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汀阳的幸福观(论可能生活)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幸福的书名 赵汀阳的幸福观(论可能生活)书评

赵汀阳的幸福观(论可能生活)书评

2024-07-16 06: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是一个引用的书评,引用时间是2009-12-16。原文作者是peachesarered)

赵汀阳的幸福观 

 故事的缘由

 

我一直有一个好高骛远的坏毛病,从念书时就有。我向同学以及老师都宣称,自己的这一辈子,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专家,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在实践上也愿意帮助身边的人找到幸福。那个时候我读很多关于幸福的书,只要听到,看到,甚至闻到“幸福”两个字都让我兴奋莫名:我要为自己的梦想进行素材的积累。

 

读文科的人,对赵汀阳都有点仰慕,应该说,对于哲学家和哲学思想都带有一种要大呼“万岁”的情感。我恰好知道赵汀阳写了叫做《论可能性生活》里面对于幸福进行的哲学阐述,于是去书店里买。店员是个年轻男性,听了这个书名都在嗤嗤的笑,我想了明白过来他们在“可能”后面加了逗号。

 

后来蓉蓉终于送了我这本书,希望我“在寻找幸福的过程中体验当下的幸福”。我于是认真地阅读了一番,并且还做了笔记,但也没有整理出什么结果,主要是“读书不求甚解”的习惯所致。那个时候跟同学凑热闹,去参加哲学系的读书会。大家都知道我在“研究”幸福,也读过赵汀阳关于幸福的文字,纷纷表示非常有兴趣,知道幸福究竟是什么,赵汀阳讲的幸福是什么。我那个时候答不出来。现在毕业即将3年,我终于把书本重新找了出来,把赵的幸福思想总结如下。一是完成自己的承诺,二是给自己迷茫的生活找到幸福的出路,三是希望给大家一些启示。

 

幸福是实现可能生活

 

赵的幸福阐述总共20页,跟道德和公正并列。一共三个小节:“可能生活”“自成目的性”“创造感和给予性”。

第一小节提出了“可能生活”的概念。

 

他先是区别了幸福感和幸福两个概念。幸福感人各相异,而且人的感觉基本不会犯错,因此不值得探讨,而幸福是个难题,因此才成为哲学最重要的命题。接下来有三个对比:幸福与快乐,幸福与欲望满足,幸福与利益。这个三者不能与幸福等同的原因是,快乐是消费性的,幸福则不;欲望是有限的,有结局的,而幸福则是具有无限意义的;利益是工具性的,而幸福则是目的本身。

因为跟幸福感作为自我的感受有所区别,幸福并非是主观意向的结果,因为首先自己以为的,或者自己想要的就是好的,其次是知识和信息的欠缺,以及别人的误导导致自己无法清楚自己所需,最后我喜欢的,只有自己不够,还需要卷入别人。虽然幸福如此不易,但是我们还可以求诸“幸福原则”。他于是提出了本书最重要的概念“可能生活”,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去达到的最可能的生活。实现幸福,就是要尽可能去实现各种可能生活。

 

生物功能是基本性的,只体现了生存状况,但与幸福无关, 只有生活能力的发挥才是幸福的根本:智慧,勇敢,勤劳等等。也就是说,如果一份工作,一段关系,一个事情中能够使你发挥出你的生活能力,就是一个可能的生活。当你的这样的能力发挥得越多,你就越幸福,而如果不发挥,你就放弃了一种可能生活和幸福。

 

第二小节讲述如何实现合目的的可能生活。人们总喜欢把结果和过程分开,为了某一个结果,甘愿忍受其中的苦,以换取最后的甜,甚至鼓吹“先苦后甜”。要想两样都要非常不容易,这正是困难所在。一个有幸福能力的人,是应该懂得什么是幸福并且知道怎样获得幸福的人。他接下来批判了现在社会上的观点,让人们在快乐中麻痹自己的做法,仿佛幸福随处可得,现代性使一切都廉价化了。实际上廉价的快乐无助于人们的幸福,反而正破坏了幸福。

幸福应该通过结果和过程来定义,但享受过程并非意味着自欺欺人,而是应该关注其中正确的方式和步骤。在关注行动本身过程就是要找到行动中的价值所在,才会真正享受过程。

 

第三节讲述创造和给予的行动是一种多么重要的幸福行动。给予能产生幸福,而且只有自愿和自由地给予才能产生。在交换性的活动中,人们总是觉得自己付出的比收获的多,但自由给予不一样。它在过程中感受到了幸福,首先在过程中感受到了自由,其次自由的给予是有创造性的。

最后他论述堕落虽然和幸福同样吸引人,因为它很刺激,但是它只带来消费性的快乐,而非幸福。

 

总结一句话作为幸福公理:幸福是一个幸福的过程和一个幸福的结果的结合。

 

2009-8-28 夜23:00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