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及板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光的传播路线教案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及板书设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及板书设计

2024-07-04 06: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黄燕花  

地区: 广东省 - 湛江市 - 雷州市

学校:雷州市客路中学

共1课时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能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如日食,月食的形成等;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是3×108m/s。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能力,学会设计科学探究的试验方案,并动手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⑵、通过解释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 ⑵、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感受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增强对中华民族的科学文明的自豪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的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对光沿直线传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光直线传播的条件的理解等并不理解,因而本节的教学并未强调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的物质”。虽然从理论上将不够全面,结论不够严密,但这也不妨碍学生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去解释日常现象和实际问题。对于上述的这一条件的认识可以在学习《光的折射》再进一步深化。

3重点难点

1、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过程以及光速的应用。能解释简单的光直线传播现象。 2、难点: 光直线传播规律的得到及解释光直线传播现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活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入:

问题:同学们做过手影游戏吗?

今天让大家回到童年,重温儿时的欢乐,谁先来试一试?

教师:大家说他们的表演精彩吗?

我们欣赏了这几位同学的惟妙惟肖的表演,你能提出与这一现象有关的问题吗?

引导:刚才大家提出了好多想要知道的问题,所提的问题都很好。我们今天不可能全把它们研究完,选出其中的两个来共同探讨一下:

如:

1、影是怎样形成的?

2、影为什么会随手形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引导:

1、 形成影的原因是什么呢? 

2、 所有物体都有影子吗? 如果没有光,会不会有影子呢? 影子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呢?

3、光透过透明的物体如玻璃会形成影子吗?

引导:如果在流动的水中插一竹竿,水能绕过插在水中的竹竿而向前流动,光能否像水那样绕过吗? 

二、光的直线传播

提出问题:

1、 第一章中我们学习的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光可以在液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吗?是如何传播的?

2、我们如何在无色的水中,透明的玻璃中和无色的空气中显示出光路呢?

(一)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介绍器材:卫生香(或有烟蚊香)、一空烧杯、一装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豆浆)的烧杯、玻璃砖一块、火柴、蜡烛、激光笔、三个开有小孔的硬纸板、夹子(大的三个或小的六个)、一根细线】,要求用桌上提供的器材寻找你的证据。

(二)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进行实验验证光的传播条件。

(三)实验小结,引导学生归纳:

光在固体,液体,气体中沿直线传播

(四)介绍:

物理学中经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情况,这条直线叫做光线。他只是用来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情况,它实际是不存在的。          

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现在同学们回忆前面我们讨论的影子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你刚才的讨论的结果正确吗?

2、影子的形成为什么随手型的变化而变化?

3、 用幻灯机演示日、月食的形成过程(因陋就简,形象直观),并投影出它的解释图。

 接着说明其应用——“夏、商、周断代工程” 

过渡:我国古代对光的这种传播规律早有记载,最早的是4世纪《墨经》记述了一种叫小孔成像的现象。下面我们重温一下古人观察到的现象。(演示实验小孔成像)

介绍:除上述记载外,我国宋代博学家沈括有一部科学巨著,被英国的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的坐标,大家知道这部巨著吗?《梦溪笔谈》它里面也有这一现象的描述。

过渡:关于光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的问题在历史上还有一段故事。

投影出光速的测定史:伽利略实验。阅读后说明:科学家和我们常人一样,也会有错或想不到的地方,生活中要正确对待失败,正是因为伽利略的失败,才使得后来的科学家用了很多更巧妙的方法来测定光速。光速到底是多少?现在测得光速为3×108m/s,即每秒钟光要走3×108m的距离,这个距离相当于绕地球赤道7.5圈

四、教师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光的哪些内容?请你谈谈。

五、课堂回顾: 

1、光是沿        传播的。

2、影子的形成说明   。

3、光的传播速度为 m/s。

4、用步枪瞄准射击时,要求“三点一线”,这是          规律的应用。

5、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      形成的天文现象,科学家利用天体力学的方法向前推出历史上日食和月食发生的确切年代,再结合古籍中天象的记载,令人信服地确定了        的确切年代。完成了    工程。

六、知识拓展: 

1、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2、光速都是3×108 m/s吗?

3、光如果不是沿直线传播,而是像水那样向前流动,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不同?

4、光速如果与现在的声速相等,与现在相比又有什么不同?

