化教育

高职数学教育不能仅仅是皱巴巴的理论教育,也不能是干巴巴的应试教育,而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文化教育。高职数学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这些都可以成为文化教育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文化教育的方向。因此,作为高职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以数学知识为依托,在讲解数学知识或理论的过程中,有效挖掘这些知识背后的文化成分,以此来渗透文化教育,着力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数学精神

在高职数学教育中,教师作为数学教育的引导者,必须强化自身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转变数学教学的模式,不断优化高职数学教育的水平。一方面,高职数学教师应该熟悉并了解数学教材,善于利用数学教材来渗透文化教育。数学教材离学生比较近,学生可以很便捷地利用数学教材来学习数学背后的文化内容。另一方面,高职数学教师还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的数学精神。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学生未来就业的实践性和技能性。学生只有具备了科学严谨的数学精神,才能在未来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三)提升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行探索数学文化

在高职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在讲解数学知识或理论的过程中,高职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及数学理论,主动探究背后的数学文化,并将数学文化的学习作为高职数学教育的重要补充。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来建立数学文化角,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活动,以此来推动数学文化的广泛扩散,综合性提升高职生的数学素养。

三、结语

在高职数学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难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难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鉴于此,在高职数学教育改革中,必须渗透文化教育,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利用好数学素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内容。

参考文献:

[1]车平.高职数学文化教育与高职数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4(25).

[2]武翠芳.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高职数学教育的改革[J].科技信息,2012(20).

作者:殷珊 单位: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高职高专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从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大专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规律出发,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通过《学生高等数学教学过程感知调查问卷》研究高职学生数学学习课堂,根据数据分析问题,然后提出改革高职课堂数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堂;调查问卷;高职生

从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多年来的入学成绩看,高职高专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数学基础差。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没用,学了也不会用,对数学学习严重缺乏兴趣,甚至厌烦,根本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数学纯粹是为了应对考试。调查显示只有15%的高职生一周除作业外花2个小时以上学习数学。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靠学校教学,而课堂教学是大专学校数学教学的主渠道。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主阵地。

1高职高专学生高等数学教学过程感知调查及结果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方式、态度、及对教师的意见,使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在研究的同时也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为:江西水利职业学院2015年9月份入学的高职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94份,实际有效问卷268份,有效率为91%。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结论更具有一般性,我们这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既考虑了系别和专业的分布,又考虑了统招生与预科生的均衡,从抽样调查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概念教学中,对定义的教学,64%的高职学生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归纳,而仅有5%的高职学生认为直接给出,要求学生记住。(2)在公式、法则、定理教学中,44%的高职学生的意向是设计问题,由自己探索得出,而由教师讲解,学生会运用就行的占28%。(3)对例题教学,41%的高职学生喜欢教师与学生互动分析思路,另一方面,33%的高职学生赞成先让学生思考,在引导学生探索解答。(4)在习题课教学中,赞同由学生归纳小结本章内容,找出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多讲例题,多练习,多划重点题目这两种方式,各占34%。(5)关于在课堂教学中,59%的大专生更喜欢师生平等,互相尊敬,学生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仅有6%的大专生赞同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就行。(6)在被问到在高职高专学习中,你认为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时,占41%的大学生认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单纯为考试而学习教师讲解的重点知识的并不多只占11%。(7)占37%的学生认为现在大专的数学课堂与高中的数学课堂最大区别是高中数学课程比较紧张,现在课堂比较轻松,上课压力小,也有17%的学生认为教师可以就知识的应用程度开展讲,学生可以凭兴趣学,不必考虑考试。(8)学生认为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学习有帮助与很有益占63%。通过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大多数大专生希望能在课堂上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大专生不仅希望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而且注重实用性。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专生还希望能在数学课堂上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希望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而且大专生现在的自由学习时间多,意愿找到好的学习方式,为自己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改革高职高专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2.1做到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数学思想方法为灵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国宋代数学家杨辉说过:“题以法设,法以题验”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相互融合,相符相成,不可相互独立。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例如分析与归纳、特殊与一般、直观与演绎、最优化等。要让学生用“数学头脑”的思维去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高职高专数学课程作用是以育人功能为主线,服务于素质教育,以进行创新能力为重点,服务于能力培养。

2.2要把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贯穿到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

现在的高职高专数学存在一个很大弊端: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有人认为学数学无用。刘来福教授形象地指出:“传统的数学理论是‘烧(鱼的)中段’,也就是说数学理论主要着眼于数学内部的理论结构和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没有讨论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构造出数学问题(鱼头),以及如何将数学分析的结果用来解决实际问题(鱼尾)方面的内容。”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改革就是要变给学生“烧(鱼的)中段”为给学生“烧全鱼”,即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具备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深入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比如说: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这样一个事实,把椅子放在不平的地面上,通常只有三只脚着地,放不稳。然而只需要稍微挪动几次,就可以使四只脚同时着地,放稳了。这个生活常识可以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零点定理来解释。通过生活常识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加深学生对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零点定理的理解和现实生活的应用。

2.3转变课堂上师生的角色

调查数据说明大专生更喜欢师生平等,互相尊敬,学生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公式、法则、定理、概念的教学中,高职学生的意向是设计问题,由自己探索得出。由此可见,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相加的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代高职生,课堂是教学主体之间进行的交流、对话和沟通。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通过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教学相长,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这种对学生角色的定位能促进学生善于发现,勇于探究,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现实生活。

参考文献:

[1]施方良.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胡炯涛.数学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张琴 单位: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第八篇: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创新分析

摘要:高等院校大部分专业都要学习高等数学课程,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实际问题,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创新做一些研究,提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1国内高等数学当前教学的现状

高等数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够明确,有些院校的一些专业盲目地压缩课时,结果就只能删减课程内容而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学习高等数学的意义,甚至有少数人认为学数学没用,这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院校各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都在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高等数学课程的教材内容相对陈旧,并且比较注重数学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以及解题方法和技巧,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育思维模式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做简单的信息积累和加工而不能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学习过程中,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对高等数学进行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2高等数学教学创新的探索

2.1树立正确的思想,明确高等数学的重要地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应用的领域日益扩大,在自然科学、金融、经济、工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马克思曾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1]因此,要充分重视高等数学作为基础课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2.2培养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只有当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时他们才能静下心来进行学习活动,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关于这方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数学历史小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引入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到高等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通过介绍高等数学在其它专业中的相关应用举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各个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些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3实行分层教学

一方面由于高校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不太一样,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内容和学时的区分来设立不同层次。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专业、同一班级,不同的学生在入校时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在新生入学后,可以进行分级考试,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分别开设高等数学教学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最大可能地发挥各层次学生的数学潜力,保证教学质量。对于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创造比较好的条件让他们迅速成长,特别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学校可以选派教师在课外开设选修课和兴趣课等,对他们进行一些额外的数学指导,还可以鼓励他们参加数学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成绩欠佳的学生,主要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重点是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以及学习能力、思维方法的培养。

2.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比较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机会。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满堂灌”,而要适当应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鼓励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在思考中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掌握知识的方法。此外,高等数学的逻辑性比较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很紧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前后章节知识点之间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和类比,把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比如对比一元函数微分学中的结论“函数可导与可微是等价的;可导一定连续但是连续不一定可导”[2]可知多元函数微分学中函数的连续性、偏导数的存在性以及可微性之间的关系就复杂得多。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比如充分利用多媒体和Matlab编程,将比较复杂的空间几何图形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提高教学效率。

2.5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可以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教学改革的成效。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导致学生平时不用功,只期望利用考前的临时突击复习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结果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不能达到预期的提升高度。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引入多种考核方式,除了试卷成绩、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以外,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比如小论文写作、课题设计方案等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我们要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以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为手段,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管绍贤.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读与写杂志,2008(5):67,81.

