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信息学奥赛含金量高吗 天才密码

天才密码

2023-10-18 13: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再来看看今年的文件:

是不是跟2014年如出一辙?是不是连文字、表述都几乎一模一样?

虽然是旧事重提,笔者觉得还是有必要介绍一下政策背景。

2014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奠定了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基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2014年12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出台,该政策作为国务院《意见》的补充文件,明确规定,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仅保留英烈子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等几项加分项。

此后每年的三四月份,教育部都会下发一份《关于做好××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之类的文件,同样会在文件里有关于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加分的表述,2018年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以前关注度比较低而已。

奥赛的含金量,反而越来越高

诚如标题所言,取消奥赛加分了,剥夺了它的功利属性后,奥赛不是应该被贬值么?怎么越含金量越来越高?

笔者并不想从培养人才、训练思维等角度谈奥赛“含金量”,仍然从高考的功利性角度。

转折点还是在2014年9月国务院的那个文件。在此之前,能够获得高考加分的途径多达十余种,奥赛获奖便是其中一种。当时,奥赛在各省的加分政策略有差异,但都是要求省一及以上,加分幅度多为10分或20分;另外,获得奥赛省一奖项,还可获得保送生考试资格,如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均是接收奥赛省一保送生的“大户”。

奥赛生加分(保送)政策取消后,对于地方中学而言,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中学觉得搞竞赛不能直接助推升学,便放弃了;有的中学继续坚持,甚至加大了奥赛培养力度。两三年之后,分水岭出现了:坚持奥赛的中学,考取清华北大的名额越来越多,放弃奥赛的中学,考取清北的名额越来越少,甚至一些原本很牛的中学,日渐走向没落。

原因何在?

因为清华北大等名校,在录取过程中,把越来越多的名额投向了自主招生。以清华北大为例,仅凭裸分录取的,仅有20%;而在它们目前的自主招生评价体系里,竞赛获奖——几乎成了唯一,不可替代的指标。

随机看看几所高校2018年自主招生的报考条件:

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全国决赛获得优异成绩者。——北京大学

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具有学科特长,且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清华大学

鼓励在数学、物理、生物、化学、计算机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竞赛一等奖及以上的考生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

高中阶段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决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决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励的学生,可免于参加自主招生考核笔试环节,直接获得面试资格。——武汉大学

全国中学生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以下简称“学科竞赛”)获得省级赛区二等奖及以上。——重庆大学

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全国决赛获得优异成绩者。——北京大学

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具有学科特长,且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清华大学

鼓励在数学、物理、生物、化学、计算机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竞赛一等奖及以上的考生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

高中阶段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决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决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励的学生,可免于参加自主招生考核笔试环节,直接获得面试资格。——武汉大学

全国中学生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以下简称“学科竞赛”)获得省级赛区二等奖及以上。——重庆大学

可以看出,这些高校涵盖了一类、二类,但都代表了国内教育的最顶尖水平。

而奥赛含金量的增加,并不是笔者凭空编出来的,而是高校用实际行动证明的,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明确认可奥赛奖项的高校越来越多,已达近百所(含综合评价录取);

二、以前,只有省级一等奖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含金量,而现在,省二、省三同样被广泛认可,包括十余所985高校、绝大多数211高校;

三、以前,省一才能加10分或20分,而现在自主招生普遍降10—60分,最高能降到一本线录取。

不谈别的,仅从高考升学的角度讲,奥赛是不是价值更高?所以,便不难理解:当很多不懂政策的学校都在对奥赛迟疑观望的时候,一些顶尖名校更加重视奥赛了。

行政管理权下放,让渡高校自主权

从高校招生角度讲,一方面,教育部明确提出取消奥赛加分;另一方面,高校自主招生时又明确鼓励竞赛生,甚至掀起竞赛生争夺战,看起来是否有些矛盾?

事实上,并不矛盾!

高考层面的加分,是一种政策性体现,也就是说,只要你获得教育部认可的加分,便具有的普遍适用性,所有的高校,都必须、强制认可;而自主招生降分,只针对某特定高校而言,也就是说,该降分只局限于本校的特定专业,其他高校并不会认可。

取消普适性加分,让渡到个体高校降分,这相当于教育主管部门行政权力的下放,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这也是国务院新高考改革核心点“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一种体现,高校自主权的增加,必然伴随着主管部门行政权的降低。

从分数角度讲,诚如知名教育学者储朝晖所言:相较于2014年前旧高考,总体来说,分数对于升学的效价降低了,就是说考试分数在升学方面作用是降低的,原来完全是凭分数说了算,但新高考不仅仅是看分数,还要看其他方面的评价因素。对于名校而言,增加的“其他评价因素”,至少是在短期内,几乎完全被奥赛给替代了。

现有的经验数据显示,获得五大学科奥赛国家金牌,便可直接被清华北大降到一本线上录取;获得国家二、三等奖,很大概率可获清华北大60分降分录取优惠;清华、北大、中科大、浙大、上交大等名校,自主招生进入初审的学生里,超过95%为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得主;甚至获得省级二、三等奖,也可申请大多数985或211高校的自主招生。

信息学在未来最富竞争力

国家层面取消奥赛获奖加分,是治理全民奥赛,是防止家长只为政策性加分不顾孩子兴趣培养。而大学自主招生关注奥赛获奖学生,是由大学来评价学生的特长与大学的招生要求是否吻合。

比如,一名学生获全国生物竞赛二等奖,按原来的加分政策,将加20分参加高考录取,报经济学、管理学专业都认可。

而高校自主招生则由学校测评特长,这名学生申请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大学就可能不认可这一竞赛成绩,因为与专业培养人才要求关系不大。只有报考与生物相关的专业才认可,且还要进行面试。

根据自主招生要求,家长对待奥赛不能再像以前那么功利,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特长,以特长选择大学和专业。这也是国外发达国家世界一流大学招生的通常做法,在美国,奥赛获奖学生,也受大学欢迎,但选奥数的学生,只有5%左右,是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才参加。

随着近年来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云计算成为了像水、电一样的国家命脉基础设施;智能电器、智能手环等物联网设备深入大众生活;人工智能迅速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身份安全识别等环节产生改变。

教育部去年新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举全国高教之力大力发展信息学科与物理、化学、生物、语言学、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等传统学科交叉的新方向、新专业,培养在量子信息学、计算化学、生物信息学、计算语言学、城市计算、智慧交通等新兴领域的新人才。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高校在招生环节对信息学人才的争夺方面可谓是煞费苦心: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年初的国家信息学冬令营前后在长沙展开了“抢人大战”。 北京邮电大学在 2018 年自主招生的简章中,对优势学科的自主招生明确了必须为数学、物理、信息学三科竞赛省级二等奖以上的选手才有自主招生报名条件。 复旦大学则对信息学选手单独开辟规则,在 2018 年自主招生简章中,对 NOIP 提高组竞赛 360 分以上的选手开启绿灯。 清华、北大、中科大、北航、上交等几十所大学在 2018 自主招生简章中对工科类专业自主招生条件中均提到了对信息学竞赛获奖的要求。

可以说,信息学竞赛已经成为自主招生资格获取和积累未来专业基础知识两方面的不二选择。

内容整理自自主招生内参、NOIP信息网;

图片来源| 网络

公众号:天才密码 ID:genius-code

天才密码Genius Code:培养下一个乔布斯

从AI初体验,计算思维培养,到编程发明创造,麻省理工、哈佛、清华、斯坦福、华师大5所国际顶尖教育学府研究人员基于STEAM理念,共同打造适合国内孩子的编程课程,通过启发与探索式教学培养孩子的计算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