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裕安区卫健委综合医改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安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六安市卫健委网站首页 六安市裕安区卫健委综合医改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安排

六安市裕安区卫健委综合医改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安排

2024-03-13 19: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年以来,裕安区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着力构建“以夯实基层为根本、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的工作体系,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综合医改初见成效。2022年,辖区居民市内就诊率87.5%、市外省内医保资金支出率15.4%,为全市各县区最优,在全市医改会议上,受到了潘市长的肯定。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一是细化工作方案。区医共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分别召开会议,研究确定2022年区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医共体牵头医院负面清单,对5种情形实行积分制、预警制、6种情形兑现“一票否决”。二是成立联合办公机构。设立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第一主任和主任,区卫健委抽调2人、医保局抽调1人,实行集中联合办公,并开设医保结算系统查询专网。办公室建立会商制度,制定工作措施,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三是开展医保资金清算。根据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各牵头医院按全市县级公立医院次均医保统筹3415元标准结算”要求,2月23日至25日,区医共体办公室、区医保局对4家医共体牵头医院之间医保资金进行了清算,医共体医保资金支出减少3000万。四是开展医共体绩效评价方案。区财政局牵头,医保、审计、卫健四部门对区4个医共体牵头医院开展医共体建设绩效评价。

2.加大卫生经费投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今年,在财政较吃紧的情况下,区政府优先保障卫生健康事业,投入经费达2.62亿元,有力保障了基本公共卫生、疫情防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开展。

3.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区委编办将区疾控中心编制由70个增加至115个,小华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由10个增加至20个。安徽省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毕业生就业安置13名,三支一扶2名,免费委托培养18名村医。完成230名医师资格考试和1085名护士定期考核。组织公开招聘卫生相关专业人员66人,公开引进事业单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34人。

4.及时兑现两个允许根据《裕安区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分配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裕卫〔2019〕2号文件),统筹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与职工待遇改善,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执行“两个允许”规定后,乡镇卫生院职工人均月奖励资金明显增长,激励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5.深化医保支付改革。持续推进DRG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试点,完成与世立医院签订DRG补充协议。积极开展“日间病床”试点,升级医疗机构医院端HIS(收费)系统,目前全区已开展“日间病床”基层医疗机构23家,结算503人次、医保基金支出58万元(涵盖“日间病床”20个病种)。扎实推进同病同保障政策宣传,截至8月底,同病同保障共结算2033人次、医保基金支出675.31万元。

6.开展医保基金专项治理。组织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自查自纠和复审复核工作,共查处不合理检查、诊疗项目违规金额2.52万元;开展存量问题“清零行动”,截至9月20日追回违规基金430.91万元。开展医保基金监管进病房活动,对辖区定点医药机构履行医保协议、执行费用结算项目和标准情况进行全覆盖审核、检查;针对“日间病房”等费用支付结算、诊疗是否规范等进行核查,共核查医疗机构45家,下发稽核通知书25份。

7.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扎实开展“千医下乡”工程,精心挑选10名医生,派驻到10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为期一年的驻点帮扶。并对派驻医生医德医风、工作能力、帮扶质量进行综合考核。截至8月底,派驻医生累计查房带教299次、开展外科手术212次,相关诊疗科室能力有效提升,患者不出乡镇就能享受到市区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开展乡村医生专题培训,提高全区600多名村医业务能力。  

8.加快区中医院建设。快速推进一期土建工程,目前3栋楼工程全部封顶,地库二次结构已完成验收;今年11月份土建工程竣工,预计2023年10月投入试运营。

9.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使用辅助诊疗医生达534人,实现336.65万人次的临床辅助诊断,完成118.28万电子病历,电子病历书写率99.87%,电子病历规范率99.74%。完成100.74万余人次智能外呼,128.27万人次的温馨提示类短信发送。

10.夯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区常住人口数92.3万,总签约321990人,签约率34.87%。重点人群签约18168人,签约率65.59%,实现“应签尽签”。

 二、存在问题

一是我区没有综合性公立医院,综合医改缺乏落脚点和有效抓手,改革成效不强,群众享受改革“红利”不明显。在市级医改核心指标通报中和年度综合医改考核中,涉及公立医院管理的指标均将我区剔除,我区与其他县区在竞争中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目前,区中医院在建项目,在筹措建设资金、确定机构级别和编制、与市中医院签订托管协议、明确运营模式、完成配套设施设计等方面有诸多困难,按期投入运营存在不确定性。