第4篇:中职教育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立足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角度,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并由浅入深地分析该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建构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分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初级体系的构筑,探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

自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模式,国力稳步增强促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日趋成熟,而衣食住行已不再是生活的重点,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视野的开阔。由此,旅游产业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承担着为祖国现代化事业发展输送高端技术人才任务的高职院校,也开始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大规模招生。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获得极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且实践教学成为教学研究重点。

一、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和相应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据统计发现,在全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甚至其就业形势较其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而言更加困难,每年约有10%~20%的毕业生可以在毕业后顺利就业,但工作两年后,旅游行业内这些毕业生的流失率达到了80%。加之产业需求不断扩大,以及人才培养规模呈现出高度扩张的现象,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在旅游人才供给方面与就业市场的需求存在偏差,而实践教学欠缺是导致这一偏差的主要原因。所谓实践教学,就是对学生施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践教育,如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或者让学生参与实际生产,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就是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自然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此外,合理评价实践教学质量对保障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因而,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进行研究也相当重要。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建构

本文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建构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笔者先就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以此来构筑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的初级体系;其次,通过对有关指标的筛选,制定所需的调研问卷;最后,根据得到的相关结论,建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初级体系的构筑

1.初步筛选数据笔者主要从三个层次着手选取有关数据,即课内实践教学情况,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情况,校外实践教学情况。选取25组测量指标,包括:(1)课内实践情况:实例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训室建设、双语教学、课堂讨论和剖析;(2)第二课堂课内实践情况:模拟训练、形体训练、学科小组活动、教师技能示范、学术讲座、专业知识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周末实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野外实习、个人科研论文写作指导、参与或申请科研项目、国际交流项目平台搭建、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3)课外实践情况:假期实习、短期顶岗实习、专业相关社会服务、相关企业参观学习、毕业学习、颁发工作经历证书,以此来构建一个综合性更强的指标体系模型。2.制定调研问卷数据的有效性是保障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体系得以良好构建的基础,因此,笔者在进行该体系建构之前,针对多位教师和专家,以及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进行了问卷预调研,并利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其信度和效度处于合理范围,可以采用。3.评价体系初步模型建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上文中提到的25组问题中,因其重要性不同可以分别进行评价,笔者在此处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正交并旋转后可以得到6大解释因子。因子1,可以概括为基本认识实践,包含:实例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讨论和剖析,学科小组活动与企业参观学习。因子2,可以概括为校园专业技能实践,包含:教师技能示范,模拟训练,旅游信息系统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因子3,可以概括为社会综合实践,包含:野外实习,短期定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相关社会服务。因子4,可以概括为技能拓展实践,包含:形体训练,双语教学,学术讲座,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国际交流平台,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因子5,可以概括为职业准备实践,包含:假期实习,毕业实习,实践成绩考核,颁发工作经历证书。因子6,可以概括为专业科研实践,包含:参与或申请科研项目及个人科研论文写作指导。之后将这25组数据打乱顺序并且重新排列,然后将其归入到这6个解释因子中,如此一来便得到了一个全新且有针对性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指标体系模型。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体系的建构

1.关于样本选取的相关考量笔者在建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对于有关数据采集,主要是从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四学生的性别、年级、学校这几个角度进行,并且在男女同学的样本选取比例上依照当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招生特点进行控制,最终定为3∶7;在群体选择方面,为保障调查结果的说服力,主要选择了已经完成旅游管理专业全部课程,并且对所在院校有关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情况有所了解的大四学生,这个比例占95%;在院校选择方面,笔者充分考量了本科一类院校和本科二类院校师资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对象选择趋于平均。2.关于实践教学指标探索性因素的分析所谓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是一项可以找出多元观测变量的本质结构,并且能够达到处理降维目的的技术。将该方法用于本研究,就是根据一组样本,制作测量变量间的因素结构或者变量模型。简而言之,通过该方法将会简化原本指标体系中的考量因素,留下可以反映原本指标信息的几个综合性指标,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相关结果更加深切地总括事物的内在规律,参考价值较大。(1)主成分分析法本研究中,笔者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采用线形变换的方式由一组相关的变量,得到另一组互不相关的量,而这个量就被称为主成分,通常这些主成分会依照方差依次递减的序列排列。在实际研究中,前几个主成分会被当作因子,每个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则是对原始数据信息量的反馈。同时,实践中发现,出现变动较大的几个量是前6个因子,走势开始变缓的部分起始于第7个因子,这就说明,应该选取的成分因子数量是6个。此外,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6个主因子的做法也值得推敲。另外,选取6个成分因子为正确选择的另外一个佐证是方差解释贡献率,根据计算可知,前6个因子的特征值总和是总特征值的71.863%,而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笔者选取的6个主因子中,充分包含了原始数据中的大部分信息。以上论述均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正确性进行探析是合理的。(2)计算指标体系因子载荷矩阵一般来说,如果存在于某个因子上的载荷值大于0.4,或者某个因子上的指标载荷值达到了其在其他因子上的载荷值的2倍以上,那么就说明这个指标可以合理的归入到该因子中。笔者通过测定相关数据发现,所有的指标都达到了以上相关要求,这足以说明所有相关数的判别都具有较强的有效性。(3)构建实践教学指标数量评价模型笔者采用回归分析法,得到了各个因子的得分函数,而计算各个主因子的得分可以根据以下公式:Fi=bi1X1+bi2X2+bi3X3+……+bi25X25。然后,以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即加权平均得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指标体系的数量评价模型如下:F=0.423F1+0.206F2+0.152F3+0.081F4+0.071F5+0.067F6。这里,F代表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综合得分情况,而F1至F6则表示通过计算得到的6个主因子得分。其中,F的值越大就证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越好,也就越接近于该模型的相关要求。

三、结语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质量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的现状促使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建构与之相应的检验实践教学指标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因此,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沈宏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探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2]李伟丽,崔丽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比较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1):208-210.

[3]张亚辉.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文教资料,2010,(14):185-186.

作者:何晓铭 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路径分析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为本是专业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理清建设思路,找准逻辑起点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本文基于学生本位,进行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施途径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学生本位;教育质量工程;专业建设;旅游管理

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为本是其发展的基石。本文从分析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出发,对基于学生本位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文中一些描述或观点难免浅薄,愿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理清建设思路,找准逻辑起点是专业建设的关键

(一)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1.坚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确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和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建设应从院校实际出发,坚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的模式。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按照培养理论够用、技能突出的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构建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能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确实学到一技之长,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2.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应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拓宽专业口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关键,以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动力,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研究,与企业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由企业参与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与企业合作落实实训、实习项目和基地。

(二)专业建设逻辑起点

通过前期的深入调研,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需求随着旅游的大众化和常态化,加快旅游业的改革发展,无疑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中国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旺盛的就业岗位需求,不仅从数量上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旅游电子商务新业态的兴起和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产业效能提升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也需要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高度融合。整合景区、宾馆酒店、旅行社、航空公司和客运企业等旅游服务资源,建立包含完整旅游要素的资源数据库和具备在线交易功能的电子商务平台,提升旅游营销水平,这对“熟悉电脑操作,具备旅游产品开发策划、市场营销、网络运作、旅游商品设计等知识技能的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3.旅游产业边界模糊化,新的旅游形式不断产生,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随着旅游需求的变化,旅游业外部的行业如农业、制造、航空业等都开始涉足旅游业,同时在旅游业内部,如春秋旅行社筹建的春秋航空公司,大的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景区、饭店等与金融机构联合发行联名信用卡等等,这些现状无不表明今天旅游产业的边界日益模糊。而产业边界的模糊化,必将要求旅游业、旅行社人才知识的多元化。4.行业发展金字塔结构前景可见,国际化的市场环境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政府主导和引导下,以旅行社为代表的我国旅游行业近年兴起一股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的潮流,一个更加趋于集中,大集团主导,中小企业分散布局的产业市场格局已经初现雏形。在这一行业背景下,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人才、门市人才正在成为旅行社人才需求新的热点。而外资旅行社以其成熟的管理模式和高薪酬,正在成为旅行社人才流向之一。面对国际化的市场环境条件,我们需要培养出一批熟悉国际惯例与规则、拥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都过硬的新型人才。

二、以学生为本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

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应是以产业需要和学生需求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服务所在地区域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紧贴当地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要做到以学生为本这一旅游管理专业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量:多为了保证充足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应该大力实施中高职衔接,打通中等职业院校旅游类学生的升学就业渠道,实现招生就业“进口旺、出口畅”。可以进一步构建旅游管理专业“2+1+3”一体化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根据不同人才培养规格,设置不同阶段的主要核心课程,即中职阶段两年强化基础旅游服务能力构建核心课程,衔接阶段一年进行能力集成训练,高职阶段三年重点在旅游企业运营及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质:高与旅游产业深度耦合,校企“无缝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超前规划契合新业态需求,培养旅游行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识:丰适应产业边界模糊化,多元化知识储备,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超前规划课程设计,模块化课程结构,设置专业讲座、专题项目实时更新知识结构,强化技能升级,并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等方式拓展专业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可持续职业能力发展。

(四)技:新紧跟潮流,顺应旅游业态发展新趋势,引入新技术,以智慧旅游为核心,充分发挥旅游电子商务应用,重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依托网络资源一体化整合发展,打造集教学、实训、社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培养熟悉国际惯例与规则,拥有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都过硬的新型人才。

