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那缕挥不去的乡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会宁去兰州的高速今天能走吗最新政策 会宁,那缕挥不去的乡愁

会宁,那缕挥不去的乡愁

2024-07-10 02: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说起会宁,人们总会想到红色文化、金色教育。其实不然,会宁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它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从汪洋大海逐渐变为山谷川塬,屹立在黄土高原上,形成了光辉灿烂的史前文明, 在甘肃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天地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世间万物在物竞天择的过程中,逐步演化人类文明。会宁的先民们,在农耕和游牧的同时,还 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彩陶文化,在会宁境内分布着众多的彩陶文化遗址。

彩陶文化是最古老、最久远、最原始的文化,是会宁文化的根脉,牛门洞彩陶是会宁彩陶文化的代表。而牛门洞新石器遗址,也在1982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史前文明和彩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给古老的会宁披上了盛装,在华夏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壮阔梯田

有一种景观,像大地的掌纹,随着四季不断更替变幻,它就是梯田。这些等高线一样的梯田,一级一级缠绕在山体上,既适应了复杂的地形,解决了山区可耕地面积少的问题,又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改善了当地的自然观环境,可谓一举两得。

梯田是人类在农业文明进程中创造的奇迹,仿佛是盘旋山间的天梯,沿着它美丽的弧线,一层一层的升高,太阳就是攀着这些弧线,从地平线升起,把它的光自上而下一泻千里,这些层层叠叠,高高低低的梯田,变幻出色彩迥异的风景。

会宁以南,山岭连绵,草丰林茂,生态乐园,春天绿色一片,夏天五彩斑斓,站在高处,放眼望去,会宁的梯田, 壮阔波澜,别有一番风味。独特的景色,同样让 游人瞠目结舌,让摄影师手舞足蹈。

红色圣地

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方。红色,是历史给这个地名烙下的最鲜明的印记,同时也给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县政府将旧址进行完善、修建,扩容,不断丰富景区内容,不断打造文化精品,自此,这里不再局限于历史的发生地,而是更加有了生命力,让每个去红色圣地的人,都能感悟和领会到红军在艰苦岁月中的那份精神信念。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位于县城中心地带,旧址内有历经烟雨的会师楼、傲视苍穹的三军会师纪念塔、保存完整的红军会师遗址,有气势宏伟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规模宏大的将帅碑林长廊、珍品众多的博物馆。旧址已被列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长征精神”和“会师精神”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中国红军凭借这股精神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灿烂篇章。如今,它依旧影响着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人们,再次凭借着这股精神改变着自己、家庭和环境的面貌。

特色民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在会宁这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更是形成了与当地特色、生活相适应的民俗活动。

近年来,以会宁剪纸、会宁皮影、会宁刺绣、会宁民歌等为代表的非遗项目得到了较好发展,并逐步形成了新年音乐会、电视春晚、民间文化艺术节、元宵灯会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会宁皮影戏是流传于甘肃会宁地区的传统戏曲艺术,是会宁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据史料考证,皮影戏始于汉代,成熟于宋初,会宁皮影戏在明清时就已经很盛行了。

后来, 会宁县建成了皮影文化艺术馆,设置有皮影艺术展览陈列区和皮影戏演艺区,还组织皮影传承人常年驻馆进行宣传展示非遗项目“会宁皮影戏”,不断助推着全县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美丽乡村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城里生活的久了,总想起在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虽然土里土气,但是感觉一切是那么的美好、自然……

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游的过程中,会宁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留住乡愁乡韵,充分保护现有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开展民俗节庆活动,提升民俗节庆文化品位和社会效益,办好乡村旅游文化节,增强 浓浓的“乡土味儿”。

会宁立足特有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紧贴“土气、老气、生气、朝气”,做足做深“自然”和“人文”的结合,形成了休闲观光、民俗传承、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体验,你可以选择周末走出城市,回归乡野,感受隐匿在乡村之间的趣味生活美学。

在乡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听着自然地声音,品尝着新鲜的瓜果蔬菜,欣赏着秦腔演出,观赏着非遗展览,简简单单的乡村生活,会让你和家人倍感心安舒适。

舌尖美味

会宁的旱山塬气候为发展特色杂粮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且种植小杂粮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繁多,诸如荞麦、莜麦、豌豆、扁豆、糜子、凉谷等小杂粮,而小杂粮的吃法也花样繁多。正因此,会宁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定为“中国小杂粮之乡”。

早期的人们在日常的劳作中不断发挥着他们的智慧,把这些杂粮用不同的方法,做成他们的一日三餐。后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杂粮也渐渐的走出了我们的视野。

如今,人们又急促忙碌的游走在生活中,吃够了油腻腥辣,突然怀念一些记忆中的食物,当已被遗弃的粗粮再次被提起,曾经果腹变成了如今的时尚,这让我们重新认识食物所具有的真正意义。

对于那些在外闯荡的游子,最想念的还是家乡的味道,吃多了城市里的各种小吃,才发现,妈妈做的家乡饭才是世界上的美味。在会宁你还可以品尝到凉粉、糜面馍馍、洋芋泥、荞面摊饼、浆水酸菜等特色美食。

故乡的美食,是乡愁的解药,那飘动诱人的香气,拨动着人们那根颤动的心弦,久久定格在会宁老城的蓝天下……

朋友,假如您有闲,给心灵放个假吧,这里四季分明,宜游宜居。这个夏天,走进会宁,欣赏她,品味她,感受她的灵动与厚重。

▍图片来源|会宁县人民政府网 、掌上会宁及 杨友峰作品

▍文字整理|玩转西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