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世事、走向仕途:从元代江南儒士,看儒士社会角色的转变历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元朝服饰 不问世事、走向仕途:从元代江南儒士,看儒士社会角色的转变历程

不问世事、走向仕途:从元代江南儒士,看儒士社会角色的转变历程

2023-05-28 04: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不问世事、走向仕途:从元代江南儒士,看儒士社会角色的转变历程

儒家孔子

儒士是南宋时期科举制度下的产生的社会群体,后来宋朝没落元朝统一全国,儒士的地位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从宋朝地位显赫到元初的受尽苛刻,儒士的角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都是社会政治制度的选择下的必然结果。

一、江南儒士的多重社会角色元初江南儒士的处境十分艰难,元朝的统治政权对儒士大力压榨,不同于以前的统治政策使儒士失去原有的财富和地位,对元朝必定是采取了仇视敌对的态度。随着元朝实行各种笼络政策,导致了儒士阶层的分化。

1、反对元朝的宋朝旧人

元朝初期统治十分稳固,这使得江南儒士恢复汉人政权的结果注定失败,残酷的事实面前还是有很多儒士不愿沦为元朝人,坚决反对元朝,并以宋朝旧人自居。这类儒士在元初规模还很多,但随着元朝政策的改变,不少人都改变了立场,但仍有很多儒士坚决不与元朝妥协,如郑思肖、谢枋得等人,他们还对贪图荣华富贵的投靠元朝的儒士们进行嘲讽,

如王奕《归途有感》中“不知江右明经士,曾识春秋两字无”。认为投靠元朝就是背弃国家,背弃信仰,是十分卑劣的行径。

元朝人

2、不问世事的隐士

虽然政治的转变对儒士是致命的打击,很多儒士走投无路,但还是有一部分儒士保留着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维持度日,也有一些虽然生活艰苦,却也不愿为元朝效力,另谋生计。这类儒士大都过着不问政事、不关心朝廷的生活,如王应麟、孙道明等人,他们拒绝为元仕进,保持气节,有的家境殷实,游于山水,有的在私塾或富有之家教书养家糊口,有的亲自耕作,但并非与世隔绝。这样的生活虽然不能倾洒满清热血,但也过的自在,不受官事烦心。

3、投靠元朝,走向仕途

改朝换代已经成为定局,纵然内心有再多的抱负,宋朝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审时度势才是生存之道,很多儒士选择承认元朝,只有依附元朝政权才能解决生活问题,而元朝此时也在为蒙古人宋朝人互不信任而担心难以长久地统治而担忧,对于元朝政权统治者来说,对江南儒士的支持和任用是很好的一个解决办法。

元朝开始组织较大的求贤活动,并逐步实施儒士免役、鼓励儒学的政策,这是江南儒士对元朝政权态度转变的关键,入仕谋求一番作为被认为是前途光明的道路。这部分人中有的在南宋末期就看出朝政衰败之势,元朝初期就选择纷纷依附以求在新的朝代有个好的发展,为自己或者家族的未来创造机遇,有的则是出于保护家乡、儒教的目的,不得已为元效力。这部分人可以被看作在元朝统治下主动调整自身的社会角色,既然社会无法改变,只能改变自己以顺应时代。

二、儒士社会角色转变历程1、元代学官的出现

元世祖末年到元成宗初年,元朝对儒士的政策逐渐放宽,生活方面更是不断优待,儒士们自身所面临的种种生活压力,迫使江南儒士逐渐在元朝开始入仕,这些入仕的儒士大多被任命为学官,并逐渐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学官群体。

元世祖

这个群体的形成标志着江南儒士阶级新的社会角色和定位的完成。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简单的问题,因为在元初儒士的社会地位极其悲惨,他们不得不寻求转变,很多人被编入其他的户业,比如经商务农等,对于这些人,他们其实已经不属于儒士群体,儒士团体的命运已经与他们无关。还有一些人是隐士,他们隐居山林,但仍属于儒士团体,并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由于他们基本已经与社会隔绝,不参与社会角色的转变,因此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角色。总的来说,江南儒士的社会角色已经整体的转为江南学官群体。

2、元代学官区别于宋代之处

学官在宋代已经出现,但在元宋之间学官这一群体有着明显的不同,宋朝学官在职位来源、社会地位、社会处境等各个方面都是属于不固定的,比如很多学官都是进士,容易转职到中央或者地方行政系统中,因此学官团体和中央地方行政系统是处于融合状态的,并不能将其单独划分为一个社会群体。而元代的学官体系在某方面来说可以看做是专门为江南儒士而设立的,需要有这样一个社会群体来笼络江南儒士,学官的各个方面都是很特殊的,比如学官不能或很难转职为地方官员,只能在其独立的学官系统中升降。因此,江南学官在元朝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