三、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施途径探索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创新政、行、企、校多元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利用职业教育集团办学体制机制平台,整合旅游管理校企双方优势,逐步探索形成符合旅游管理专业需求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化、长效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打造“紧密—开放”式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岗位对接,能力阶梯,分段式实践”教学组织模式改革。设计四层能力阶梯下的课程教学模块(通识课程模块、专业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职业素养拓展模块),搭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框架;构建符合职业人才“校园人——准职业人——职业人”成长规律的螺旋升华模块式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建设。

(三)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专任教师经理化、旅游企业经理教师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支持和鼓励外语基础较好的教师进一步进行语言训练,以确保可以从事“双语型”的课程教学;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人员的作用,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系统化、常态化,构建人才资源库。

(四)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涵盖校内外、海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网络;引入知名旅游企业经营理念、工作流程及企业文化,吸收企业资金和先进经验,充分利用旅游行业企业专家的人力资源优势,校企合作建设集真实生产、教育教学、科技服务、培训鉴定、学生创业、展览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采用现代化技术打造仿真或全真式实训环境;对接企业文化进行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提供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应用技术开发服务;建设旅游业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旅游从业人员再就业和旅游业人才流动服务的平台;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参与职业资格证考前辅导、参与旅游调研和市场开发,参与中职旅游专业建设研究与指导、参与校外基地企业的管理与服务。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以项目为依托,与旅游行业国际水平接轨,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提高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根据旅游企业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课程训练。以信息化实现与国际旅游无缝对接,境外专家远程指导,引入国际旅游行业操作规范与标准,拓展师生国际化视野。

(七)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

打造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品牌,建成具有区域示范引领作用的推广项目;积极开展学生课余时间的实训工作,充分利用节假日、暑假旅游高峰,组织学生自主开展实训,明确实训要求、实训时间、实训质量,健全监督检查制度。

参考文献:

[1]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EB/0L].

[2]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EB/OL].

[3]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Z].2004-04-0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5.

作者:薛佳 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

[摘要]校内实训教学对旅游人才培训具有重要意义,能推动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虽然目前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及旅游人才培训取得重要进展,投入增多、功能完善、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不足。需要从实训室利用、功能开发、管理工作、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采取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旅游人才培训

引言

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目的是为整个社会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让学生通过学习之后提高实践技能和知识应用水平,从而更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业绩。同时,为促进该目标顺利实现,加强校内实训教学是不可忽视的。校内实训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对教学活动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产生积极作用。因此,作为任课老师和高职学校,应该注重加强校内实训教学,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

一、校内实训教学对旅游人才培训的意义

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校内实训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对教学活动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一)推动教学顺利进行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善设备购置,落实管理制度,能够为旅游管理校内实训活动开展创造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合理安排课时,确保实训教学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训活动当中,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顺利进行。

(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校内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形式,在实训活动中,任课老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科学合理组织课堂活动。进而让学生顺利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增进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认识,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提升。(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离不开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必要环节。通过加强实训教学工作,让学生积极参与锻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实践技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

二、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及旅游人才培训的现状

重视校内实训教学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让他们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具有积极作用。近些年来,高职学校普遍重视该项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规章制度,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在提高人才培养综合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足。

(一)现状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学校普遍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和学院领导都积极支持该项活动,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产生积极作用。1.投入增多。以九江职业大学为例,该校十分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资金投入。截至2016年10月,实训室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成实训基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同时制定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配备管理人员,注重实训设备维护,为实训教学活动开展创造条件。2.功能完善。根据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需要,做好实训室建设的规划工作,合理配置仪器设备,确保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同时要落实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实训守则,定期对实训室开展检查,重视设备的日常维修和检查。加强实训室人员管理,明确实验员的岗位职责,定期对实验员开展考核,为实训教学活动开展创造条件。3.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九江职业大学实训室的建设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导游仿真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全真的模拟导游环境,可以有效开展导游模拟训练,进行景点路线设计,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导游讲解水平和语言表达技能。餐饮实训室的建设,能让学生开展中餐、西餐、酒水服务和操作方面的训练,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对客户的服务活动中,对真实的工作场景有深入全面体会,在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不足

尽管校内实训教学和人才培养取得进步,但与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1.实训室的利用效率偏低。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不被重视,实训课程设置不全面,课时安排不科学,导致实训室设备的利用效率偏低。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时,才对餐厅设施和餐具进行利用,其余时间这些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实训室设备的利用效率偏低。2.实训室功能开发不全面。实训室建设时,对实验场所和实验仪器设备缺乏全面考虑,存在重复建设现象。或者设备配置缺乏长远考虑,实训室开放力度不够,一些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偏低,设备闲置,导致实训室的功能开发不全面。3.实训室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工作不被重视,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再加上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的职责没有明确,也未能严格落实责任制。实训室日常巡视和检查、维修不到位,影响实训室仪器设备的综合性能提升,制约实训室管理水平提高,对教学活动开展也带来不利影响。4.实训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教学方法陈旧,对校内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任课老师坚持以理论学习为主,忽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导致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制约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三、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及旅游人才培训的对策

为弥补校内实训存在的不足,加强实践教学活动,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一)提高实训室利用效率

根据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需要和实训室的特点,建立实训室开放制度,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开放实训室之外,课余时间也要开放实训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训活动。例如,结合餐饮服务工作需要,让学生以团队合作形式在课余时间进行实训,熟练掌握餐饮服务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和职业素养。这样既能提高实训室的利用效率,还能加强学生训练,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注重实训室功能开发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时,应该做好规划和设计工作,着眼长远,健全实训室的各项功能,满足实训教学需要。对实训场所和仪器设备进行综合考虑,提高设备采购的前瞻性,避免重复建设。并注重设备更新和升级,提高实训室设备的利用效率。例如,餐饮实训室建设时,应该着眼于酒店餐饮的整体运作,让学生对酒店餐饮服务流程进行训练,熟练掌握技巧,提高实训效果。还可以进行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的职业技能考证培训,组织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对实训室的功能进行充分挖掘,有效满足学生实训和人才培养需要。

(三)加强实训室管理工作

重视实训室管理队伍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知识丰富,理论和实践水平强的实训室管理队伍。重视优秀人才引进,加强教育和培训,采用专家讲座、外出学习和培训等形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增强业务技能,满足管理需要。健全并严格落实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做好日常巡视和检查工作。注重实训室设备维修与管理,有效满足实训教学需要。

(四)改进实训室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提高实践教学水平。采用合作学习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实训教学的热情,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和综合水平,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知识应用水平。

(五)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

引进优秀的教师队伍,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组织任课老师去旅游景点、餐厅参加实践活动,了解这些行业的人才需要,改进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鼓励任课老师参与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邀请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到学校讲学,开展讲座,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校内实训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对推动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任课老师应该认识校内实训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满足课程教学需要,为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周丽芝.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与创新[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6):86-88.

[2]陈启新,张耀武.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1):44-47,55.

[3]严辉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25-27.

[4]王喜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2):154-156.

[5]李辉,马丽娜.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建设[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67-68.

作者:纪丽华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第四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刍议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旅游活动的不断增多,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让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旅游行业的职场竞争,本文将进一步结合当前校企融合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现状展开讨论,并且相应地提出可以优化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校企融合;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就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现状而言,和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需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不完整,实践性人才的师资力量不足,不能有效地开展校企融合发展战略,存在着实践性教学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不断地探索和优化改进。

1校企融合背景

结合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国家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容乐观,就业市场已经呈现出了高度饱和状态,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水平,各级院校积极开展了校企融合战略,打造“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教学平台,在校企融合的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培养旅游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而企业也可以根据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制定今后的战略发展方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全面化发展的实践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水平,进一步彰显出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结合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并且已经逐步走向了正规化的教学发展道路,同时也是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发展需求,为校企融合发展战略提供了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创造了高职院校、企业以及学生三方共赢的发展局面。所谓的校企融合,就是在高职校园内创建企业生产项目基地,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期间,就可以到学校内的企业生产基地进行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提前感受到企业的生产操作模式,企业的生产环境氛围,了解更多的企业发展文化特点,在校企融合的实习基地训练中,学生可以得到快速的成长,在毕业以后就可以直接走入到实习的企业进行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本应该在企业中进行的培训时间,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当代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1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

