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收藏!13种生活常见题材的典型案例及拍摄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域旅游的五种主要模式及典型案例分享 摄影收藏!13种生活常见题材的典型案例及拍摄方法

摄影收藏!13种生活常见题材的典型案例及拍摄方法

2023-07-21 09: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寻找山脉线条、云海,作为构图重点,有这二者就容易出好片

6)器材尽量轻量化、可靠性高。

【二】水景风光

水景风光拍摄中,最典型拍出平静如镜面般的水面,不仅美轮美奂,而且水和其他物体对比强烈,极具视觉冲击。拍摄这种场景首要注意天际线的水平问题;其次是天际线在画面中的位置比例,一般放在画面的上1/3或2/3处;再次,使用慢门,必要时还要给镜头套上ND减光镜。

典型案例及拍摄要点:

1)使用三脚架使相机保持稳定

2)找准天际线,并确定其在画面中的位置

3)选择手动模式(M档),光圈设定为F16或更小,快门速度设定在5-10s之间

4) ISO设定为100或更低,一来满足长曝光,二来避免噪点保证画质

5)测光模式选择平均测光

6)确定取景和构图,寻找水面上的前景物体(礁石)进行对焦

【三】室外人像

人像摄影最关键要“形神兼备”,而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拍摄的关键是对焦点要在人物眼睛上。同时,采用大光圈拍摄把画面景深缩小,规避掉各种杂乱的背景。

典型案例及拍摄要点:

1)选择晴天非中午时段拍摄,理想时间是下午4点左右

2)选择顺光方向

3)选择大光圈定焦镜头,例如85mm F1.8的定焦镜头(各品牌都有)

4)选择光圈优先模式,光圈值设定为F4(或者更大)

5)测光模式选择点测光,以人物面部为测光点

6)对焦模式选择单点对焦+单次对焦模式,把焦点选择在人物眼睛上

【四】室内人像

与室外人像不同,室内人像主要选择50mm以下焦段的镜头拍摄,且一般不追求背景的完全虚化,而是采用中小光圈把前景、人物、背景、道具等都拍清晰,交代出人和场合之间的关系。

典型案例及拍摄要点:

1)选择35mm或50mm定焦镜头

2)光圈设定为F5.6或者更小

3)选择点测光,对人物面部进行测光,然后锁定曝光

4)室内光线稳定,选择手动模式试拍一张,根据效果调整快门、ISO、光圈的曝光组合直到满意后不再更改

5)选择单点对焦+单次对焦模式,对人物眼睛进行对焦

6)前景轻微虚化+人物主体清晰+背景轻微虚化+道具物品体现场景特征

【五】灯光夜景

夜景拍摄要点在于选择拍摄时间,天空还有余晖而华灯又初上之时为最佳拍摄时间。因为此时天空的暗蓝与灯光的金黄呈冷暖对比,天空与地面景物之间的光比较小可以展现丰富的画面细节和层次,同时地面建筑的细节也可以清楚呈现。因此选择“将暗未暗”的天色拍摄灯光夜景,远比天色完全暗下来的黑夜拍摄更漂亮,更容易!

典型案例及拍摄要点:

1)使用三脚架,保证相机稳定

2)选择光圈优先模式,光圈设定为F16或者更小以保证灯光等高光物体不会过曝,同时可以呈现放射状的星芒效果

3)城市灯光多的地方白平衡选择荧光灯或白炽灯模式

4)测光模式选择平均测光

5)ISO不高于400

6)如果灯光、月亮等过曝,适当减低1-2档曝光补偿

7) 使用RAW格式拍摄,给后期较大的处理空间,平衡光比

【六】建筑外景

正面拍摄建筑外观全貌,构图上应该尽可能做到“四平八稳、横平竖直”。如果拍摄时使用的是广角镜头会产生广角畸变,需要规避和后期修正。

典型案例及拍摄要点:

1) 使用三脚架保证相机稳定

2)选择焦距24mm以下的广角镜头进行拍摄

3)找准建筑的中轴线和地面的水平线,保证画面工整,对称,平稳

4)选择光圈优先模式,光圈设定在F11或者更小

5)选择平均测光模式

6)白天拍摄可以让光线呈45°照射,建筑明暗对比鲜明,结构质感明显

7) 尽量退远,把建筑主体构图在画面正中间,避开镜头边缘的畸变并通过后期剪裁掉。如果场地限制无法退得足够远,就要平腰拍摄——把相机高度降低到腰部,这样可以保证镜头下半部分的画面不会变形。

【七】建筑内景

与建筑外景不同,建筑内景拍摄重在表现内部结构、形状、色彩及材质,因此一般会通过线条的走向、光影的变化、局部的构图等方式来体现。应有意识地寻找内部有规律或特色的线条,同时观察光线进来的位置和方向,例如窗户的位置,来构建内部光影氛围。

典型案例及拍摄要点:

1)使用三脚架保持相机稳定

2)找准建筑内部采光点及光线来向

3)选择使用焦段为24mm或跟小的广角镜头

4)选择光圈优先模式,设置光圈位F11或更小

5)ISO不超过400

6)测光模式选择平均测光,如果高光部分过曝则是适当减低1-2档曝光补偿;反之增加1-2档。

7)对焦模式选择单点对焦+单次对焦模式

【八】小型静物

静物摄影的创作空间和掌控余地一般较大,摄影师不仅可以自由摆放静物,设计场景,还可以自由控制照片光线。氛围和质感是静物摄影的关键和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摄影师要构造场景。

