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们都改名叫气泡水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元气森林气泡水真的不会发胖吗 听说,你们都改名叫气泡水了?

听说,你们都改名叫气泡水了?

2023-12-11 02: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几年,气泡水,可以说是营销的非常成功的一个品类。

一提到给人感觉就是清爽、健康、低卡、无糖。

还有各种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气泡饮,和牢牢坐稳高端水铁王座的巴黎水、圣培露等等等。

而人民的老伙计“碳酸饮料”早已标签化,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垃圾食品”。

尤其是父母一代,更是谈“碳酸”色变。

哎,直到前段时间,元气森林出了可乐味苏打气泡水:

可乐+苏打+气泡水。

Buff叠满,是不是开始迷糊了?你说那它究竟应该算碳酸饮料,还是气泡水呢?

苏打气泡水就真的更健康吗?

碳酸饮料和气泡水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让天下没有好噶的韭菜,大家好,让我们再一次脱下这个世界的伪装。

今天,我们来聊聊“气泡水”这个催生了百亿市场的性感赛道。

1

关于气泡水和碳酸饮料的区别,历来都有一些争议。

从国内到国外,从食品生产到零售的不同领域,对于气泡水其实没有特别统一的定义,所以你会看到:

很多从业者会认为气泡水就是碳酸饮料,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它们之间不能完全等同。

大家各执一词,打成一片。

气泡水,通俗来理解,就是溶解了二氧化碳,会产生气泡的水,本质上它是碳酸水(CO2+H2O⇌H2CO3)。

我们按照GB/T 10792-2008对碳酸饮料的定义:

只要是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一定容量二氧化碳的饮料,都算碳酸饮料。

也就是说,市面上绝大部分“气泡水”其实都属于“碳酸饮料”的范畴。

苏打气泡水元气森林,执行的也是GB/T 10792标准,它也属于碳酸饮料的范畴:

而两者存在的真正差别,要从气泡水这个品类的“前世今生”开始聊起。

气泡水,按获取途径划分,可以分为两种:天然气泡水和人工气泡水。

天然气泡水的“气”,是由于各种地质运动,使得二氧化碳跑到一些天然矿泉水里面。

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天然含气矿泉水。

当时欧洲的老少爷们哪里见过这个,这种口感奇妙、滋滋冒泡的气泡水,一猜就特别能养生。

物以稀为贵,再加上产地稀少、保存困难等原因,气泡水就成了贵族养生佳品。

直到18世纪60年代,一个神奇的男人——约瑟夫·普里斯特利(J.Joseph Priestley)出手了。

他,就是氧气的发现者之一。

我们在化学课本里看过的“鼠鼠我啊,又死玻璃罩里了”实验(普里斯特利实验),最早就是他做的:

只不过,彼时的他主业是一名牧师,化学,只是他的兴趣爱好。

恰好他家附近就有一间啤酒厂。

他对啤酒里滋滋冒出的气泡特别好奇,于是有一天,他把一碗水悬挂在啤酒发酵桶上方,收集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当时还没有氧气、二氧化碳这些概念)。

人工气泡水1.0版本,就此诞生了。

普里斯特利喝完感觉水的口感变好了,还特别上头。

1772年,他又改进了人工气泡水的生产工艺,利用硫酸和白土粉的化学反应直接产生二氧化碳,甚至还出了一本书《水与气之结合》。

他发明了一个装置:

也就是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用猪膀胱收集起来,然后再导入到水里面,制作出一种带气泡的饮料。

我不止一次说过:人类可以不感谢罗辑,但要感谢猪。

在普里斯特利之后,许多公司嗅到商机,也都开始尝试生产气泡水,气泡水这个新兴品类迅速在欧美等国家风靡开来。

比如后来意大利的Ferrarelle(翡莱利)、法国的Perrier(巴黎水)等等。

只不过,这些带着老欧洲贵族气息的气泡水,在国内的价格普遍都不是十分美丽:

单瓶基本都在5-7块钱以上。

虽然“天然”似乎自带涨价功效。

但,天然气泡水和人工气泡水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

比如大名鼎鼎的巴黎水,虽然叫“天然有气矿泉水”,但它是从法国南部韦尔热兹的一处天然碳酸泉取水后进行净化,等到装瓶的时候再加入二氧化碳。

所以从加工流程上来说,其实也可以叫它“人工气泡水”。

但不管是天然(二氧化碳天然溶入水中)还是人工(人工将食用级二氧化碳压入水中),它们普遍的共性是——水与气之结合。

但是,后来:

