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地理认知与当前俄乌冲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关系冲突原因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地理认知与当前俄乌冲突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地理认知与当前俄乌冲突

2023-10-29 07: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俄乌冲突全面爆发前夕,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了一篇这样的讲话:对我们来说,乌克兰不仅仅是一个邻国。它是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精神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是我们的战友、亲人,其中不仅有同事、朋友、前同事,还有亲人,有血缘、亲情与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人。长期以来,西南历史悠久的俄罗斯古老土地上的居民称自己为俄罗斯人和东正教徒。直到 17 世纪,这些领土的一部分与俄罗斯国家重新统一。所以,我要从这样一个事实开始,即现代乌克兰完全是由俄罗斯创造的,更准确地说,是布尔什维克,共产主义俄罗斯。这一过程几乎是在 1917 年革命之后立即开始的…”普京总统的此番讲话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与激烈讨论,乌克兰显然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如今的乌克兰把自己看作是西方世界的一部分并且表达其加入欧盟和北约的强烈愿望,排斥“俄罗斯世界”的历史遗留并否认两国的共同记忆。可见,俄罗斯与乌克兰对自身历史地理认知存在明显差异,很大程度上也成为了两国冲突全面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辅罗斯时期

基辅罗斯被称为“东斯拉夫文明的摇篮”,东斯拉夫民族起源于第聂伯河沿岸,也就是当前的乌克兰基辅及周边地区。而建立于9世纪晚期的基辅公国也被俄罗斯、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视为其共同祖先与文化发源地。正是在留里克王朝统治下,平定了各部族之间的关系并确立了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国家概念,而东正教在罗斯地区的传入,形成了东斯拉夫人的精神以及宗教文化的底蕴。“乌克兰”一词最早出现在基辅罗斯时期的《罗斯史记》当中,此地区自古以来由于其优良自然条件以及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各国的兵家必争之地。基辅罗斯的辉煌历史也为俄乌两个民族奠定了共同基础,俄罗斯与乌克兰也都认为自己是正统罗斯历史的继承者。

在基辅罗斯时期,还未形成俄罗斯族以及乌克兰族的概念,直到其统治晚期智者的雅罗斯拉夫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共同执政造成了反封建起义开始不断发生。随着基辅罗斯内部权力斗争开始走向没落从而分裂,各地贵族势力的增强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在11世纪中叶逐渐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地方公国并长期陷于混战格局当中,例如其中的莫斯科公国、诺夫哥罗德公国等。这也使东斯拉夫民族走向了分化,其历史地理认知也将因此改变。​

莫斯科公国与立陶宛公国

随着基辅罗斯的势力逐渐走向没落,独立的地方公国得到了大量发展空间。13世纪中叶,深陷长期战火当中的各斯拉夫公国轻而易举地被蒙古帝国所征服,而蒙古人的到来加剧了各公国之间的差异。与此同时,波兰以及立陶宛等国也逐渐强大起来。14世纪中期,信奉天主教的立陶宛击退了蒙古人并攻占了基辅,其势力范围因此延伸到了第聂伯河周边地区。基辅大公国就此沦入立陶宛之手超过百年的时间,随后立陶宛与波兰联盟,乌克兰地区直接并入波兰版图,就此生活在乌克兰地区的居民被西化并改变了其历史地理观。

而此时远在东北地区的莫斯科公国开始崛起,得到蒙古人的册封和信任,取得代征全俄贡纳的权力,使其成为全俄罗斯最强的公国并在伊凡三世的引领下击败了蒙古人,莫斯科公国从大帐汗国独立并逐渐壮大起来,陆续合并周围公国。在蒙古人长达两个多世纪的统治下,莫斯科公国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吸纳了大量东方元素。西方与东方文化的相融以及制度层面的重塑,为莫斯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也使得莫斯科公国不同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基辅公国,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欧亚文化与“俄罗斯人”的身份认同。

在这一时期便逐渐形成了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的概念,显然乌克兰地区吸收了更多来自西欧拉丁语天主教文化的影响。随后莫斯科公国又击败了波兰、立陶宛两国并取得了乌克兰地区的大量土地。从此古罗斯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从基辅转移到了莫斯科。古罗斯民族在这一时期逐渐分裂成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三大分支。虽然俄罗斯人和乌克兰还是东斯拉夫人,但两个民族之间已存在明显区别。乌克兰人在经历蒙古人入侵、波兰与立陶宛统治以及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干扰,在抵抗外族统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乌克兰民族的特点。乌克兰人的民族意识兴起,形成了单独的民族特性、独特语言、宗教文化、政治经济和生活习性的民族。因此,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从此开始出现身份认同上的明显差异。但此时乌克兰领土和人口被外族统治,还处在争取独立的阶段。而俄罗斯人在这时开始向东方进发,并将西伯利亚地区纳入其版图之中,逐渐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并容纳不同民族的帝国。就此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沙俄时期

