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命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克拉玛依本地人口 一条河: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命运

一条河: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命运

2023-11-23 07: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公元2000年8月20日,

新世纪开元之年的一个寻常普通的日子,

却永远镌刻进

每一个克拉玛依人的血脉之中,

永远地载入克拉玛依的史册。

这一天,

清清河水从400多公里外奔腾而来,

呼啸着从九龙潭喷涌而下,

急切地扑进克拉玛依河的怀抱,

欢喜地穿城而过……

克拉玛依河中心景区“水来了”雕塑,它象征着克拉玛依人对水的期盼,年复一年地矗立在河畔,时时刻刻守护着克拉玛依河。

水来了!克拉玛依沸腾了!克拉玛依人沸腾了!

水来了,被缺水、干旱遏制了近半个世纪的克拉玛依,随着克拉玛依河的滚滚流淌,缓缓浸润,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在克拉玛依徐徐展开……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1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向全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也孕育了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克拉玛依。克拉玛依油田和克拉玛依城市光辉灿烂的创业史、建设史也由此拉开……

没有水、没有草、连鸟儿也不飞……吕远先生的一曲《克拉玛依之歌》写出了克拉玛依环境的恶劣。

干旱和缺水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在这片亘古戈壁荒原上建起的克拉玛依油田和城市以及克拉玛依人的头上,桎梏着油田和城市建设者大展宏图的“手脚”,甚至思想以及观念。

为了打破这“桎梏”,克拉玛依人在为油而战的征途中,也开启了为水而战的征途,从靠骆驼拉水到开发百口泉地下水源,到靠镐头建成了75公里长的百—克水渠,再到修建白杨河水库和白—克明渠、调节水库……为了找水和引水,几代石油人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代价,仅在修建百—克水渠时,就有11名克拉玛依人壮烈牺牲……

然而,这一切,对水资源奇缺的克拉玛依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由于缺水,克拉玛依油田注水逐年减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原油产量综合递减率达到20%左右,新中国第一个油田一度失去了高产稳产的活力和动力。

由于缺水,克拉玛依人像养孩子一般精心呵护成才成荫的树木大面积死亡,城市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缺水,以石油化工为依托的地方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一次又一次错失发展机遇。

……

但是,就是在这样缺少水源、缺少生机,干枯了亿万年的戈壁大漠中,几十万克拉玛依儿女,始终高擎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旗帜,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为共和国不断建设大油田,以持续高产连续九年位居全国陆上油田第四位的累累战绩,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着工业血脉……

九龙潭右侧前方百米处,矗立着引水工程纪念碑。

祖国从来不会忘记那些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牺牲的人和城。

1996年11月29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引水济克”工程立项,并决定工程于1997年3月破土动工。

1997年5月16日,由克拉玛依市、新疆油田(原新疆石油管理局)等企事业单位和克拉玛依军分区等3万余人组成的会战大军,高举老一辈石油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背井离乡、舍家离子、告母别妻,用“万众一心为引水,誓把河水引回家”的决心,在鸟兽不过、寸草不生、长达400多公里的戈壁大漠中,气势恢宏地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引水大会战!

声势浩大的引水大会战吸引了来自武警交通部队、武警水电部队、新疆军区部队、中铁十一局等全国各地57支八方援军,他们与克拉玛依人一起风餐露宿,战天斗地,与克拉玛依人一起,书写了一个动人的神话、一部开天辟地的壮美史诗。

2000年8月20日,克拉玛依河通水。我市在九龙潭举行了通水盛典。

历史,来到公元2000年8月20日。

这一天,平凡而伟大的克拉玛依人,创造了在荒漠中建油田建城市奇迹的克拉玛依人,又一次创造了改变大自然的壮举——将清清河水从400公里外引到了家乡克拉玛依,让一川碧水横贯克拉玛依城区,让克拉玛依人有了自己的母亲河——克拉玛依河。

从此,克拉玛依河,每年带着4亿立方米滚滚河水的母亲河,悄然改变着克拉玛依的一切,带着克拉玛依奔向星辰大海……

这是一条让克拉玛依新生的河。有了母亲河的浸润,从2000年开始,城市绿化率以每年3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克拉玛依灰蒙蒙的面容逐渐被绿色填充,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72%。不断延伸、环绕的绿色,彻底改变了克拉玛依的生态格局,几代克拉玛依人把城市建在森林中的梦想得以实现。

这是一条人心思定的河。有了母亲河的抚育,昔日尘沙遍地的戈壁矿区小城魔术般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充满绿色、婀娜多姿、多彩多元的现代化都市,天蓝地绿水清花香鸟鸣的克拉玛依,让远走他乡的人们回来了……

这是一条让克拉玛依“长大长高”的河。有了母亲河的滋养,克拉玛依城市建设走上了快车道。数据显示,到2016年,全市建城区面积已达到近200平方公里,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1.7倍还多,一座现代化新城已然在戈壁大漠中崛起……

这是一条为克拉玛依注入力量的河。有了母亲河的哺育,2002年,克拉玛依油田原油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田。而今,克拉玛依油田,正昂首走在2000万吨现代化大油气田建设征途之上!

这是一条给克拉玛依注入无限可能的河。有了母亲河的支撑,克拉玛依有了抗争命运和彻底改变“油尽城亡”命运的底气,于是,才有了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一主多元”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和四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战略构想;才有了争创文化润疆引领示范区、全疆副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油城市的勇气;才有了克拉玛依从几十年以来油气工业一柱擎天的资源型城市,逐步向多业并举的综合型城市、现代化都市转型的豪情;才有了为建设最具生机活力、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基石!

这是一条让克拉玛依人骄傲的河。美丽,楚楚动人的母亲河,以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独特魅力,带着新生的克拉玛依,将西北第一个地级“全国文明城市”、新疆首个“国家生态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等殊荣揽入怀中……49万克拉玛依人为这条河骄傲,为这座城市骄傲,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克拉玛依河中心景区友谊大桥段。

是的,这是一条承载着数代克拉玛依人梦想与希冀的河, 一如“引水工程”纪念碑所书——

水到之处,绿茵尽染,管教川原竞秀,戈壁改观。

石油主业,如虎添翼;接替产业,未雨绸缪。

谋生存,求发展,百业可待兴旺。

握命脉,展宏图,更无后顾之忧。

为迎接克拉玛依66岁生日

本报开设专刊专栏

“六六大顺:克拉玛依66岁生日快乐”

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华英 文

本报资料图

编辑 李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