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视力教学反思(精选5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保护我们的视力教学反思 保护视力教学反思(精选5篇)

保护视力教学反思(精选5篇)

2024-07-06 08: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视力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护视力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 多媒体 反思情境

小学科学课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通过反思活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发展理性思维。所以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要努力创设轻松、合作、自主的反思情境,使反思成为一种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反思中掌握学习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巩固知识,磨砺意志。如今,多媒体已经迅速普及,为丰富小学科学课堂提供了工具和手段,为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提供了便利,为教师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创设生动、直观、形象、接近实际的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醒学生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多媒体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又具有形式灵活、资源共享等特点,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实验学生环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1]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的学习情境为提取小学生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创设和构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虚拟学习情境,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反思情境侧重于引起学生的反思,巩固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2]显然,学习中的反思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且是一种学习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有必要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反思,对知识内容及产生过程、思维的方法及推理的过程、语言的表述等进行理性思考,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兴趣、动机、情感等综合素质,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3]

一、创设反思情境的必要性

在中小学教学中,人们往往忽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协调并进。一些小学科学教师认为,科学就是科学,科学课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了解自然和认识自然,学习科学知识,至于品德、意志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不是科学课的事了。因此他们在讲解自然的奥秘时,想不到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更不会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当他们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名词时,学生也只是死记硬背,根本联想不到与当今的社会问题有什么关系,如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能源危机,等等。因此,创设反思情境相当重要,教师要让学生在反思情境中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如需要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某些情感或意识更适合创设反思情境。例如,在学习完“维护生态平衡”中食物链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创设反思情境,放一段视频录像,让学生辨析:有人说:“草原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在食物链上起着同样作用的生物也很多,因此,如果食物链某一种生物不存在了,对草原生态平衡不会有任何影响。”这种说法对吗?让学生进行讨论,同时还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另外学习关于身体的知识后,教师也可以创设反思情境,让学生巩固知识,并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反思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知识,适合创设反思情境,能让学生巩固知识,对以后的环保、维持生态平衡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比如,能量的利用、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合理使用工具、保护我们的身体等,还有动植物的分类,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能让同学进行分类、反思,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各种类型动植物的特征。

1.为完成“情感”目标创设反思情境

为了完成三维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反思情境,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学习“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时,我出示了沙尘暴的视频录像创设反思情境,让学生反思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己家园的意识。

2.为巩固所学知识创设反思情境

学完本次课的内容后,学生需要把所学知识巩固一遍,进行强化,加深理解。这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反思情境,效果明显。例如,在学完“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后,我播放了食物旅行经过身体器官的小动画片,在趣味中学生们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知道如何注意合理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3.为拓展学生思维创设反思情境

学习一定科学知识后,教师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完“大树和小草”后,教师可出示人们践踏小草的视频,让学生懂得小草和大树一样是活生生的生命体,要爱护小草。在学习完“植物、动物的共同特点”后,教师可创设情境:“人有这些特点吗?人是生物吗?”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人生命的宝贵和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教师创设反思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保持对接受新信息的警觉和兴奋状态。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得到更多的感受和启发,发展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就容易突破,而且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也容易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建国,于跃.建构主义与多媒体课件情境的创设[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10.

[2]郑菊萍.反思性学习简论[J].上海教育科研,2002,(8):43-46.

[3]浅谈学生反思性学习的意义和方法[EB/OL].省略/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42.

保护视力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态文明影片以其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美好的寓意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并通过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途径来广泛地宣扬生态文明保护意识。生态文明影视作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向功能: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态问题,使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生态文明影视作品作为影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大自然美好风景的展示和对破坏生态平衡后果的描述充分反映了生态保护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大学生在观看生态文明影视作品时会受到精神上的启迪,这样不仅加强了对社会主义优秀意识形态的宣传,同时,也对建设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影视文化根据大众的心理需求创作一些反映社会正确价值观的作品来对观看者进行视觉和心理的刺激,从而激发其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影视文化的机制对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天安门广场上播放的宣传片———《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对祖国现阶段所面临的空气质量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相关问题所提出的最新战略部署,突出了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像这样通过对以生态文明保护为题材的宣传片的播放,将其中的正面价值观日渐融入大学生的民族气质里,使每位大学生在观看此类影片后都能对生态问题产生正确的认识,并体会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二)激励功能:激发大学生的生态保护责任意识,使其形成生态道德观

