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研究系列调查报告选登之二 关于设立“跨学科研究”的咨询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伍德沃斯是谁转世 跨学科研究系列调查报告选登之二 关于设立“跨学科研究”的咨询报告

跨学科研究系列调查报告选登之二 关于设立“跨学科研究”的咨询报告

2024-07-11 00: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关于跨学科的定义

  1、关于学科的概念

  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一词由学科(discipline)一词演变而来。因此在给跨学科下定义之前,先要对学科的概念有所认识。

  学科是一种专门化与规范化的知识体系,一个学科即是一个知识领域。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现代大学的学科逐步分化,多元化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学科相继出现。在最早的大学中,除了医学、法律两门实用知识外,典型的学科是神学与哲学两大门类。哲学就其最初的含义而言,意味着“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这种批判性思维既包括对外部世界的本源、性质以及运行方式进行思考,也包括对社会与政治的道德目标进行思考。对自然界思考的结果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最初的许多自然科学成就都是在哲学学科范畴内实现的。许多重要的自然科学家当时都是哲学学院的教授。随着对自然界探讨的深入,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等相继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导致了人文与社会学科的分化。以社会科学为例,根据沃勒斯坦对学科分野的描述,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相继独立是19世纪后半期以后的事情。以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成为推动社会科学各学科兴起的直接动力。最初是社会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出现,政治学致力于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分析政治问题,也在十九世纪末发展为独立的学科。历史研究由于引入社会学的方法,摆脱了纯粹史料学的模式,成为具有分析特征的“科学”。与这些发展相呼应,经济学在十九世纪末完成了从“政治经济学”向经济学的过渡,从而使经济学具有了社会科学的科学性质。这样,自十九世纪以来,社会科学逐步从哲学中分离,形成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五个基本学科。

  学科的分化体现了研究范围的扩大和研究内容的高度专业化,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时至今日,业已分化的学科仍然是大学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众多有价值和重要的科研工作是在学科分化的基础上展开的。但是,学科的过度分化也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障碍。学科过度分化不仅带来了科学的破碎,而且阻碍了以整全而系统的方式分析问题的研究手段。此外,由于各个学科搭建了高高的准入门槛,争夺话语权和资源分配权,使得各学科之间的研究方法无法得到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2、关于跨学科研究的概念

  “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的概念包括跨学科教育与跨学科研究两个方面。跨学科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美国成立了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th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其宗旨是促进被日益专业化而孤立的学科之间的整合,“跨学科”一词便出现于其会议速记的文字记录中。不过,最早明确使用“跨学科”一词的是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心理学家伍德沃斯(R. S. Woodworth),他在几个学科组成的科学理事会上提出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来促进多个学科共同研究相关问题。

  20世纪70年代初,经合组织(OECD)组织了一个“大学跨学科教学与研究活动调研”,较早地给“跨学科”及其相关概念:“跨学科是指两门或者两门以上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思想的简单交流到较大领域内教育与研究的概念、方法、程序、认识论、术语、数据以及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跨学科团队是由受到不同学科知识领域训练的成员组成,在团队中不同的概念、方法、数据与术语在成员之间不断地相互交流形成共同的合力以致力于共同问题的解决。”由此可以看出,“跨学科”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涉及了两门或者两门以上的学科及各学科之间的复杂关系,如概念、方法、技术、理论、视角等学科要素的结合问题,并且这种关系模式受制于所要指向的问题。二是所指向的问题具有复杂性与相关学科的前沿性,是某一学科领域内所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三是这些复杂问题是为各参与学科所共同关注的,与这些学科具有知识上的内在逻辑关系;四是问题的解决必然产生“产品”,是不同学科之间一定程度“整合”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00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以及国家卫生研究院发表了《促进跨学科研究》的报告,报告对“跨学科研究”作了如下界定:“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简称 IDR)是指团队或者个人的一种研究模式,整合来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科或专门知识体系中的信息、数据、技术、工具、视角、概念和/或理论,以提高基本认识或者解决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真正的跨学科研究不仅仅只是跨越两门学科去拼凑出新的“产品”,而是一定要对不同学科的思路与方法进行综合。”因此,有研究者根据吉布森的知识生产方式,对“跨学科研究”进行了分类,把“跨学科研究”划分成两种模式:模式一是以促进与提升学科内部的研究方法与水平为目的,如通过方法论的发展促进新学术问题的解决或者新学科(或分支学科)的形成;模式二重在解决社会、技术和政策相关的问题,而学科的知识产出则是次要的。从跨学科研究的这两种模式划分中可以看出,跨学科研究的目的既指向学科知识的发展,也指向国家与社会现实复杂问题的解决,既具有认识论的逻辑,也具有政治论的逻辑。