事实上,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高职院校的校企融合发展战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实际的高职教育中,还是存在着实践教学认识不足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教学理念的转变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做到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改进过程,高职院校教师不愿意再深入性地进行创新改革,认为只有做好理论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自然就能够适应工作岗位,因而常常会忽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一般高职院校为三年的学习期限,三年的时间非常短暂,学生需要掌握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非常多,从每学期的课程教学安排上来看,理论知识的教学占据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这样的课程教学安排方式使得高职院校没有办法再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实践性学习机会,思想上的认识不到位,造成了实践性教学行动上的不足,很多高职院校中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验室基础设施、设备都比较落后,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对校企融合战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2师资水平不高

在对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探索过程中发现,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水平并不是很高,主要是因为这部分教师在实践性教学经验方面是比较缺失的,这种师资水平不高并不单纯指的是教师的学历不高,相反,能够到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学历要求都是在硕士研究生基础之上的,所谓的师资水平不高指的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普遍对于旅游类工作和活动缺乏经验,而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工作人员学历往往很低,没有资格到高职院校中从事教学工作,造成目前高职教育处在了非常尴尬的境地,由于实践活动经验上的不足和缺失,在高职院校中很难进行正规化的校企融合训练,学校招聘不到既有高学历又有高技术的专业化人才,也是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进程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2.3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

为了能够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水平,很多高职院校还是能够意识到实践教学的意义所在,然而在真正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很难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去落实具体的实践教学工作,依旧停留在大量的理论知识教学当中,例如在学习《旅游法规》以及《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课程时,教师很难将这些科目的课程教学同实践性教学结合起来,久而久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了认知错误,对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操作技能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不会使用旅游活动中的财务管理软件和工具,在仪表礼仪方面的学习也不够深刻,只会一些简单的鞠躬、端茶服务,离真正的旅游企业工作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3在校企融合背景下优化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对策

3.1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目标

在当代校企融合的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更是审时度势,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发展方案,树立正确的实践性教学目标,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快速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更好地提供现代化的旅游服务,可以在高职院校联合宾馆内进行实习,通过校企融合,校外联合的方式,开展具有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的旅游活动,加快对本地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力度。我们都知道,旅游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经济产业的开发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也是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所在,要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充分把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性的旅游活动当中去,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了解到旅游活动的开展现状和开展方式,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察言观色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找自身存在的缺点,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3.2提高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

为了加快校企融合战略的发展与实施,还应当从提高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上入手,加强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高薪诚聘的方式,吸引一些具有高学历以及丰富的旅游管理实践经验的人才到高职院校中进行教学,建立起旅游管理专业的长效教学机制,对于企业当中非常优秀的人才,可以适当地放开学历条件,招聘一些德才兼备的全面化发展人才,不单要重视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水平,同时也要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考察,光有丰富的旅游工作经验还不行,一定还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愿意毫无保留地将自身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可以迅速地得到成长和发展,在为学生安排定岗学习的实践教学活动时,需要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带领,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正确的指导,进而保证定岗学习的实践教学质量,在定岗实践中,教师在高职院校和企业中间起到了沟通性性的桥梁作用,也让旅游企业能够更加愿意接受学生来进行实习,在定岗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3健全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落实到位

在健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时,一定要尽可能地确保高职院校实践性的教学工作都可以落实到位,并且进一步完善教学层次,提高实践性教学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在理论课程《酒店经营与管理》以及《旅游英语》等科目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性地设计一些情境实践教学活动环节,还可以通过旅游活动情景剧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旅游英语知识的应用和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旅游英语水平,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期来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方式,在校企融合的发展背景下,用企业经营中的规范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各项技能的规范要领。在对学生构建正确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时,可以通过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教学的方式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评价,把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看法纳入到教学评价体制当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结合校企融合的时展背景,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保证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刘洁灵.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与管理[J].黑龙江史志,2009(12)

[2]侯明贤.高职“全程产学交叉”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以酒店管理类专业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7(01)

[3]费寅.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初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4]杨建翠.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条途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5]段光达.关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03)

[6]王炜,李志飞,李江敏.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05)

第5篇:中职教育论文范文

【摘要】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目标、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等方面均具有重合或相通之处。在高职教育中将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主要是:建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相通;融合措施

世界经济已经向着一体化的方向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在近些年来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也处于发展的前沿。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的社会产业结构升级,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导致了各行各业中恶性竞争的局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但要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还有提高思想政治方面的觉悟。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进行融合,能够达到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标。

一、职业核心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核心职业能力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除了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的必备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从执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此能力具有普适性、促进性和可迁移性,对于各种职业均适用,能够对岗位不断的变化做出调整适应,这种能力伴随人终身发展。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等八项能力。思想政治教育采用言传身教的手段,根据社会和受教者的需要和思想政治形成的规律,通过内化和外化方式,对受教者思想、政治、法制、道德、心理等几方面的素质进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内容。

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之处

首先是有相同的价值目标。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把社会不同的职能当作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所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进行着重培养,对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行提升,它们都能培养使人终生受益的能力,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而且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培养人才,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第二是重合的教育内容。从结构上可以将职业核心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重合划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是职业共性素质板块,包括思想素质、政策理论等,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势政策教育、法纪安全教育等内容基本一致。第二个板块是职业能力素质,包括信息技术应用、就业与创业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都有所体现。第三个板块是职业行为养成,包括职业道德、规范、礼仪和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拓展中会有所体现。第三是教育方法相似。这两项都要求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增强教育时效性,实现从理论到能力的逐步提升。相对于理论灌输,更加重要的教育方法是社会实践,除了课堂教育,还要通过第二课堂、素质拓展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能力的训练、检验和巩固,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辅助功能充分发掘,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要求教师的亲自示范。

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现实需要

1、高职院校核心能力培养和用人单位实际要求的差距

近期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从高到低依次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专业对口和学习能力,这说明用人单位的关注点逐渐从理论向实践经验方向转移。还有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评价中,有近三成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为一般和较差,对于英语水平、独立工作及应变能力、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评价不高。这也说明高职毕业生的实际职业核心能力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已经存在差距,虽然调查不能代表所有高职生的真实水平,但是结果和近些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果基本吻合。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不足之处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起成熟有效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上已经占据了主要位置。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不足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力度不够。首先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多数的高职院校没有广泛宣传职业核心能力,也没有相应的能力培养课程。对职业核心能力学生和老师普遍存在认识不足,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第二是顶层设计缺失,学校关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工作没有明确的负责机构和实施方案,也没有相应的工作机制。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困难,无法落实具体工作,相关资源不能得到保障,整合较难,没有发挥出教育的优势;第三是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的大环境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疲软,不能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专业知识,师资水平偏低,难免会使教学水平偏低;第四是需要加强分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还不能有效同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拓展活动也没有进行深入地挖掘,往往导致效果不明显。

3、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

首先是建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心。高职院校应该把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奠定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基础。学校可以通过培养中心开设相关课程,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目的。第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学校要选拔思想政治素养较高的教师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授,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对于学生管理队伍学校也要加强建设,管理人员应该自觉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积极探索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效融合。第三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效果。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提升,所以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保证实践的有效性。学生能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意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提升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融合,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还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晓蕾.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60-62.

[2]周婷.基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5(2)24-24.

[3]张文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6(4)122.

作者:王飞 单位: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窥

摘要:教育新常态强调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独立精神、高尚品德、责任担当的合格公民,倡导“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应顺应教育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在深入阐述教育新常态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即发挥思政理论课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实践育人思政教育旗帜;营造“立德树人”育人氛围;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团队建设。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办学目标,肩负着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素质的使命。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者应顺应新形势,着力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思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方法。为适应新常态的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应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手段与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发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一、何谓教育新常态

“新常态”由提出,是适应中国经济新发展态势的高瞻远瞩的新思想。在教育领域中,新常态意味着在总结“常态”与“非常态”教育局面的前提下,对教育发展的崭新思考。教育新常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道德人格、专业知识、公民素质、知行认知等方面的素养。简言之,新常态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目标的新常态。基于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新常态更重视学生在道德品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努力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培养定位的新常态,这体现在把握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问题上,教育新常态促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促使学生在社会中遵守法律、公德,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在家庭中能够孝敬父母尊长、友恭同辈,在学习中善于思考、踏实钻研,在工作中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等;三是教育方式的新常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懂得群学合作,乐于探索与思考,逐步深入课程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发挥思政理论课教育主渠道作用

