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英语词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佛学瑜伽 佛教英语词汇

佛教英语词汇

#佛教英语词汇|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究竟菩提心 Absolute Bodhi Citta - 完全觉醒、见到现象之空性的心;

甘露 Amrta (藏文dut tsi) : 一种加持物,能帮助心理及生理疾病的复元。

阿罗汉 Arhat (藏文Dra Chompa):已净除烦恼障的小乘修行者暨成就者。他们是完全了悟的声闻或独觉(或称缘觉)圣者。

观音菩萨 AvalOkiteSVara (藏文ChenreZig):大悲心本尊,是西藏人最广为修持的本尊,因此被尊为西藏之怙佑者。观音菩萨的心咒是「嗡嘛呢贝美吽」,六字大明咒或六字明咒。

中阴 (藏文Bardo):字义为「介于两者之间」。中阴总共有六种,一般指的是介于死亡及再度受生之间的状态。

菩提心 Bodhi Citta (藏文Chang Chup Sem):义为「开悟或证悟之心」。

菩萨Bodhi SattVa (藏文Chang Chup Sem Pa):义为「展现证悟心者」,亦指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苦海,而誓愿修持以菩提心为基础的大乘法门及六波罗蜜的修行者。

菩萨戒 Bodhi SattVa Vow (藏文Chang Chup Sem Gyi Dong Pa):修行者为了引领一切众生皆成就佛果而誓愿修行并领受的戒。

佛性 Buddha Nature (梵文tathagatagarbha,藏文deshin shekpe nying po),又称为「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皆具有之原始本性。开悟就是佛性的彰显,因此,佛性往往被称为佛的本质,或开悟的本质。

释迦牟尼佛 Buddha Sakyamuni (藏文Shakya Tubpa):往往又称为瞿昙佛(Gautama Buddha),指贤劫千佛当中最近出世、住于公元前五百六十三年至四百八十三年间的佛。

法道 Buddhist Path (藏文lam):得到正觉或证悟的过程,亦指修行的三种逻辑次第;根、道、果「」中的道。

圆满次第 Completion Stage (藏文dzo 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圆满次第是密续禅修的方法,在这个阶段,行者由于体内气脉及能量的变化而得到大乐、明性及无念的觉受。

依因缘而存在 Conditioned Existence (梵文SamSara,藏文Kor Wa):即轮回的现象。

勇父 Daka (藏文ba wo):相对于空行母之男性,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士。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空行母 Dakini (藏文khan dro):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女。她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生起次第 Development Stage (藏文Che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在生起次第的阶段,本尊的观想逐步建立并持续下去。

法、佛法 Dharma (藏文Cho): 一、指真理;二、指佛陀所教导我们修正言行的方法与修持成佛的法门 (即佛法)。。

法性 Dharmata (藏文Cho Nyi):义为「如是」、「事物之真实本性」、「事物之如如真相」。法性是完全开悟者所见到的现象,没有任何的障蔽及曲解。

法轮 Dharma Chakra (藏文Cho Chi Khor Lo):佛陀的法教可分为三种层次:小乘、大乘及金刚乘,分别在三次转动法轮时所传授。

法界 dharmadhatu(藏文Cho yings):一切现象所升起之片遍在界,无始亦无终。

法性 dharmata(藏文Cho nyi):现象的真实本性,亦称为「如如自性」、「事物之真实本性」或「事物之本然自性」。

证道歌 Doha(藏文gur):金刚乘行者随顺觉受及悟境而自然唱造的歌。通常是九字一句。

勇父 Daka (藏文ba wo):相对于空行母之男性,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士。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空行母 Dakini (藏文khan dro):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女。她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生起次第 Development Stage (藏文Che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在生起次第的阶段,本尊的观想逐步建立并持续下去。

