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民:人类祖先“大荔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元谋人灭绝事件 王小民:人类祖先“大荔人”

王小民:人类祖先“大荔人”

2023-11-01 19: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类的演化伴随着灭绝与进化

大量丰富的考古发现证实,人类的演化和地球环境、气候的改变息息相关。约200至300 万年前,我们居住的地球进入了第四次冰期,恶劣的气候给人类演化增加了史无前例的沉重砝码。非洲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不仅干旱还越来越寒冷,食物越来越少,大量的人类和动物在这一时期灭绝,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生长于南方的古猿幼年个体脑发育速度明显变慢,童年岁月变得更为漫长。俗话说“适者生存”,学习获得更多知识和经验成为帮助他们更加适应恶劣环境的不二选择,在此过程中不同种群的产生变的自然而然。物理隔离形成生殖隔离,于是南方古猿演化出了不同的多个种属,其中在演化出直立人之后不久南方古猿灭绝了。

与其祖先相比,直立人身高普遍达到 1.5米,较个子矮小的古猿长高了近半个身子。也正因为残酷的生存竞争,直立人才得以勇敢地走出非洲走遍全球大部分地区,形成了在中国境内分布较广的客观事实,“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及至与“大荔人”一步之遥毗邻而居的大荔“梁家坡猿人”就是很好的证明。相对而言,以“大荔人”为代表的智人考古发现的就比较少。有一种观点认为,直立人从 180 万年前走出非洲,而智人(现代人)是 20 万年前走出非洲的,直立人和智人(现代人)是完全不同的两支人类。演化后的智人(现代人)生存能力无异是最强大的,而以直立人为代表的人种,要么是自己灭绝了要么是被智人(现代人)消灭,总之难逃悉数灭绝的劫数。“大荔人”的发现实证了“伟大”的存在,因为从智人诞生到今天,人类大脑的主体结构都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

“大荔人”的考古成果支撑了祖先观

“大荔人”的考古取得了阶段性丰硕成果,1978年3月发现的古人头骨化石总的特点是粗壮、厚实、骨质较厚,头长目低矮,脑量较大,形态细节很有价值,不但是中国罕见的、难得的,也是世界少有的。此后至198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牵头,相关部门进行了两次发掘和野外调查,发现了大量石器和兽骨化石 ,它们反映出“大荔人”文化的延续,表明在“大荔人”以后仍有古人类在此活动,开启了我国旷野型考古在一个地点发现三个文化遗物层位的先例。“大荔人”及其文化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古人类和古文化研究上的一大空白,对研究我国古人类和古文化的发展史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当然,它的发现价值不仅于此,在国际学术界也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告诉我们:15万年前智人身体外形上已经和现代人一模一样了,他们早已熟练掌握了火。大约4.5万年前,智人发明了油灯、弓箭和船,还有缝衣服的针,也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在智人中间已经出现宗教、商业和社会分层。大约3万年前的智人,已经和现代的我们一样“聪明”了,最伟大的“超能力”不仅在于他们的理解力,还在于他们的语言和想象力。考古学和人类学学者研究推测,“大荔人”时期社会关系以亲族为基础,对社会的控制靠传统和家长来维系,生活方式以狩猎和采集经济为主,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生活方式采取平均主义的分配办法,两性分工有别,男性狩猎捕鱼,女性采集果实和抚养小孩。由此可见,“大荔人”有智慧,是会思考的现代人类老祖宗;“大荔人”有性格,是智人取直立人而代之的活标本;“大荔人”有文化,把黄河中游汾渭谷地确凿历史大幅前推了至少20万年,奠定了大荔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神圣地位,更把“大荔人”推上现代人类起源的峰顶。

“大荔人”作为大荔最久远、最闪亮的历史文化名片,牢牢将人类发展的根脉定位于我们脚下这片热土。在建设大美大荔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时代,75万大荔人民满满的文化自信,“大荔人”绝对是大智大勇大气的聪明人、能行人!

作者简介:王小民,大荔羌白人,1971年生。渭南市作协会员,渭南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出版有《风情同州》《大美大荔》《小民看大荔》《沃土情思》等文史著作14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