  二、目前国内外跨学科研究的动态趋势

  跨学科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式,并非是在学科分化并成熟之后才开始出现的。事实上,学科的分化更多的是出于研究的方便,在学科分化的过程中,跨学科的研究一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着。早在1670年,法国科学家就提出了植物化学和矿物化学等跨学科的研究课题。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半期,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大和研究对象的日益复杂,跨学科研究的呼声便日益高涨起来了。

  1、跨学科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开始进入一个学科整合和综合化的新阶段,国际科学界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跨学科发展趋势。在若干重大的基础性社会理论问题上,来自各个学科的学者和科学家开始合作研究。例如,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围绕心灵、意志、精神、人类合作与竞争、人类学习和决策等重大基础性问题,人文社科学者和自然科学家展开了合作。该问题涉及包括经济学、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生态学、神经科学、计算科学在内的多个学科。这一研究趋势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判然有别的格局,引进了计算机仿真、社会实验、虚拟现实等新的方法,展开了多个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如通过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科学家已经发现人类的利他行为具有神经科学的依据,道德感也是进化的产物等等,这些研究一举解决了历代以来在学者之间争论不休的一些问题。

  在经过了二三十年的探索和发展之后,跨学科研究已经形成了相当数量的创新成果,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马太?多甘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罗伯特?帕尔合作撰写的一篇文章列举了跨学科研究产生的丰硕理论成果:2000年至2006年的六年间,在《科学》和《自然》两大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上刊载的跨学科研究的论文和评论已经多达百余项。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性质,而随着20世纪下半叶伊拉克战争、生态问题、经济全球化和外太空开发等重大综合性问题的出现,各国的跨学科研究发展迅猛,遍地开花。

  2、跨学科研究组织大量出现

  由于跨学科研究活动的增加,跨学科研究组织也越来越多,并且不断完善与成熟。为适应跨学科研究的内在要求,一些旨在打破学科禁锢和促进文理交叉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异军突起。如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桑塔菲研究院具有突出的代表性。一批关注自然界和社会领域中复杂问题的学者和科学家聚集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地区,潜心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其影响迅速扩大到国际学术界。

  正是在类似上述跨学科研究机构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大学学术体制也开始发生了变化,研究型大学中的跨学科研究组织越来越多。哈佛大学主要的校级跨学科研究所和中心有13个,如非洲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戴维?洛克菲勒拉美研究中心、卫生政策跨学科研究所等。哈佛大学的“文理学院”则下设了30个研究中心,大多数是跨学科研究机构。如中东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等。麻省理工学院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不断优化学科及其组织结构,积极推进学校的跨学科研究,至今已经有56个跨学科研究组织,超出其院系的数量;在斯坦福大学,校内的跨学科研究组织有57个,还有美国国家实验室以及一些校内的多学科研究机构。在日本东京大学,开展跨学科研究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是东京大学的大学院建制,二是2004年之后东京大学在校长办公室设置了“总括委员会”,将大学内的重要跨学科研究机构纳入这一委员会的管理之中。东京大学具有校一级的跨学科研究中心13个。

  在国内,近几年研究型大学关于跨学科研究的建制也非常多,如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新基地等。这些研究机构的设立都是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立的。

  综上所述,在政府、社会以及大学本身等各种动力的推动下,全世界的跨学科研究组织越来越多。尤其是在研究型大学内部,跨学科研究组织已经从初期作为大学结构中院系的一种补充角色逐渐演变为一种承担大学基本职能的重要组织。