生态文明影视作品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形成,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生态文明影视作品中所展示的生态观来激发学生对生态文明保护的责任意识,从而使其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观。例如:影片《鄱湖浪》描述的关于鄱阳湖退田还湖以及建设生态经济开发区的曲折过程,讲述了潘阳湖近半个世纪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展示了人们对生态文明保护观念的认同与保护生态文明的努力实践。

(三)实践指导功能: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价值观层面的教育。运用生态文明影视作品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从而指导学生的实际行为活动并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纪录片《守望》就充分地体现了生态文明影视作品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该片细致地描述了福建人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保护大自然的平衡发展以及与大自然和平相守的感人故事,也提出了今后我国环境将面临的生态难题,以此来警示众人。通过此类生态文明影视作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的大学生将其所接受的思想认识、道德内容自觉地转化为自身稳定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继而将这种优秀的品质转化为现实行动和行为习惯。

二、生态文明影视作品的发展方向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影视作品的制作方必须积极配合高校做好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平台,将影视作品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去,这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增强生态文明影视作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现实需要。

(一)倡导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弘扬生态价值观的主要力量,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对于将我国建设成为美丽、文明、和谐、无污染的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高校作为培养现代人才的摇篮,应该将弘扬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这一主题贯穿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单一的书本式教学,非但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反而会导致大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创作影视作品时,要想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倡导生态文明的主旋律,积极弘扬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念,促使学生主动关心生态问题,主动参与生态文明活动,充分发挥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弘扬传统生态文化,培养生态文明行为

保护视力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谁都会写教学设计,否则如何教学?但仅仅会写是不行的,我们应该思考:什么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是高效的教学?怎样从为学生终生发展的目标去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学至少包含三层要义: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指向性”。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教学建立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之上。二是指明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这些,才会主动参与学习。三是要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上领会体悟知识,促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它要求老师关注学生,使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德、智、体、美、劳的发展,还包括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即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应当是生命的整体生成,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经历生命的历程。

因此,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在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对教学设计的各个基本要素进行教师个性化设计,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任务的教学准备过程。

本文结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身边的侵害和保护》加以阐述。

1.要在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

理念明示方向,决定行动。教学设计主要是教师个体脑力劳动的产物,什么样的理念决定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也就直接决定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要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教学设计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构建新课堂教学结构,预设生成,促成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场。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都要基于对教材、对学生情况的全面分析。教学设计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问题的设计、学生活动方式的制定,教者都应当进行细细的思量,思考学生喜欢什么,学生能学到什么,力争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解读教材、分析学情,整合教学目标。

如果说好的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前提,那么教学目标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因为教学目标表明了学生学习之后要达到的“目的地”。适切的教学目标,可避免教师的时间、教学设备、教学经费的浪费,可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可增强教师的成就感,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之一。教学目标应当是基于教材和学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整合的三维目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才是教材的主人。一方面,教师要钻进教材,对教材要有自己的解读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师要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和学生实际经验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新课程下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创新意识,用好教材,同时提倡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教师要能把握教学灵魂,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如前所述,本课在解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了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在一起的三维教学目标。所谓整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不仅要关注“合”,更要重视“整”。即融汇三个角度的具体目标,把三个角度的目标用较为精炼的语言融合在一起。

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如下。自学目标:通过搜集材料和自己的经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未成年人的侵害事件(知识与技能)。情景研讨目标:(1)通过一则有关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数据的出示(过程与方法),导人课题,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受到心灵的震撼,引起对身边侵害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2)通过学生讲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侵害事件,让在座的学生感受到侵害的危害(知识与技能),从而重视这些侵害,意识到未成年人易于受到侵害的原因,初步树立起要防范侵害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3)通过学生讲述已经受到的保护,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未成年人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保护(知识与技能),并由此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初步解读(过程与方法),从而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进而意识到自己应负的责任(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目标,整个教学的思路已一目了然,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3.要花大力气去提炼教学主线索,抓住重点。

传统的教学过程设计就像是课堂实录,无视学生的生命存在。每一细节的设计都非常详尽,甚至把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该做什么都设置得天衣无缝,学生的学习行为被限制在一个又一个周密详尽的教学环节之中,上课成了教师演示教案的过程。这样的设计,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扼制生命和智慧的成长。

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了导入、身边的侵害、身边的保护、自我保护莫要忘等四个板块,并与板块相对应设置了四个教学情境,设计了相对应的几个问题:

