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含糖太多?别瞎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伊利纯牛奶是不是加了水 酸奶含糖太多?别瞎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酸奶含糖太多?别瞎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024-06-30 00: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范志红 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收录于话题#酸奶1#糖1

酸奶是一种公认的高营养价值食品,又是一种很多人喜爱的美味食物。

酸奶买起来方便,喝起来方便,没有乳糖不耐受问题,也没有增加慢性疾病风险的麻烦。虽然牛奶偶尔会有负面研究报道,但酸奶几乎是独善其身。按目前研究证据,

酸奶的钙利用率不低于甚至高于牛奶,它既不促进肥胖(等热量摄入条件下),也不促进心脑血管疾病,还有利于预防糖尿病。

不过,酸奶也经常被关注健康的人士诟病,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两个:

1 加糖太多。这是很多健康爱好者的烦恼,也是最近恐碳水化合物风潮的反应。

2 热量太高。这是很多减肥人士的烦恼。作为乳制品,酸奶通常比牛奶的热量更高。而热量更高的问题,并不是来自于酸奶菌种,也不是来自于其中人体无法消化的增稠剂,而是来自于添加的糖。

说来说去,都是糖的事儿。那么,酸奶含糖多的问题怎么解决?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

怎样知道酸奶中有多少糖?

拿到产品之后,首先要看产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

比如说,「碳水化合物」一栏表头单位是「100 克或毫升」,数据写着「14」,意思是说,100 克酸奶中含有 14 克碳水化合物。

请注意,看「营养成分表」的时候,不要看后面那一栏的百分数。那是占一日参考值的百分比,不是产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我国健康成年人的碳水化合物一日参考值是 300 克,那么参考值那一栏「5%」的意思是, 100 克酸奶中含有 5%*300 克,也就是 15 克碳水化合物。由于占 NRV 的比例是取整的,自动四舍五入的,所以 14 克的碳水化合物也被标注为 5%。

举例说,下面这个营养成分表,说明 100 克该酸奶产品的热量是 422 千焦耳(101 千卡),蛋白质含量是 3.0%,脂肪含量是 3.6%,碳水化合物含量是 14%,分别占营养素参考值的5%、5%、6% 和 5%。

按我国法规GB 28050-2011,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 NRV 值分别为 2000 千卡、60 克、60 克、300 克和 2000 毫克。

项目

每 100 克

营养素参考值%

能量

422 千焦

5%

蛋白质

3.0 克

5%

脂肪

3.6 克

6%

碳水化合物

14.0 克

5%

60 毫克

3%

但是,酸奶里究竟加了多少糖呢?表格里并没有说。但是,自己做个减法就可以了。

知识点 1:酸奶中的碳水化合物来自两部分:

一个是牛奶中天然自带的乳糖,一个是外加的糖。

牛奶中的乳糖含量通常在 4.4%~4.8% 之间。

知识点 2:酸奶中通常不会有淀粉和糊精。

加入它们之后反而口感不佳。其中常常添加各种植物胶质,但这些属于不消化的成分,可以归类为膳食纤维,所以不算在可消化碳水化合物当中。

知识点 3:酸奶发酵会把乳糖含量降低三分之一左右。

但一般来说,做食品标签的时候不考虑到发酵改变乳糖含量的问题。因为酸奶发酵后到底产生多少乳酸没法精准确定,随着储藏时间延长乳酸含量会增加;再说乳酸也是人体能够消化吸收的成分,也含有热量,并归入碳水化合物代谢。所以为省事起见,就直接按原料的乳糖含量算了。

所以,把 4.8% 四舍五入,按大约 5% 的乳糖来说,如果一个产品有 14% 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意思是其中加了至少 9% 的白糖。

酸奶的添加糖计算公式:

标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5%=添加糖%

计算起来很简单吧。

知识点 4:酸奶加入糖,是为了平衡酸味。

发酵之后会产生乳酸,而乳酸味道尖利刺激,大部分人感觉不舒服。就像直接空口喝白醋感觉不太愉快一样。而糖和酸具有神奇的「互相成就」效果——太酸了只要加点糖,就会觉得酸甜宜人;太甜了加点酸,就会觉得甜得生动可爱。

按理说,酸奶中只要加入 5%~6% 的糖,就足以消除过度刺激的酸味,这时碳水化合物含量只有 10%~11% 而已。为什么要多加呢?理由主要有两个。

一方面,是为了满足部分消费者的嗜甜需求。从小吃惯了特别浓的甜味,喝惯了糖特别多、香精特别多的奶茶,再吃酸味浓甜味淡的酸奶,就会感觉不满意。非得多加一些,再来点香精,才能让他们感觉好喝。

另一方面,是为了解决酸奶变酸的问题。超市、卖店、报刊亭等地方,把需要冷藏的酸奶长时间摆在室温下销售的情况,各位都经常看到吧。如果放在室温下,乳酸菌就会继续产酸。酸越来越多,原来的糖就不够平衡酸味了。所以,提前多加点糖,就成为生产商的无奈选择。

知识点 5:完全不加糖的酸奶只有乳糖,其碳水化合物标注含量在 4.5%~5.0%之间。

如果您看到这个碳水化合物含量,而感觉到有愉快的甜味,那一定是加入了非糖甜味剂。如果不加甜味剂,则产品只有酸味没有甜味,卖家会赠一个糖包或蜂蜜包,让你自己决定要不要加,加多少。

第二个问题:

怎么喝酸奶能减少糖摄入量?

