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宰相告老还乡后 与地方县令相比 谁的权力更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先秦官职等级 古代宰相告老还乡后 与地方县令相比 谁的权力更大!

古代宰相告老还乡后 与地方县令相比 谁的权力更大!

2023-05-13 05: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历朝历代的官员都会有退休的时候,这在古时被称之为致仕。

不过官员致仕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因自身过错引咎辞官的,也有被帝王忌惮最终远离朝堂的,当然也有因为年事已高或身体原因无力于事而告老还乡的。

《公羊传》中有一句“退而致仕”,可见致仕一说在春秋时期便已有雏形,不过其真正走向成熟却是在唐朝的时候了。

唐朝的官员去留自由,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辞官之后还会有一定的俸禄,当然是否能够成功致仕,还是要看皇帝的决定,毕竟不少的皇帝还是惜才的。

众所周知,辞官之后便要动身返回自己的家乡,即便是作为百官之首的宰相也是如此。

那么已经离开了政治中心,无官一身轻的宰相,与一县的行政首脑县令相比较起来,谁手中的权力会更大一些呢?

官员制度

官员制度从古至今,都是政治制度中的重要一环,缜密而合理的官员制度,所维护的是当权者的统治和利益。

官员制度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反映着一个朝代的政治风貌。

夏商周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中央上的官员分为政务官和宗教官,而针对于地方所使用的则是分封制。

到了秦朝,三公九卿制诞生,三公之间相互制衡,防止一家独大,而在地方上郡县制的出现,在防止割据出现的同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治安的稳定。

而且在秦时,官员们的选拔不再是世袭,而是由中央任命,此举同样是为了防止地方权力过大。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成熟,而科举制的创设更是为朝廷选拔人才,为寒门学子实现抱负开辟了新的道路。

到了明清时期,对官员制度又进行了数次改革,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废除了官员制度中权力最大的职位——宰相,转而设立内阁,所有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

雍正时期,又另设军机处,主要的目的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至此宰相这一诞生于春秋时期的职务,退出了历史舞台,在与皇权的碰撞中,相权落败。

宰相和县令

官员的等级一般是从九品至一品,而同一品阶之下又分为正从,所以其一共有十八个等级,九品之下的官员只能被称之为流外官。

宰相是一个统称,并非指向一个人,比如在武则天执政时期,朝堂上就同时有两位宰相,狄仁杰以及娄师德。

而宰相也并非都是一品官员,唐朝时,宰相便只官居三品,而一二品通常为虚衔,手中并无实权。

宰相的职责所在一是辅佐帝王,二是统领百官,可以说宰相便是所有官员纷纷效仿的范例。

在辅佐皇帝的过程中,不少的事务都需要其参与决策,更是很多政策实行的主要执行者。

甚至特殊情况之下,宰相可以代替皇帝处理政事,甚至在官员的任命上,也需要宰相的参与,由此可见宰相的权力之大。

而宰相通常都是拥有无数门生,也有不少成为了中流砥柱,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漩涡中,宰相始终立于中心位置,是人人争相攀附的目标。

县令一般为七品官员,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县令与宰相之间可以说是有着天大的鸿沟,多数的地方官员一生也无法与中央有任何联系。

县令一般情况下为三年一任,作为一县的父母官,该县的发展如何需要县令统筹。

县令不止要负责一个县的生产和经济,维护一个县的治安,还要负责处理这个县的教育和生育问题,并且要及时地更新户籍。

除此之外,纳税、征兵、赈灾、剿匪等等,都需要县令去做出决策。这些都将是会被记录在册的政绩,也是决定一个官员是否可以升迁的根据。

宰相与县令的职责地位虽然不同,但都是维系一个庞大的封建制度运行不可或缺的齿轮。

谁的权力更大

虽然说宰相致仕之后,失去官职应该就成了一介平民,平民与县令相比,并无权力,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一朝宰相在权力中经营多年,有属于自己的关系网,这张网遍布中央与地方,宰相门前七品官,即便是宰相致仕,与他相关联的人物也不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可以招惹起的。

说不定县令的顶头上司,就是宰相的门生,即便客观上县令有权利管辖他权力范围内的任何一人,但一个处事圆滑的人,一定会优待一位退休的宰相。

而且宰相致仕,并不代表他完全脱离了政治,他依旧会享有很多的特权。

唐朝时规定,致仕后赋闲在家的官员需要定时探望,县令还需要对曾经的宰相嘘寒问暖。

到了宋朝,律法规定,宰相更是可以带职致仕,以便其日后再次入朝为官,虽然品阶不及宰相,但肯定在县令之上,此时退休后的宰相,其权力肯定是要大过县令的。

而且对于宰相的相关事宜,即使他犯了错,定夺权也不在县令,而在于朝廷,在于皇帝。

虽说县令是一县之长,拥有切实的权利,但更多的时候他不会去干涉宰相的所作所为。

不求通过宰相可以实现一步登天,但求双方可以做到井水不分河水。所以说,即便是退休的宰相,其地位也远在一个七品小官之上。

总结

实际上能够做到宰相之位的人,无一不是学识、气度、眼界、见识兼具之人,所以他们在退休之后,依旧会选择同县令之间友好相处,这对对双方皆有好处。

宰相与县令之间,更多的时候是相互帮助,而不是选择树敌,为自己招惹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而且一个宰相,即便是退了休,他所拥有的人脉和力量,对于一个县令而言,那也是望尘莫及的,致仕的宰相依旧是他需要敬重的对象。

县令也是通过层层选拔才能够走马上任的,对于一些官场上的人情世故自然也是了熟于心的,他们的首要选择当然是和平相处。

更不论在一些朝代,致仕的宰相仍然留有官职而并非平民,即使是一个虚职,即使县令拥有实权,现实中县令想要以权力压人也是根本就行不通的一件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