元代学官形成的途径有多种,主要的有举荐、直接任命、投身权贵等。举荐在江南儒士转变为江南学官群体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元朝收复江南后,为了稳固江南的政权统治,元朝统治者决定启用南宋文学,并且元世祖在《定江南诏书》中明确说明了前代的名人雅士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就可以在当地官府实名登记被推荐起用,在元朝二十三年程钜夫被举荐起用后,举荐之风盛起,而这些被举荐的儒士大多都被任命成为了学官,比如张卿弼、胡长孺等人。举荐之风在当时的规模之大被人写诗评论为“地下修文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可见一斑。

元代武将

3、儒士在社会潮流中的选择

元朝统一的时候,对南宋归降的官吏和战争中有功之人的任命中,有一部分直接任命为学官,再就是在元初时,百废待兴,各地方政府通过任命地方有声望和影响力的人来稳固统治,其中不乏儒士,这批儒士后来很多也成了学官。如张伯淳、邓文原等人。

投身权贵门下,获取信任从而被任命。元初时期,虽然举荐之风盛行,但仍有许多没有声望得不到举荐名额的儒士为生计所困,想要做官并不容易,于是当时游走四处拜访权贵之人,虽然大多数都无功而返,但仍然有的权贵会接纳善待这些儒士,如陈孚、杜英法等人,都是通过自身才能被权贵之人赏识从而谋得官职。

三、元代儒士的尴尬处境1、“边缘人”-----元代儒士

用“边缘人”来描述元朝时期的儒士处境再合适不过了,忽必烈执政前期,重用人才,汉臣也可成为朝中栋梁,一些儒士也是位于政治权利的中心,后来“李增事变”后,帝王对汉臣出现疑心,本就数量不多的儒士被逐渐削弱政权,并分配进翰林国史院、国子监等文职机构中,负责对典章制度的修撰等工作,不再处于朝政的中心。虽然翰林院也可对朝政的制度提出意见,但皇帝更加信任中书省和枢密院,翰林院的儒士成为朝政的边缘群体,不再能触及政事。

元朝初期的儒士数量是众多的,这主要因为宋朝时期对儒士的推崇,但在宋元交替时,儒士阶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元朝的统一战争不仅使宋朝的儒士饱受战争之苦,流离失所,耗尽财产,在战争结束后,元朝的统治方式和治理模式也与宋朝大相径庭,这等情况更加使得宋朝儒士们绝望和无力,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元朝末代才有所缓解。

宋旧官员

2、元朝受尽摧残的儒士

元朝对儒士的打击最为严重的是“不兴科举”,作为选拔人才最直接有效也是读书人仅有的抛开身份公平竞争的机会被取消,对儒士而言,这样的政策无疑是灭顶之灾,使他们的仕途道路前途无望。有些儒士选择在小地方为官或归隐山林。有些虽满怀抱负,想得到元政权的认可,但边缘人的尴尬地位也实在难以调和汉蒙之间的矛盾,郁郁不得志成为大多数元朝儒士的悲惨结局。

元朝统一之后,初期江南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元朝统治者们对官兵掳掠的纵容和严重的徭役直接影响了儒士们的生活。在南宋时期,儒士们因其社会地位很高,有着很多经济特权,国家是免除其徭役和丁税的,而在元初,江南儒士确定的晚,因此受到科役的差别对待,在当时一度成为了江南儒士的沉重负担。在此时,江南儒士的社会地位已经到了社会底层,因此间各种剥削和奴役,使得南宋时期儒士大族纷纷破产衰败,由此也导致了后期儒士的分化。

元朝灭宋

四、总结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朝代,由少数民族创立,并且是在侵略宋朝后建立的,中原百姓对元朝一直持敌对的的态度。宋朝儒士大都是仁人志士,满怀爱国之心,有着文人的清高和傲骨,当面对国家破碎,心中自然愤懑,元初时期,儒士的敌对和政权的摧残让江南才子饱经风霜。后来迫于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儒士的社会角色发生分化,这都是对生活的适应和大势所趋造成的,江南儒士的地位注定是命途多舛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元代社会阶级制度》

2、《宋元方志图书》

3、《文渊阁四库全书》

4、《元朝科举制度与江南士大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