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要点(附核查清单和操作视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以下不属于俯卧位通气并发症 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要点(附核查清单和操作视频)

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要点(附核查清单和操作视频)

2024-01-17 10: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冠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操作: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俯卧位通气又称经典俯卧位通气。

1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适用于需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和(或)体外膜氧合器(ECMO,又称体外膜肺)治疗的重症或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该治疗应在ICU内实施。 

禁忌症:分为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就是指绝对不允许使用,一旦使用,其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非常大,包括 ①存在气道梗阻甚至窒息的风险;②心源性肺水肿导致的呼吸衰竭;③身体腹侧体表存在损伤或伤口而影响俯卧位实施;④有颈椎、脊柱不稳定性骨折,需要固定;⑤有青光眼或其他眼压急剧升高的情况;⑥存在颅脑损伤等导致的颅内高压;⑦存在明显的肺栓塞高危风险;⑧急性出血性疾病。

相对禁忌症之一是指一些患者伴发的特殊情况,如①伴有颜面部创伤、烧伤或骨盆骨折、多发伤伴不稳定性骨折;②有癫痫经常发作等神经系统问题;③存在过度肥胖(体重指数>40 kg/m2);④中晚期妊娠妇女;⑤相关部位存在严重压力性损伤;⑥ Ⅱ型呼吸衰竭,除外慢性稳定的代偿期(pH值>7.36)患者;⑦有近期腹部创伤或外科术后或重度腹腔内高压;⑧新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对禁忌症之二是指那些在普通病房不宜实施的绝对禁忌证,若在ICU严密监测下则可有条件放宽实施:包括①存在严重氧合障碍,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

40次/min;③经皮氧饱和度无法实现准确连续监测;④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使用血管活性药(在充分容量复苏前提下,仍存在收缩压

2

开始与结束时机及持续时间

1.开始时机: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应尽早实施俯卧位治疗。

2.撤离时机:经临床充分评估,患者原发病情得以控制,肺部病灶呈吸收好转趋势,恢复仰卧位后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aO2/FiO2>150mmHg且能维持6h以上,可考虑撤离治疗。 

3.需及时终止治疗情况:①治疗2~4 h后氧合未改善,甚至氧合指数迅速下降≥20%;②治疗2~4h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进行性增高;③治疗无法获益且出现相关并发症,尤其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时,如心搏骤停、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恶性心律失常、气管导管移位或脱出等。

4.持续时间: 建议每次治疗时间尽可能维持12h以上。对于延长治疗时间可获益的患者,若耐受性良好,可考虑延长治疗时间。一旦出现明显并发症,则随时终止治疗。

3

经典俯卧位操作规范

1.建立俯卧位治疗团队 应建立由医师、呼吸治疗师、护士等组成的俯卧位治疗团队,职责分明,高效合作,以确保疗效和安全。职责分工举例见表1。

2.操作前准备

(1)患者评估:

①血流动力学,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可耐受体位变化。

②镇静状态,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治疗时,建议给予深镇静,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 and sedation scale, RASS)为-5~-4分。

③人工气道,确认气管插管或套管位置,清理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检查气囊压力,确保在安全范围[20~30 cmH2O],同时清理气囊上分泌物,减少误吸。

④胃肠道,实施俯卧位前1 h应暂停管饲,并评估胃残留量,避免反流误吸。

⑤其他,检查各导管是否在位通畅,并确认可否暂时夹闭;检查局部敷料是否需要更换;检查并记录易受压部位皮肤状况。

(2)物品准备:翻身单(可承担患者重量且大小合适的床单)、方形与椭圆形泡沫辅料数张、头枕(软枕或马蹄形枕头)、2~3个圆柱形枕头、硅胶软枕数个。

(3)患者准备:

①确定翻转方向,根据仪器设备连接及患者体位翻转的方便性,决定患者是由左向右还是由右向左进行翻转。

②将电极片移至肩臂部,整理监护仪各连接导线,并留足够长度便于翻转。

③夹闭非紧急管路(如尿管、胃管等),妥善固定各导管,防止滑脱,整理各管路方向与身体纵轴方向一致,并留足够长度便于翻转。

3.操作流程 此处展示信封法

(1)翻转流程:位于患者头端的医师或呼吸治疗师负责监管气管插管、呼吸管路和头颈部,协调团队行动。

图A至图E

按图索骥:

A 将患者侧翻,并在下方铺清洁床单。

B 患者仰卧于床单上。将护理垫分别置于胸前、会阴部,吸水面朝向患者皮肤;将两个枕头分别置于胸部、骨盆、膝盖下方,另备两个枕头置于头端可触及的地方。男性患者注意避开生殖器部位。 