(1)数据揭题。出示一则资料:据国家儿童少年“安康”计划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等非正常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消失。问:这给我们什么启示?(2)身边的侵害。情境出示:2009年6月27日,胶州市17中一个学生由其家长陪同返校时遇车祸,经市第五医院全力抢救无效身亡。侵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请问:你知道哪些未成年人受侵害的事件?这些侵害来自于什么?侵害会造成什么伤害?(3)身边的保护。你能举例说明你已经受到的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保护吗?网上浏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特别关注其中的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三章社会保护、第四章学校保护、第五章司法保护。(4)自我保护。莫要忘阅读书上关于“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活动”相关链接。问:既然有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保护,为什么还要掀起让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活动呢?如此等等已经清楚地揭示了本课的教学主线:作为未成年人由于自身的特点很容易受到侵害,这种侵害主要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和一些意外事故甚至还包括不良思想对我们的影响。这些侵害发生后,会对我们未成年人的精神和肉体产生较大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学校、社会给予未成年人以充分的保护甚至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因此,我们未成年人应当重视侵害,避免侵害,珍惜拥有

的保护,时时保持感恩的心态。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家庭、学校、社会的保护可能会不及时、不到位,因此更要注意自己保护自己。每个板块本身有详有略,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在资源的运用、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教学方式上都进行了重点而精心的设计。在这样的设计下,教师抛开无形的束缚。跟着学生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也能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教有所得,学有所获。

4.要留出弹性区间,注重预设生成。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在预案设计时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必要的条件。本课在执教过程中,当问到我们受到的侵害有哪些时,学生回答了有的未成年人受到社会不良思想影响而走上歧途时,我马上意识到虽然这种侵害是来自社会的,但学生往往只会联想到有形的伤害,而无法想到还有一种冷暴力造成的更大。于是抓住这一细节,进行了以下的教育:

师:他刚才讲到了不良思想侵害,不良思想对我们造成什么侵害?

生:心灵、精神的伤害。

师:确实有的时候,我们往往注意到侵害对肉体造成的伤害,而往往忽视对精神的伤害,你们知道什么叫校园冷暴力吗?

生:冷暴力?

师:冷暴力是一种言语的伤害,如,排斥某一位同学,虽然你不打不骂,但事实上已经对这位同学造成了伤害。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生:感受不到班级的温暖。

生:可能会仇视社会。

生:可能会出现第二个马加爵……

师:让我们真诚地对待身边的同学,让人与人和谐相处。

上述教学中的即时生成离不开教学的精心预设,如果在设计当初就把每一个环节全部细化的话,就不可能有这种即时的教育和对教学内容的深化。教学设计重全程策划,重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这样的教学设计留下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产生灵感,课堂才可能成为师生的舞台。当然,课堂的动态生成还需要教师有广阔的视野和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

一堂课上完后并不意味着一个教学设计的完成,要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及时进行反思,在下一轮的教学中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进而提高设计水平。

5.在反思中改进完善教学设计。

一堂课后总会有所收获,收获的同时又总是伴随着遗憾。教学是一门令人遗憾的艺术,教无止境的意思大概就在于此。教师只有根据教学情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得与失,在教学中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这样才能扬长补短,使教学设计不断改进、日趋完善,才能使自己走上教师专业化的成长道路,才能在课堂上听到生命成长的声音。

保护视力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物理学有许多涉及环境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物理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实现物理教学和环保教育的有机结合.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物理知识和环保问题有机结合

物理源于生活,很多物理知识都是物理学家从生活中总结而来的.把物理知识和环保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例如,我们为什么可以听见来自于周围的声音.其次,拓展到噪音污染.在这里,可以对噪音污染进行一些拓展.从物理定义而言,振幅和频率上完全无规律的震荡称为噪声.最后,用一个真实发生的例子引起学生的重视.比如,在1981年,美国举行的一个露天音乐会上,由于音乐声过大,现场有300多名听众突然失去知觉昏迷不醒.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噪声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国内一些噪音污染问题,工厂、铁路、飞机场等产生的噪声危害周围居民的事件,让学生清楚噪音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之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或是减弱噪音污染,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内化,实现物理知识和环保问题的有机结合.另外,教师要教育学生要有社会意识,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妨碍他人,并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向他人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二、物理实验和环保问题有机结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作好防护,指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验中减少环境污染.例如,在做“光的折射”实验时,需要以激光作为光源,但是激光是一种高密度的光能,微弱的激光直射肉眼,会感觉非常刺眼,稍微高功率的激光,会让眼睛暂时失明,大功率的光强度能直接伤害人的眼部神经,导致失明.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激光危害性教育学生不要用眼睛正对光源观察,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避免身受激光的危害.通过物理实验的演示,学生对光学的污染有了具体感知,之后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介绍一些光学污染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比如,光污染.城市高大建筑的玻璃会反射太阳光,反射光会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严重的会引起火灾.这些事例,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所存在的污染问题,并有所思考,使学生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环保意识的人才,达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标.