利用投影仪做,学生边做边解说做得是什么。

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

交流讨论

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归纳实验结论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光直线传播的实例

学生计算,给出地球半径6.4×103km

听取介绍,引发新的思考

回忆,小结本节内容

学生练习巩固

课后讨论

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初步认识影子的形成条件

渗透物理研究的方法——类比。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同时学生也在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思考,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

引导学生类比法学习物理,和实验现象明显化的方法。

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小结归纳能力

前后呼应,增强知识的联系,并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

语文与物理的结合,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上升为理论,处理好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创设情境,再次进入活动

问题呈现,学生总结,培养学生课后反思的习惯

知识巩固

对知识内容再进行回顾,这样不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想象,而且让学生的思维从课堂上飞出课外,新问题的出现,促使他们进行新一轮的探究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活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入:

问题:同学们做过手影游戏吗?

今天让大家回到童年,重温儿时的欢乐,谁先来试一试?

教师:大家说他们的表演精彩吗?

我们欣赏了这几位同学的惟妙惟肖的表演,你能提出与这一现象有关的问题吗?

引导:刚才大家提出了好多想要知道的问题,所提的问题都很好。我们今天不可能全把它们研究完,选出其中的两个来共同探讨一下:

如:

1、影是怎样形成的?

2、影为什么会随手形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引导:

1、 形成影的原因是什么呢? 

2、 所有物体都有影子吗? 如果没有光,会不会有影子呢? 影子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呢?

3、光透过透明的物体如玻璃会形成影子吗?

引导:如果在流动的水中插一竹竿,水能绕过插在水中的竹竿而向前流动,光能否像水那样绕过吗? 

二、光的直线传播

提出问题:

1、 第一章中我们学习的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光可以在液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吗?是如何传播的?

2、我们如何在无色的水中,透明的玻璃中和无色的空气中显示出光路呢?

(一)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介绍器材:卫生香(或有烟蚊香)、一空烧杯、一装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豆浆)的烧杯、玻璃砖一块、火柴、蜡烛、激光笔、三个开有小孔的硬纸板、夹子(大的三个或小的六个)、一根细线】,要求用桌上提供的器材寻找你的证据。

(二)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进行实验验证光的传播条件。

(三)实验小结,引导学生归纳:

光在固体,液体,气体中沿直线传播

(四)介绍:

物理学中经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情况,这条直线叫做光线。他只是用来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情况,它实际是不存在的。          

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现在同学们回忆前面我们讨论的影子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你刚才的讨论的结果正确吗?

2、影子的形成为什么随手型的变化而变化?

3、 用幻灯机演示日、月食的形成过程(因陋就简,形象直观),并投影出它的解释图。

 接着说明其应用——“夏、商、周断代工程” 

过渡:我国古代对光的这种传播规律早有记载,最早的是4世纪《墨经》记述了一种叫小孔成像的现象。下面我们重温一下古人观察到的现象。(演示实验小孔成像)

介绍:除上述记载外,我国宋代博学家沈括有一部科学巨著,被英国的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的坐标,大家知道这部巨著吗?《梦溪笔谈》它里面也有这一现象的描述。

过渡:关于光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的问题在历史上还有一段故事。

投影出光速的测定史:伽利略实验。阅读后说明:科学家和我们常人一样,也会有错或想不到的地方,生活中要正确对待失败,正是因为伽利略的失败,才使得后来的科学家用了很多更巧妙的方法来测定光速。光速到底是多少?现在测得光速为3×108m/s,即每秒钟光要走3×108m的距离,这个距离相当于绕地球赤道7.5圈

四、教师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光的哪些内容?请你谈谈。

五、课堂回顾: 

1、光是沿        传播的。

2、影子的形成说明   。

3、光的传播速度为 m/s。

4、用步枪瞄准射击时,要求“三点一线”,这是          规律的应用。

5、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      形成的天文现象,科学家利用天体力学的方法向前推出历史上日食和月食发生的确切年代,再结合古籍中天象的记载,令人信服地确定了        的确切年代。完成了    工程。

六、知识拓展: 

1、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2、光速都是3×108 m/s吗?

3、光如果不是沿直线传播,而是像水那样向前流动,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不同?

4、光速如果与现在的声速相等,与现在相比又有什么不同?

利用投影仪做,学生边做边解说做得是什么。

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

交流讨论

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归纳实验结论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光直线传播的实例

学生计算,给出地球半径6.4×103km

听取介绍,引发新的思考

回忆,小结本节内容

学生练习巩固

课后讨论

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初步认识影子的形成条件

渗透物理研究的方法——类比。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同时学生也在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思考,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

引导学生类比法学习物理,和实验现象明显化的方法。

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小结归纳能力

前后呼应,增强知识的联系,并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

语文与物理的结合,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上升为理论,处理好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创设情境,再次进入活动

问题呈现,学生总结,培养学生课后反思的习惯

知识巩固

对知识内容再进行回顾,这样不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想象,而且让学生的思维从课堂上飞出课外,新问题的出现,促使他们进行新一轮的探究

Tags:1节,直线,传播,教案,板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