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佛经文案图片 学处

学处

2024-07-09 08: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末罗经》中,论述了供养父母的无量功德。经中说:“如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由这几句经文可知,以充满天地,乃至二十八天那么众多的珍宝奇玩来施舍他人,其中的功德都不如供养父母的功德大,其功德的殊胜,由此可以明了。《杂宝藏经》也说供养父母的功德无量无边。经云:“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四十二章经》云:“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也。”昭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胜于敬事天地鬼神。

《心地观经•报恩品》云:“世间悲母孕其子,十月怀胎长受苦,于五欲乐情不着,随时饮食亦同然。昼夜常怀悲愍心,行住坐卧受诸苦,若正诞其胎藏子,如攒锋刃解肢节。迷惑东西不能辨,遍身疼痛无所堪,或因此难而命终,五亲眷属咸悲恼。如是众苦皆由子,忧悲痛切非口宣。若得平复身安乐,如贫获宝喜难量,顾视容颜无厌足,怜念之心不暂舍。母子恩情常若是,出入不离胸臆前,母乳犹如甘露泉,长养及时曾无竭。慈念之恩实难比,鞠育之德亦难量,世间大地称为重,悲母恩重过于彼。世间须弥称为高,悲母恩高过于彼,世间速疾唯猛风,母心一念过于彼。”“世间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若人至心供养佛,复有精勤修孝养,如是二人福无异,二世受报亦无穷。”这两段经文说明悲母的恩德重于大地,高过须弥。佛陀在经中劝诫为人子女者应当诚心孝敬父母,认为孝养父母的福德与供佛相等。《大集经》也说:“世若无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生逢诸佛涅槃的末法时代,要将父母当作佛陀一般来侍奉尊重,因为父母的生养,我们才能得以保有人身,进而去追求佛陀所诲谕的慧命。人身具足,慧命成就,才能圆满菩提,证得佛道。因此,要侍父母如佛陀,进而事一切众生如如来。

《贤愚经》还讲述了一个孝养父母的事例:经云:

“尔时,世尊为诸大众演说经法。阿难于时长跪叉手,前白佛言:‘向与世尊入城分卫,见一小儿慈心孝顺,共盲父母住城门下,东西乞食。所得之物,饮食菜果,其美好者,先以供养其老父母;破败臭秽,极不好者,便自食之。日日如是,其可爱敬。’佛语阿难:‘出家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是福。’”佛陀认为对父母恭敬供养,给予好的饮食,其功德殊胜难量,诸佛菩萨之所以能够成就,都是由于供养父母的福报所致。

《本事经》云:“假使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尽其寿量,曾无暂舍,供给衣食,病缘医药,种种所须,犹未能报父母深恩。所以者何?父母于子,恩极深重:所谓产生,慈心乳哺,洗拭将养,令其长大,供给种种资身众具,教示世间所有仪式,心常欲令离苦得乐,曾无暂舍,如影随形。父母于子既有如是所说深恩,当云何报?若彼父母于佛法僧无清净信,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生净信。若彼父母无清净戒,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其受持清净禁戒。若彼父母无有多闻,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其听闻诸佛正法。若彼父母为性悭贪,不乐布施,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修胜慧。其子如是,乃名真实报父母恩。”

本经论述了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深恩,告诉为人子女者应当以种种资身之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还应当劝诫父母信奉佛法,令他们持清净戒,舍弃贪恋,广修布施,才是真正的报父母之恩。

《梵网经》则认为对父母尽孝就是持戒,持戒也是对父母尽孝。经中说:“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孝顺生身父母固然是孝,持戒不犯他人,以法制止身心行为,更是对有情众生的孝顺。因此孝的意义,并不限于对今生今世父母的孝思,还包括对多生父母的追思。

劝人孝养父母的经典还有《分别经》,云:“父母世世放舍,使我学道。累劫精进,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人欲学道,不可不精进孝顺。”《杂宝藏经》也说:如果你希望梵天、帝释、诸佛菩萨常住家中庇佑你,只要孝顺敬养父母,诸佛圣贤就会常在左右。《大般涅槃经》说:“菩萨摩诃萨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中,因恭敬父母,所以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金刚之身。”这些经文都告诉我们要恭敬供养父母,因恭敬父母的功德,不仅能够得到诸佛菩萨常相护念,而且还能够仗此功德,成就佛道。

佛教经典中不仅论述了恭敬供养父母的功德,而且也对不尽孝道的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如《杂阿含经》卷九十六中,讲述了佛在舍卫城乞食途中,逢一老年婆罗门拄杖行乞,就与之叙谈,得知老年婆罗门为子娶妻之后,将家产悉数付与,自己已一无所有,因此只好家家行乞。佛就教他一首偈颂,要他回家为儿子念诵:

生子心欢喜,为子聚财物。

亦为娉其妻,而自舍出家。

边鄙田舍儿,违负于其父。

人形罗剎心,弃舍于尊老。

老马无复用,则夺其麸麦。

儿少而父老,家家行乞食。

曲杖为最胜,非子为恩爱。

为我防恶牛,免险地得安。

能却凶暴狗,扶我暗处行。

避深坑空井,草木棘刺林。

凭杖威力故,峙立不堕落。

这段偈颂指责那种弃父不养的人,虽具人形,实同兽心;这样的儿子连个拄杖也不如。此偈对不孝之子的鞭挞,可谓淋漓尽致。老年婆罗门之子听到偈颂之后,果然大为感动,不仅将父亲接到家中,予以最好的供养,还非常恭敬地来到佛的住所,对佛表示诚挚的感谢,并愿意虚心接受佛的教导。

有关孝道的论述,除了散见于各种经典中之外,还有专门论述孝道的经典在佛教信徒中广为流传。其中最著名的经典有《佛说盂兰盆经》、和《地藏经》等经典。

(转载灵隐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