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鲁迅《狂人日记》:从来如此,便对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从来如此便对吗出自哪里 重读鲁迅《狂人日记》:从来如此,便对么?

重读鲁迅《狂人日记》:从来如此,便对么?

2024-05-14 11: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回想起第一次看《狂人日记》,就觉得鲁迅先生的描写新颖独特,细细品来,“吃人”的意象发人深思。如今再次解读,不禁想起狂人在月光下的那句呐喊:从来如此,便对么?

一、月光下的呐喊:狂人发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他看见了月光,顿时发狂,他发现周围都是吃人的,才觉悟道:从来如此,便对么?读者在第一次阅读时可能觉得狂人疯了,他发狂了。可是多读几遍你才会发现,狂人并没有发狂,只是在愚昧的人眼中,他疯了。

月光下的顿悟,是他发现了现实正被蚕食,人们被封建礼教所愚昧,他想要去改变,去揭露自己的所见所闻。但是,他自己也被迫害了,他是反封建礼教的启蒙者,却被统治者逼得“发了狂”。他意识到了“吃人”的本质,不禁怀疑“从来如此”。却又惊悚的发现,自己也是“吃人”的。他“狂”了,他反抗,却又不得不承认——我也是黑暗的合谋者。

诚然,当他发现“从来如此”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开始怀疑了。怀疑什么?怀疑原来承载了四千年的文化原来竟如此“不值一提”了?向来如此没有让他绝望,而是让他生起了反抗之心。如今看来,有多少人又能在浮世中洗尽铅华,能够反抗?如是而已,只是我们刻在了骨子里,再也不曾想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谁“吃人”,为什么“吃人”?

“吃人”,在一般的作品里也不会有如此生动形象的比喻。鲁迅先生写这篇小说的主旨便是深度挖掘民族内心,深刻反思社会的本质。在狂人眼里,到处都是人吃人,而不存在单独谁在“吃人”而谁又“被吃”。那么在觉醒了的狂人眼中,所有人都要吃他,他就要反抗,直到他自己也恐惧的发现——自己也是“吃人”的一员。

鲁迅先生将“吃人”定义为封建礼教,就是要告诉世人,中国几千年来所谓的“仁义道德”向来都是“人吃人”的社会现状。为什么说“从来如此,便对么”?因为狂人看到了被知县打过枷的,给所谓绅士掌过嘴的,给衙役强占妻子的,不但没有反抗,反而自己也要跟着“吃人”。所以鲁迅先生才会愤怒:是历来如此惯了,不为以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狂人,他看到了大人们都已经习惯了“吃人”与“被吃”,习惯了迫害与被迫,所以才要呼吁“救救孩子”。从狂人发狂的那一刻起,他觉得别人的交头接耳其实是密谋“吃他”,听到的传言也变得扭曲了起来——大家都想要吃他。直到最后他的大哥将他的妹妹的肉混在了饭里让他吃了下去,他才幡然醒悟:自己既是“被吃”者,也是“吃人”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作为先驱:对社会的一种批判和思考

在《狂人日记》里,人们尊于礼教而“被吃”,在第八篇中,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以“从来如此”来反驳狂人的诘问,把“吃人”作为正当理由。在无法掩饰“吃人”真相时,又以“你不该说,说了便是错”霸道地占了话语权。如今想想,正是习惯了这样的“从来如此”,才有了现在的“人吃人”而不自知。

在谈论中国民族文化时,不免想到道家儒家。在文中最后推起了对“四千年历史文化”的反思,有论者将其视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原罪,并认为狂人所有的是“对人性之罪的无以挽回的痛苦。”

传统分子知识分子不同于狂人。对儒家而言,自己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屈原,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平。时代的黑暗,民众的愚昧都是他认得过错,与我无关。这是封建伦理纲常的固化与腐朽。对道家而言,所谓道法自然,一切皆有定数。苦难应运而生,非我所造。所以将自己舍身事外,超脱于世间。这是自欺欺人,可笑可叹。而狂人,他正视了黑暗并承认了自己的参与——我既是“吃人”的发现者,也是“吃人”的参与者。这是现代主体意识的觉醒,更是现代主体寓言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从来如此”便深深地烙印在了骨子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这是一种心理、观念、习俗、制度、意识的反映。但传统不仅要有历史的反映,也要有现实的反映,才能使得传统得以延续下去。所以,反传统的产生,往往是其中之一失去了意义,使得传统变革,在不断的矫枉中演变为思想或者理论的斗争、民众对民族精神的自我超越与激变。

文化,是一个民族对世界的基本态度。不断地改善自我、修正自我表现出文化的动态传承,而非永恒不变的死物。这是一种蜕变,文化向来不是“从来如此”。“从来如此,便对么”其实是“五四精神”中的“怀疑精神”。因为作为口号之一的“科学”,便是要有怀疑的态度,从来如此真的对吗?

或许对,或许不对。一道严谨的数学题答案唯一,可是方法却不一定唯一。当我们解析文章的时候,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解读,就如我所说的《狂人日记》,大可不必尽信于我。古人就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结语

《狂人日记》作为鲁迅的第一部短篇白话文日记体小说,以独到的自叙式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时至今日,在面对如今社会上的糟粕歪邪,是否能够想象出那句“从来如此,便对么”的呐喊。社会上的其他种种妥协不反抗,难道不也是一种对“吃人”的纵容吗?“吃人”从来便没有消失过,它真真切切的存在着,只是人们不得知又不愿去想而已。“从来如此”或许对,或许不对。但是作为当代人,自省吾身,如是而已。

参考文献:

1.李广生.“从来如此,便对么?”的哲学底蕴

2.邹志远.谈《狂人日记》中的“吃人”意象

3.龙永干.现代觉醒者“呐喊”与“彷徨”的寓言——也论《狂人日记》

4.李靖国.鲁迅 《狂人日记》 重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