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知识入门01:景别是什么?全景、中景、特写等有啥作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景的概念 电影知识入门01:景别是什么?全景、中景、特写等有啥作用?

电影知识入门01:景别是什么?全景、中景、特写等有啥作用?

2023-09-18 12: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电影经过了百来年的发展,基于技术手段的进步,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衍生出关于这门艺术的知识体系,正是这些林林总总的内容让后来的电影从业者、电影爱好者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光影世界。

从这期开始,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些简单的电影知识。

特别说明一下,这些内容是个人依据一些书籍以及观影中的心得体会而总结的,更像是读书笔记,仅供参考。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

废话唠完,进入正题。

今天说的是景别,那景别是什么呢?由于摄像机与被摄物体的距离不同,而产生镜头呈现的范围大小的区别,就是景别。

它视景框内能容纳多少素材,通常可以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种。

在具体聊这五种类型前,我们先说一说传统剧场舞台。

假如我们在传统剧场观看表演,视野是可以囊括整个舞台,这样的范围就可以称之为远景了。

当镜头“推进”,人物的头部接近景框顶部,脚接近景框底部,就形成了全景。

全景容纳了角色的整个身体,又能让观众了解各个人物之间的位置与关系,似乎是最佳“上帝视角”了。

但其实不然,不管远景还是全景,对于单个角色的情绪不容易感受到,毕竟在这样的距离下,表情已经难以观察入微了。所以我们会看到舞台剧的演员通常将情绪释放得很饱满,目的就是加强观众的体验。

电影却不能如此,否则就显得用力过度,容易适得其反。而将镜头拉进,自然就是最好的方法了,尤其是特写,角色的表情变化一目了然,更加容易带动观众的情绪,也能展现角色的心理动向。

总结起来,电影中不同景别的应用意在更精准地表达电影“情绪”。

接下来,我们结合具体案例来说道说道。

 

1、远景

远景中,还有大远景的说法,我们先从大远景说起。

大远景多半是外景,显现了场景之所在,也为较近的镜头提供了空间参考。

图1

以《钢琴家》的图中场景(图1)为例。这是一部表现二战的电影,男主是波兰犹太人钢琴家,此时他为了躲避德军翻越过一道墙,进入了这样一个地方。

镜头之下,人变得无比渺小,两旁残败不堪的房屋成为了主体,无声的氛围中,带给观众直观的震撼,不需要太多的描绘,战争的残酷已经跃上画面。

这就是大远景的长处,它在于“建立镜头”。介绍环境、体现时间的基础上,还能表现规模、气势,往往震撼人心的镜头都来源于它。当下流行的超级英雄电影更是如此,用特效构建一个既科幻又魔幻的超现实世界,简单粗暴但又实在有效地给人“注射”肾上腺素。

图2

再说一类不同的例子。如图2,这是《地久天长》中刘耀军夫妇得知儿子溺水赶到现场的场景。此时,在大远景镜头之下,不要说人物的表情看不到,甚至动作都看不清,本该煽动情绪的场景变得冷静克制。观众就像刚巧路过此地的路人,远远听到呼喊,但又不知具体发生了什么,甚至想上前看看发生了什么。

这样的镜头显得更加客观,将主观情绪尽量剔除,让观众有个理性的视角去看待发生的事情。

相比较于其它类型,“远景镜头”的说法并不那么精确,最近的远景可接近于全景。所以说,景别的概念都是相对的,它只是提供了大体上的标准。

图3

还是以具体例子来看看。如图3,整个舞台和台下的部分观众都出现在了镜头之内,既交待了演员所处的环境,也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全知”视角,舞台一览无余。

图4

转向舞台之下,如图4,这是《霸王别姬》中大太监看戏的场景,周围红绸黄锦,中间所有人都“挤进”镜头之中,无论站着还是坐着,都只为烘托出热闹与奢靡的气氛。

 

2、全景

全景更加强调人物之间或者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图5

以《谁先爱上他的》为例,在图5中,舞台灯光暗淡,其他三人面向同一方向,而男主坐在轮椅之上无动于衷,沉浸在幽蓝色的光线中,缅怀着爱人。

全景之下,环境营造了心情,其他三人选择向往画面之外的事物,此时只有男主“留在”了这种气氛之内,情绪已经无需赘叙。这就是镜头的魅力。

图6

如图6,巩俐饰演的妻子家珍,在丈夫不知所踪之后,扛起了整个家。身前的水车与一个个暖水壶是生活的“担子”,肩上背着的孩子依旧是生活的“担子”,她处在中心被团团包围着。直到葛优饰演的丈夫终于回来了,她定定地望着他,慢慢地直起了被压弯的腰,“担子”从身上也从心头逐渐卸下了。

一个镜头之下,有前情有后续,环境将人物突显,物品参与到叙事,完整地讲了一个悄然声息的变化。多好的镜头!