  三、重大跨学科研究项目资助的体制、方法

  对于重大跨学科研究项目的资助,欧美的许多国家普遍具有资助跨学科研究的单独实施政策。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和英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均明确提出了跨学科战略重点和资助领域。上世纪90年代,欧盟八国对各国之间开展跨学科研究的战略、政策和运行机制作了详细的分析报告,提出了开展跨学科研究的重点领域和资助办法。2002年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NSERC)的跨学科研究顾问组(AGIR)在调研基础上对跨学科研究的资助作了专门报告,提出了对跨学科研究的资助建议。当前,考虑到跨学科研究对于国家、社会以及学科本身的重大意义,众多国家的资助机构都提高了跨学科研究的战略高度,有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研究项目和研究中心得到资助,且力度越来越大。

  1、单列跨学科研究经费,创设跨学科研究资助项目

  由于跨学科研究很容易受到传统学科研究的挤压,在以传统学科为基础的项目资助体系下,跨学科研究项目往往无法得到公正合理的评审。正因为如此,近些年来,欧美各国都通过单列跨学科研究经费,创设跨学科研究资助项目的方式来资助跨学科研究。

  例如,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在传统学科上以纵向资助为基本格局,但它通过设立跨学科和学科交叉的专门领域,从横向上把有关学科联系起来,纵横相辅,构成完整的资助体系。NSF一直在重点资助的四个跨学科基本领域是: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技术研究、纳米科学与工程、人类和社会的动力,这四个领域或者是高度开放的研究领域,或者是具有较高移植度的学科领域。在2004财政年度,NSF向美国国会要求的41.1亿美元的研究及相关活动的预算中,7.65亿美元用在跨学科研究领域,比2003年增加了16.5% 。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基金总量的增长幅度,更是大大高于GDP增长幅度。NSF除了设立上述4个跨学科重点研究领域外,还设有10个跨传统学科部门的专门研究领域,包括先进材料与加工;生物技术;民用基础设施系统;环境与全球变化;高性能计算和通信;制造;生物系统建模;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教育;科研教学人员的早期研究经历发展;资助与工业界的科学联络等,这些领域不仅涉及到范围广泛的跨学科和学科交叉研究,还延伸到技术和教育领域。同时,NSF还在传统学科部门(如数理学部)内设立跨学科研究办公室,以支持传统学科部门内的跨学科研究。

  2、在研究型大学内创设跨学科研究中心,进行长期资助

  迄今为止,在跨学科研究的各种组织类型,即中心(Center)、实验室(Lab)、研究所(Inst itute)、项目(Project)、论坛(Forum)、计划(Program)、研究组(Group)中,研究中心是最适合开展跨学科研究的组织方式。正因为如此,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特别注重对研究中心的投入。1987年8月,NSF的领导机构“国家科学委员会(NSB)”批准在美国研究型大学里建立科学和技术中心(STC)计划。按照计划,STC一般由多所大学组成,其中一所处于领导地位,参与中心建设的还有私营公司、政府实验室以及非营利组织。NSF对中心的资助采用专项资助的方式,一般资助期限在10年左右。每个中心每年获得的资助金额在150-400万美元之间,另外还能从合作单位获得匹配的资金。从1989年至2005年,NSF分五批共支持了36个中心,其中25个已完成资助。1989年和1991年分别支持第一、第二批。1996 年经过多方评估,NSB决定继续资助STC。2000年、2002年和2005 年分别支持了第三、第四、第五批。经过多年的运作,实践证明,STC采取的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而且还促进了大学之间以及与工业和国家实验室之间的研究合作。因此,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在1996年的评估中指出:STC的突出成绩在于,大多数STC做出了世界一流的高质量研究。STC若没有得到相应的资助,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的。(关于STC的运行目标、特点等具体情况以及对我们的启示可参看附件。)