二是区医共体建设牵头医院结构复杂。省市均认为我区尚不具备实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客观条件,目前由2家市级医院、1家民营医院、1家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牵头4个医共体,4家医院性质体制、组织结构、医院等级、管理模式差异很大,监管难度大,建设效果不明显。虽然在市医改会议通报中,我区医共体建设各项指标位次中上,但工作质量不高,提升潜力有限。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隐患。因无区级综合性公立医院,人才培养存在先天性瓶颈,在医疗人才数量、结构方面与其他县区差距明显,且面临着其他市、区医疗机构“人才虹吸”。在市医改会议通报中,我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每千人口床位数均全市倒数,直接影响我区疫情防控、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应急等工作开展。乡镇卫生院人才引进困难,近年来虽多次公开招考招聘,但很多岗位无人报考,或报考人数少。村卫生室人员结构老化,服务能力较弱。

医共体医保资金运行存在风险。2018年医共体建设运行

以来,因健康脱贫政策及牵头医院等级高、次均费用高等原因,我区各医共体医保资金均超支严重。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受疫情冲击,医疗业务及收入下滑较快,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人员待遇下降,基层医疗机构稳定运行环境受到冲击,人才流失风险加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周密布局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区中医院建设为契机,一是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区中医院建成后,建立编制“周转池”,实行灵活的用人制度。二是科学功能定位,大力推进特色专科建设,突出差异化发展,确保可持续性运营。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人才、资金、设备、医疗许可、120设置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政策扶持。四是做好紧密型医共体平稳衔接。做好区医共体建设的资金清算,确保移交时账目“一本清”;做好医保配套服务,确保不影响群众就诊和报销;在区中医院运营初期,服务能力和帮扶能力较弱的情况下,与3家牵头医院商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确保对基层卫生院的医疗帮扶连续性。

2.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灵活人才引起机制。加大医技人才招考力度,补充基层亟需的临床、公卫、检验、妇幼等医技人才。完善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政策,着力引进急需人才、特殊人才。同时,制定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和待遇,留住现有的高职、特殊人才。继续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工作。三是推广“区管乡用”“乡聘村用”人才管理使用机制。持续做好村医队伍建设,通过订单定向培养,充实乡村紧缺卫生人才。四是畅通医共体、医联体内人才培养互通渠道。加大人才轮训、委培、进修力度,实现人才双向交流。

3.完善配套兼容政策。扩大“同病同保障”病种实施范围,探索制定差异化报销政策;加快实施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大异地就医医保基金监管力度,加强医保政策导向作用。落实完善村医待遇保障与激励政策。

4.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大力培养医防管复合型卫生人才培养。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探索公卫事业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提升公卫人地位和待遇。二是启动实施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乡镇卫生院加快推进“中医馆”建设,在村卫生室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三是强化宣传培训,提高群众知晓率。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及时更新知识,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及时、准确熟悉工作要求和技术规范,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能力。向群众广泛宣传项目内容,提升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

5.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是根据乡镇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位置、周边医疗卫生资源状况等做好医疗阵地项目建设的摸底和规划,实施“一乡一策”“一院一方”战略,着力从服务阵地建设、医疗设备配置、技术力量配备、服务功能完善和管理运行规范等5个方面提档升级,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二是打造基层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围绕我区苏埠、丁集和独山3个乡镇二级医院,下沉优势医疗资源,从人员配备、项目建设、设备购置、专家帮扶等方面,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同时,配套政策向新安、徐集2个中心卫生院倾斜,提高其医疗辐射能力。三是开展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大练兵”,改善医疗服务环境,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将更多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留在基层治疗。

6.加快区中医院建设进度。一是确定区中医院人员编制和机构等级。二尽快与市中医院签订托管协议,明确建设和运营模式。三是抓紧落实医疗设备采购。四是加大建设资金筹措力度。五是完善配套设施设计,尽快进入招投标程序。

7.推进医疗设备升级换代。摸排我区乡镇卫生院医疗器械设备需求状况,按照“先急后缓、先基础后发展”原则,逐步配齐配强乡镇卫生院医疗器械设备,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

8.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业务培训和日常医疗行为监管,推进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合理检查、合理诊疗、合理用药监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保资金合理使用,降低群众就医负担。

9.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以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提升牵头医院疑难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提高出院患者三四类手术占比;二级医院持续提升“100+N”种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水平;乡镇卫生院做好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建立市外转诊“正面”“负面”清单,严格转诊制度,压实转诊管理责任,加大政策宣传。

2023年,一是提升城市医联体建设水平,把常见病、慢性、康复病人留在社区诊疗,减少群众就医支出,提高城区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二是加强医共体建设监管。强化部门联动,待新医保系统分析功能完善后,加大预警性、苗头性问题的研判,特别是医共体资金运行监管,定期开展工作会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医共体医保资金超支幅度实现较2022年继续下降。三是加大医共体帮扶力度。一季度开展一次工作督查,把帮扶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兑现积分和预警。四是完成2022年牵头医院医保资金结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