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富林街道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仁德街道规划 广富林街道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广富林街道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023-06-07 06: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章 广富林街道“十三五”时期发展回顾

 

街道自成立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三大举措”发展战略布局,围绕“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目标,秉持新发展理念,改革辟路、创新求实,唯实唯干、拼搏奋进,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努力提升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街道功能日趋完善,管理成效显著

社区自治共治机制全面深化。街道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问题、需求和项目为导向,构建区域化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自治共治机制。积极探索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者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共同解决社会治理难题。成立17家民非组织,全面提升社区自治共治水平。其中,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2家民非组织获得3A等级认证。

城市管理工作不断细化。积极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实“河长制”和“路长制”制度,扎实推进“美丽街区”、“美丽家园”创建。完成区级“无违建先进居村”创建目标。加强“群租”整治,成立第三方代理经租机构服务指导站,规范出租市场秩序。完成大型公益广告牌、LED显示屏、楼道信息公告栏的建设,抓好宣传阵地建设。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街道所辖社区已全部实行绿色账户,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街道已成功创建“上海市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上海市市容管理示范街道”、“上海市首批无违建先进街镇”,三湘四季风情街入选“上海市店招特色路段(街区)”,龙兴港河道被评为“最干净、最有序、最美观”市级示范河道。

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推进。深化平安建设,加大扫黑除恶专项整治工作力度,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视频监控联网、家庭云监控,逐步引入人脸识别系统等技防改造,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保障街道运行安全。街道2017年至2019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平安社区”,2020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平安示范社区”,2020年被评为“上海市诚信计量示范社(街)区”。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健全信访工作机制,推行“家门口”信访工作,引导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发挥社会第三方力量的作用,街道信访办被评为“2018-2019年度市文明信访室”。加强社区法治建设,依法治理“1+3”模式,实现法治宣传全覆盖,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已有10家居委会获得“松江区A-AAA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成立疫情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广富林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形成街道-居委会-网格-楼组-户五级管理模式,快速有效落实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二、社区服务治理全面,服务民生强化

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综治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向居民、企业提供更全面、便捷的行政服务,2020年获批市级“5A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成5个睦邻中心、完成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2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个长者照护之家、2处亲子乐园、1处托幼点、4个幼儿园、15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2个服务便民示范公厕等。改建完成15家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新增大学城地铁站13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新增银泽路107个停车位、文汇路180个停车位等,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

民生服务项目持续优化。成立街道残疾人联合会,实现全市首家残疾人服务工作外包社会化运作,挂牌成立街道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深化居家养老、为老送餐、特殊群体慰藉关爱的社会化规范运作,组织书画、合唱、舞蹈等培训,开展文化展演等社区服务公益项目,成立市级市民学习坊,为市民提供优质终身学习资源。举办“广富林文化艺术节”、“广富林运动会”、“广富林讲堂进社区”等系列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大社区救助工作力度,做好低保、重残无业、支内回沪等相关人员救助金、生活补贴发放,廉租房受理办理。开展慈善公益联合募捐,开设慈善超市,开展社区边缘人群家庭扶持服务。实行街道社区事务中心窗口“柔性工作法”,落实社区事务办理事项“全市通办”、“一网通办”。联合开展“春风行动”地校联合招聘会,设立创新创业服务站点,举办政策解读、创业培训、项目路演等各项活动,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区下达目标以内。

三、街道经济功能凸显,产业转型升级

大学城双创集聚区全面建成。积极对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全力打造松江大学城双创集聚区,成立大学城高科技公司、松江大学城双创经济小区。2020年大学城双创集聚区共吸引720家企业落户,通过引进一批龙头企业,依靠示范效应,形成科技信息产业、健康医疗产业、现代服务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等四大产业集聚,全年实现税收收入2.85亿元。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松江分园入驻,依托高校院士团队、高层次科研人才项目,成功引进创新创业项目8个。连续举办四届松江大学城双创博览会,两届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超过600项,约32个种子创业项目正在孵化,2020年街道获评“上海市特色创业型社区”。

两园开园与运营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完善广富林文化遗址、郊野公园周边交通、停车等公共配套服务,全力保障两园顺利开园与运营。推进动迁腾地与安置房分配,截至2020年底,在原接收的广富林辖区内动迁户116+1(天主教堂)户中,已完成动迁签约84户。配合新城公司做好道路、桥梁、河道等基础建设;完成周边警务站选址,升级安全防护体系,增设综治工作站、社区警务室和治安联防岗;通过雪亮工程建设,实现区域监控全覆盖;修建大客流临时疏导点,文化遗址周边建成拼装式公厕1座。广富林文化遗址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入选为首批上海市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域。完成广富林郊野公园由新城公司到街道的移交管理。

