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经济开发区简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余姚规划图 余姚经济开发区简介

余姚经济开发区简介

2023-12-23 00: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历史沿革

1992年6月,余姚经济开发区成立,原名余姚市工业开发区。1993年1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全省首批省级经济开发区。1994年7月,更名为浙江省余姚经济开发区。2001年12月,余姚经济开发区与余姚扶贫开发区(浙东经济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余姚经济开发区。2009年7月,被省政府列为第一批整合提升试点开发区,整合滨海产业园(后更名滨海新城)和城西工业园。2013年4月,经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复,成立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与余姚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2015年12月,根据《中意宁波生态园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余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管理中心由中意宁波生态园管委会统一管理。2017年8月,根据余姚市委、市政府《关于调整完善中意宁波生态园、余姚经济开发区、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管理体制的总体方案》,中意宁波生态园管委会不再负责余姚经济开发区和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综合管理工作。余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管理中心实行合署办公的运行模式。2020年5月,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更名余姚人才创业园。

二、开发区域

余姚经济开发区以新装备、新材料、小家电、塑料模具、汽车配件为主导产业,直属城东新城、模具城、远东工业城、高新区、西南区、余姚人才创业园等特色区块。

(一)城东新城。规划以工业科研、商贸居住功能为主,按照产城融合要求,重点发展科技企业、总部经济和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二)模具城。1995年由原中国轻工总会和余姚市人民政府联合开发,是国内第一家模具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引进模具制造企业100余家,集模具制造加工、设计研发、技术培训、原材料采购等功能于一体。

(三)远东工业城。1993年由台湾玩具同业公会开发建设,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是一个生态优美、景色宜人的绿色工业园区,曾获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一等奖。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精密模具、节能灯具。

(四)高新区。紧邻远东工业城,规划面积约1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智能小家电、新材料。

(五)西南区。位于杭甬高速公路两侧,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园林设备、机电五金、新材料、电子信息。

(六)余姚人才创业园。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下设孵化基地、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围绕新装备、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

三、机构设置

余姚经济开发区目前由余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余姚人才创业园管理中心实行合署办公的运行模式

余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为余姚市政府派出机构,机构规格正科(局)级,内设5个职能科室,分别是办公室、组织人事办、企业服务办、综治办、财务办。余姚人才创业园管理中心为市政府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科(局)级,内设6个职能科室,分别是招商办、建设办、工程前期办、人才服务办、投融资办、院士之家办。两机构合署办公,人员统筹管理,工作统筹推进。

四、发展概况

2010-2019年,余姚经济开发区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十连冠”。

近年来,余姚经济开发区在提升优化老区块发展的同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构筑“平台+政策+人才+服务”四维支撑体系,形成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相互促进的格局,特别是江丰电子、大叶股份、金瑞薄膜、正庄实业等一批单项冠军企业发展势头尤为迅猛。

2012年初,余姚人才创业园启动建设。园区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下设孵化基地、中试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围绕新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截至2020年,已累计投产高层次人才领衔项目近100个,引进国家级“启明计划”专家69位,省级12位,并获得国家级留创园、国家级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创业集聚区)、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称号。

目前,创业园产业化基地正在重点打造机器人智谷小镇。小镇与宁波市江北区接壤,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以“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为重点,围绕机器人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进行布局,建设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2018年8月,小镇入围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小镇核心区开发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了“五横五纵”总长10公里的骨干道路框架,酒店和综合服务中心对外营业,专家公寓、邻里中心投入使用。建成标准厂房共23万平方米,引进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瑞典机器人创新中心、勃肯特机器人、云联智能等高端项目近30个,另有注塑高速自动化设备、智能制造中心等一批机器人装备项目正在加速建设。

五、重点产业链

余姚经济开发区坚持产业链思维,把创新发展与项强链补链结合起来,打造“硬核”“产业地标”,占领创新发展的“制高点”。育强电子新材料、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两大产业链,加快从省级试点链到省级示范链的跃升。一方面,推进超高纯金属材料项目和智能电控玻璃项目,构建从“金属提纯”到“靶材制造”,到“溅射镀膜”,再到“终端应用”的产业链。另一方面,突破机器人自主操作系统,控制器和驱控视一体化模块,强化整零协作,开发“全甬产”机器人整机产品,构建从核心部件到整机产品,再到集成应用的产业链。

(一)电子新材料-超高纯溅射靶材产业链。企业自主研发生产了全系列、国际领先水平的超高纯溅射靶材技术与产品,涵盖6英寸、8英寸、12英寸靶材全系列,与国际芯片技术节点(5nm)同步;还自主研发了全套超高纯金属材料提纯及靶材制造装备。其中,江丰电子已成为国内生产规模、设备、技术能力排名第一的超高纯溅射靶材制造企业,于2017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并获得中国半导体材料十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荣誉。

(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链。目前开发区正以“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为重点,围绕机器人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进行布局,积极推进机器人智谷小镇建设。同时依托达新半导体、江丰生物信息等,大力发展高端装备产业。截至2020年,小镇新投产勃肯特机器人、尔必地机器人、智昌机器人等多家机器人本体企业,以及江丰生物二期、肯倍知行机器人、红米智能装备等多个智能装备项目。

(开发区处供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