伊凡雷帝加冕为沙皇揭开了俄国发展的新序章。此时的乌克兰地区成为波兰与奥斯曼土耳其的争夺对象。赫梅利尼茨基成为乌克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带领哥萨克人反抗波兰统治。赫梅利尼茨基在先胜后败的情况下请求俄罗斯保护。俄乌之间签订了两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协议《佩列亚斯拉夫条约》,两国结盟共同抵抗波兰的入侵,俄罗斯与哥萨克联军收回了大量古罗斯土地并为两国未来的三个世纪共同历史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乌克兰也被分裂为左右两岸,左岸在东,右岸在西。左岸靠近俄罗斯因此相对亲俄。而右岸乌克兰人居多,与西边接壤的天主教国家更亲近。俄罗斯战胜波兰之后,整个乌克兰地区以第聂伯河为界,以西属于波兰,乌东地区和基辅归俄罗斯所有。自此东乌克兰与沙俄正式合并,开始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结盟史。俄乌两个民族之间的历史地理认知再次发生改变,也成为了乌东亲俄,西部亲欧的历史根源所在。

俄罗斯、波兰及奥斯曼土耳其的地缘博弈断断续续经历了一个世纪。经过反复的军事较量和政治谈判,俄罗斯逐渐将现今乌克兰大部分领土纳入版图。这样两个拥有共同民族起源的国家时隔几个世纪再次统一。此时的乌克兰人对俄罗斯文化有很强的认同感。不过,在俄罗斯帝国时期,俄罗斯为了能够有效控制乌克兰,沙皇政府对其进行同化政策。比如在1662年,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成立了“小俄罗斯衙门”,其任务主要是监管乌克兰政治活动并对乌克兰财政、军队等实行控制。沙俄政府还大规模向俄乌边境地区移民,希望利用俄罗斯文化的强大凝聚力进一步向乌克兰右岸渗透。

正是在俄罗斯帝国统治下,乌克兰进入了“俄罗斯化”的历史时期。历代沙皇对乌克兰推行的政策并不相同。在彼得一世期间乌克兰的出版业受到监控,经济以及谷物也处在俄罗斯严格管控之下。随后的叶卡捷琳娜一世以及彼得二世对乌克兰哥萨克地区采取相对温和的政策。到了女皇安娜统治时期,削弱了乌克兰的自治权并出台了通婚政策。叶卡捷琳娜二世更是对乌克兰地区加以严格管制,对乌克兰东正教会加以监管并撤销了乌克兰城市的自治并开始使用俄罗斯法律。俄罗斯帝国政府还针对乌克兰语采取诸多限制措施,比如禁止出版部分乌克兰语书籍等。

到了19世纪,在乌克兰境内开始实施与俄罗斯内地一样的行省体系。可见沙俄政府对乌克兰采取的“俄罗斯化”是全方位的。但凡事都有两方面,俄罗斯帝国的强制同化手段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民粹主义在乌克兰地区诞生与流传。加强了乌克兰人对俄罗斯的不满,使两民族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终于,乌克兰在经历了三个世纪沙皇统治后,形成了东部说俄语并信奉东正教,西部讲乌克兰语并信天主教的格局,为日后两国关系甚至21世纪乌克兰危机以及俄乌战争全面爆发埋下了伏笔。 

20世纪初与前苏联时期 

进入20世纪,由于日俄战争中俄方战败,俄罗斯爆发了第一次革命,民族分裂主义广泛流传。俄罗斯帝国境内非俄罗斯主体民族的地区开始寻求独立并展开革命运动。这一时期的乌克兰要求沙皇给予其自治权以及说乌克兰语的自由权。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乌克兰地区被德军以及奥匈军队攻占。俄罗斯帝国国力大大受损、经济崩溃、战场供给不足,军队节节败退,城镇粮食普遍短缺。在多重原因作用下,1917年俄罗斯爆发了二月革命。沙皇退位,统治俄罗斯三个多世纪的罗曼诺夫王朝就此覆灭。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境外反布尔什维克的力量趁机纠结在一起,图谋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乌克兰地区此时宣布独立,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并求助波兰击退布尔什维克军队,由此拥有了非常短暂的独立国家身份。苏俄军队与波兰签订《里加条约》并失去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的领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重新获得这些地区的控制权。因此,西乌克兰地区的反俄情绪以及民粹主义再次扎根发芽,其影响甚至流传至今。

