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做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原文 “做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做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2024-06-29 16: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面临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家在信息领域的新布局,学校给予信息学院新的定位和支持,重新规划办学用地,信息学院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遇到双校区管理、跨校区办学等难题。信息学院主动谋划、多措并举,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第一要务。

学院党政领导深入一线示范带动,通过品牌项目、学科推动、部门联动等方式,将思政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管理等延伸至新校区,把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和资源带到身边,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破解跨校区育人难题。

示范带动,深化学生思想价值引领

读书沙龙、实践调研、专题学习……学院党委刘弢书记担任信息学院首期“强信”学生骨干培训班的班主任,统筹谋划、汇聚资源,通过对“强信”班成员的能力训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强化思想价值引领,从深度、效度上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期学员赵睿同学感到既荣幸又倍感肩上责任之重,她说:“从加入‘强信’班的书记面对面谈话、到邀请专家来做专题讲座,从日常的实践素拓到生活中的读书分享,每个‘强信’班成员都从中汲取着养分不断成长。学院对于‘强信’班给予高度重视,我们大家也时刻牢记自身使命担当。‘强信’班既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也是信息学院做表率的先锋。”

信息学院“强信”班

学科推动,引导学生触碰科研前沿

“科研方向如何选择”、“科研兴趣如何培养”、“学科交叉融合是怎么回事”……“科研有约”学科沙龙中,同学们与专业导师讨论得不亦乐乎。“科研有约”系列活动是信息学院在跨校区办学背景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探索,也是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引导青年教师资源、优质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培养汇聚,更直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有益尝试。依托专题讲座、实验室项目介绍、科研团队经验分享等形式,将学科发展动态及科研开展情况与同学们深入交流,增进师生互动的同时帮助学生提早进行学科规划,明晰未来发展方向。

为了让同学们对科研论文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通信系将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以展览形式搬到教学楼,并邀请毕业生现场讲解。同学们现场交流经验,探讨课题,形成朋辈带动的良好学风,充分发挥育人成效。

各系开展科研有约学术沙龙

师生互动,关注学生成长成才

为进一步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切实解决学生遇到困惑难题,学院教师将工作下沉,在学生社区开展班主任“翔鹰计划”、导师沙龙等活动。副院长、人工智能系副教授张俊松、软件工程系副教授林凡开展“元宇宙之旅”主题沙龙,从学科专业角度为同学们科普“元宇宙”概念、现实发展,帮助大家更为理性地看待这一新兴概念。实验教学中心高级工程师、兼职辅导员吴德文开展网站设计运营维护兴趣培训,以现场互动实操的方式引导同学将课程所学应用于实际。班主任卢杨、王美红、沈思淇等老师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针对学业、就业、人生规划等问题给予指导,做好学生引路人。轻松活泼的互动交流,发散思维的头脑风暴,让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得到释放和升华。

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在一站式开展活动

部门联动,确保教学科研顺利开展

针对翔安校区研究生没有固定实验室的现实问题,学院党委多方协调,通过同学自愿申请,各系统筹管理的方式,在新院址4号楼安排300多个工位供同学们日常学习使用,并召开专题协调会,及时解决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通信2021级硕士生刘炫慧表示:“自从学院安排了实验室之后,就不用每天背着电脑跑图书馆和自习室了。在实验室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氛围比较好,总体来说,学习效率有了较大提升。”为解决研究生与导师两地分隔做科研的问题,安排海韵园与翔安校区往返专车,方便师生沟通的同时也解决学生两校区通勤问题。

新院址实验室工位

用心触动,关怀关爱港澳台同学

考虑到港澳台学生人数较多,学院主动谋划,对其生活学习给予关心关怀。开展院长“面对面”师生交流,以午餐会的轻松形式帮助港澳台同学更好融入集体,融入学院。联合公共事务学院、建筑学院推出“两岸同携手,齐心共筑厦园梦”快闪活动,在访谈互动中分享各自家乡特色和属于自己的厦大记忆。在学生社区组织集体自习,安排志愿者为其进行学业答疑。由于疫情原因大部分同学无法返乡,在学院,让大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与港澳台学生交流

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生为本,发挥“三全育人”合力。通过点上示范,面上推动,信息学院多措并举解决跨校区育人难题,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把信息学院建设成为一流强院,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信息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信息学院 贾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