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西部医疗中心项目:医疗建筑人文性、本土性的探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公共空间设计的演进 昆山西部医疗中心项目:医疗建筑人文性、本土性的探索

昆山西部医疗中心项目:医疗建筑人文性、本土性的探索

2023-05-12 10: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总平面图

项目所处昆山老城区西部,区域总体定位为“集居住生活、医疗卫生、商务办公、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场地东面是新江南商业用地及生态公园,西临城市河道,南面隔主干道相望是昆山市公共卫生中心,西面及北面是多高层住宅区,周边生态居住氛围浓厚;紧邻地铁S1线与公交车站,交通便利。

项目

03

策略

这座位于江南园林中的医院将作为承载地域文脉的城市名片,取于城市,馈于城市,为人们带来健康感、自然感、舒适感的就诊体验,使医疗环境成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

2014年,我们从崔愷院士的草图中汲取设计灵感,历时多年的优化与建设,草图中的愿景得以实现。目前一期工程终于建成,医院完成整体搬迁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施工建设中。为达成设计目标,我们在医疗建筑的探索中梳理了几点策略。

院士手稿

以开放为模式——韧性化

开放共享,赋予公共空间更多可能性

项目整体布局采用45°转角设计,既避开京沪高铁的噪声,也获得了充足的日照,并释放出大量的景观绿地,形成了迎候患者的城市花园,与西南角的康养花园、西侧蜿蜒的滨水栈道及北侧的医患花园串为一体,让医院处于郁郁葱葱的花园环境之中。未来这所“开放式医院”会成为一座能够满足人们更多需求的“社区中心”。

昆山西部现场鸟瞰

摄影:徐晓飞

以患者为中心——人性化

以人为本,打造温暖宜人的小尺度空间

以人为本,体现在人们对建筑与空间的感知度与认同感。借形,将传统建筑的布局形式或空间场所特色用于建筑设计中,以达到空间感知的相似度。粉墙黛瓦、马头墙、木花窗,这些传统的江南建筑元素,以现代的设计手法,转译形成了地域化、特色化、体系化的立面语汇。披檐与骑楼,演变而来是层檐压顶与轻盈片墙,深灰色压顶、画中留白的大面积片墙,古铜色细格栅,不断的重复与解构着传统与现代。

立面语汇的转译

昆山西部现场鸟瞰

摄影:徐晓飞

以园林为特色——地域化

本土营造,沿用与传承本土设计理念

从空间上,建筑前檐设计了风雨连廊,既可作为平时车行入院的落客区,也提供了遮风避雨的步行交通空间,还可以作为患者的候诊空间,也可以用于医院组织宣讲、医普等活动,传统园林文化在这里演化为服务于医患的人文设施。

风雨连廊实景

摄影:乙乙

风雨连廊实景

摄影:乙乙

园林化布局不仅止于门前,还渗透到内部空间。建筑本身虽是一座庞大的综合医院,在设计中将体量打散,化大为小,层次丰富:将门诊区拆成了若干个模块,并穿插了进退有致的室外平台、鳞次栉比的骑楼片墙与连续性的景观庭园,消解了建筑的压迫感,尊崇了水乡的图底关系,营造了小尺度的宜人空间。

门诊综合楼入口立面

摄影:乙乙

中轴室外医疗街实景

摄影:徐晓飞

医院内街的下沉景观庭院是门诊和医技两区共享的空间,与内街形成视线呼应和丰富的垂直空间景观,植被掩映下的景墙构建出既独立又连续的园林空间形态。

中庭景观分析图

下沉庭院实景

摄影:崔磊

住院部主楼设有架空层及屋顶花园,为医务工作者、住院患者及家属提供了宜人的室外空间。架空层通风避雨,可容纳休憩就餐、运动健身、儿童活动、独处休憩等多样行为。屋顶花园上可以近距离看到高层住院楼的主立面,通过坡道建立花园与架空层之间的视觉沟通,将折廊堂榭的园林意向以立体游廊的形式传递。

屋顶花园实景

摄影:徐晓飞

▲ 点击查看:【五合国际•华特医疗健康事业部】专注医疗建筑20余年,以口碑赢得专业市场

以服务为目的——酒店化

宾至如归,给予去医院化的体验感

在设计中传递“患者即宾客”的理念,为就医人群提供如酒店般的高品质服务体验。

交通的可达便利被高度重视,人们或从地铁连接通道步入商业环境,乘扶梯缓缓上行至主入口,穿过叠水景观的广场,或乘车到达后在深檐雨棚下落客。风雨连廊将公交车站、地铁出入口与门诊广场无缝连接,并贯穿整个院区,提供交通引导性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可遮风避雨的等候、休憩、漫步空间。