如果按上面那个产品的 9% 加糖量,如果一瓶酸奶 250 克,就等于喝进去了约 23 克糖。快要到 WHO 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所建议的「添加糖摄入量最好 25 克以下」的上限了。

解决方法 1:喜好这类高糖产品的人,一定要买包装小一点的。否则这一天其他加糖食物就没法吃了。毕竟做红烧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等都是要放糖的,偶尔吃勺果酱吃片饼干也都是放了糖的...一天 25 克添加糖的限量太容易被突破了。

解决方法 2:选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一点的产品。如果加糖量只有 6%,那么一瓶酸奶 250 克,只喝进去 15 克糖。如果再买个 150 毫升或者 100 毫升的更小包装,摄入的糖就更少了。

总之,买碳水化合物含量只有 9%~11% 的产品,添加糖的量只有 4%~6%,就要安全多了。

解决方法 3:干脆选择不添加糖的产品。这时,产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标注通常在 4.5%~5.0% 之间。只是这类产品比较小众,需要在超市认真寻找,或者询问售货员。

有些产品碳水化合物含量只有 5%,但是味道非常甜。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因为加了非糖甜味剂,它们有甜味,但不算是糖。

解决方法 4:自己用牛奶、奶粉或乳酸菌菌种来制作酸奶。想如何减糖,全凭自己做主。有关酸奶制作,请点标题复习

第三个问题:

如果只有糖多的酸奶,怎么办?

比如说,学校节日慰问发了很多酸奶。我打开一瓶喝,发现确实太甜了。对于日常不吃甜食的我来说,高糖+香精味,刺激得实在喝不下去。

但是好好的酸奶,也不能浪费啊。

解决方法 1:加没有甜味的酸奶稀释。

于是我把自己做的酸奶(完全不加糖),和这种太甜的酸奶一比一混合,每次用掉半瓶。令人愉快的是,混合之后味道还比较容易接受。

解决方法 2:加牛奶发酵成甜味小的酸奶。

把这种酸奶当成菌种,和纯牛奶或巴氏奶等量混合,然后在酸奶机中保温一两个小时。这样,牛奶就变成酸奶了。糖也就被稀释到一半浓度了。

日常用 1 克菌种做酸奶,需要的发酵时间比较长,通常是 6~10 小时。但用大量活菌酸奶来做菌种,就会快得多了。这是因为干菌种需要一个活化过程,而酸奶则不需要。

在 42 摄氏度下发酵一两个小时之后,酸奶混合物也变得热乎了。特别适合怕凉的人。

不过这时要注意两件事:

常温酸奶是不能用来做菌种的,它们属于「杀菌酸奶」,菌都死了。

用市售酸奶做菌种,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加的量大。因为这种操作无法做到隔绝杂菌污染,要靠加的酸奶多,乳酸菌总数大,来帮助抑制其他杂菌作乱。

解决方法 3:用热牛奶兑着甜酸奶喝。

如果懒得花那么长时间来做酸奶,简单方法是直接把半杯没有甜味的热牛奶或热豆浆兑进半杯酸奶中,搅一搅就可以了。这样既能解决酸奶凉的问题,又能解决酸奶太甜的问题。当然,混合物的质地就变了,絮状的酸奶悬浮在牛奶中,失去了细腻的质地。不过,也挺好接受的。

解决方法 4:用酸奶来做甜食调料。

同样,还可以把这种超级甜的酸奶用于其他食物制作当中,比如做成酸奶饼、酸奶小馒头、酸奶拌藕粉等,省去了糖,每天只用半瓶的量就好了。

如此,一天只用半杯超甜酸奶,糖的总量还是不会超标的。

一定要记得,我们要控制的是过多摄入的糖,是总量控制,而不是给某个食品贴上「能吃」或「不能吃」的标签。

最后再重复一遍:糖不是毒药,只是过多摄入有害。目前科学证据并未发现每天摄入少量的糖会给成年人带来危害。所以,不如和甜味食物和平共处,只要选择加糖较少的食物,或严格限量添加糖多的食物,保证一日中添加糖的总摄入量不超标,就可以安心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