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六国论的论证方法三大要素是什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二)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二)

2024-07-11 15: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实录(二)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逻辑的力量”单元的第3部分: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本节课我们讨论,如何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

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不妨称其为虚拟论敌,这个问题可能会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可能受到的攻击,我们再进一步考虑采取怎样的措施,能使自己的论证免于和抵御这些攻击。

如苏洵《六国论》秦灭六国,主要原因是由于秦的强大,但六国自身也有责任,最先灭亡的三国恰是“事秦”,而最后灭亡了三国,恰“赂秦”。

文章第2段着重分析,目前而先王的韩魏楚三国,“赂秦力亏”,薪尽火灭,第3段着重分析不赂秦而后亡的燕赵齐三国,盖失强援,智力孤危,战败而亡。秦灭六国,韩魏之间,相隔五年,魏楚之间,相隔两年。楚燕之间,仅隔一年,国越少,势越孤。这边回应了为首的论点。我们在构思写作议论性文章时,也可以通过引入虚拟论题与自己展开质疑,问难来完善自己的论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我们这节课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

我们表达观点,不只是说给那些赞同我们观点的人听,还要说给对话者质疑者和批判者,后者才是我们要说服的对象,是我们写作中的虚拟论敌。不论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作者都要面对真实的问题与虚拟的问题,这种思维习惯让我们的观点阐释得更清楚,更深入,更有说服力,好的说理文要考虑他人可能存在,但尚未表达出来的意义,作者要设置虚拟论敌在阅读时可能产生的意义,并针对意义有所回应处处有所针对,这样才有可能引导读者对本论题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对假定的论敌的反驳,可以使作者的论点减少漏洞,可以增加论证成功的可能,作者有了这个虚拟论敌,就不会一厢情愿的理论或者驳论,在写作中就时时有被读者反驳的危机感,引入虚拟论敌是对思维品质的高要求,也是让道理说得深入透辟的重要途径,我们结合案例,从以下两个方面讨论如何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一方面假想问题如何反驳我们的观点,另一方面主动反驳别人的论据。

我们先看案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一个人迷路后,解决方案多半有三种可能,一是寻找引路人,二是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三是寻找自己。这个材料的立意有:1寻找引路人将自己带出困境,收效显著;2寻找同样迷路的人,风险共担在寻找出路中成长;3寻找自己,发现自己在反思和内省中走出困境,这里我们以观点二寻找同样迷路的人风险共担为例,讨论如何虚拟论敌,并考虑如何应对论敌。

首先虚拟论题的质疑。提出以下两个质疑:寻找同样迷路的人不是问道于盲吗?迷路的人为走出困境寻找同样迷路的人,他们在精神上的确可以抱团取暖,但是对于走出困境无济于事,因为0+0还是0。如何应对虚拟论题的质疑?寻找同样迷路的人,表面上看是问道于盲,但感同身受的人聚在一起困惑会互相感染,突破困境的主意也在融汇聚合中发酵,产生新的思路。这不仅仅是精神上的相互取暖,在走出困境的共同目的下,大家可以碰撞主张,也可以分工协作,共觅新路,寻找同样迷路人对走出困境无济于事吗?未必,人类的许多进步其实只是人群在迷茫中坚持,迷路了,我们求助向导,的确可以省时省力,一步奏效,但须知,迷失后同伴一起找回战斗的过程也是一番别样的经历,怀着主动性来经历这段痛苦的经历更有意义。比如说一道题目百思不得其解,直接看答案当然可以,但如果有一群学习伙伴都遇到了类似的难题,大家在一起互相启发,各出思路,即使最后不能很快的找到解题的路径,但寻找解析的过程,最终一定能促进解题能力的提高。人生路上也有迷失,智者的指路会让迷途者少走弯路和错路,但优良的向导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么在迷途中寻找同伴对迷路者来说,也许更为重要。

上面的质疑和对质疑的回答,让论证更加严密,我们首先应当调整心态,假定相反的观点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论证,然后对观点所涉及的概念进行分析。如:迷路意味着找不到正确的路,目标是找到正确的路,因此获知正确的路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而同为迷路者的人不知道正确的路,也就不满足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所以这个案例说明,我们可以通过思考是否满足的必要条件,再来构建反对意见。

虚拟论敌,实质上是思维主体暂时以对方的立场思考论证,我们训练这个能力重点是如何扮演虚拟论敌,如何构建对立观点,虚拟论题虽然能够帮助论证主体完善,但论证毕竟还是论证主体根据自身的认知做出的,其质量受到认证主体的认知水平,人格特质的影响,因此在很多时候虚拟论题的作用远不如真实论敌。那么在在练习引入虚拟论敌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先找真实论敌,比如说同学进行训练,反思揣摩对方的思路。顺便提醒,我们要对问题抱有尊重的心理,因为观点的对立,并不等于其他方面的对立,我们训练的是思维,并非真实价值观的针锋相对。

