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凯恩斯主义微观经济学(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价格领导定价法 后凯恩斯主义微观经济学(五)

后凯恩斯主义微观经济学(五)

2024-06-27 04: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成本毛利率的确定

 

        一、建立于成本之上的价格真实吗

        很多经济学家对成本加价定价法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这似乎是因为这种方法违背了资本主义的本质以及企业竞争的理念。毕竟,人们很难相信企业在单位成本变化时都会随之改变产品价格。

        这种说法当然不准确。我们必须认识到价格是标准单位成本的函数。在中期内,标准单位成本基本等同于实际单位成本,但在短期内,我们不去考虑导致实际单位成本变化的原因,这两种成本具有很大差别。当成本变化时,这种变化会改变成本毛利率而不是价格。这完全取决于企业在那时所采取的策略。实际上,库茨(Coutts, 1978)和索罗斯·拉比尼(Sylos Labini, 1971)的研究表明,企业根据单位成本的变化逐渐缓慢地调整价格。

        这种情况同样也发生在当前的国际商品市场中。在某些竞争激烈的工业部门或者在某些进口产品比例较小的市场中,外资企业会根据本地市场价格来定价。汇率的变动会给这种企业带来额外损失或者收益。另一方面,在外资企业占据主导的市场中,如果它们国内的成本或者汇率发生变化,外资企业会将这种变化施加给本地的消费者。这就是传导效应(Bloch and Olive, 1995)。

 

        二、价格领导者和价格接受者

        以上的讨论可以让我们辨清设定价格的价格领导者和跟随价格领导者的价格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成本加价的方法解释了价格如何取决于直接单位成本或者标准单位成本。不管需求如何变化,这两种成本在短期内都是假设不变的。但是,卡莱斯基(1971)认为,企业在根据单位成本设定价格的同时,也会考虑其他企业的产品价格。事实上,不管是竞争市场还是寡头垄断市场,所有企业对某种产品的定价都会趋于相同。

        加成定价法和标准成本定价法的过程解释了那些在市场上居于统治地位的价格领导者如何设定产品价格。相对较小的企业,也就是那些价格接受者也会使用同样的方法,但它们还会参考价格领导者的定价。这也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外资企业也许不会将升高的成本通过提价的方式传递给消费者,这取决于它们在海外市场扮演价格领导者还是价格接受者。

        效率较低的企业会承担更高的单位成本。这样一来,它们就无法通过设定成本毛利率来获得标准目标回报率。它们不得不制定与竞争对手类似的价格。在短期内,它们能够保持市场份额并应对需求可能的突然变化。但是,在中期和长期里,只有懂得如何更新产品或者降低成本,低效企业才能实现标准目标回报率,否则市场会剥夺它们的利润。此外,竞争会导致低效企业的资金短缺,从而限制它们在扩大生产能力和研发方面的投资(Steindl, 1952; Kaldor, 1983, p.47)。扩张边界和资金边界的交点会使高成本企业的增长率降低,因而减少它们的市场份额并最终导致它们的消失。

 

        三、目标回报定价及其决定因素

        什么决定了净成本毛利率?我们在之前关于成本加价定价模型的部分介绍了它的决定因素:净成本毛利率与标准产能利用率成相反关系,与目标回报率和资本—产能率(如果管理层只关心近期投资的利润率,资本/产能比率也就是增值资本—产能率)成正向关系。但是,如果我们假设标准利用率由公司或行业的规范制度决定,而且资本—产能率取决于工程设备,那么净成本毛利率最终由目标回报率决定。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了目标回报率呢?或者说,是什么决定了正常利润率?下表给出了四个决定因素。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标准利润率由阶级斗争决定,也就是取决于企业主与工人谈判时的议价能力(劳动法、失业率等等)。卡莱斯基主义则认为除了阶级斗争,总成本毛利率和标准利润率还取决于企业的垄断程度,尤其是集中度和企业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的能力。

        后凯恩斯主义理论中,特别是在早期罗宾逊(1956)和卡多尔(1956)提出的增长模型中,经济的增长率和利润率有正向的比例关系。这种关系在帕西内蒂的著作中也有提到。他将这种关系建立在“自然”经济的概念上,其中每个纵向整合部门的利润率等于这个部门的增长率。在斯坦德(Steindl, 1952, p.51)和兰齐洛蒂(Lanzillotti, 1958)之后,很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比如Eichner, 1987; Wood, 1975)都支持这个观点。这样就在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将企业增长率与其目标回报率或净成本毛利率结合起来。

        最近,斯拉法主义学者提出了第四种可能性:标准利润率取决于过去的利率水平或者未来预期的利率水平(Pivetti, 1985; Panico, 1988)。也就是说,如果央行设定的较高的利率,真实目标回报率也会随之升高。一些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比如卡多尔和哈罗德)支持这种观点。他们都认为企业所付的利息也应该等同于其他成本,企业会将这种成本传递给消费者。

 

        四、这些不同的决定因素彼此兼容吗

        在以上给出的不同决定因素中,哪种对目标回报率的解释是正确的?我认为所有这些答案都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实际上,它们都符合我们之前对扩张边界和资金边界的分析。例如,企业垄断能力的下降或者企业主对工人议价能力的降低都会导致扩张边界向下移动,从而在增长率不变的条件下导致标准利润率的降低。

        对于那些试图将自己的增长率最大化的企业,它们在定价过程中所使用的目标回报率是被两条边界的交点所决定的。因此资金边界也可以被写成:

rn=in+gs/(1+ρ)

每当利率趋势in升高或者增长率趋势(长期增长率gs)上升时,目标回报率rn就会升高。

        正如我们看到的,资金边界和扩张边界让我们将不同的非主流方法联系起来。正因如此,需求的周期性上升会增加目标回报率,从而增加成本毛利率。否则,成本毛利率将不会随着需求的上升而增大。很多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个结论。

 

结论和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影响

 

        很明显,以上的讨论对通货膨胀理论有深远的影响。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相信总需求的增加是导致成本和价格上涨的原因,而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坚决反对这种观点。除了少数经济部门(比如农业和原材料生产)外,需求的增加既不会升高单位成本也不会升高价格。这也是为什么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提倡使用原材料作为缓存库存(Kaldor, 1976)。总之,通货膨胀并不是自然产物,它与制度和社会学因素有关,而这些都是可以被控制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