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教育新常态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可以为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养成、道德人格的塑造、人生理想的追求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指引,是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载体。思政教师应充分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成果,强化思政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时代特征、高职学生特点、思想理论课的学科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把握时代特征与新理论的传递,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高职思政教师可以在传统课堂教学之外,开设一些专题化、具体化的小课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梦”、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改革开放理论与成果、当前国内外形势分析等,通过知识竞赛、短剧编演、专题讲座等方式,促使高职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中,形成一种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教育新常态。通过开设社会热点分析、先进典型事迹、人生励志故事、日常生活感触等专栏化课程,为师生提供共同讨论的话题,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分享,在学生主体探究、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传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过分重视理论硬性灌输的弊端被消除,“立德树人”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重视,从而使思政理论课教育焕发崭新生机。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属于思想政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各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为每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各高职院校要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建立并完善参加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其次,建设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内外。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安排6~8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开设“心理卫生”“生涯辅导”等选修课程。最后,创建班级心理联络制度。教师可在各班级设立一名心理联络员,负责统计调研本班同学心理健康状况,并定期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汇报给负责的心理教师。每位心理联络员则由专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

(三)树立实践育人思政教育旗帜

“实践育人”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应抓好实践育人工作,将教育教学与实践育人工作相结合,把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此外,还要以社会实践活动为抓手,建构有效的社会实践评价标准,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新常态,就是要突显实践育人的价值,通过社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协作,提高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思政教育教材,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以提升职业素养为培养目标。同时,还要成立企业教学督导组,实现企业人才招聘与高职院校学生思政素养考核的对接。此外,应加强高职院校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联系,组织高职学生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厂,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显著提高其社会责任感、使命意识及思想塑造能力。

(四)营造“立德树人”育人氛围

教育新常态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应充分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首先,加强榜样示范。榜样示范可以将抽象的政治思想原理具体化,以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影响学生,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各职院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隆重表彰一批充满正能量、做好人好事的学生,推出思想政治教育荣誉体系评选,可以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辅导员年度人物、十佳班主任、学雷锋年度新人等。其次,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例如,在学校官方网站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或申请关于思想政治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学生时事政治、政策法规等,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提升思想水平。在利用新媒体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对传统媒体的利用,通过校内杂志、报纸和广播等传播媒介,定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综合素养。

(五)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团队建设

首先,各高职院校要认真做好教师的选聘工作,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从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学历层次等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其次,加强对思政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定期组织好全员培训、骨干培训,鼓励并支持教师加强继续教育,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或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和国内外学习考察活动。最后,要建构有效的教师考核与奖励机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待遇、考核评估、职务评聘、表彰奖励等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充分调动思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教育者顺应教育新常态,不断加强思政教育能力,秉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积极思考有效的思政教育方法,从而确保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汤勇.教育该有怎样的新常态[N].中国青年报,2014-12-30(02).

[2]王维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态”及其创新[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2-15.

[3]孙培鑫.“新常态”推进成教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J].文教资料,2015,(5):159-160.

[4]朱春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辽宁警专学报,2015,(4):66-70.

作者:李雪松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

第三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浅析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我国企业一些工作人员的重要高等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技能培训重视度较高,而对于思想教育相对轻视,特别是部分企业存在着业务至上的思想,导致当前校企联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存在很多不足。本文正是基于当前校企联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校企联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了一大批社会实用型人才,为我国社会基础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非常重要,但是这一点往往为很多学校所忽视。特别是在当前校企联合模式下,由于企业本身的逐利性,决定了他们对于业务的重视度往往要高于思想教育工作。因此我们更要深入的分析当前校企联合模式下,政治思想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寻找合理的对策促进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

一 校企联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足

(一) 重实践轻思想问题突出

从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校企联合模式情况来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还存在不足的现状。首先高职院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不高,而主要将精力放置于实践技能培训方面,从而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往往习惯讲授课本中的技能知识,甚至可能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并没有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及时的引入校企联合实际案例,从而导致思想教育过程枯燥,学生对于这样的课堂兴趣较低,最终影响到思想教育的最后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与企业文化宣传之间的结合不足,影响到学生的技能知识难以快速的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其次,虽然有不少企业已经与学校构建了校企联合关系,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依然处于粗放式的管理阶段。企业对于利益的追逐决定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将经营放置在主要问题,从而忽略了对思想教育方面的投入,更加忽视了对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 部分企业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校企联合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让学生能够及早的进入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从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从当前企业发展来看,很多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缺乏,导致企业精神、企业行为等并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教育氛围,同样也就无法让学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难以发挥预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难以使得学生的思想品德出现潜移默化的转变。

(三) 缺乏合理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计划

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需要完善的计划,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以及接收企业并没有完善的思想教育计划,存在着实习安排混乱、思想政治教育迟滞的现象。甚至一些企业将实习学生当前了企业员工的一部分,他们有着自己的选择权利,并不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校企联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变成了一种形式,很难形成实效。

二 校企联合模式下强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 加强思想认识

高职院校本身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更大,因此在校企联合模式下,告知院校硬要坚持从学生出发,坚持“生本主义”教育思想,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日常教育行为中。而学校的每一名员工都必须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保证对学生实施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更要深入到一线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情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习过程、实践过程中来,从而保证学生的思想健康发育。

(二) 加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专业化教育队伍来完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学校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工作小组,并由学校教师、学生会、党支部构建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保证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及时开展。学校的教育管理部门必须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规划工作,实训处则需要做好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保证所有工作全面实施。其次,加强专业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理论教育依然是传统教育中的重要支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需要深入到实习企业了解当前企业文化,并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提高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再次,加强实践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由于高职院校本身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极高,因此学校可以聘请校外具有一线操作实践经验的技术性人才进入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即使的了解相关专业技能知识,同时还能够获得更具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自身管理效率往往更高,在校企联合模式下,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并做好学生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往往能够发挥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教育基础,首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融入职业道德思想教育。校企联合模式下,学校人才培养更多是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而服务,因此加强学生就业意识培养,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从而做好相应的职业发展规划。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各个高职院校应当要及时针对学生做好心理健康筛选工作,发现学生群里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及时的干预、谈话,做好思想疏导工作,保证每一名学生心理都能够健康成长。此外,学校还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干预机制,一旦发现问题要给予及时的解决。

(四) 拓展思想政治比较与途径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仅仅限制与课堂上,寻找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非常重要。首先,要加强岗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针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实习生进行必要的岗前培养,让学生做好相关思想准备工作,从而减少实习所带来的思想压力,为其今后工作打下扎实的心理基础。特别是对于校企联合模式存在不适的学生,更要做好心理安抚工作,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其次,发挥榜样激励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一定需要语言,榜样的力量往往更大。相比于传统课堂教育来说,榜样能够用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接收,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再次,强化学生自我教育。外部的教育效率往往低于自身的内部学习,因此要不断引导学生做好自身教育工作,在不断的自我学习中完善自我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从实习企业出发,将自身精神文化与企业文化协调在一起,最终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最后,实现企业文化渗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文化,是企业精神的重要体现,影响到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因此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要合理的将良好的企业文化渗透其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校企联合。

三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越大。目前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因此必须要寻求更多、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来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然越来越完善,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而我国的高职教育体系也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罗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神州.2012(11).

[2] 冯士艳.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

[3] 李贞.校企合作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6).

[4] 张静媛.校企合作中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7).

作者:陈银 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第四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转化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课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有关人员对其进行改革优化,从而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适应。文章在阐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转化重要性、功能的基础上,针对高校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转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如何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转化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转化

高职教育发展主要以就业为基本导向,以能力提升为重要方向,自身发展肩负着为国家经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发展需要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想要实现自身良好的发展,需要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发展实际、学生特点、拥有的教育资源等,进一步探索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赋予教育时代性的特点,提高教育本身的实际效用。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转化发展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是为我国社会发展建设提供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实现自身的创新变革,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改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转化。通过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新提转化一方面能够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将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渗透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让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格发展趋向。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转化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性转化理念较为滞后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教育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先导性作用,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转化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引起有关教育人员的重视。虽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创新改革发展,但是在创造性转化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在创新型教育理念之外,一些创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没有完全转化为结果,比如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培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缺乏职业素养培养的针对性策略,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创新性转化能力不够

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但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工作能力不够,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所处的经济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进行深入分析,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深度和广度。

(三)创新转化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定位不明确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独立性的学科支持,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主体专业建设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物力、财力支持,很容易出现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化的现象。另外,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被看作是高职院校理论课程教师的专门性工作,没有注重其他教育人员对工作的配合,无法形成教育的发展合力。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转化的三个基本视角