法、佛法 Dharma (藏文Cho): 一、指真理;二、指佛陀所教导我们修正言行的方法与修持成佛的法门 (即佛法)。。

法性 Dharmata (藏文Cho Nyi):义为「如是」、「事物之真实本性」、「事物之如如真相」。法性是完全开悟者所见到的现象,没有任何的障蔽及曲解。

法轮 Dharma Chakra (藏文Cho Chi Khor Lo):佛陀的法教可分为三种层次:小乘、大乘及金刚乘,分别在三次转动法轮时所传授。

法界 Dharmadhatu(藏文Cho yings):一切现象所升起之片遍在界,无始亦无终。

法身dharmakaya 又称为「自性身」或「法性身」,是佛陀的全然证悟身或圆融智慧身,是超越形相的真知智慧,显现于报身及化身。

法性 Dharmata(藏文Cho nyi):现象的真实本性,亦称为「如如自性」、「事物之真实本性」或「事物之本然自性」。

证道歌 Doha(藏文gur):金刚乘行者随顺觉受及悟境而自然唱造的歌。通常是九字一句。

八有暇、八种自由 Eight Freedoms (梵文Astaksana,藏文Tel Wa Gye):未生于地狱道、未生于饿鬼道、末生于畜生道、末生于长寿之道、末生于不利修持佛法之地、末生于无正法或持邪见之地、末生于无佛出世的世界、末生为心智不全之人等无暇或难以修持佛法的状况。又称为「离八难」。

八知识障 Eight Intellectual Complcations:没有八种知识造作就是没有始见、终见、断见、常见、去见、来见、离见及无离见。

空性 Emptiness (梵文sunyata 藏文tongpanyi):佛陀在二转法轮时开示道:外在现象及内在现象或「我」的观念,皆没有真实的存在性,因此是「空性的」。

五无间、五逆 Five Actions of immediate result:五种导致即身堕入无间地狱的极其严重之恶行: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亦称为五无间罪业或五逆罪。

五毒 Five Poisons (梵文klesas,藏文nyon mong):即烦恼障或心识障 : 相对于知识障。烦恼障主要可分为三种或五种。所谓约三毒是指: 贪、瞋、痴:五毒则指三毒加上慢及疑(嫉)。

四不共加行 Four Extraordinary Founndations Orpreliminary Practices:四不共加行包括十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一遍的皈依大礼拜、清净业障金刚萨心咒、献曼达及上师相应法之祈请文

四种极端或四偏 Four Extremes (梵文CatuSkoti,藏文mu bzhi):相信一切事物的存在性 , 即常见 ; 相信一切事物都不存在性 , 即断见 ; 相信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 , 即常见 ; 相信事物超乎存在及不存在

四加行 Four Foundations Orpreliminary Practices (藏文Ngon dro):在金刚乘中,行者通常由四加行契入法道。一般所谓的「四加行」包括「四共加行」(Four Ordinary Foundations Orpreliminary Practices) 及「四不共加行」(Four Extraordinary Founndations Orpreliminary Practices)。

四无量心 Four Immeasurables (藏文 tsam med pa): 无量有四,慈、悲、喜、舍;

慈,愿一切众生具乐及乐因。 悲,愿一切众生离苦及苦因。 喜,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妙乐。 舍, 愿一切众生远离怨、亲、爱、憎,常住大平等舍。

四共加行 Four Ordinary Founndations Orpreliminary Practices (藏文tn mong gi ngon dro Shi): 将心转向佛法的四种禅修或思惟,包括观修或反复深思 「观人生难得」、「观死无常」、「观业报因果」、「观轮回过失」,以培养坚定的修道心。如三年关前的三个月作此观想,或者修大手印前四年空观禅修的第一年作此观修。四共加行是大手印的基础法门。亦称为「转心四思惟」或「转心四法」、「四正观」。

四圣谛 Four Noble Truths(藏文pakpay den pa Shi ): 佛陀以在印度鹿野苑(撒拉那,Saranath)开示四圣谛而开始转法轮。苦谛、集谛、灭谛及道谛是佛教小乘的基础思惟。

转心四思惟 Four Thoughts That Turn The Mind (藏文lo dok nam shi):即四加行的基础思惟。

冈波巴大师 Gampopa (l079-1153 A.D):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主要传承持有者。着有《解脱庄严宝论 (The Jewel Ornament of Liberation)

上师瑜伽 Guru Yoga:四不共加行的第四加行,强?#123;对上师的虔敬心。

小乘 Hinayana (藏文tek pa chung wa):字义为「较小之车乘」,指佛陀初转法轮时所传授的法教,强?#123;仔细检视自心及其迷惑。又称为上座门徒,即上座部,之道 (Theravadin path)。

饿鬼 Hungry Ghosts (梵文preta,藏文yidak):永远在饥、渴之中的众生,生于轮回六道中的饿鬼道。

相互依存 Interdependent Origination (藏文ten drel): 相互依存的理论指出,一切现象皆是空性的,也就是说,一切事物的显现都是相互依存,互有关联,并系决于彼此,而没有任何实质的存在。事物的显现主要有十二种缘起,称为十二因缘。