案例2:我市第一中学实施了一项教学改革措施,鼓励学生为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估打分,教师为了获得学生的好评,开始给予学生较高的分数,结果学生平时成绩平均上升了30%在区域统一考试中,第一中学的学生,并未取得更好的成绩,甚至总体成绩有所降低。

观点:鼓励学生,为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估打分,不能因为区域统测中成绩有所下降,就取消这一教学改革政策。

虚拟论敌的观点:材料说,教师为了获得学生的好评,给予学生较高的分数,学生成绩上升了30%,一个教师弄虚作假,区域统测,终于将学生的成绩打回了原形。这种所谓的改革,就是借学生之手,整治教师,伤害了教师积极性,毒化了教育空气。

上面虚拟论敌的观点,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但是虚拟论敌的反驳更要精准。反驳如下,学生总体成绩下降可能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如学生个体学习习惯与学校整体学风的变化是教学态度的改变,学校管理层的问题,区域命题科学性的问题,等等,这些因素是相容的,肯定其中一个原因,不能否定其他原因。如果要确定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是由于学校鼓励学生为任课教师打分造成的,还要有更细致,更全面的调研资料和数据支持。学校鼓励学生为任课教师打分,旨在激励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执行过程中,可能有教师迎合学生的情况发生,也有学生不公正打分,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此时,校方应考虑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不能为了取悦学生,而放弃基本的教学和评价准则。在政策的制定上,要细化评分要求,要用适当的措施保障学生不以个人好恶评价教师的教学,如倡导学生有理有据的表达看法,提出对教师批评或表扬的意见,要有具体详实的案例支撑,校方尊重学生的评估意见,但不以学生的意见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参考。同行评议,可以矫正学生偏颇的评价。即使在经过调研之后,做出了取消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估打分这一决策,也应该对上述各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而不能简单的以一次成绩的下降,作为唯一的决策依据。

看第2种情况,主动出击,反驳对方论点。

案例:有人认为,一次性泡沫塑料含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应该用纸杯代替它。在生产这种泡沫塑料的过程中,会产生苯乙烯,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致癌物,此外,泡沫塑料不宜为大自然分解,会长久地留在自然界。

甲从塑料杯的生产过程和降解过程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破坏环境等角度提出了用纸杯代替塑料杯的观点。看甲的观点,我们很容易相信,并接受他的主张。但是如果有人提出相反的主张:制造纸杯的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生产纸杯要燃烧更多的石油,所需要的电力是泡沫杯的36倍,并且需要12倍于泡沫杯的蒸汽和二倍泡沫杯的冷却水。纸杯比泡沫杯重,运输业要消耗更多的能源,造纸厂会排出废水,当这些杯子腐烂时,还会产生对全球变暖有负面效应的甲烷,所以不应该用纸杯代替泡沫杯。

分析一种商品对环境的影响,两人都考虑了生产过程和降解过程,乙在分析生产过程时还考虑到了能源问题,还是从运输成本的角度将两种杯子做了对比,提供了更为详实的证据,因此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如果我们看了乙的观点和理由,就不会那么轻易的赞同甲的主张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要尽可能的引入虚拟论敌,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匆忙下结论,目的是让我们的结论更加可靠。

另外,审视他人的文章,要特别关注文章的例证,喻证部分,这方面很容易出现逻辑漏洞,看下面的案例:

高三班主任在班会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在山间打猎,遇到一只凶猛的老虎,其中一个人扔下行囊,撒腿就跑;另一个人朝他大喊,跑有什么用,你跑得过老虎吗?他说:我不需要跑赢老虎,我只要跑赢你就够了。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高三了,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战胜竞争对手,因为高校不是选择你,就是选择你的竞争者,所以你必须比竞争者快一点,你才有机会脱颖而出,战胜对手。

这个故事确实有激励作用,同学们如果不假思索,很容易被这个小故事中的大道理所吸引,这也是大部分同学写作议论文的常态,但是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里面的逻辑漏洞:第一,在寓言故事中,老虎不是选择甲就是选择乙,但在高校选择人才时可能存在三种情况:甲同学跑赢了乙同学,但两人都不合格,都不能被录取;甲同学跑赢了乙同学,两人都合格,都被录取;甲乙之中有一人胜出,被录取。大家竞争没错,但没有必要用这种你死我活的寓言来暗示同学,这种人为制造的紧张气氛,既不符合事实,又影响了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第二,在寓言故事中,只要我跑得比你快,就会虎口脱险,这是唯一的求生条件,可是同学们在学校里的成长却是全方位的。跑得快只是一种比喻,但是预言已吃掉一方,而使另一方得以幸存的方式,强调的还是战胜和消灭对手,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竞争,追求的是双赢。

用这则寓言故事激励同学竞争,对寓言故事中的你死我活的竞争与学生成长中的合作竞争缺乏细致的分析,只看到相同的一面没有发现相异的部分,这也是思维粗糙的表现,所以这个比喻论证用在这里,是不妥当的。

妙门轩的意义世界

投稿微信|miaomenxuan

交流群|妙门轩的美好世界

征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