(一)价值取向和人格取向

在社会经济发展重要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形式多样的价值目标追求,不同身份的人对于同一件事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和评判标准,因而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发展取向。高职院校价值观很难进行分化,虽然在多元文化影响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展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观,但本质上都体现了东方文化中以儒家理论为基础的思想,强调个性追求和自我价值实现,注重自然和谐,注重人际协调和个人行为的节约。

(二)经济体制和利益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的触动一般表现在对利益的重新分化重组,是对原有计划经济的一种改变。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一线人员,需要不断激发他们的社会竞争意识。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同时基于价值取向的不同,不同国家强调不同的价值观、

(三)家长本位和组织设计

在改革开放之后,民主、自由、平等的理念对传统家长式作风的强权进行了影响,同时对政治、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影响。伴随市场为基本导向的经济改革深入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强调人的平等,传统的家长权威也受到了质疑。社会组织设计中的重要文化因素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要充分明确个体在社会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形成适当的管理控制系统,从而对个人的努力进行有效的评估。个人在权利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集体主义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根据上文分析的三个视角可以发现:在大众文化差异的现实面前,在利益分化明显的体制下,在习惯了家长式权威观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发展更需要具有特殊性文化的影响,发挥出教育价值观的本土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特点。另外,和社会联系密切的高职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下更要拥有自己严格的发展要求和特征,从而在迎接全球化经济冲击的同时,更好地保留自身的特色,彰显自身存在的意义。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化转化的发展策略

(一)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落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占据我国大学生的重要一部分,其素质对我国大学生总体素质和国家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需要有关人员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理念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个性化内涵。以人为本思想强调学习要注重人的整体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的是促进着的角色,在教育开展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学习需要等进行考虑,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着重体现的是一种深沉的人本关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显示出来的特殊性和优越性表现为:首先,人本教育需要构建一个师生之间彼此信任的重要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从而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人本教育要求要改变原有的两课教学方式,从人的情感入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本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再次,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化。对于培养实践型人才为主的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落实到实践中,通过一系列的内化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将思想政治良好品质内化为自己的,完善人格建立。

(二)实现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转化模式的优化

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发展重要的是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内容、形式和渠道等进行科学转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度理想化、空洞化的特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朝着务实性方向转变。认知发展理论观点指出人的认知是具有阶段性特点的,为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认识理论,推动学生的认知从低级向高级转变发展。第一,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下,学生的理想信念容易模糊,价值观发生扭曲,为此思想政治创造化转化需要对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理想信念教育。第二,突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向学生宣扬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第三,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二十一世纪发展注重人才的创新性培养,为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快培养具有创新性精神的人才。

(三)实现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第一,将理论知识讲授和舆论引导进行结合。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培养和理论教育的任务,为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系统化专业教学和专题教育结合的模式,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利用网络进一步做好正面宣传工作。第二,实现思想政治解答疑惑和心理疏导的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情绪化、信仰模糊,在遇到社会热点和舆论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迷失,为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提升学生遇到问题时候的心理素质。第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的结合。高职院校和其他高等院校相比具有很强的办学特点,表现为产学集合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办学模式,为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模式,根据高职生的特点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五、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实施了人才强国发展战略,对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化转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改革,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一方面能够弥补原有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不足,优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模式。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一些不足,在不同程度上制约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发展,需要有关教育工作者予以重视。文章在阐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创造化发展意义的基础上,从以人为本观念树立、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更新等方面对如何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创造化发展进行分析,为新经济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意见指导。

参考文献:

[1]毛大龙.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转化[J].教育研究,2005,08:62-66.

[2]孟会钏.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性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张焕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转化[J].文教资料,2016,02:83-84.

[4]曹燕宁.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策略[D].苏州大学,2010.

[5]李丽华.“以人为本”理念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吉首大学,2012.

[6]杨柳.浅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7:78-80.

[7]庄蕾.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职能[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3:11-13.

[8]张伟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作者:陈云玲 单位: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第五篇:高职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高职学生都属于一个非常关键的群体,并且其还属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高职院校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除了要认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全面地开展和落实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使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人才的培养标准。基于此,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介绍,以期能够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中,高职学生属于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其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与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真正地将育人的第一要务作为立德树人。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对技能教学比较关注,在实际的课程安排中,思想政治课程只有非常小的比例。同时,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是应试类,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为此,必须要深入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使学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

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和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领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也可以认识到,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迫在眉睫。第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特点。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与一般本科院校最大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直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高职院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管理教育和职业生产教育,根据行业、职业的需要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和调整。要对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着眼于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安排学生进行学习和实习。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毕业生具有岗位适应性强、生产熟练度高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进取钻研精神,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才能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第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技术性特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将成为高级蓝领,适应管理、服务和生产一线的需要,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对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进行掌握,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生产操作技术,能够积极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产品和工艺的改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勤学善思,爱一行、钻一行,而且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积极的合作,具备团队精神,对待岗位工作认真负责,才能成为社会和岗位真正需要的人才。第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层性特点。高职院校大多面向基层、面向一线,与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相比,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毕业生具有吃苦精神、服务意识,具备一定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够用自己的所知所学为社会创造价值,不会为了眼前的阶段性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职业规划。高职院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充满信心,能够扎根基层,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体现高职教育的价值和生命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第一,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高职教育中做好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能够充分地满足当前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从而使学生在掌握高技能的同时,还形成良好的品德水平,并且对学生的健康人格进行有效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不仅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各种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的较高的品德,具有增强诚信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和为社会奉献的责任意识及使命感等。在学生的一生中,高职这个阶段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成长发展的关键期。现在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地发展,同时社会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艰苦朴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奋发进取等都是必备的修养和品格。送些对于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事业成功都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对他们的人生历程意义重大。此外,由于高职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所以需要自己去面对各种问题。作为一个小社会,高职生活属于学生从学习到工作的一个重要的保护期和过渡期。所以,在这一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应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弥补,使高职学生充分地掌握最基本的社会准则和处事的方式。第二,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来自不同的地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不但要促使多元文化能和谐共存于一方校园之内,并且要抽取不同文化的精华来建设高格调校园文化,铸就优良的人文环境和精神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高职院校的建设朝着和谐校园的方向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和谐校园文化与普通高校不同,前者是强调职业性,是以就业为目标导向的同时把校园精神作为核心,是由各族师生员工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结果。通常来讲,高职院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校园的学习环境和氛围;(2)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3)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4)学校的办学思路和理念。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中,和谐的校园文化属于一种非常重要的体现,其除了具备较强的整合性之外,还要充分地体现时代性。在高职院校的和谐校园建设中,学生属于非常重要的主体,其既引领和构建和谐校园,同时也将会在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中参与到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中。而要想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高职院校首先必须要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和氛围。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确保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一个扎实的基础,最终能够对高职院校的团结、进步和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所以,高职院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需要。创新能力属于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进行衡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求得发展,一个国家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快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其与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创新型人才除了要具备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卓越的创造能力,同时还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在我国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高职院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其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创新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在创新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不畏险阻、勇于追梦、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因此,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发现,在新时期,社会、行业和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的岗位需要,还要能够把握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与进步。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探索精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教会学生将服务社会与实现自我价值融为一体,鼓励学生在自身的岗位上不断探索、勇攀高峰,树立推动产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崇高理想和理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举办创业大赛、技术创新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建立课题,并对相关课题进行探索,对具有价值的创新进行奖励,使学生感受到创新带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培养新一代高职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品质。

三、结语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而在这些高校毕业生中高职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尽管如此,我国的制造行业仍然普遍存在着非常大的应用型人才的缺口。而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固然十分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如何解决当前高职毕业生工作态度不端正、高不成低不就、不具备清晰的人生定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有密切关系。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充分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规划,形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将更加稳定的人才输出和提供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敦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方法分析[J].才智,2016,(32).

[2]徐微.微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3).

[3]冯凌.“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6,(22).

[4]钱爱文.浅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6,(18).

[5]陈学云.政校企合作环境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J].中外企业家,2016,(29).

[6]匡长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与路径———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32).

