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精品迭出有迹可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有哪些 8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精品迭出有迹可循

8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精品迭出有迹可循

2024-07-17 17: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键词:中华优秀出版物

4月24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举办的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结果正式公布。本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设图书奖、音像电子出版物奖、出版科研论文奖3个子项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等100种图书获图书奖,《古文观止》《升金湖的鸟》等30种音像电子出版物获音像电子出版物奖,《构建全媒体出版格局的发展策略研究》等30篇论文获出版科研论文奖,另有99种图书、80种音像电子出版物获提名奖。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设立于2006年,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出版物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与“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并称“出版界三大奖”。迄今为止,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已举办8届,其获奖作品可以说是我国出版领域的精品佳作,均呈现了一定水准的思想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发挥了强大的政策引导、文化引领和多元创新作用。商报记者特别针对首届至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评选结果(不包括提名奖和出版科研论文奖)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总结获奖作品的特色与趋势,为业界提供更多启发。

8届纵览 教育类出版社入选集中度高

据统计,自2015年开始,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对图书、音像电子游戏、论文3个子奖项获奖数额再度进行了调整,其中图书入选数额翻了一番,充分调动广大出版人和作家的参与积极性。中华优秀出版物获奖图书质量较高,创作主题丰富,覆盖学科广泛,总体上受到读者的认可和好评,评选过程把控了出版机构和作者重复入选的作品数量,扩大参评出版社和作者的范围。虽然评奖展示的只是一小部分,但也能映射当前国内图书出版的特点,启示我们在图书出版和创作出版工作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据统计,8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图书共600种,获奖出版社共有283家,约占全国出版社总量的48.79%。获奖图书所属出版社中,包括189家中央社,94家地方社。8届获奖图书品种达4种及以上的出版社中,综合类出版社数量最多,共有13家出版社60种图书获奖,这样的成绩离不开重庆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青岛出版社等综合性出版单位积极扩充作者资源,创新出版战略,探索选题方向与渠道空间的努力与成效。教育类出版社有10家54.2种图书获奖,彰显了山东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等教育社全面实施教育出版集约化经营、大众出版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战略的价值意义。专业科技类有9家出版社入选,获奖图书分别为与41.56种图书获奖,反映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专业科技社深耕专业资源,持续积累特定的作者和读者,与时俱进地开拓专业出版内容和形式的有效性。高校类出版社有6家34.5种图书获奖。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复旦大学出版社等高校社重点聚焦一流高校学科资源优势,精心耕耘优质学术理论成果,形成了“学术出版”的差异化发展思路,产生了一批依托高校学科优势的精品学术出版项目。少儿类出版社有5家24种图书获奖,凸显了少儿社在应对新的市场环境时,生产体系背后的出版理念与战略规划的突破性。文艺类出版社为5家23种图书获奖,展现了文艺社将时代性高度作为文艺精品力作的标杆范式,大力加强原创文学品牌建设的正确性。出版社之间的合作也是出版行业发展的趋势,既可以强强联合创造精品,也可以大社带动小社,让小社借助大社的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重庆出版集团以9种获奖图书,在获奖数量上位并列第一。二者为何以久居全国前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表示,人大社至此已连续8届获得该奖项殊荣,以每一届都获奖的成绩名列前茅,彰显了该社人文社科学术出版的领军地位。这样的成绩也得益于出版社长期坚持精品战略,持续打造高质量的主题出版物和学术专著;不断完善的出版制度,完善选题论证把关机制,优中选优,精益求精,确保选题的高质量、专业性和竞争力;严把审校质量关,努力提升图书品质;密切关注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汇聚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学术资源;与时俱进地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纵观人大社8届获奖图书的共性,李永强认为,这些图书均具备突出的专业性与学术前沿性,内容质量极具竞争力特征;同时,均聚焦中国视角,解决中国问题,给出中国答案。在媒体融合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媒体融合相关政策部署,在数字出版产品不断打造出精品。

重庆出版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集团在坚持品牌战略和精品战略过程中,一是建立了完善精品生产的激励机制,从出版质量、社会影响、产品结构和专业特色、内部制度和队伍建设等4个方面考核各出版单位,在坚持出版导向一票否决制的基础上,把考核重点放在主题出版、重大项目、图书质量、品牌产品线、国家级奖项等指标上,还将考核得分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使社会效益考核与单位负责人、编辑薪酬直接挂钩,同时对获大奖的图书和受读者欢迎的畅销书进行奖励。二是深耕作者资源,广泛联系一流专家学者,与高等学府、研究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三是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持之以恒打造国家级水准的重大文化工程。为扶持原创优秀作品创作生产,设立了“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出版基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版基金”“巴山夜雨原创文学作品出版基金”等四大出版基金,在打造精品、凝聚作者、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了导向引领和激励作用。