 

3、中景

中景囊括人物膝盖以上的身形,但一般不会正好卡在膝盖部位,因为这是摄影构图中所忌讳的。中景是叙事性最强的景别,并且在表现人物的同时还能兼顾环境,因此在影视作品中的占比较大。

图7

图7中,男主与女主此时相见不久,彼此之间是疏远的,两人站开一定距离,看向不同的地方,表现得不一致,用镜头强调了互不认同。

两人的中景构图一般会从中间一分为二,用位置、动作等体现两人的状态和关系。

图8

再举个《音乐之声》的例子,图8中男主与女主已经结婚,两人处在镜头的正中,彼此搭着手,望着对方的眼神,共同“享用”这个亲密的空间。

前后对比,中景镜头表现出了同样的特征,都是为了加强叙事。这种类型的镜头,在浪漫的爱情片、热血的“兄弟情电影”中较多。

 

4、近景

景框在人体胸部以上的景别,就是近景。从近景开始,环境因素就退居次要地位了,镜头集中到一些细节之处。

在《阿飞正传》中,张国荣饰演的旭仔一直有个见见亲生母亲的愿望,但当他终于找到母亲所在处时,却被“委婉”地拒绝了。

图9

当旭仔离开时,导演王家卫用了一个晃动的近景长镜头。没有任何正面,镜头全部集中到旭仔的背影,随着人物起伏不定的动作,一种失落中夹杂着愤怒的情绪就准确地传达给了观众。

近景往往承载着刻画角色性格的作用,通常以一人作为主体,多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细微的动作,像上述《阿飞正传》以背面为主的例子不多见。

图10

《胭脂扣》中,张国荣饰演的十二少是个富家子弟,对于风月场所也异常熟悉,出场的时候,微昂的头以及略带轻佻与寻觅的眼神都充满着一股自信的气息,角色的性格特征也就在这样的镜头中逐步塑造而成。

图11

而梅艳芳饰演的如花则是一个有情义的风尘女子,她在所爱之人面前会显得有点卑微,当拿起十二少的新衣服比划给对方看时,含蓄地笑意以及低垂的双眼都体现了这点。

 

5、特写

特写通常指的是人肩部以上的头像。镜头集中到了人的脸部,基本忽略了所处的环境,意在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

图12

《甜蜜蜜》中,张曼玉饰演的李翘去警局认尸,在确认了是豹哥后,镜头慢慢推进,背景逐渐剔除。起先是展颜一笑,因为她看到了豹哥为她纹的米老鼠,想起了开心的往事。但随之而来的悲伤逐渐放大,特写镜头之下,人物的内心世界立刻呈现出来,观众也很容易被这样的情绪感染。

图13

特写中还有大特写,它的镜头不在是脸部,而是进一步集中到了眼睛或嘴巴。

如《驴得水》中,当任素汐扮演的张一曼被迫剪掉头发之时,镜头给她的眼睛做了大特写。人物的心理动向完全打开,流露出来的绝望与茫然都更加强烈地表现在镜头之上。

 

以上在讨论中,都是以人作为标准,其实景别中还有物的呈现区别,道理是相同的。比如,一个城市市区的大远景,建立了环境;又比如,给旋转着的陀螺一个特写,可以构建悬疑。

当然,很多时候景别并没有那么严格的区分,有些近景可以作为特写,有些镜头又像是全景又仿佛是中景,这都不奇怪。所以,我们对于景别不用过于深究。

但需要注意的是,电影镜头是连贯性的,往往很难以一个单独的镜头来表达,景别作为单个画面而言,更多的作用在于加强表现力,而不能脱离了内容与叙事。只有将不同的景别组合在一起,才能进行完整的表达,不至于造成单一画面带来的乏味感。

 

(注:关于这篇“景别”的内容也有制作成视频,进入我的主页找到《电影知识野生入门01:景别是啥,远景全景究竟是什么景?》即可看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