典型案例及拍摄要点:

1)确定风格和氛围,例如北欧极简、日式小清新、中式复古等等

2)根据确定的风格搭建场景,例如选择桌面、背景墙面、氛围道具等

3)保持拍摄对象干净、整洁,例如杯盘的边缘不要有油渍、茶渍

4)静物摆设及构图原则:有主有次,有整有零,有远有近,有高有底,

5)尽量使用自然光拍摄,把拍摄对象放在靠近窗户的位置。必要的话在背光侧用白板或白纸适当补光,以平衡光比。如果用灯具进行布光,则力求光线柔和且面面俱到,不要有阴暗面。可使用硫酸纸作为柔光层覆盖在灯具前。

6)选择光圈优先模式,使用大光圈镜头并把光圈设置在F4或更大

7)ISO不超过400

【九】室内舞台

舞台摄影作品应该能准确捕捉演员精彩的表演和最具代表性的瞬间。但由于舞台灯光变幻莫测,演员又时刻处于运动状态,要捕捉到瞬间需要较多技法。

典型案例及拍摄要点:

1)提前确认拍摄许可,许多舞台表演是禁止携带专业相机和器材入场,有些甚至连观众手机拍摄都是禁止的。

2)选用可变焦镜头,最长焦距不少于200mm

3)使用三脚架保证相机稳定

4)选择较高的ISO,建议在1600以上

5)如果镜头光圈较大则选择光圈优先,光圈设置为F2.8或者更大;如果镜头光圈较小,则选择快门优先模式,快门速度不低于1/200s

6)测光模式选择点测光,对舞台演员进行测光并锁定曝光

7)对焦模式选择多点对焦+连续对焦模式

8)开启高速连拍,待时机出现,立即按住连续抓拍

【十】运动瞬间

一般白天光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要凝结运动物体的瞬间并不困难,重点是要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和动态的对焦方式。

典型案例及拍摄要点:

1)选用可变焦镜头,以便根据运动物体位置、轨迹灵活变化构图,理想焦段是18mm-200mm

2)可适当调高ISO,但光照条件好的环境下也不建议超过400

4)选择快门优先模式,快门速度设置为不低于1/800s

5)测光模式选择平均测光

6)对焦模式选择多点对焦+连续对焦模式,平稳地转动镜头对运动物体进行连续追焦

7)开启相机的连拍模式,在对物体连续追焦过程中时机出现时,立即按住快门进行连拍

【十一】动感模糊

拍摄运动物体时,如果快门速度可以设置慢一些,运动的物体就会产生拖影,形成常说的“动感模糊”。这种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背景可以形成鲜明的动静对比,营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氛围。

典型案例及拍摄要点:

1)使用三脚架使相机保持稳定,以便拍得的背景(有时背景反而是主体)是静止

2)选用可变焦镜头,理想焦段是18mm-200mm

3)选择快门优先模式,快门速度设定在1/30s - 1/2s之间,视运动物体的速度响应调整

4)测光模式选择平均测光

5)对焦模式选择单点对焦 ,对焦点设置在静止背景上

【十二】宠物

对于多数人来说野生动物拍摄比较遥远,但是家中的宠物则是大家经常拍摄的题材 。宠物毕竟不是人难以按摄影师要求摆拍,因此引导和抓拍为主。同时,为了拍出与人类视角的区别,应放低机位以宠物的视线高度来平视拍摄。拍

典型案例及拍摄要点:

1)使用大光圈镜头,如果室内拍摄焦距在50mm以内为宜,室外则不限

2)选择光圈优先模式,光圈设置在F4或者更大

3)ISO不超过640

4)测光模式选择点测光,对宠物进行测光

5)对焦模式选择多点对焦+连续对焦模式,以便对活泼的宠物连续追焦

6)把机位降低到宠物视线的高度,对宠物面部进行对焦

7)关闭闪光灯,避免对宠物造成惊吓,和对宠物眼睛造成伤害

8)避开杂乱的背景,用和宠物自身颜色不重合的纯色背景最好,例如沙发、墙壁,窗台

【十三】街拍

街拍始于人文纪实摄影,其中最重要的是不摆拍,画面中不一定非得以人物为主题,摄影师创作自由度大,但是要围绕人和环境,反映社会现状和事件。

典型案例及拍摄要点:

1)一般使用35mm定焦镜头,不仅轻便小巧,而且进可攻退可守,从人物、风光、静物、建筑都能拍

2)选择光圈优先模式,光圈设定为F5.6或者更大

3)适当提高ISO,以便获得更高的快门速度,用于街拍的瞬间抓拍。建议不低于400

4)测光模式选择平均测光

5)对焦模式选择多点对焦+连续对焦模式

6)采用抓拍的方式,不要因为构图构思错过精彩瞬间

7)不是要拍摄下自己见到的所有东西,而是通过后期二次构图截取有趣的部分体现拍摄意图和思路。

以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题材及典型的拍摄方法。其实,每种题材都有不止一种拍法,本文只为新手和摄影小白提供一些最典型的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我是孤独棱镜,如果你觉得本文不错请别忘了关注我,欢迎转发、评论共同交流。更多摄影好文首发微信公众号“孤独棱镜” —— 一个平民化,实践化,社交化非典型摄影传播教学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