[7]陈艳芬.新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

作者:姚飞鸣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职学生骨干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摘要:高职学生骨干具有较高的认同感、较好的工作经验、较强的榜样表率等特性,因而能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引领作用,可以通过提高高职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来强化其引领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学生骨干;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产生了普遍而重大的影响,甚至给一些高职学生带来消极思想,所以必须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高职学生骨干往往起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难以起到的作用,凭借其特殊的优越性,能发挥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一、高职学生骨干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领作用分析

高职学生骨干是指高职院校中在政治、品德、学业、文体、组织、管理中的积极分子,包括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院、系、班级的各级学生干部、学习积极分子、社团协会骨干、部分专业特长生。[1]随着网络飞速发展,高职学生在思想观念方面不可避免受到影响。高职学生骨干群体在学业方面有着优异的成绩,在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方面有丰富的经历,相对于普通高职学生来说,高职学生骨干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高职学生骨干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能够通过自我教育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又能够协助学校引导广大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产主义远大理想,起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在对广大高职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学生骨干具有特殊的优越性,起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难以起到的作用。

(一)高职学生骨干具有较高的认同感。

高职学生骨干生活在学生群体当中,他们年龄相近,相互之间认同感相对较高,利于沟通和交流,相对更容易及时和深入了解同学的思想状况,能及时察觉同学中存在的思想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尤其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校园网络上的活跃群体,学生骨干在网络行为上也比较理性和客观,在遇到网络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容易及时了解事件的经过,并且对于那些在网上传播的虚假消息和不良信息和言论产生的原因以及同学的思想、心态更为了解,更容易主动承担起宣传员和疏导员角色,开展沟通和化解矛盾工作,引领网络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2]

(二)高职学生具有较好的工作经验。

高职学生骨干大都担任职位,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受到思想教育的机会也比较多,对国家的新情况新形势和党的新的方针政策,相对普通高职学生来说,一般理解得比较深入或者比较全面。他们又是高职学生网民中的一员,容易深得学生网民的信任,能自然地会把这些信息通过网络有效传播给广大同学,利于广大同学及时了解对国家的新情况新形势和党的新的方针政策。这样,高职学生骨干对广大高职学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影响,不像课堂教育那样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另外,高职学生骨干还能协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收集网络舆论信息,便于他们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

(三)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榜样表率。

学生看骨干,骨干看党员,高职学生骨干发挥着政治骨干作用。高职学生骨干在政治、品德、学业、文体、组织、管理中方面有优秀的表现,在广大学生中起到榜样和表率作用,对其他同学具有感染力、说服力的教育作用。在网络中,骨干学生可以充分发挥骨干引领作用,组织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规范讨论,在讨论中帮助广大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向思想政治上的成熟。

二、高职学生骨干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领作用的发挥

无论是从高职学生骨干独特的身份,或是从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还是从网络发展的特点以及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特点来看,高职学生骨干在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职学生骨干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领作用的发挥,归根到底还是依靠于高职学生骨干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起作用。所以必须要注重对高职学生骨干的培养。[4]

(一)以提高高职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为首

要以提高高职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为首,发挥高职学生骨干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高职学生骨干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至关重要。[5]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不会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网络世界里迷失自我,才能在网络世界里引领广大高职学生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提高高职学生骨干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高职学生骨干群体是高职学生的主力军,其政治素质的高低对于带动影响周围大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旗帜鲜明地对高职学生骨干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使高职学生骨干保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决遵守思想基本原则。[6]尤其是在一个开放的虚拟网络环境下,存在多种信仰和价值观念,一定要使高职学生骨干能自觉抵挡各种错误、反动、落后腐朽思想的侵蚀,把握网络环境下正确的政治舆论导向,提高政治素质。高职学生骨干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才能抵挡网络环境下的各种不良思想的腐蚀,也能减少各种不良思想对自身的侵害,才能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具体的做法,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座谈、参观实践等方式,加深高职学生骨干群体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素质。

2.提高高职学生骨干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高职学生骨干的思想道德素质,最为核心的就是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职学生骨干培养的核心内容,只有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让学生骨干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起来的高职学生骨干,才能在网络世界中引领广大高职学生网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走上正确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当前网络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极大冲突,如何为广大学生的行为和实践提供科学的、正确的价值导向,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了。同志也说过,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所以必须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网络文化,培养高职学生骨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高职学生骨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可通过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职学生骨干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生活进行指导,培养学生骨干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以提高高职学生骨干的能力素质为要

1.提高高职学生骨干的学习能力。提高高职学生骨干的能力素质,首先要提高其学习能力。学习的能力不仅要求高职学生骨干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优异,思想觉悟高,专业能力突出,能起到率先垂范作用,还要能带动身边同学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能够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引领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建设。也就是说,要培养提高高职学生骨干的学习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其善于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平衡和好工作和学习两者的关系,形成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高职学生骨干团队。[7]其中,提高其理论学习能力最为核心。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同样,高职学生骨干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必须要增加自身的理论学习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理论运用在实际当中来改造实际,通过懂得学习,自觉学习,认真学习,勤奋学习,更好地去引导其他同学,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引领他人。

2.提高高职学生骨干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包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5]首先,搜集信息能力是最基本的信息能力,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搜集、检索和选择。提高高职学生骨干的搜集信息能力,是要提高学生可以通过对网络、人际交流和大众传媒,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善于捕捉第一手信息。其次,处理信息能力,就是能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理解、分析、批判等能力,主要包括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信息批判能力。提高高职学生骨干的处理信息能力,就是提高他们通过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真正有用的信息,在所有信息之间建立逻辑网络,将逻辑网络进行归纳和总结,推断出结论的能力。如说对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要懂得分析,思考,提高信息辨明能力。运用信息能力,是指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或达到特定目的,将搜集、处理的信息应用于实际,使信息得以实现其价值的能力。提高高职学生骨干的运用信息能力,就是提高他们的信息交流协作能力,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通过信息交流运用的方式,将自己的见解传递给其他人的能力。提高高职学生骨干的搜集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和运用信息能力,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具有一致性,都要求高职学生骨干要善于对网络信息进行搜集、理解、分析、处理、运用,提高信息交流协作能力,和广大同学达到信息共享、相互启迪、共同进步的目的,引领良好的网络文化建设。

3.提高高职学生骨干的工作能力。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高职学生骨干作为引领者,这就对他们的工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还要求他们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等。高职学生骨干有出色的表达沟通能力和管理领导能力,那么可以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的引领作用的效果也愈加明显。[8]据调查发现,更多同学愿意接受的是能让他们产生佩服感的学生骨干对他们的领导,而不在于学生骨干的职务高低。所以,一方面要帮助高职学生骨干提高表达沟通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让高职学生骨干和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深入其他普通高职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又要提高他们的管理和领导能力。具有良好的管理和领导能力,才能发挥学生骨干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周围的同学信服,才能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的发挥引领作用。学生骨干是高职学生队伍中的精华,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领头雁,因而,加强对高职学生骨干的培养、培训,使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应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持之以恒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艳杰,杨东.网络环境下“90后”大学生骨干的行为特点分析及有效改进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4,31:226+245.

[2]潘丽娜.网络环境下“90后”大学生骨干培养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8:203-205.

[3]姜莉莉.大学生骨干在校园网络舆情引导中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2:145-146+172.

[4]杨建豪,秦颖,高艳杰.学生骨干参与下的高校网络舆论危机处置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8:40-42.

[5]王海建.在“易班”中培养网络学生骨干的思考[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1:16-18.

[6]王海建.高校网络管理学生骨干培养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137-140.

[7]刘萍,周曦.学习型班级建设中的学生骨干领导力培养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5:216-217.

[8]孙鹏燕.新时期高校学生骨干培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16:33-34.

作者:陈彩健 林高标 单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第七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人才质量的竞争。人才的数量短缺和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对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培训,已经成为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过渡。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夯实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政治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学生;实习期;心理发展;研究

引言

职业教育是同市场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形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振兴国家经济、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战略基地,其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与综合型人才的重任。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培养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重要的教育命题。实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为高职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提供了重要平台,学校不仅应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提升职业技能与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后者是实现前者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心理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高职学生实习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现状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关于高职学生实习期职业心理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现存的文献资料并没有对高职学生在实习期间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不能满足现实社会的需求。在研究方法方面,当前已有的文献资料中也更多地采用思辨的方式进行分析,并且具有较强的局限性。高职院校对于当前高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并不重视,更多的是采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处理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并不能让学校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全面的把握,也难以在今后的实践中指导高职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实习的质量。

(二)研究意义

实习对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的实习安排,但是并没有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对于该问题的研究能够完善当前的教育理论,形成能正确引导实习生解决心理问题的理论,并且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展现核心竞争力。对于高职学生实习心理问题发展的研究,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个人职业规划,使其能够在职场中少走弯路。

二、高职学生实习期容易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易产生消极心理

高职院校学生在走向实习岗位之后,容易产生失落感,这种失落感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产生的。一些在学校学习期间成绩不错的学生,在真正实操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自己的理论并没有应用的空间。同时一些理论对于解决实践问题也没有实际价值,实习中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应用经验,在刚开始走向工作岗位,往往会产生很强的失落感。