三、物理实践与环保问题有机结合

保护视力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儿科 护理学 情境教学 反思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60-01

儿科护理学作为一项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其中传统儿科护理学的教学主要以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信息与知识作为先导,利用的教学方式是注入式,此种教学方法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为了能够满足现阶段培养儿科护理人才的相关需求,传统教学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教育学者认为反思性学习是学生专业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学习工具,而反思性学习还有利于学生把护理学科中相关知识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同时自信地解决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从而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情境反思学习方式经过建立相关教学实践与发丝情境,使学生可以在处理问题中很自然地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另外,学生在教学相关情境反思中通过发现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可以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情境反思教学的重要性

情境教学主要指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有目标地建立或是引入具备一定情绪色彩与以形象作为主体以及生动详细的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1]。同时让学生的心理机能可以获得充分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建立疾病情景,不仅可以活跃教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挖掘学生大脑潜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拓展学生思索问题的空间,并且对教学课堂结构进行了优化。情境反思学习方法可以突出重点,利于学生解决难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容量,提升课堂效率,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丰富与活跃起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具备驱动与催化作用。学生在快乐的情感环境下,心智会更为敏捷与更有成效。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各式各样的教学媒体,对儿童正常发育期间的特点实行再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在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再将学习作为一种负担,而是将其作为一种乐趣体验。另外,视频能够展现儿童的抬头与挺胸以及翻身和坐立等相关动作的发育过程,而学生在观看儿童可爱的动作时感觉非常有趣,这样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情境下总结出儿童成长的规律。

2 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建立疾病情境,增强理解能力

儿科护理学概念比较抽象,使学生难以对疾病症状有正确理解。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导致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培养出的人才总是高分低能[2]。建立症状情境,可以再现疾病使学生记得更加深刻理解更为透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能够左边运用文字表述,右边插入疾病相关症状的图片或是疾病录像。比如说X型腿与Y型腿以及鸡胸和漏斗胸等相关视频录像;还有异食癖患儿与蹲踞以及红臀的表现和处理等相关视频录像,可以使学生一看就能明白与了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建立相对逼真的疾病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仿佛身临其境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将儿科护理学中深奥与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多媒体中,可以有效地展现胎儿血液循环相关途径与先天性心脏病具体结构,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的印象。

2.2 建立实验情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将书本与临床情境相结合,并且在生动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对儿童进行健康评估的能力。

(1)模拟病房练习,在教室进行讲解之后,学生要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分组训练,教师一边巡视一边示范。在结束前要让学生进行教学反思,而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与总结。在护理技术操作训练期间,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比如要求学生动作轻柔与关爱小儿。

(2)角色扮演与练习,在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扮演病儿家属与护士角色。主要扮演病儿家属成员陈述病儿的主要痛苦和症状,而扮演护士人员要运用沟通与交流技巧,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护士以及患者进行交流,一定要教会病儿与家属对相关疾病的健康认知[3]。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以儿科护理学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进行大胆想象,想象实际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语言表达方式越贴近生活越好,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想象潜力,加强学生体验,力争做到寓教于乐和寓乐于教,提升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以及知识表达能力。比如说在进行小儿肺炎护理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儿肺炎是儿童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在每个季节都会发生,其表现的症状为发热与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在模拟病儿家属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病儿的痛苦与家属的焦虑[4]。而护士更应该关爱病人,最大程度上减轻病儿的痛苦与减小家属负担,要做生命的保护神与守护神,还要让学生扮演护士角色,使其充分体会到护士职业具备的角色内涵,从而在浓厚的兴趣中完成学生儿科护理学理论教学。

3 结语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反思方法,不仅增大了学生学习护理学专业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与主动获取专业知识的快乐。而教师从传统的知识讲解转变成为学生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培养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能力与水平,从而实现了师生共赢的目的。另外,运用情境反思学习方法,还缩短了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为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喻思红,范湘红,赵小红.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评价[J].中华护理志,2012,40(5):380-382.

[2] 栗晓坤.护理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研究[J].家庭护士,2012,5(18):16-18.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