入口广场实景

摄影:徐晓飞

空间有特色,有记忆感,也是酒店承载的特质,是让人们获得场景感的体验。室外医疗街提供了另一种候诊模式,打破了传统医院封闭在室内座椅之间;宽阔的空间形成流动性的外廊,绿轴中景观庭院的植入,为建筑室内营造了更好的采光通风的宜人环境。裙房屋面的合院错落、缓坡游廊,建立起通、隔、隐、透的酒店般探索感受。

门诊大堂采用逐层升高的木格栅吊顶,提取传统披檐元素,丰富空间层次的同时获得更好的采光与通风。从减轻病患心理压力角度出发,室内设计减少不必要的装修造型,以粉墙灰套、竹色帘幕营造安静祥和的空间氛围,并将具有中国文化象征的书法元素融入标识设计。

门诊大厅实景

摄影:乙乙

室内医疗街实景

摄影:徐晓飞

拥有自然通风采光的医疗街贯通各个候诊休憩空间,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在室内座椅间的候诊体验,结合江南宜人气候,与中庭室外游廊相连通,既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也使候诊行为更为舒适。

室外医疗街实景

摄影:崔磊

室外医疗街实景

摄影:徐晓飞

在住院门厅设计了宾至如归的居家氛围,让住院患者感受到一种亲切。病房设计利用10.5米的结构柱跨,采用“一床一窗”模式,每一张床位都拥有独立的窗,使三人间病房获得了单人间品质。病房阳台采用全玻璃高栏板,视线可无遮挡的望向院区景观,下方设有透气格栅使空气流通。病房层两端设置患者活动室,在提供晾晒空间的同时,可以让患者在住院休养期间拥有全视野的景观资源。

标准病房一床一窗

摄影:徐晓飞

祖冲之路的门诊主入口,卧石上的“精诚仁和”表达了昆山中医院的工作精神,并营造了中医特色的疗愈环境。在急诊区,除了宽敞的通道和充足的急救设施外,还为陪护者提供了园林化的等候区,温馨的景观可以缓解人们的情绪和压力。

门诊东侧入口景观

摄影:徐晓飞

门诊及急诊园林景观

摄影:徐晓飞

04

结语

在疫情的冲击下,未来会有更多的医疗机构建设与实施,我们应该为社会建设什么样的医院?通过昆山西部医疗中心项目,探索医疗建筑设计中的人文性与本土性,唤起了当下人们对健康的全面思考,提醒人们如何能够极大改善我们的整体健康和幸福感。医院不仅仅为医疗建筑本身,作为新的区域中心、社区中心,它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在满足治病救人的基本功能需求下,重塑人们的“健康感”认知,开放共享的空间可以赋予健康观念的传递。以上关于人文性在综合医院中的必要性,和建筑的本土化表达探索,希望引起医疗建设人的思考。

祖冲之路望向昆山西部

摄影:徐晓飞

鸟瞰一期完工,二期未来可期

摄影:乙乙

二期正在施工中

摄影:徐晓飞

工程档案

工程名称:昆山西部医疗中心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总指导:崔愷

医疗顾问:董建华

设计主持人:陈一峰、赵强、崔磊

地点:江苏省昆山市

设计时间:2014年

竣工时间:2022年一期竣工

业主:昆山文商旅集团有限公司、昆山市中医医院

设计团队:

方案:崔磊、段建军、何继舜、王玉嘉、蔡建滨、李超

方案合作:新加坡CPG咨询私人有限公司

林立川 (Lim Lip Chuan)、梁桂容 (Tay Kwai Yoong)、梁凯雁 (Angel Neo Kae Yan)、葉松源 (Yap Cheong Yuen, Patrick)

施工图建筑设计:聚和设计研究中心

段建军、袁媛、谭新颖、郭祺伟、尚佳、杨硕、赵俊、周佳巍、张呢、呼雪娇、张昱超

基地面积:128184.80平方米

建筑面积:320752.66平方米

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

结构设计:中国院工程院结构一所

王鑫、霍文营、段永飞、孙庆唐、张世雄、郭家旭

暖通设计:中国院工程院暖二所

徐征、胡建丽、唐艳滨、傅沐书、常晨晨

给排水设计:中国院工程院水二所

刘海、刘洞阳、崔雅倩、杨巧云、夏树威

电气设计:中国院工程院电二所

李战赠、肖彦、常立强、戴玉、蒲域、张龙、王昊、何穆

总图设计:中国院生态院市政总图所

高治、朱庚鑫、王炜、陆建旗、白红卫

室内设计:中国院室内空间设计研究院室内设计四所

顾大海、韩文文、纪岩、张朝悦、王松涛、刘强

室内合作:北京北方天宇医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谢田海、杨春馥、王英、谈佳柯、潘学刚

景观设计:北京图石空间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顾玉琴、王雪、王琦兴、季盟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