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小麦:生产条件有多优越?和中国小麦比较:为何更优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俄罗斯粮食生产 俄乌小麦:生产条件有多优越?和中国小麦比较:为何更优质?

俄乌小麦:生产条件有多优越?和中国小麦比较:为何更优质?

2024-04-02 23: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小麦是全球分布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成熟后的颖果是人类的重要口粮,几乎全部用于食用。作为粮食生产大国,俄罗斯高度重视小麦的生产,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取得了跨越式突破。以2020年为例,俄罗斯粮食总产量高达1.33亿吨,其中小麦的产量就有8589.6万吨,占比64.3%。

由此可见,小麦已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粮食作物。而在2017年,俄罗斯小麦还创下了8600万吨的高峰成绩,出口量高达4140万吨,俄罗斯因此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

俄罗斯小麦大获成功,冬小麦功不可没

俄罗斯小麦的成功至少和三个因素有关,缺一不可。首先,俄罗斯土地条件优良,农业禀赋非凡。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疆域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虽然仅占7.1%,但总量也达到了121.6万平方公里,仅次于美国和印度,这为小麦产量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俄罗斯的耕地质量也颇为理想,其境内拥有大面积的黑土地,以莫斯科为中心的黑土区、伏尔加河流域、顿河流域和外高加索地区是俄罗斯的小麦优势产区,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唯一的缺点是积温不足,无霜期短,限制了小麦的有效生长期。

其次,俄罗斯小麦的品种结构合理,冬小麦的增产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俄罗斯西南部濒临黑海,冬季气候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平均气温高于冬小麦的安全低温限值,冬小麦得以大规模种植。而在中部和东部的西伯利亚、伏尔加、乌拉尔地区,冬季酷寒难耐,无法用于农作生产,只能在开春后种植春小麦。

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并未充分意识到冬小麦的增产优势,全国70%以上的小麦都是春小麦,播种周期更短,但品质和单产指标明显更低,限制了俄罗斯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提升。直到2000年以后,俄罗斯国内开始掀起冬小麦的种植浪潮,种植面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显著提高了俄罗斯小麦的单产水平。

我们先看面积:从2000年的793.3万公顷提高到2010年的1269.9万公顷,再到2018年的1529.6万公顷,整体翻了一倍。与之相对的则是春小麦种植面积的下滑,其中在2016年,冬小麦以38万公顷的微弱优势力压春小麦,成为了俄罗斯规模最大的小麦品种。在总产量方面:冬小麦从2000年的172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2790万吨,2018年飙升至5290万吨,是春小麦同期产量的2~3倍。

第三个成功因素和农业政策的调整有关。受“重工轻农”政策的影响,90年代的俄罗斯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导致粮食产量严重下滑,小麦出口占比一度低于全球的5%。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确立了农业的战略地位,并在1999年调整农业政策,加大了农业扶持力度,适逢种粮效益提升,俄罗斯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0世纪初,俄罗斯在国际粮食市场还扮演着不起眼的角色,仅仅用了20年,小麦产量便增长了175%以上,2015年至今始终未低于6000万吨,高产年份突破8000万吨。俄罗斯能坐实“世界粮仓”的位置,小麦(尤其是冬小麦)的生产功不可没。

乌克兰的小麦生产:自然禀赋有多优越?

说起小麦的生产,与俄罗斯紧邻的乌克兰更有优越性,这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禀赋两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

在地理位置上,乌克兰位于俄罗斯版图的西南方向,全年气候更加适宜,年平均气温4~11℃,农作物的生长积温有所提高,客观上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事实上,冬小麦贡献了乌克兰97%的小麦产量,春小麦的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和春小麦相比,冬小麦的生长周期更长,病害发生率低,单产优势显著,高比例的冬小麦也导致乌克兰小麦的亩产表现优于俄罗斯。

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这一年乌克兰小麦的总产量达到3300万吨,平均单产4.65吨/公顷,约合亩产量620斤。俄罗斯小麦的总产量则是7516万吨,但平均单产只有2.72吨/公顷,折合亩产量为363斤,单产差距高下立判。

优越的区位也为乌克兰的农产品打开了“绿色通道”。乌克兰位于北非、中东、欧盟国家的核心区域,农业原产地靠近消费市场,每年有98%的农产品直接通过黑海港口出口到欧洲、北非各国,年转运量高达1.6亿吨。除了海运,还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内河航运可供选择,运输成本低廉,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在自然禀赋上,乌克兰可谓是天生的农业之国,首先是可耕地面积的比例高达56.8%,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都可用于农业生产,并且土地平坦广阔,非常适合机械化、规模化作业。其次,乌克兰还拥有全球最顶级的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达15%,农业资源禀赋无可挑剔,摆明了是老天爷赏饭吃。

凭借适宜的气候和优质的耕地,乌克兰小麦在正常年份的产量超过3000万吨,“欧洲粮仓”的美誉实至名归。

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小麦的崛起历程和俄罗斯颇为神似。20世纪90年代,乌克兰粮食产量锐减,全国只有20%的小麦用于出口。2000年后出现转机,乌克兰凭借非凡的资源条件迅速崛起,小麦单产大幅增长。据统计,2013年时乌克兰小麦的平均亩产仅为450斤,2021年增至620斤,把很多小麦主产国甩在了身后,例如:美国小麦在2001~2021年的最高亩产纪录也只有456斤,还不到乌克兰的80%。

乌克兰玉米的产量表现则更加惊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乌克兰玉米的总产量还不到500万吨,2011年骤增至2000多万吨,2021年一口气创下了4200万吨的纪录,平均亩产量也提高到了1050斤。这一单产是什么概念?以我国作为比较对象:2021年,我国玉米平均亩产量为838.8斤,仅相当于乌克兰平均亩产的80%!

整体来看,乌克兰的农业生产条件比俄罗斯更加优越,特别是冬小麦的生产,兼顾了产量和品质,而后者(品质)也是我国小麦的欠缺之处。

俄乌小麦:品质为何比中国小麦更好?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生产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国都有大片的黑土地,化肥、农药在小麦生产中的使用量并不高,农业污染水平低,保证了纯天然的小麦品质。另一方面,俄乌两国农民对小麦亩产量的期望并不高,强调采用轮作和休闲的方式养护土壤,小麦的生长周期更长,自然的种植进一步提高了俄乌小麦的品质。

再看我国的小麦,总产量高达1.3亿吨,创造了“十九年连丰”的农业奇迹,小麦供给整体平衡,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但是,我国小麦的劣势在于结构不合理,品质参差不齐,具体表现为普通小麦供过于求,优质小麦则依赖进口,这说明我国小麦的品种和品质还存在优化空间。

小麦的品质高低主要由色泽、气味、蛋白质含量、湿面筋百分比、容重、角质率等指标决定,俄乌小麦的品质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加工品质好。俄罗斯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3.0%~18.0%,高者可达20%,乌克兰小麦的蛋白含量普遍高于11%,而部分西欧国家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只有8%~9%。

为提升我国小麦的品质,有必要优化小麦品种,增加优质麦种的种植比例。我国的小麦品种多而繁杂,农户自由选择麦种,导致同一地区的小麦品种多达几十种,而多品种交叉种植必然会影响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借鉴俄乌小麦的种植经验,可根据各地的自然禀赋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安排小麦的品种区划,重视优质冬小麦的品种选育,这对于我国小麦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