C 将翻身单覆盖于枕头上(颈部以下),患者双手置于两侧紧贴身体。由位于头端的第一人固定患者的人工气道及呼吸机管路,其余人将患者身上、身下两层翻身单边缘对齐,将其同时向上卷翻身单至最紧,并固定其他导管。

D 由第一人发出指令,与其余人同时将患者平移至床一侧,确认患者及管路安全后,听第一人指令同时将患者翻转为90°侧卧位。

E 所有人同时将患者(由左向右或右向左)行180°翻转至俯卧位。

F 将患者头稍偏一侧,头下放置护理垫和减压枕,留出足够空间确保人工气道通畅,便于吸痰操作;气管切开患者需确保颈部悬空。确认胸腹部未受压,将肢体置于功能位。整理各导管在位通畅并固定。确认易受压处均已放置减压敷料或硅胶软枕。

(2)终止俯卧位流程:

A. 终止俯卧位前须再次确认气管插管或套管位置,清理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并妥善固定好各管路和连接线。

B. 听第一人指令,同时将患者翻转为90°侧卧位,撤除身上的敷料及软枕,整理好病床,然后5人同时将患者(由左向右或右向左)行180°翻转至原有体位。

C. 重新整理并妥善固定各管路,并确认是否在位通畅。

D. 清洁颜面部,更换气管插管固定胶布,进行口腔护理。

E. 再次检查并记录易受压部位皮肤状况。

F. 评估是否需要调整镇静镇痛药物剂量,恢复管饲。

4.监测与管理

(1)生命体征监测 

 ①观察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及SpO2,翻身时将电极片安置于背侧,正确记录翻身前后上述数据。

②密切观察意识及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情况。

③镇痛镇静管理,如患者躁动,遵医嘱适当镇痛镇静,提高耐受性与依从性,必要时加用保护性约束。

④管路安全,加强观察导管刻度是否与俯卧位前一致,记录管路名称及置管长度,确保通畅,防止出现压迫、扭曲、移位、脱出等情况。

(2)实验室指标监测  经典俯卧位通气至少2~4h检测1次动脉血气分析,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检测频次;清醒俯卧位至少每日检测1次动脉血气分析,必要时增加频次;以防低氧未改善、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

(3)气道管理

①俯卧位前需进行彻底的口腔护理,并鼓励患者主动咳痰,对不能主动咳痰者,操作前吸净口鼻腔和气道内分泌物

②加强体位引流排痰:重症患者卧床久、体能差、咳嗽弱,分泌物黏稠易聚集在重力依赖区和双下肺部位,俯卧位时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应及时清除。

③气道湿化:应依据环境温度、患者耐受性、依从性及分泌物的量与黏稠度等进行恰当的气道湿化。

④酌情予以雾化吸入解痉、祛痰药。

(4)并发症处置

①颜面部水肿和压伤:给予保护敷料或垫高头部15°~30°可减轻水肿发生;如应用镇静镇痛药物易导致患者眼睑松弛、眼球凸出、眼睑和球结膜水肿等眼部并发症。应做好眼部保护,及时使用眼部保护贴、涂眼药膏等。

②神经麻痹及损伤 a.肢体采取自然屈曲的功能体位,避免极度屈曲外旋,减少神经肌肉张力或损伤;b.肢体位置应每2h调整1次,避免神经麻痹或损伤。

③气道相关并发症常见并发症 主要有口咽部出血、气道出血、梗阻、导管脱落等。a.可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降低气道相关并发症;b.在翻身过程中由专人负责气道管路,加强团队协作,避免出现管路脱出或移位;c.如果怀疑气管导管堵塞或脱出,应立即评估与处理,必要时将患者转回仰卧位,重新固定或更换导管;d.合理应用镇静药物,酌情使用肌松剂。

④胃内容物反流/误吸 a.优先推荐采用幽门后喂养;b.实施前1h暂停管饲,评估胃残余量;c.管饲速度一般无需调整,实施1h后逐渐恢复原先速度,但须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呕吐、反流等情况,可考虑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经鼻肠管途径喂养及适度抬高床头等措施。

⑤心血管并发症 俯卧位时,因腹内压、胸内压的改变可影响回心血量,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发生心跳呼吸骤停。a.须密切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SpO2、动脉血气、呼吸机参数等,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处理;b.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未建立人工气道者,可立即恢复仰卧位并开始心肺复苏;已建立人工气道者,应先进行反向心肺复苏,直至治疗小组到达后恢复仰卧位,再继续常规心肺复苏。

4

经典俯卧位通气核查清单

“三、特殊人群俯卧位治疗注意点”见下期,敬请期待。

图文来源:护理质量促进联盟

编辑整理:护理传真

责任编辑:张昕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