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佛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佛教中有哪些经 走近佛教

走近佛教

2023-10-23 20: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动物在佛教中处于畜生道,虽称之为畜生,但并无贬低之意,与众生平等,只因因缘果报才分出六道轮回。佛教将生命分为四类,依据出生方式来划分,根据《俱舍论》卷八中所记载的:一为卵生,由卵壳出生,比如鹅、孔雀、鸡、蛇、鱼、蚁等;二为胎生,又叫做腹生,是指从母胎出生者,比如人、象、马、牛、猪、羊、驴等;湿生,又叫做因缘生、寒热和合生。是指由粪聚、注道、秽厕、腐肉、丛草等润湿地之湿气所产生者,比如飞蛾、蚊蚰、蠓蚋、麻生虫等;化生,蜕壳飞行蛾虫之类,无所托而忽有。不难看出动物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佛教中动物与人平等,具有根本佛性,同时佛家在教化人们时也时常会幻化成动物形象,因此动物是佛教作品中的比较常见的意象,在佛陀的三十二相好中,有许多都是动物,但同时也有一些动物意象表示消极的意义,本文将就佛教作品中的动物意象进行分类研究,探究究竟有哪些常用的动物意象,并且讨论意象所包含的意义。

佛教作品中表示积极意义的动物意象

首先是龙,在《辞源》中龙被认为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辞海》中又说“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在我国上古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皆是龙身人首,在我们的文化中,龙都是尊贵且吉祥的象征,而在佛教中龙也是守护佛法的化身,在龙族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龙族的首领称龙王,他们具有强大的威力,故成为佛的守护者,他们是善的形象。但也有另外有一类龙,属于不顺法物,行不善法,不敬沙门及婆罗门的恶龙形象。在所有龙王中,以五大龙王及八大龙王最为著称。和佛教中相似,在我们传统人之中,龙也是尊贵的象征,是我们神话传说的主角,是天子的象征,是高高在上的特权。

象,在我国的文化中象征着长寿,是美好的寓意,在佛教中象征着高贵,在佛教作品中常常用象王象征佛祖。在佛教起源地古印度,大象是尊贵的坐骑,只有身份高贵的人才能拥有一头大象,一般大象只存在与皇室或者寺院。在经书《过去现在因果经》中提到,佛祖在进入母胎时,便是白象的形象,在另一部经书《摩诃止观》中也有记载,普贤菩萨乘坐的就是一头六牙白象。普贤菩萨骑着象腾云驾雾而来,代表着大慈力,无漏六神通。在佛教中,白象是更加高贵的存在,因为白象不仅象征着尊贵还代表着脱离痛苦和杂念,同时普贤菩萨所骑的六牙白象也具有特殊含义,六牙代表六度,锋利的牙尖代表可以破除一切障碍,除了是佛祖的尊贵坐骑,大象还象征着佛法无边,比如出自《大般涅槃经》的“盲人摸象”,虽看似是一个寓言故事,但其实更蕴含着佛法无边的含义,正如盲人无法看全大象的全貌,凡人也难以仅凭一己之力就将佛法看清。龙与象分别是水上、陆上最有力者,因此人们常以“龙象”比喻佛祖的尊贵和威仪,现在人们也常用“法门龙象”来赞扬高僧的大德大为。大象不仅在佛法中有极高的地位,在中国古代也被视为灵兽,早在上古时期就在河南发现了野象,并且相传第一个驯服野象的人是舜,由此还有了《尚书·尧典》中“舜象传说”的记载,大象自被人们驯服后就成为了吉祥的象征,由于大象的谐音与“祥”“相”相似,所以象就预示着吉祥如意、出将入相,文人墨客的笔下也时常会引用这个意象,比如“太平有象天人识,南陌东阡捣麦香。”出自陆游。与佛教相结合,大象还与中国传统画“洗相”这一题材紧密相关,如元代钱选《文殊洗象图》卷的款署为:“洗尔尘障,得见真如”。洗相,代表着破除对一切名相的执著。

狮子,《大智度论》记载,狮子在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降伏一切,佛陀也如是。在《略出经》中有“于菩提树下,获得最胜无相一切智,勇猛释师(狮)子”,狮子是用于譬喻佛陀的无畏和伟大。狮子在佛教作品中的形象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狮子的形象是基本一致的,都是权威与尊贵的象征,在中国还有著名的石狮子,石狮子是我们文化中吉祥的象征,在宫殿、王府、府邸门前都能见到,因为石狮子常常带有皇权之尊、威震八方的意义。