同样每届都有精品图书入选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还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该社社长张莉琴介绍,该社30余年来,秉持“愿做科教兴国马前卒”社训,深耕科普领域,从引进为主逐步到引进和原创并重,从成人中高端科学人文到成人与青少年科普图书并重,内容从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到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激扬科技创新精神并重,逐步打造出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普图书,如“哲人石丛书”“嫦娥书系”等。近年来,该社坚持做好出版资源储备、开发和推广,在维护好“哲人石”“数学桥”科普品牌的同时,在基础教育领域也不断努力进取,在科学教育、技术教育、综合课程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课程等教材的开发、出版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我们除了根据时代需要和市场需要主动策划外,还愿意用时间来等待作者提供好作品,有的是10年等候才换来今天的成果。这些好作品的出现,除了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底本,编辑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也为此付出了非同一般的努力,提炼作品更多的价值,使作品更符合大众阅读趣味。”

北师大出版集团总编辑李艳辉表示,北师大出版集团长期深耕教育出版,参与了中小学教材编研、高校教材建设和学术专著出版等重大工程,由资深专家学者构成的作者队伍,是北师大特色教育出版品牌和出版物产品矩阵的重要支持力量;林崇德先生两部图书同时入选,是国家对先生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的表彰,也是对出版单位选题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充分肯定;接下来,北师大出版集团将继续保持和发扬“拜专家学者为师,与作者读者为友”的优良传统,做好北师大优势学科教学科研成果的出版转化,有效发挥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及出版成果奖励办法的导向作用,为年轻出版人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优质的作家资源同样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刘凯军表示,挖掘和建构属于二十一世纪的品牌作家队伍尤为重要。该社在稳定已有的老牌作家资源之余,把目光聚焦在极具发展潜力的中生代儿童文学作家身上,着力挖掘、扶持中青年作家,耐心培育新人新作,形成了实力不俗的老、中、青三代作家发展梯次。

“三制”机构改革、“中心制”改革等机制创新,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持续打造出版精品提供了重要动力。刘凯军介绍,2018年,该社进行了“三制改革”,成立了图书项目部、彭学军编辑室、南极熊低幼出版事业部。自此大力拓展业务合作模式,不限合作地点、不限合作形式、不限合作渠道,相继成立了北京社群新媒体事业部、沈阳文教图书事业部和北京文创图书事业部等一批新的机构,真正做到了“业务在哪里,销售就到哪里”“人才在哪里,项目就到哪里”“项目在哪里,支持就到哪里”。获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荣誉的“大中华寻宝记·地理系列”正出自于“三制”改革后的图书项目部。为整合优秀出版资源形成发展合力,2021年该社整合内部资源成立儿童文学出版中心、图书项目出版中心、市场营销中心,同时学习异地办社的思路与实践,利用北京资源高地优势,采用“项目合伙人制”引进少儿出版专业团队,成立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北京出版中心。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图书《三江源的扎西德勒》出自改革后的儿童文学出版中心。

首次荣膺中华优秀出版物的出版机构(提名奖不计)包括人民音乐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天地出版社等28家,对于在这一奖项上崭露头角的各家出版单位来说,获奖不仅是认可,更是激励。

获奖图书呈现多视角、多模态的发展动向

能够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无论是项目导向、选题价值高还是内容质量都代表了在国家层面对出版内容的认可。这就要求出版机构认真研读国家政策,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找准选题方向和定位,并做好内容储备。

结合历届中华优秀出版物获奖图书的选题特征发现,主题出版依旧在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弘扬主旋律是该奖项的基本动向,新角度、增创意成为主题出版的发展路径。根据历届奖项评选要求发现,近年来尤其鼓励在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开辟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内容,无论是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还是专注于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研究,抑或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与发展的研究、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均实现多维度的创新突破,将始终不变的旗帜同不断鼎新的使命融为一体。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丛书”(5册)、商务印书馆的《红色气质》、重庆出版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等。

关于党史如何既写大事件、大人物,又写具体故事、写普通党员、写人民群众,历来是党史编写工作中十分重要而又不易做到的事情。《习近平讲党史故事》一书在这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全书按照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以具体故事的形式,将不同历史时期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党史事件、党史人物联系起来,形成体系,别具一格,让读者觉得可信、可近、可学。

各出版社不断加大对主题出版的投入力度,从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图书来看,很多出版单位充分结合特色优势,从国家建设、科技发展、时代变迁、文化传承与传播等不同视角进行选题策划,并有机结合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出一批优秀精品图书,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