阿修罗 Jealous Gods (梵文asura,藏文lha ma yin):嫉妒心极强之众生,因有染污的善业而生于上三道中的阿修罗道。或称为半神。

圆满智慧 Jnana(藏文ye she):乃原始的明觉,也是开悟(自心本性不再受到障蔽)时所显现的智慧。梵文之发音为「佳那」。

噶举派(藏文kagyu):西藏佛教的四大派之一,由马尔巴大译师所创始,以大宝法王 (噶玛巴)为至高的导师。藏传佛教其它三大派为:宁玛 – 红教、萨迦 – 花教及格鲁– 黄教。

劫 Kalpa (藏文yuga):数百万年之长的时间单元,是「劫拨」的简称。

业、业报因果 Karma (藏文lay):字义为「行为」,亦指宇宙之因果定律:善行(善因)必导致善果,恶行(恶因)必导致恶果:善果必出自善因,恶果必出自恶因。

佛教 Buddhism

佛法 BuddhaDhamma

达摩 Dharma

任持自性、轨生物解retaining its own nature,such that it can be recognized

正觉 enlightenment

等觉或遍觉 erfect enlightenment

圆觉或无上觉supreme or paramount enlingtenment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All living beings have Buddha-nature ,everyone with the Buddha-nuture may attain Buddhahood.

缘起 dependent origination

八正道 the Noble Eightfold Path

不变的“我”,恒常的我 the self-same manner

明缘起,即明佛法 One who discerns dependent origination discerns the Dhamma

十二因缘 the twelve-linked causal formula

因果律 the causal principle

“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Whenever A is present , B is present ; whenever A is absent , B is absent. Therefore , from

the arising of A, B arises; from the cessation of A , B ceases.

Sumeru 须弥山(位于世界的中心)