牛在佛教中也是高贵的形象,与人们今天所认为的“老黄牛”形象不同,在佛教中是威仪与德行的象征,而在我们的文化中牛是勤恳、任劳任怨、忍辱负重的,虽也是正面积极的形象,但却与佛经中所认为的高贵形象相差甚远,所以牛这一意象在佛教与普通文学作品中的意义是有所差别的。在如来身相的八十种好之中,就有一项是“行步安平,犹如牛王”。此外,牛还是佛祖的德号,佛陀的德号中有以“人中牛王”来称赞佛陀的德行广大无边。在《法华经》中也以牛车来比喻菩萨乘,以大白牛车来比喻佛乘——大乘妙法。所以不难看出牛在佛教中是美好的化身。

龟,佛经常常以金龟来比喻即生死即涅槃的佛性,说佛性能游生死涅槃之海,就像龟之能游水与陆地,在《西游记》中唐僧的最后一难便是由龟来完成的,剧中由龟驮着唐僧师徒四人过河取经的片段。除此之外佛经中以“龟藏六”来比喻学人应当守护六根,如同龟守护头尾和四足一样。在传统文化中,龟象征着吉祥和长寿,在《礼记》中龟、龙、凤、鳞称为“四龙”,均属于神物,是避邪挡煞、消灾避害、镇宅纳财之宝。

通过分析以上几个佛教作品中常出现的动物意象,可以发现,虽然在佛教作品与普通作品中这些动物意象所含有的具体含义有所差别,但整体的褒贬意义还是一致的。

佛教作品中表示消极意义的动物意象

在佛教中,除了象征美好寓意的动物意象外,同样也有表示消极负面意义的动物意象。首先是骆驼,在佛经中骆驼被用来比喻心性难以调伏,或者代表散乱的心思,指心念随着六根追逐外境,无法安住一处。佛经《摩诃止观》中云:“夫散心者,恶中之恶。如无钩醉象,踏坏华池;穴鼻骆驼,翻倒负驮。”骆驼这一形象在佛教中的含义与我们平常所认知的有所差别,在普通文学的创作中,骆驼这一意象通常用来表示“任重道远”、“坚韧不拔”,形容人的吃苦耐劳和甘于奉献,所以骆驼这个形象在佛教作品和普通文学作品中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豺和狼,佛教多用此两种动物来比喻恐怖的地狱,如十六小地狱中,就有“豺狼地狱”。其中有豺狼竞相咬罪人,使其肉堕骨伤,脓血流水,苦痛万分。经中也以“贪狼”形容贪欲之深犹如狼的特性。豺和狼虽然在一些民族中是作为图腾的存在,但在大家的普遍人之中,豺是贪婪的,狼是凶残的,这与佛教作品中豺狼的象征意义是一致的。

猴子,由于其心性轻浮躁动,难捉难调,常舍一取一,故经典中常以其比喻凡夫的妄心。猴子在寓言故事中也常常是以浮躁、小聪明的形象出现,比如“朝三暮四”、“猴子捞月”这些典故的由来,所以猴子不论是在佛教经典中还是普通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都是较为负面的形象,在《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尽管神通广大,但也时常因为急躁被唐僧训斥。

猫,在禅宗公案中,猫用来比喻对佛法茫然无知的人。比如“黧奴白牯”,黧奴,又作狸奴、猫类。意指无知的动物,多用以比喻不解佛法的人。根据《东京梦华录》、《梦梁录》中的记载,在南宋时,达官贵人会养有着白黄色长毛的狮猫,并且南北宋时,在杭州和开封,还有专门卖猫食和猫窝的市场。在我国一些地方还有敬猫的民间风俗,在端午节,人们把香袋系在猫的脖颈上,这也是一种风俗。在苏南的太湖地区,学走路的孩子都要穿猫头鞋,而且还要一连穿7双才行。这就是由敬猫而演变而来的风俗。

驴,在佛经中以驴乳、牛乳来比喻似是而非者,就如同牛乳与驴乳,其颜色虽然相同,但是牛乳攒聚则成酥,驴乳攒聚则成粪。驴通常被喻指那些根器下劣的人,除了用“驴前马后”指斥学人只一味追从他人言行,而没有自己独特的机用者之外,还用“驴鞍桥”比喻愚昧、不辨真假法义的情形。这与我们认知中的驴的形象是一致的,在我们的文化中驴常常是愚笨的象征,是受人指使和欺负的形象。

以上是佛教作品中常出现的表示负面含义的动物意象,与表示正面含义的动物意象不同,负面意象的许多动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以正面形象出现,这是佛教与普通文学的一个差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