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也过端午节!佛教与端午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佛教说的众生 和尚也过端午节!佛教与端午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和尚也过端午节!佛教与端午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

2024-07-16 16: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佛教中的端午遗俗: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深处的端午对外来佛教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古尊宿语录》卷44载,宋代的和尚也过端午节: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五月五日上堂云:「今朝五月复端午,随众生心解分布粽子。虽然,应所知,要须一一知来处。且道从什么处来?」可见至少宋代之后的佛教徒在这一天也吃粽子。

佛教世界中,既然翠竹黄花尽是真如,是故端午自然也入般若。《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五载,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五月五日,普觉禅师上堂云:「今朝五月五,天降沛然雨。艾人与门神,聚头相耳语。」所谓「艾人」,即端午节时束艾叶为人。它与门神一样,是为了避邪拒鬼。

佛教语录中保存了端午节时的艾人和门神信仰习俗。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和尚自然地把端午融入禅悦玄机。

如《古尊宿语录》卷27,舒州龙门佛眼禅师说:「今日端午……遂失声叫曰:『阿耶耶!阿耶耶!尽大地人烧破皮肉,教山僧受无限苦痛。昔楚大夫以忠言不用,沈于湘江。后人哀之,以竹筒盛饭,系五色丝祭之,风俗至今流传不断。遂呕吐数声曰:『世间人吃却米粽,教老僧胀破肚皮。』大众曰:『别人烧灸,别人吃物,为什么龙门长老受痛受饱,未能情忘缘虑?』」

这段禅机公案透露出佛门与筒粽等端午文化的关系。

其实,一些失传的端午古俗仍在佛教中保存着,如《五灯会元》卷18载:隆兴府兜率慧照禅师端午节说:「端午龙安亦鼓桡,青山云里得逍遥;饥餐渴饮无穷乐,谁爱争先夺锦标;却向干地上划船,高山头起浪;明椎玉鼓,暗展铁旗;一盏菖蒲茶,数个沙糖粽。」

其中有许多失传了的端午节古俗:

第一、后世认为端午龙舟是为了救屈原:「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但端午龙船原来是为了「安龙」。

第二、一般认为端午龙舟发生在水乡。但古人这天在高山上划龙船。

第三、一般认为,五月五日采兰草、菖蒲是用来煎汤洗澡,《大戴礼》:「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但这里表明,它用于制作「菖蒲茶」。

此外,《古尊宿语录》卷28:「龙门若为作端午,打动众人涂毒鼓。」

佛教东林《云门颂》也说:「一挝涂毒闻皆丧。」一般认为,端午龙舟竞渡时击鼓是为了统一划船的节奏,但是佛教典籍显示:端午所用鼓上涂了毒药,以增强鼓声的巫术力量,以达到安龙、镇龙的目的,它是驱鬼观念的具体呈现。安龙、菖蒲茶、干龙船、毒鼓等是失传了的端午古俗,但这些资料一方面既可补端午数据之缺,另一方面亦可看出,中国本土自然宗教中的端午对佛教影响的深度,实在是弥足珍贵。

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曰:「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端午的神秘性渗透到佛教中,使一些佛教内部的大事也与端午有了联系。

佛教高僧五月五日出生或圆寂,一些端午圆寂的禅师亦被加载佛典,这样的人成为高僧后就是禅林的佳话。民间传说,五月五日生者脑不坏。

在端午基础上还产生了“天中节”。

陈元靓《岁时广记·趁天中》:「《提要录》:五月五日,乃符天数也,午时为天中节。」五月、五日、午时,是三「五」重迭之时,故成为「天中节」。汉代在此时以阳燧取火,炼五石铸法器。唐代扬州向皇帝进贡的「江心镜」,就是在五月五日午时,在扬子江中百炼而成的。如白居易《百炼镜》诗云:「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

由以上的叙述,可见端午与佛教的联系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端午节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底层,突破原始宗教和道教的藩篱,深深地积淀在佛教文化之中。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