Sentient beings有情众生

Bodhisattva 菩萨

Metteyya 弥勒菩萨 未来佛,现在在兜率天宫住。

Tusita deva-world 兜率天

佛 Buddhas 釋迦牟尼佛 Shakyamuni Buddha 藥師佛 Bhaisajyaguru Buddha 阿彌陀佛 Amitabha 彌勒佛 Maitreya 菩薩 Buddhisattvas 觀世音 Avalokiteshvara 文殊師利 Manjushri 菩賢 Samantabhadra 地藏 Ksitigarbharaja 大勢至 Mahasthamaprapta 維摩詰 Vimalakirti 十大弟子 Ten Disciples 舍利弗 Sariputra (wisdom) 目犍連 Mahamaudgalyayana (superpower) 大迦葉 Mahakashyapa 阿那律 Aniruddha (heaven-eye) 須菩提 Subhuti (expounder of emptiness) 富樓那 Purna (expounder of Dharma) 迦旃延 Katyayana (discussion & exegesis) 優波離 Upali (disciplinary) 羅侯羅 Rahula (son & esoteric activities) 阿難陀 Anada (heard much) 人物 People 悉達多 喬達摩 Siddhartha Gautama 佛 Buddha 如來 Tathagata 菩薩 Boddhisattva 緣覺,辟支佛 Pratyeakabuddha聲聞 Sravakayana 阿羅漢 Arhat 阿那含 Anagami(never-returner) 斯陀含 Sakrd-agamin (once-returner) 須陀含 Srota-apanna (stream-enterer) 比丘 Bhikhu 比丘尼 Bhikhuni 沙彌 Sramanera / Novice 沙彌尼 Sramanerika 優婆塞 Upasaka 優婆尼 Upasika 三藏 Tripitaka 經藏 Sutra-pitaka 律藏 Vinaya-pitaka 論藏 Abhidharma-pitaka(Shastra) 經 Sutras 金剛經 Diamond Sutra 妙法蓮華經 Lotus Sutra 華嚴經 Avatamsaka Sutra 阿含經 Agama 長阿含 Dirgha-Agama 中阿含 Madhyama-Agama 雜阿含 Samyukta-Agama 增一阿含 Ekottara-Agama 法句經 Dhammapada 維摩詰經 Vimalakirti Sutra 大乘涅槃經 Mahaparinirvana Sutra 大般若經 Mahaprajnaparamita Sutra 圓覺經 Sutra of Perfect (Complete) Enligntenment 阿彌陀經 Amitabha Sutra 觀無量壽經 Sutra of Meditation on Amitabha Buddha 楞伽經 Lankavatara Sutra 那先比丘經 Milindapanha Sutra 論 Shastra 大乘起信論 Awakening Faith of Mahayana 大智度論 Mahaprajnaparamita Upadesha 十二門論 Dvadashamukha Shastra 中論 Madhyamaka Shastra 成實論 Satyasiddhi Shastra 宗派 Schools 禪 Ch’an / Zen 淨土 Pureland 內觀 Insight Meditation / Vipassana 唯識 Consciousness Only / Vijnaptimatratasiddhi 中觀 Madhyamika 佛教名稱 Buddhist Terms 出家 Renunciation 剃度 Ordination / Ordain 涅槃 Nirvana 業 Karma 菩提心 Boddhicitta 二諦 Two Truths 勝義諦 Ultimate Truth 世俗諦 Conventional Truth 大乘 Mahayana 小乘 Hinayana 長老派/南传 Theravada 輪迴 Samsara 六道 Six Realms of Existence 天 Heaven 人 Human Being 阿修羅 Asura 畜牲 Animal 餓鬼 Hungry Ghost 地獄 Hell 三寶 Three Jewels 佛 Buddha 法 Dharma 僧 Sangha 十二緣起 Twelve Dependent Arising 無明 Ignorance 行 Formation 識 Consciousness 名色 Name & Form 六入 Sixfold Base 觸 Contact 受 Feeling 愛 Craving 取 Clinging 有 Existence / Being 生 Birth 老死 Aging & Death 八聖道 Eight Noble Path 正見 Right View 正思惟 Right Understanding 正語 Right Speech 正業 Right Action 正命 Right Livelihood 正精進 Right Effort 正念 Right Mindfulness 正定 Right Concentration 八識 Eight Consciousness 眼 Eye 耳 Ear 鼻 Nose 舌 Tongue 身 Body 意 Mind 末那 Manas 阿賴耶 Alaya 五蘊 Five Aggregates (Skandha) 色 Form 受 Feeling 想 Thinking 行 Mental Formation / Volition 識 Consciousness 佛之三身 Three Buddha Bodies 法身 Dharma Body / Truth Body 報身 Complete Enjoyment Body 化身 Emanation Body 三苦 Three Sufferings 苦苦 Suffering of Pain 壞苦 Suffering of Change 行苦 Pervasive Suffering 四念處 Four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 身 Body 受 Feeling 心 Mind 法 Dharma 四智 Four Wisdoms 大圓鏡智 Mirror-Like Wisdom 平等性智 Wisdom of Equality 秒觀察智 Wisdom of Discrimination 成所作智 Wisdom of Accomplishment 四無量心 Four Unlimited Hearts 慈 Metta / Loving Kindness 悲 Compassion 喜 Joy 捨 Equanimity 六度 Six Paramitas 布施 Dona (giving) 持戒 Sila (precepts) 忍辱 Ksanti (patience) 精進 Virya (perseverance) 禪定 Dhyana (concentration) 智慧 Prajna (wisdom) 七覺支 Seven Enlightenment Elements 念 Mindfulness 擇法 Wisdom 精進 Effort 喜 Joy 輕安 Suppleness 定 Concentration 捨 Equanimity 六根、觸、識、境 Six Root/Sense/Consciousness/Phenomena 眼 Eye 耳 Ear 鼻 Nose 舌 Tongue 身 Body 意 Mind 手印 Mudra 咒 Mantra 壇城 Mandala 牧牛 Oxherding 尋 Investigate 伺 Analysis 念誦儀規 Liturgy 空性 Sunyata 如來藏 Tathagata-garbha 法界 Dhamma-dhatuAmitabha 阿弥陀佛 Anterior Tibet 前藏 一个大活佛,其庙叫祖卜寺(Tsurpu) Apsaras 飞天 Attisha 阿底峡 Avalokiteshvara 观音 Bhodisattva 菩萨 Bon (Black) 本 教 (黑) Budda 佛 Dorje (多杰/藏文) Chapel 佛堂 Circumanbulate 转经道 (v.) Circumanbulation 转经道 Circumanbulator 转经道的人 Consort 明妃 Dakini 空行母 Deity 明王 Dipamkara 燃灯佛;宝光佛 Dipamkara 宝光佛;燃灯佛 Disciplinarian 铁棒喇嘛 Dorje 多杰(藏文:金刚) Dorje 金刚 Drakpa 和尚(藏文)刚) Dratsang 扎仓(学校) Drepung 哲蚌寺 Drepung Monastry 哲蚌寺(拉萨三大寺之一) Drolma 卓玛(藏文:度母) Drolma 度母(女菩萨) Empty 空 Enthronement 坐床 Esoteric Buddhism 密宗 Exotoric Buddhism 显宗 Form 色 Formless 空 Ganden Monastry 甘丹寺(拉萨三大寺之一) Ge-kor 铁棒喇嘛萨三大 Great Perfection 大园满 Green Tara 绿度母 Gulug (Yellow hat) 格鲁派 Guru 和沿(梵文) Hayagriva 马头明主 Hinayana 小乘 Holy mountain 魂山 Hutukta 活佛(蒙文) (最好不要用) Incarnated lama 转世活佛 Jampa 弥勒慈氏 Jokhang Temple 大昭寺 Kaggu (White) 噶举 Kalachakra 时轮(金刚) Kangyur 甘珠尔(佛语) Karmapa 葛玛巴 Khangtsen 康村(宿舍) Khatag 哈达 Khenpo 堪布(主持) Kumbum 塔尔b Kunbum M. 堪布寺(在西宁) Labrang M. 拉卜楞寺(甘南) Lama 喇嘛,指大和尚 Lineage 传承 Lobsang 洛桑 Losang 洛桑 Lozang 洛桑 Mahakala 大黑天(本教中神的名字) Mahayana 大乘 Main Assembly Hall 大经堂 Maitreya 弥勒慈氏 Mandala 檀城 Mandala 曼陀螺 Manjushri 文殊(菩萨) Mantra 咒语 Master 上师 (和尚) Material 色 Medicine Buddha 药师佛 Monastry 寺院(比Temple大) Monk 和尚( 小) Monlam 默然大法会 Monlam 传昭大法会 Mudra 手印 Nga 阿 Ngari 阿里 Nirvan 涅槃 Nyingma 宁玛 Order 教派 Padma 莲花 Padmasambhava 莲花生 Pagoda 佛塔 Palkor Chode 白居寺 Panchen Lama 班禅 Partner 明妃 Pelden Lhamo 吉祥天女 Pelden Lhamo 班丹拉母 Potala 布达拉宫 Prayer meeting festival 传昭大法会 Prayer wheel 传经筒 Ramoche Temple 小昭寺 Reincarnation 灵童 Rinpoche 活佛(通用) Sakya (Stripe hat) 花派(萨迦) Sect 教派 Sera Monastry 色拉寺(拉萨三大寺之一) Shakyamuni 施加摩尼 Shantarakshita 寂护 Shantarakshita 静命 Sharipu 舍利子 (骨灰) Sku-Vbumchen-mo 白居寺 Sontzen Gampo 松赞干布 Soul mountain 魂山 Soul yak 魂牛l Stupa 灵塔p Sutra Chanting Hall 大经堂a Taer 塔尔r Tara 度母(女菩萨) Tashilhunpo Monastry 扎时伦布寺(在日喀泽) Temple 寺庙 Tengyur 丹珠尔(论部)喀泽) Tibetan Buddhism 藏传佛教 Tibetan Studies 藏学 Tibetan Tripitaka 大藏经 Tibetology 藏学 Tradition 教派 Trulku 活佛(藏文) Tsam-pa 糌粑 Tsamba 糌粑 Tsang 后藏 Tsongkhapa 宗喀巴 U 前藏 Union of happiness 乐空双运 Vajra 金刚 Vajrayana 密宗 White Tara 白度母 Yamataka 阿曼德迦;大威 Yamataka 怖畏金刚 Yidam 本尊