  3、跨学科研究项目评审方式沿着多学科、开放性方向发展

  与传统学科部门的评审方式不同,跨学科研究项目的评审方式主要沿着两个方面在发生变化。一是评审专家构成上的变化。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NSERC)的跨学科研究报告指出:“评审专家在构成上要增加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参与评审,同时增加评审专家的数量以增加评审过程中多学科专家的参与程度。而且要特别谨慎地选择评审专家,主要寻找那些能够评审整个申请材料而不是只评审其中部分材料的评审者。”另一方面是评审程序的开放性变化。评审程序的开放机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相互理解,增加评审专家对项目申请的理解,以有利于跨学科研究项目获得经费资助。开放的评审机制可以有二种不同的形式。一是互动式评审,即在评审专家与申请者之间进行一种互动式的评审。评审专家直接向申请者提出问题,在与申请者问答的过程中,评审专家进一步向申请者提出自己的意见。申请者可以对评审专家的意见予以回应,或对申请进行修改以完善其项目申请。最终由评审专家对修改后的申请作出评审意见供资助部门参考。二是基于网络的评议。通过网络公告介绍每一个项目申请,评审专家和申请者共同参与研讨评论,随时在公告系统中发表意见。这样的做法可以使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在不同的时间里能参与讨论以促进跨学科之间的交流,讨论所形成的学术意见供资助部门参考。

  总之,欧美主要国家在资助跨学科研究方面的主要经验是:第一,推动跨学科研究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长远的计划以及持续的支持。为此,国家资助机构都把支持跨学科研究放在一个战略位置,根据跨学科研究的特点,采取资助项目或研究中心的方式予以长期支持。第二,确定跨学科研究的优先资助领域。跨学科研究的优先资助领域须是科学发展的新兴领域、有国家重大需求的领域以及支持学科间协调发展的领域。换言之,跨学科研究的优先领域须是在其中做出的发现和创新有可能会产生重要意义的领域。第三,改变以往单学科同行专家的评审方式,沿着多学科、开放性的评审方式发展。

  四、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跨学科研究的建议

  (1)确定跨学科研究领域,单列跨学科研究经费

  跨学科研究领域的确定非常重要,建议将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另外,建议在经费资助体系中单列跨学科研究经费,一方面可以资助研究型大学中的跨学科研究机构,另一方面可以在传统学科体系外增加“跨学科研究”的项目类别。

  (2)设立“跨学科研究”学科评审组,建立跨学科研究评审专家库

  如前所述,国外跨学科研究的评审方式主要是邀请不同学科的学者和具备跨学科视野的专家参与评审。因此,建议成立“跨学科研究”学科评审组,建立跨学科研究评审专家库,专家库里的评审专家须是具备横跨两个或两个以上一级学科研究成果或教育背景的学者。

  (3)长期持续的经费资助

  跨学科研究的复杂性使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且往往在项目的时间上也会比较长,这就需要资助机构给予长期持续的经费资助。一般来说,基础跨学科研究的资助时间是10年左右(可以5年时先做评估,如果不成功停止资助),这才能给基础研究一个较大的发挥空间而不必拘泥于眼前的短期效果。

  (4)少量试点,避免一哄而上

  由于国内大学中的跨学科研究力量良莠不齐,有些只是临时搭建的跨学科研究团队,研究实力并不雄厚。因此,建议少量试点,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附:美国NSF资助研究型大学建设STC的基本情况

  一、STC 计划的目标和运行特点:

  (一)STC 计划的目标

  STC计划的目标是支持来自不同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兴前沿学科领域长期从事跨学科的合作研究,以巩固和增强国家在这些学科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拓展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应用,并提高社会从这些学科的发展而得到的回报,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中心包括三个方面的活动:(1)研究――从事以大学为基础的学科交叉的研究:(2)教育――建立创新性教育活动;(3)知识转移――鼓励知识向社会其他部门转移。

  (二)STC计划的运行特点

  1、开放的申请竞争

  STC计划突出的特征是各个学部都可以申请,而NSF一些中心(例如,工程研究中心、材料研究科学与工程中心等)则限于个别的学部。国家研究理事会(NRC)1996年关于STC 的评估报告中这样写道:很少有研究团队能够提出长期的、大规模的研究项目的实例,STC 就是其中一个。这种新的申请渠道为那些不适NSF各学部常规申请渠道的大量新的想法提供了机会。

