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区政府网站 区政府文件 烟台市福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企业目标远景规划方案 福山区政府网站 区政府文件 烟台市福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福山区政府网站 区政府文件 烟台市福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2024-06-17 08: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烟台市福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烟福政发〔2021〕5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高新区福山园管委,经济开发区管委,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福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时期的工作,明确提出了2035年发展远景目标,全面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战略、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是福山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和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各级各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纲要》精神,结合本区域、本部门实际,切实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为顺利完成“十四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福山区人民政府

2021年10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福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烟台市福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烟台市福山区委关于制定福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区委、区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擘画未来十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和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开启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区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必须准确把握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烟台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抓好“双招双引”、重点项目建设、城市有序更新、民生福祉改善等重点任务,大力实施“双城驱动”战略,现代化开放创新之区建设步伐稳健有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2亿元,年均增长6.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达到中高收入经济水平;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5:50.5:46,三产占比提高3.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达到78亿元,年均增长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35亿元;社会品消费零售额实现130亿元,年均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实际使用内资分别完成574亿元、8.1亿美元和31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达到47041元。连续七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连续两年上榜“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传统产业赋能升级,268个项目列入省市创新计划和导向目录;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完成技改投资23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98家,产值、利润分别达到445.5亿元和33.6亿元,年均增长5.8%和20.8%。新动能培育迅速起势,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32个,“四新”经济总量占比提高到30.6%。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建成立足市区、面向国际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现代文旅、医养健康、高端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多点开花,层次多样、业态丰富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

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创新主体培育工作取得新突破,建成院士工作站1处,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86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省市级瞪羚企业分别达到49家、77家和1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年均提高2.4个百分点。创新平台集聚发展,中科烟台产业园、重科院烟台产业园、联东U谷等集聚落户,签约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70余家,孵化高端项目40余个。科技创新蓬勃发展,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发明奖13个,申请发明专利授权264件。“聚福英才”计划深入实施,全区各类高层次人才总数达到591人,比“十二五”末翻一番。

重点领域改革压茬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争取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等10余项“国字号”试点;获批“十三五”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等50余项“省字号”试点;重点实施了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等改革事项,对外开放、 医养结合、社会治理等领域一批先进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宣传推广。政府机构改革、园区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攻坚事项顺利完成,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更加优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19个部门425个行政权力事项集中进厅,取消行政权力68项,按时办结率达100%;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累计减税降费33亿元,市场主体数量突破4.6万户;地方金融改革继续深化,新增金融机构25家,挂牌企业数量达到66家。

开放合作水平持续提升。对外经贸水平不断提高,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济铁物流园欧亚班列启动运行,海关监管区顺利建成,参与“一带一路”贸易企业数量达到145家。园区建设提档升级,高新区福山园、经济开发区等省级开放平台承载功能不断增强,申报打造烟台国际招商产业园福山片区,拉开国际化园区建设布局。重大项目招引成果丰硕,引进过亿元或千万美元大项目163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累计达到40个,被授予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区”称号。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均衡。“双城驱动”全面起势,率先开启起与中铁建投、中交集团等国企央企合作共建的开发新模式。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完成永达街等26条道路改扩建工程,新增城区道路30公里;完成28条主次干道、51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新增排水管网66公里;新增供热375万平方米,新增天然气用户4.3万户。扎实推进老城更新,启动15个棚改项目和近百万平米的12个回迁安置区建设,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5个。“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实施农厕改造2.7万户、农村清洁取暖2万户,美丽乡村覆盖率超过70%;农业“三品一标”认证总数突破60个,大樱桃品牌价值达到21.5亿元,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8.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削减全面完成“十三五”确定的任务目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年均值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国控断面水质提升至地表水Ⅲ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森林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新建改造隅园等绿地公园30余处,荒山造林、湿地恢复、矿山复绿超过2万亩,森林抚育11.4万亩,获评国家级森林乡村3个,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