随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维埃不同于沙俄,为消除沙俄时期“俄罗斯化”政策造成的影响并得到少数民族的支持,维护苏维埃政权的统治,苏联政府一方面决定对其境内少数民族采取“本土化”政策。乌克兰人作为苏联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苏联的“本土化”政策不仅使乌克兰语言和文化得到保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了20世纪末期乌克兰的独立。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国家工业化选择牺牲农业,导致在30年代乌克兰爆发了严重的大饥荒,超过百万乌克兰人因此死亡。时至今日,乌克兰人始终对此怀恨在心,在2006年集体通过决议认为是俄罗斯人对乌克兰人实施的种族灭绝,认为是俄罗斯为了达到压制乌克兰独立的目标所策划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乌克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付出了惨重代价与巨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这一时期的乌克兰境内也出现了反苏现象,乌克兰一度被德军占领,许多乌克兰年轻人加入德军并为第三帝国效力,其民粹主义领袖班德拉也就产生于此。极度争议的同样也是在2006年,时任乌克兰总统追授班德拉为“乌克兰英雄”。伟大卫国战争胜利之后,乌克兰地区再次被解放并成为了苏联工业的核心地带,国防工业等领域得到空前发展。为了庆祝《佩列亚斯拉夫条约》300周年,时任苏联总书记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半岛划归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没人会想到此举在60年后会成为两国之间的一大棘手难题。而随后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再次引发了乌克兰人对俄罗斯的不满,整个苏联此时已深陷严重的危机当中,最终逃不掉解体的命运。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乌克兰正式获得了独立国家身份,俄罗斯与乌克兰对历史认知再次发生重大改变。不管是对于苏联政策以及班德拉的历史争议还是克里米亚的地理归属等问题,可以看出俄乌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分歧。 

俄乌冲突

从上述两国历史以及地理变化当中可以明显看出,乌克兰一直被当作地理以及民族概念而非国家行为体,直到20世纪末才在真正意义上得到了国家身份。由于乌克兰在历史的长河中时常处于分裂当中,长期被不同国家统治,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从最初的蒙古人入侵,波兰立陶宛的占领,奥斯曼土耳其的侵扰,再到与沙皇俄国的统一以及在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当中被多国侵占。种种原因造成了乌克兰人对民族历史观缺乏统一的认知并缺少现代民族国家共同概念。乌克兰虽然最终获得了民族国家独立,但是对于民族国家认同问题远没有结束。苏联解体以来,乌克兰作为独立国家展开发展与转型,不断探寻自身归宿,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可以看到由于长期的历史以及地理变更等原因,乌克兰从地理层面上就形成了自我身份认同上的差异,在民族政治文化层面也存在较大分歧。虽然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拥有共同祖先和渊源,但是在千年历史的发展中,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民族。

反观普京总统就乌克兰问题发表的讲话,笔者注意到普京总统提到“乌克兰不仅仅是一个邻国。它是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精神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确,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是两个在血缘上以及历史上是非常亲近的两个民族。但是不可否认,乌克兰的确存在不同于俄罗斯的历史地理层面的认知。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的9年以来,由于克里米亚事件、乌东地区叛乱以及西方势力介入等原因,俄乌两国形成长期对抗局势,尽管双方在多国的见证下签署了《明斯克协议》,但双方未能实际落实并遵循协议的条款。顿巴斯地区枪火不断,小规模战火时而发生。俄方指责多年以来生活在乌东地区的俄罗斯族人口受到乌方的迫害并有大量俄罗斯族人口因而死亡。泽连斯基上台以来加速了乌克兰西方化的进程,阐明乌克兰加入北约以及欧盟的迫切意愿,而北约的再次东扩也意味着俄罗斯将失去与北约本就不多的战略缓冲区。不可否认,此举必将严重威胁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并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生存空间。历史总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几百年以来乌克兰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不断徘徊,两国对于历史地理层面的认知也不断地改变。

当前俄乌冲突不仅源于民族和历史等遗留问题,也包含世界地缘政治博弈的影响,尤其是所谓“俄罗斯世界”与“西方世界”的博弈对抗。俄罗斯与乌克兰作为两个拥有璀璨文化与传奇历史的斯拉夫大国,走过千年发展进程不断寻找各自的历史地理定位。俄乌冲突表面上是两国对自身历史地理认知的差异,实际上则是大国之间的地缘利益之争。俄罗斯国力虽然已大不如前,面临诸多自身发展难题,但俄罗斯依旧未能放弃自身的“帝国情怀”,其地缘利益核心一方面在于其国家领土的安全,攻占战略生存空间使威胁远离莫斯科;另一方面,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以后不断寻求恢复大国地位与实力,渴望再次成为超级大国。反观乌克兰的地缘利益核心主要在于摆脱被大国控制的局面,尤其是被俄罗斯干预。这里需要提醒乌克兰当政者,坚定地投靠西方阵营仍然需要递交“投名状”,极有可能被别的大国所控制。因此,两国结束俄乌冲突的最佳结果是要避免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日前中方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其中的十二点内容,每一点都切中问题的要害。希望各方认真考量。停火止战,启动和谈,才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