  2、综合的合作

  STC基本上是由很多大学或研究机构组成,研究领域也经常是跨学科的。如果没有中心,这些研究资源很难结合到一起。而正是因为有了中心,各个参与的大学就可以结合最强的科研力量,横跨数个学科领域,进行机构之间、学科之间的合作,以促进新型学科或技术的发展。例如,云、化学和天气中心(The Center for Clouds, Chemistry, and Climate)的活动为更好地理解地云对地球大气的化学影响创造了可能。中心包括物理学家、化学家、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能够构想和实施重要领域的探险,由中心科学家运用由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上收集的非常好的数据。一个计划好的实验不仅能运用卫星的数据,而且能安排考察船和航空器。这样的活动需要研究人员、调查人员和实验平台之间的协调,如果没有中心,基本是不可能的。

  3、教育与研究相结合

  STC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为学生预备更广阔的职业道路,为培养下一代人才奠定基础。STC十分重视将教育融合到研究中,不仅注重博士、硕士的培养, 注重本科生培养, 而且,十分重视美国基础教育(K-12教育),更超前地使中小学生对新兴科学和技术产生广泛的兴趣,并广泛地向社会宣传。许多中心都有创新性的K-12教育计划,并常常成为中心最受欢迎的活动。例如,南极洲天体物理中心设有空间探索项目,大约有30名高中生充当助教,另有2000名高中学生。除了负责管理STC 的综合活动办公室(Office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外,STC 还得到负责K-12活动和计划的教育与人力资源部(HER)的额外资助。

  4、知识转移机制

  STC建立了与其他研究人员、研究生、工商业等之间的双向知识交流机制。例如,由6所大学、美国地质考察局(the US Geological Survey)、联邦紧急管理署以及几个州机构合作而组建的南加州地震中心,其任务是分析大量的各种地震数据以及开展理论研究,它通过出版物、时事通讯等把地震危险知识转给地方机构、工业以及相应人士。又如,光致电荷转移中心探索出知识转移的新模式。中心的三个伙伴(罗切斯特大学、柯达公司和施乐公司)达成协议,鼓励思想和实验的共享。所有的研究项目都由大学科学家和工业科学家联合指导, 这给公司带来了实惠,公司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大大增加,并且转化为产品。这样的合作,特别是通过大学科学家与工业科学家、工程师联合实施的项目,大大增加通过面对面接触交流信息和转移知识的机会,这比单独依靠出版物和会议更有效;同时也提高了研究生与工业科学家和工程师接触的机会,为他们今后职业发展开阔了道路。

  5、长期的支持

  由于STC从事的是跨学科的基础研究,所以支持的时间一般比较长,一般来说在10 年左右(但是在5年时要经过评估,如果不成功停止资助),这就给需要长时间的基础研究一个很大的发挥空间,不必拘泥于眼前的短期效果。这是NSF作为支持长期基础研究职责的一个表现。

  二、STC 以学科交叉为主要目标, 它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几点可以借鉴的启示

  1、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交叉领域或重要问题,汇集资源。学科交叉研究的动力常常是希望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选准问题就会汇聚解决问题所需要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2、明确中心的目标与价值。在中心的使命表述上, 清楚地说明以促进以学科交叉为主要目标,肯定促进学科交叉的价值,有助于建设有利于学科交叉发展的文化环境。

  3、管理上的创新。学科交叉研究中心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是领导和管理。包括:(1)有效的决策和咨询体系,把握中心的发展方向。有条件的话,应该建立外部顾问委员会,为中心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视野;(2)管理职能的专业化,即研究和行政职能等设置专门管理职位,保证中心运行顺利以及确保科学研究的质量和使用好的研究人员;(3)信息交流和协调。促进学科交叉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确保中心内外横向的信息交流与协调,因此,有必要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人员。

  4、物理空间上(办公室、会议室)的方便。有助于研究人员的经常性接触和交流,增进对彼此学科的了解和认同,从而促进合作研究和研究项目之间的协调发展。

  5、注重教育和人才。跨学科培养人才是推动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知识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科交叉的培训和教育需要在各个层次展开,而研究中心的组织形式则可以凝聚不同学科,为跨学科培养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6、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学科交叉发展的一个动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不仅有助于知识的转移,而且为学科交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