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大学毕业生薪酬最新排名出炉!反超清北,第一竟是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前3000 重磅!大学毕业生薪酬最新排名出炉!反超清北,第一竟是它

重磅!大学毕业生薪酬最新排名出炉!反超清北,第一竟是它

#重磅!大学毕业生薪酬最新排名出炉!反超清北,第一竟是它|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单从平均薪酬来看,毕业生平均月薪能超过12000元的高校有2所,分别是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毕业生平均月薪过万的院校有54所,中南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地质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虽然排名在50以后,但毕业生平均月薪仍然可以过万。

从院校类型来看,前20名中,多为综合和理工类院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两所语言类大学进入全国前10;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两所财经类大学进入全国前20。

从上面的榜单也就不难理解大家为何都想去名校了吧,薪酬指数前十全为985/211高校。

0

2

高薪专业Top10

了解了高薪的院校,高薪的专业又有哪些呢?根据麦可思研究的数据,信息安全成为月收入最高的专业。

图源:麦可思研究

从2011届-2020届本科专业毕业半年后月收入的调查中发现,信息安全专业连续七年成为最高薪专业,软件工程专业连续十年上榜,且排名均在前三甲,表现亮眼。

从学科门类来看,十年间工学一直占据优势,文学门类以法语和德语专业为主,理学门类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有上榜,经济学门类专业,近几年已掉出前10榜单。

0

3

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6507元

4月27日,智联招聘发布《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在签约的应届毕业生中,平均签约月薪为6507元,比2021年的7395元低12%。

其中,签约月薪达到10000元以上的占比10.7%,比去年低8.5个百分点;3000元以下月薪的毕业生占比6%,比去年高1.5个百分点。

从就业方向上来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 44.4%。高于2021年的42.5%。选择民营企业的占比 17.4%,比 2021 年的 19% 继续下降。

国企热、考研、考公人数暴增....民企热度降低,也可以看出本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上的求稳心态加剧。

从院校类型看,双一流、普通本科、专科院校的签约率分别为33%、12.5%、13.3%,双一流院校优势明显,而专科院校签约率高于普本,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不容忽视。

从专业设置看,普通本科院校的经管类专业比例较高。调研样本中,普本院校的经管类毕业生占24%,高于双一流院校的13%和专科院校的17%。而2022年经管类专业签约率仅10.5%,在所有专业中排名靠后,这也是造成普本毕业生整体签约率较低的原因。相对来说,双一流院校的理工科学生比例更高(56.5%),高于普本的45%和专科院校的31%。理学(29.5%)和工学(17.3%)均是签约率领先的专业。

从专业来看,理学、工学、医学等专业型学科就业情况较好,其中29.5%的理学求职毕业生已签约,可见理工类学科岗位需求旺盛。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大数据、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行业,这些产业正是吸纳理工类人才的沃土,带动相关专业就业。 而经管类、人文学科等专业签约情况排名靠后,89.5%的经管类求职毕业生目前仍未签约。

0

4

影响毕业生薪酬的因素

看完了2022年毕业生薪酬指标,我们再来聊聊到底是什么原因在影响着大家的薪酬。

排名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校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这是不争的事实。

比如,毕业生月薪超过1万元的54所高校中,北上广超一线城市占据一大半,另外一些也在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的新一线城市。

最鲜明的例子当属985高校中的兰州大学,虽然有着985的头衔,但由于城市发展原因,更是不在前百强排行榜上,被众多在一线城市的双非院校超过。

排名与院校层次有关

从排行榜前一百不难发现,层次越好的名校越容易获得较高薪酬,毕竟学校越好可以获得的平台越高越好,可以获得的就业资源优势也更加明显,而社会对名校学生的认可度也普遍高于双非院校。

从数据来看,前100高校集中于985/211名校之中,北京上榜高校最多。

需要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2022年部分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薪酬水平及排名相较2021年有较大波动。

文章转自: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 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 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小学试题作文(shitizuowe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