标签:五明|佛学论文|因明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关于正见的思考下一篇:论心外求法与心外相   佛教资讯 成都市佛教协会致唁电哀悼黄心川先生澳门佛教慈善会致唁电哀悼黄心川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致唁电哀悼黄正月初六,恭迎定光佛圣诞!愿众生离苦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哀悼黄心正月初五迎财神!祈愿众生广聚正财,福明日,积福慧启建辛丑年迎财神暨第一期   佛教问答 高科技代替了人力,未来人类该何去何从分手后仍放不下他,该怎么办海涛法师:放生可以找别人代替吗?达真堪布:放生的动物再被抓回来怎么办有何方法可以让精神在念佛时不溜号呢?家人杀鸡,我拔毛砍肉,可以吗?佛弟子们都会问的27个问题   佛教文库 五僧一居士——达照法师及其佛化家庭缘你的业障是轻、是重?来此一查便知!白居易: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情执是生成女身第一个因素,也是修行的以慈悲关怀人冤亲债主现前的十三点预兆及化解之道14岁起念大悲咒9年的神奇经历感应   五明研究 阿阇梨是什么意思?这些行为是对佛的大不敬,学佛人需警惕师父带进门,修行在个人初一吉祥日新年素食,功德无量关于求财兜兜转转,一生何求? 佛教导航@1999- 2016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投稿 | 护持网站 | 报恩斋 | 大事记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