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技法之墨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传统中国画有墨分什么彩 国画技法之墨法

国画技法之墨法

2024-06-26 15: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李唐《万壑松风图

宋代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

古代画论就有“墨分五色”之说,即“干、湿、浓、淡、黑”五种墨色。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浓墨法——墨中掺少量水,色度浓重。适用于表现物象的背光面、凹陷面或近处的景物,构成画面中的重调子。例如,宋代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用浓墨描绘山脚下近处背光的山石、树木与溪水。

明代王履《华山图册》之一

二、淡墨法——墨中掺水较多,色度较浅。一般用于表现物象的向光面、凸出面和较远的景物,构成画面中的亮调子。例如,明代王履的《华山图册》,用淡墨表现了近处山峰的向光面和远山。

明代徐渭《墨荷》

张大千《长江万里图》(局部)

三、泼墨法——毛笔饱蘸水墨,随意挥洒。笔墨酣畅,追求画面墨色淋漓的艺术效果。泼墨和泼彩可以兼用。例如,明代徐渭的《墨荷》中,用泼墨、破墨法,生动地表现残破的荷叶。现代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中,运用了“泼彩法”表现峡江两岸的层峦叠嶂。

明代徐渭的《墨葡萄图》

四、破墨法——作画时,在前一笔墨迹未干之际,复加另一笔墨色而求得浓淡墨相互滲透的艺术效果。

破墨法中有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以湿破干、以干破湿等多种形式。此种画法常用于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例如,徐渭《墨葡萄图》中,运用以浓破淡的“破墨法”表现葡萄叶的明暗重叠关系。

宋代苏轼的《枯木怪石图》

五、焦墨法——极浓的墨称为焦墨,比黑墨更深一层,用来刻画极深重而又突出的部分,能表现物象的厚重感与沧桑感。例如,宋代苏轼《枯木怪石图》中,用焦墨表现苍劲枯干的物象。

黄宾虹《山水》,运用“积墨”画法)

六、积墨法——是待前面墨色干后,再累加不同墨色的方法。用淡墨染后,再用稍重的墨加上去,连染带擦,层层积染,以达到层次丰富、墨韵深厚的效果。现代山水大师黄宾虹常用此法。

当然,墨法还不只上述几种,一些画家还创造过宿墨法、冲墨法、吸墨法、淋墨法、滴墨法、弹墨法等。依据表现需要采用不同墨法,或多法混用,以求得丰富的艺术效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