围绕重要政治活动和重要历史事件开展研究、进行总结的出版物占据较大比例。比如,党建读物出版社的《新发展理念案例选·脱贫攻坚》,通过一批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人物,总结出脱贫致富的多样化经验模式,间接呈现了中国脱贫攻坚的整体进程。浙江教育出版社的《高考制度变革与实践研究》(8册)、北京出版社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典图册》等,以重要发展节点为内容基础,兼具政治意义和全局意义。

还有部分获奖作品,则是结合国家在科技、社科、教育、人才等方面的中长期规划,推出了一批反映我国基础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重要学术研究成果与行业实践发展成果。比如,由中国编辑学会主持策划组编,科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共同打造推出的《中国科技之路》,作为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聚焦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宏观历程,选取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部分为切入点,每家社负责一卷,包括信息、交通、建筑、卫生、中医药、核工业、航天、航空、石油、海洋、水利、电力、农业和林草等国多领域的科技事业光辉成就。河北人民出版社的《中国经济强国梦: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战略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的《新常态时期的粮食安全战略》、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大国教育战略研究》(11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城市空间统计模型方法及应用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中国高铁”丛书(9册)等图书,本身就是应用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项目的成果,与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研究相衔接,不断捕捉新时期的新元素,促进特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部分获奖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出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有的站位高远,有的切口细微。比如,当代中国出版社的《新中国70年》通过历史跨度纵向比较和世界视角的横向比较,从整体上把握新中国70年历史,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视角叙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新华出版社的《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展示了我国经济、科技、社会、民生、文化、生态文明领域在改革开放40年间发生的巨变。

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老题材不断开掘新价值。出版单位更加关注地域历史文化,挖掘地方特色,走个性化、地方化的出版路线。其中,安徽教育出版社的《徽州民间规约文献精编》(四卷),涵盖中国古代至近代徽州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民间规约,以徽州而窥全国,突破学界对民间规约研究的一般视角,不仅有益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地域文化,同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由河北教育出版社与中国戏剧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梆子》(全6册),从梆子腔剧种的整体作宏观观照与梳理,拓展了中国戏曲的研究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梆子剧种系统理论研究的空白。艺术出版领域此次有多部图书获奖,标志着中国艺术和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由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编纂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此次获奖的《明画全集》,是该工程的又一阶段性成果,为打造出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百科全书”增添了重要的一角。除了这类专业大部头,河北美术出版社的《新中国年画宣传画》(上、下卷)等大众入门类艺术图书也有所增加。

文学类获奖出版物在历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多有斩获,成为集中获奖的细分门类。一篇篇好故事展现了中国文坛对人间烟火下小人物生存境遇的关注,既有全面恢宏的时代变革,也有底层普通人的生活日常,这些平凡的人物通过将自我融入家国理想,提升了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境界。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烟火漫卷》把哈尔滨独特的城市景观与小说人物复杂隐微的命运交相辉映,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色与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入选2020年度“中国好书”。春风文艺出版社的《锦绣》聚焦共和国第一代产业工人,展现了奋斗者的心路历程,是工匠精神与中国故事的形象化表达,深情讴歌了党领导下国企的忠诚担当、无私奉献。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人世间》(3卷)浓缩了当代中国几次潮起潮落的现实篇章,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据其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收视、口碑不断攀升,掀起“全民看剧”“隔代追剧”热潮。

值得关注的是,在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中,少儿领域原创作品备受青睐,正奖有10种入选,规模比例比往届显著提升,更加贴近当代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成长特点,传递给小读者昂扬向上的生命力量。其中,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描述了先锋人物成长过程中的感人细节与闪光足迹,帮助青少年读者解读伟大人物的精神密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故宫里的大怪兽(第一辑)》(3册)、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的《AR全景看·国之重器(第二辑)》(6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给孩子讲宇宙》等,面向青少年中学生对基础科学知识的脉络、基本概念和经典问题进行讲解和描述,帮助少年儿童搭建扎实的知识框架,开启广博的思想视野。越来越多的少儿出版机构注意到现有童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并开始有意识地将人文思想融入其中,比如,未来出版社的《装进书包的秘密》是一本描写新时代少年在困境中成长的小说,渗透着人性的光辉与温暖。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的《三江源的扎西德勒》以童心视角,呈现动物生命与人类生命的互动,凸显生命间真正的平等与真诚的关怀。

刘凯军认为,少儿读物承担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时代主旋律的历史使命,获奖作品要能够把握主题导向、紧扣时代脉搏,通过深入浅出的“小切口”,彰显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我社获奖作品能够回归文学本质,坚守儿童本位,贴合儿童审美心理,注重故事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真正能触及青少年内心深处,体现童年精神内核和心灵成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