气泡水,它不单纯了。

2

为了抢占市场,饮料厂商百花齐放,开始在初版气泡水(水+二氧化碳)的基础上添加了各种糖浆、香精、色素、酒精,甚至是成瘾性药物。

于是,就有了各种碳酸饮料。

比如最早的可口可乐。

1886年,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制造了一种“风味糖浆”,并将它和气泡水掺兑到一起售卖,声称这种饮料能够治疗头痛、胃部不适等疾病。

而这种饮料,也就是可乐,里面其实含有从古柯叶中提取的可卡因。

所以,快乐水,曾经,真的是“快乐水”。

直到20世纪初期,可卡因才从可乐中正式去除。

还有后来的百事可乐、雪碧等等饮料,也都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人类喜欢泡沫,似乎是刻在基因里的BUG。

此后碳酸饮料几乎统治了全世界人类的口腔,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也开始了长达一个世纪的缠斗,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来到21世纪,国内的饮料企业经历过一场近乎灭绝战的“快消大溃败”之后,新生势力借助“0糖0脂0卡”的新配方开始绝地反击:

尤其是新消费的浪潮之下,各大品牌的“气泡水”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除了这几年销量一路飞涨的元气森林:

还有各种各样的果汁,茶饮,乳饮等等等,都开始打“气泡水”的概念:

但,气泡水并不等于更健康。

这些新品,是否更健康的关键在于“0糖0脂0卡”,而不是“气泡”。

有些“气泡饮”里添加的各种果糖、蔗糖等,热量一点也不低,其实和传统碳酸饮料区别不大。

所以,在购买之前一定要先看配料表。

3

既然市面上大部分气泡水也属于碳酸饮料,那么它们是否也有害健康呢?

目前大家对于气泡水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两方面:腐蚀牙齿和骨质疏松。

如果是早期的“单纯版”气泡水,它们的PH值通常在5-7之间,呈弱酸性。

而碳酸作为一种弱酸,对于牙釉质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但作用很弱。

如果实在担心,也可以拿吸管吸,或者喝完马上用清水漱口。

真正加剧对牙齿伤害的,其实是后期添加的各种添加剂,比如柠檬酸、磷酸等。

它们的加入让气泡水的PH值大幅降低(通常在2-4之间),也就是变得更“酸”了,从而加剧了对牙釉质的腐蚀。

再加上饮料中的可发酵糖扩散到牙菌斑,经微生物发酵产酸,也可能引发龋齿。

总结下就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其实是气泡水,气泡之外的成分。

至于“骨质疏松”的问题:

互联网上以讹传讹居多,根据我查到的资料,目前学界存在争议较大: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气泡水会导致骨质疏松,其实是和可乐联系到了一起。

过去的很多研究中,比如《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06年的一篇文章就指出可乐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问题:

由于可乐中含有咖啡因和磷酸,长期饮用可能造成体内钙、磷比例失调,从而导致骨密度下降。

但关于磷酸和咖啡因的影响,目前也存在争议。

也有研究认为,正常情况下,它们对于钙吸收的影响极其有限,不会造成骨质疏松。

而市面上贩卖的气泡水,大多并没有咖啡因和磷酸这些成分,更多是碳酸和柠檬酸等,目前也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它们会引起骨质疏松。

以上,只能建议大家尽量选择配料表“干净”一点的饮料,会更健康一些。

同样,反之,近几年能看到一些人宣称气泡水可以:

抑制食欲、酸碱平衡,帮助减肥,养生保健等等“神奇功效”也缺少明确显著的科学依据。

它最大的功效,其实是“好喝”。

喝个水而已,只要摄入适当,没必要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

我很喜欢《 The Dark Side of TheMoon》 

1973年3月,英国摇滚乐队 Pink Floyd推出了这张专辑,这张专辑的封面,是一束白光,被三棱镜分解成6种颜色。 

它翻译过来的名字叫做“月之暗面”。

很多人并不知道,由于潮汐锁定,那个悬在我们头上的月亮,永远只有一个面朝向我们,它还有一个我们永远无法用肉眼看到的背面。 

分解和透视,是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我是满肚子行业内幕的牛顿顿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