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跪拜礼发展史:始于先秦泛滥于元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元代大臣跪着上朝 简述中国跪拜礼发展史:始于先秦泛滥于元朝

简述中国跪拜礼发展史:始于先秦泛滥于元朝

2024-07-17 07: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跪拜礼历史悠久,西周时期《周礼》记载: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先秦跪拜只是一种社交礼仪,和现在的意义完全不同。因为当时没有椅子和凳子,所谓“坐”的姿势和我们现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样。坐时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脚后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就连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跪。 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即“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而对方也须还礼答谢。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这个时候的跪拜礼并没有包含尊卑之意,臣拜君,君也拜臣。

简述中国跪拜礼发展史:始于先秦泛滥于元朝

电影《英雄》里席地而坐的秦始皇

东汉末年胡床传入中国并迅速普及,中国人席地而坐的习惯发生改变,跪拜的动作带上了强烈的尊卑色彩---从椅子上滚到地上跪拜对方,显然透露出以卑事尊的味道。 跪拜礼成为等级差别的标志。

唐宋时期跪拜礼是最高礼节,行礼对象受到严格约束,普通朝会是不跪拜的,唐朝上朝时“君臣皆坐”,宋朝上朝时皇帝坐着,宰相、大臣们站着,好像衙门里两行差役。一般只拜天地君亲师,且必须是重要场合或重要事情,比如宋朝吏部尚书张昭为官清正耿直,与皇帝争论时,张昭“免冠抗论,太祖不悦,遂三拜章告老”。张昭在朝会上当场告老还乡,对皇帝行三拜这种最高礼节。

宋朝的平民也不拜官。平民上衙门打官司,都是站着听审。笔者芳魂翻阅《名公书判清明集》、《折狱龟鉴》、《洗冤录》等宋代司法文献,找不到任何平民跪着受审的记录。翻阅《作邑自篇》、《州县提纲》、《昼帘绪论》等宋人撰写的州县从政指南,其中不乏州县官如何受状、审讼、拟判的详细指导意见,却不见要求讼诉人下跪受审的规定。至于元朝杂剧和明清小说里对唐宋生活的描写,加入了太多后人创作与想象成分,无法考证。

宋朝的平民也不拜皇帝。据《文献通考》记载,北宋仁宗出行时,“士庶观者,率随启从之人, 夹道驰走,喧呼不禁”。笔者芳魂还找到一张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舆驾观汴涨图》,此图说的是因汴水暴涨、惊动御驾,宋真宗亲自巡察的故事。图中河工正在扛背沙袋、抢修河堤,没有一个人因为皇帝驾到,跪伏迎接。这至少表明,当一位宋朝的画师在表现皇帝亲临民间的情景时,他会认为,画面上并不需要出现一个臣民跪迎圣驾的特写。设想一下:为什么南宋的画家不画出地方父老跪成整齐队列迎接皇帝的画面?答案只能是宋人无此观念。

简述中国跪拜礼发展史:始于先秦泛滥于元朝

《舆驾观汴涨图》

元朝跪拜礼开始泛滥,窝阔台登基,察合台率领蒙古各部向大汗窝阔台行双膝跪拜大礼。从此,跪拜在蒙古国一发而不可收,从中国原本最庄重的谢礼变成见面礼,越跪越多,见到级别高一点的就要跪。所谓“崖山国难,华夏沦亡”,跪礼的泛滥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明朝沿袭了元代臣下向皇帝跪拜的制度。 《大明会典》记载:君臣议政之时,“凡百官奏事,皆跪。有旨令起,即起”,“凡早朝谢恩见辞人员俱行五拜三叩头礼”。同僚相见,则“卑者拜下,尊者坐而受礼”。

清朝更是变本加厉,不但大臣奏事得跪下,皇帝降旨宣答,众臣也必须跪着听训。清朝的士大夫已经全无宋人风骨,竟以获得在圣上之前自称“奴才”的待遇为荣,因为清朝大部分官员只能自称“臣”,官位高至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也只能自称老臣,只有皇家最亲近的人才能自称奴才。平民见到官更是自称草民、蚁民,平民上衙门打官司更是全程跪着听审。《康熙帝出巡图》、《乾隆南巡图》这些清朝字画里,平民无不恭恭敬敬跪于郊外。

简述中国跪拜礼发展史:始于先秦泛滥于元朝

《乾隆南巡图》

民国虽然废除了跪拜的礼仪,但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还不习惯。《阿Q正传》中就有这么一段描述。阿Q过堂的时候“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地宽松,便跪了下去”。当官的要求其站起来。然而,阿Q虽然听懂了这话,“但总觉得站不住,身不由己地蹲了下去,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