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5%以上,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教育事业稳步提升,新建、改建、扩建学校和幼儿园13所,增加校舍23万平方米,招聘教师1150名,增加学位1.5万余个,大班额问题全面消除。卫健服务持续优化,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健全,完成10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8处一体化卫生室和37处省市区级示范村卫生室新建改建和改造升级工程,其中新建2处、改建10处标准化村卫生室;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数量分别增长50%、95%,创新打造智慧社区医养服务模式“齐鲁模板”“全国样板”;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生产生活全面恢复。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成保利集团首个区级剧院,成为政府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和管理的创新型典范;精神文明建设扎根群众,“四德工程”建设全面推进,获评山东好人20人,烟台好人37人,烟台市道德模范9人。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87元和588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938元和700元,居民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550元,贫困人口、低保、五保等特殊群体全部纳入居民医疗保险政府代缴范围。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累计完成新增就业人数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安全底板更加牢固,安全生产、交通运输、食品药品、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重点领域风险得到妥善处置和有力化解。法治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打掉1个黑社会性质组织、4个恶势力犯罪集团,以实际行动兑现了黑恶必除的庄严承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更加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结区人大代表建议228件、政协提案473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城乡居民评价工作成绩稳居省市前列。退役军人、档案史志、民族宗教、人口计生、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五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水平,坚定不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应对复杂形势,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充分凝聚力量,营造勠力同心、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三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创新举措,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厚植发展优势;四是坚持系统集成和协调高效的发展方式,谋划启动了一批事关全区长远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着力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支撑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第二节   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十四五”期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同步交织、叠加共振,我区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也要做好长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各类风险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十四五”时期是我区厚积薄发、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开启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区新征程,各种积极因素加速集聚。烟台市“海河联动发展”战略,为福山城市发展提供重大利好,高新区福山园、经济开发区、国际招商产业园等园区平台集聚成势,夹河新城跻身全市“九大片区”,重大战略叠加效应全面释放; 制造业基础坚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产业配套体系相对完善,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布局实施,“十四五”时期将集中推进建设、陆续投产见效,为未来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同时也要看到,我区发展仍处在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新旧动能转换任务依然艰巨,“四新”经济还没有形成稳定支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亟待突破,科技创新动能不足;民生和城建领域欠账多,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难度大。面对新机遇新挑战, 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规律,提升斗争本领,强化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第三节   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区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烟台核心区之一,福山必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展望到2035年,我区经济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形成,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建成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明显优化,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美丽福山”全面呈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基本建成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区。

第二章  聚焦走在前列

 科学确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烟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各项工作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努力打造质效双优的制造业强区、活力迸发的对外开放高地、绿色秀美的生态宜居之城、魅力彰显的烟台文化先导区,为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更大力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发展动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协调推进现代化建设。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区经济总量力争达到500亿元,综合实力在全市位次不断前移。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初步塑成经济发展优势;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要素快速聚集;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取得更大突破,开放型经济更加活跃;绿色发展凝聚新共识,能源使用结构更加合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递减,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加快向现代化迈进,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安全底板更加牢固。重点在以下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本建成质效双优的制造业强区。制造业基础更加雄厚,先进制造业占比大幅提升,行业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科技创新力、融合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汽车产业构建起整车和新能源汽车并驾齐驱新优势,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塑成新旧动能转换新优势,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形成以新动能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格局,培育更多地域标志型产业品牌,实现名企、名品、名产与城市实力同步提升。

——基本建成活力迸发的对外开放高地。高新区福山园、经济开发区开放龙头作用更加彰显,国际招商产业园等特色园区集聚快速发展。“双招双引”质效再上新台阶,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加积极有为,深耕日韩、巩固欧美、拓展“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格局持续完善升级,打造全市领先的世界500强聚集地。“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走向深入,“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巩固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优质一流,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管理法治化、要素市场化、居留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

——基本建成绿色秀美的生态宜居之城。紧跟全市“海河联动发展”时代步伐,门楼水库、老岚水库水源地保护体系更加健全,大沽夹河沿岸产业布局、生态布局、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夹河新城高水平强势崛起,内夹河水环境高标准整治提升,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长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成为自觉,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定达标,山、河、林、田等多种形态有机融合的绿色生态空间不断巩固提升,生产生活环境更加美丽宜居。

——基本建成魅力彰显的烟台文化先导区。整合鲁菜、大樱桃、书法、佛教、甲骨文等特色资源,高水平策划举办系列展会活动,做大叫响“中国鲁菜之乡”“中国大樱桃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三张国字号名片。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创新举办国际文化交流节,打造国家级文创先导区。建强用好区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更多反映福山发展的精品力作,创建福山特色文化品牌。

表2-1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类别

指标(单位)

2020年

2025年

“十四五”年均增速/﹝累计﹞

属性

经济

发展

(4个)

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2.5

6.8左右

预期性

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71.7

72.4

﹝0.7左右﹞

预期性

3.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

>5

预期性

4.“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

30.6

38

﹝7.2左右﹞

预期性

创新

驱动

(3个)

5.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9.5左右

预期性

6.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2.99

8.96

﹝5.97﹞

预期性

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

预期性

民生

福祉

(7个)

8.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3.3

>6.8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5.2

7左右

9.城镇调查失业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