(二)岗位安排不对口产生的失望心理

对于同一专业或者同一院系的学生来说,在真正进行实习时,很难将每一个同学都安排在其对口专业的对口岗位上。对于一些理工类的学生而言,很有可能会出现将其安排在人事岗位上的情况。岗位安排不对口,会让本来踌躇满志的学生产生很强的失望感。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高职学生在实习之初不能正确的处理心理矛盾,这将会对其整个实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学校在选择实习企业时应该仔细斟酌,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为学生安排对口实习岗位,这对于提升整体实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三)缺乏稳定岗位易产生焦躁心理

顶岗实习为毕业生提供了了解社会的窗子,这种实习能够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了解工作岗位的真实状况,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工作的要求和具体的流程,这对于发现自身问题提升自我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实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工作岗位的问题。虽然一些高校同企业签订的顶岗实习的协议,但是在实习过程中一般不会为学生提供真正具有锻炼价值的工作岗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被安排在一些没有挑战性的人事或行政岗位上。即使企业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同专业对口的岗位,也很难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被调动到其他岗位上。顶岗实习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动态性,这不利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发现真正具有价值的问题,很难为其提供真正提升自我的机会。岗位的不稳定会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不适感,很难将其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之中。实习岗位的不确定性以及动态性,已经成为造成高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三、解决高职学生实习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岗位分配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该正确看待岗位分配问题,能够站在实习单位的角度去看待岗位分配问题,积极服从单位的安排,保质保量地完成单位交给其的工作任务。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在工作岗位中应该将其看做是单位的一分子而不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克服由于岗位分配产生的消极懈怠心理。只有全面的接受单位的安排,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公司的文化以及工作岗位的要求,才有机会将自己在学校所学充分运用到实操中去。在完成完本职工作以后,学生可以通过同单位领导协调的方式,表明自己的实习想法,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实习机会。摆正心态,正确看待岗位分配问题,才能够做好本职工作,为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正确更多的机会。

(二)主动调节心理状态,积极应对实习不适感

工作岗位不同于学校,由于工作岗位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往往会让实习生面临较大的压力。一些单位的实习岗位可能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应该用积极地态度应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产生不适应心理很正常,但是实习生应该尽快地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况。一个好的心理状态是应对困难最好的方式,对于实习学生来说应该将以自己的利益同单位的利益协调起来,不仅以提升自我为目的,还应该做好单位分配的工作。

(三)高校加强同企业联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真实稳定的工作场景是提升高职学生实操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机会,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必要的实习时间是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工作岗位,在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基础和保证。缺少足够的实习时间和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高校应该加强同企业间的联系,选择优质的合作企业,应该从学生利益的角度出发,为高职院校学生选择能够让其提升自我的实习平台。这对于提高学生实习质量、提升个人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四、总结

实习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和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式。毕业实习也已经成为高职学生毕业前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毕业实习的质量与深度对于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具有重要帮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当前这种教育背景下,实习也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方式,并且该规模在今后还会不断增大。当前对于高职学生实习心理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今后必将不断深化该领域内的研究,希望本文中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心理问题的研究,能够为了解高职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心理状况有一些帮助。也希望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实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越来越科学合理,能够让实习生更好地了解生产实际,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亮。

参考文献:

[1]韩建军.浅谈我国高职院校的生存危机与发展对策[J].大科技,2010(11).

[2]徐慧.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5.

[3]张荻.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4]刘平国.高职院校简历思想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10).

[5]刘秀波.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6]杨学文.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关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2).

作者:罗恺赟 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第八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验式教学研究

[摘要]根据新时期教育思想的要求,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践行体验式教学方式,然而,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论述了体验式教学的概念、特点以及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意义,探讨了在高职院校开展这种教学方法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最后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验式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

(一)体验式教学内涵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新时期的教育思想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到知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全方面的能力而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就是教师根据课本上的要求来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体会这种情境并思考怎样解决,这样在学生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体验了现实的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更牢固地学会这些理论知识并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未来的接班人,学生在学校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主,然而传统的教学似乎违背了这一原则。而体验式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2.尊重学生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维特点,对事情的理解和解决方式也都存在差异。就同一件事情发表看法,十个人就会有十种不同的观点和做法。学生既然处于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要知道他们的观点或许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观点来衡量他们解决事情的方式的对与错。3.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师生互动遵循了现代教育的观念与思想,换个角度来考虑,课堂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其中就免不了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交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之中就是最好的搭档,最好的合伙人。体验式教学更注重的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交流与互动,不是简单地“传授———接受”的关系,因而体现了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

1.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1)学校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各种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以及校园风气都有差别。这就不能很好地开展思想政治体验式教学,没有好的校风,没有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也就不能进行有效地进行学习。(2)教师方面。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也不及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教师招聘要求本身就低于本科院校,因此教师的资质也就不及本科及以上的高校的教师资质,所以不能很好地开展体验式教学。(3)学生方面。可能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自身能力方面就有所差别。这些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可能落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而且在这样的一个大的集体中,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氛围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自觉性,再加上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引导学生的方式不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就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2.在高职院校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意义(1)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传统式教学知识向学生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被调动,学生往往只有道德意识缺乏道德体验。这种学习模式持续时间久了,学生就会觉得这门课索然无味,会感到疲惫甚至反感而不愿意继续学习。然而,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体会各种各样的情景,学生经历了这些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内心深处形成正确的认知和道德品质,并将其体现在现实生活之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学也会因此取得良好的效果。(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所设计的活动往往是贴近生活的各种事情,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可以形成正确的三观,并且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增强自己对社会的使命感。其次,有助于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必须学会克服困难,增强意志力,在学生体验各种道德事件的同时,他们会体验各种现实社会的酸甜苦辣。不亲自体验就不会有感悟,也就不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

二、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体验式教学遇到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缺少成功的体验,自我效能感低

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意识之中他们仿佛就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低于那些高校学生而感觉到“低人一等”。因此在能力、品质、学识等方面评价过低甚至否定自我即自我效能感低。其实他们不是缺乏能力,也不是不想成功,而是因为缺少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和帮助,因为自己的基础知识低于他人而自卑,所以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找回自信,学到知识。

(二)教学设施保障不完善

教学设施保障就是开展体验式教学所必需的物力、财力、教学硬件设施以及相应的制度政策。设施保障关系到体验式教学的成效,因此,必须要保障好这些设施才能开展体验式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但是,在现在的部分高职院校中体验式教学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开展,其中这些教学设施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三)师资力量得不到保障

“我国高等职业学校起步晚,发展历史较短,因此与本科等其他层次的学校相比,其思政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还不足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学历低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所以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也不及那些本科及其他层次的高校,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就很难开展体验式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讲,体验式教学就是对那些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升华。

(四)体验式教学形式缺乏创新

由于受到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程度还仅仅停留于他们所接受的那个水平,缺少自己的创新探索。教师应该时刻学习,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将自己所学的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发展出自己独有的体验式教学风格,这样学生才会被教师的教学魅力吸引,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之中,并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完善高职院校体验式教学的对策

(一)学校方面

1.高职院校要支持体验式教学课程的进行并提供必要条件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体验式教学首先要得到领导们的支持与鼓励,如果领导本身就不赞同这种教学模式,那么教师也就不会主动运用,并且,有了领导的支持和鼓励,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场地和经费就能得到批准,因此学校领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了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教师们就可以开展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2.对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普及宣传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并不能得到大部分教师的青睐,有的老师也并不太擅长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因此,要帮助教师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以及运用方法,鼓励他们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同时,要加强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模式的优点并且运用于教学之中。

(二)教师方面

教师要加强对体验式教学的理解。教师对在体验式教学的认识水平决定了其运用的灵活程度,也就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要认识到在体验式教学之中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既然是一个引导者,那么就主要将学生引入具体的情景之中,尽量不要参与学生的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互相理解,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这样才更有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营造。在创新型国家之中,教师作为教书育人这种特殊的职业,更应该时刻保持着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创新,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在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更应该有这种精神,多吸收其他教师讲课的优点,改正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学生方面

学生自己要意识到思想政治课开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使其成为有道德有素质的人,并且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然而在现实的高职院校中,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就是一门单纯的课程而已,不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因此,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知对于开展思想政治体验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体验式教学中的正反案例才能分辨,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高职院校的学生要认识到在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某种技术,将来成为一名技工,还要深刻认识到要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使自己不仅成为一名有技术的人才,更要成为一名有素质的人,因此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更好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倪江红.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2]张丽丽.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3]尚智慧.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