四、党建活动全面开展,党建活力激发

党建活动趋向多样化。搭建社区党校、“星期五课堂”学习平台,通过辅导讲座、座谈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在政治理论、业务技能、人文素养等方面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新建7个基层党组织,完成多个支部换届选举,建立、运作全区首个“书记工作室”。推行广富林“智慧党建”信息系统,打造具有更强大功能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需求为纽带,立足项目推动,深入开展“微心愿”在线认领、“360志愿服务”、“暖心驿站”、“五点钟课堂”、“阳光辅导驿站”等活动,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街道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讲师团被评为“2019-2020年度上海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党建联盟升级扩容。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健全组织架构、搭建共治平台,推进多元文化相融共生。街道与大学城七所高校以党建为引领,采用结对共建的形式,以项目化为抓手,在2017年组建“七色桥”地校党建联盟,在2018年进行扩容升级,由100家党组织达成“铁三角”联盟共建模式,通过组织联抓、党员联动、服务联通、活动联手、和谐联创、发展联谋等方式,实现单位党建、行业党建、校际党建的互联互动互补。

五、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价值引领提升

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制定出台《松江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广富林街道工作方案》,实行领导分片包干和责任到人机制、日巡查日通报机制、全员发动参与机制,扎实做好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各项工作,2018年-2020年三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中,为松江区争得荣誉。

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广泛开展“里仁为美”市民修身活动,加强文体团队培育,86支文体团队良性发展,九峰源文化服务社荣获“2018年市广播体操大赛特等奖”。扎实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先进典型,2人当选松江区道德模范。全面深化文明社区和文明小区的创建工作,创建评选工作成绩明显,街道从2016年至2019年连续获评为“上海市文明社区”,西子湾等6个小区获评为“上海市文明小区”,丁香花园等12个小区获评为“松江区文明小区”,4家单位获评“区级文明单位”。2020年完成广富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15个居村级文明实践站阵地建设,明确组织架构和阵地功能,重点开展经常性、面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基本确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格局,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成立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培育形成一批主题实践活动。

志愿者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完成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1.3万人实名注册,制定《广富林街道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形成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6个社区志愿者工作站、120多个志愿服务站点三级组织架构,实现全覆盖、网格化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在辖区内共开设21类服务项目,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项目化、品牌化。街道于2019年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围绕“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街道工作进展顺利,各项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为“十四五”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要素供给存在结构性矛盾。街道仅有文汇路商业街、大学城地铁站周边少量商业门店,缺乏商业楼宇和工业厂房,导致大学城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物理空间承载力不够。二是,东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等还需提升。

 

 

第二章 广富林街道“十四五”时期发展机遇和挑战

 

松江“一个目标、三大举措”战略布局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加快打造成为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重要枢纽之一,建成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枢纽型节点城市。作为发展中的广富林街道,更要担负起重要历史使命,聚焦上海城市精神品格,弘扬新时代松江精神,围绕“科创、人文、生态”三个层面进行更好的战略发展规划。

一、历史新机遇

牢牢把握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策源地的历史新机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开辟了新的战略发展空间。围绕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战略部署,松江新城正着力打造“双城融合”核心功能区,深化松江大学城、广富林人文资源等要素集聚、一体发展。坐拥七所大学园区的街道,具有得天独厚的空间优势和资源优势,依靠G60科创走廊大学科技园,通过有效的科创资源整合,势必将迎来新一轮的产业发展升级。

牢牢把握松江全面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的历史新机遇。依托广富林文化遗址的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发挥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功能优势,街道需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休闲品质,着力打造上海之根江南文化文物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极,建成文旅融合先行片区。    

牢牢把握以“松江枢纽”为核心推进“四网融合”建设目标的历史新机遇。“松江枢纽”作为上海西南面向沪湖通道的“门户”,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国家战略和G60科创走廊的重要支点。街道拥有9号线大学城站、有轨电车多个站点等,优化线网配置,积极融入到“松江枢纽”建设。

二、面临新挑战

新时代新要求:松江致力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和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实施新城发展战略,推进大学城与新府城融合发展,对广富林街道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经济要求。由于街道以居住区基础配套为主,缺少针对企业以及人才的多样化配套服务,而且街道的产业定位还需进一步明确,未来还将持续深化精准招商和政策落实等,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实现街道经济的快速创新发展。

新街道新发展:作为一个成长型新街道,辖区内新建成小区、在建小区居多,与居民入住率相比,教育、卫生、商业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与居民的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尚未达到“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标准。参与社区治理的力量有待充分整合,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在处理社区事务时不能同频共振、协同运行,小区物业服务水平与居民实际要求间存在不平衡的矛盾。随着街道社区人口的不断导入,主体多元、诉求多元,对社区服务、公共服务、商业配套等将提出更多新要求。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期间,街道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三大举措”发展战略布局,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的总体要求,立足街道自身发展实际,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落实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各项任务。到“十四五”末,街道将全面实现居民高品质生活目标,全面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建成生态优美、文化繁荣、社会祥和、活力多元的广富林。

二、基本要求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以更严要求、更实措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以更好的党风政风和干部队伍作风推动街道开放、创新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创新社会治理,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参与感。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把新发展理念贯穿街道发展全过程,按照“科创、人文、生态”卓越价值取向,强化“四个论英雄”发展导向,依靠理念和制度创新、科学发展,破除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街道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四)坚持依法治理。把依法办事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完善法治保障,善用法治方式,维护法治尊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环境,确保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三、发展目标

围绕“科创集贤新天地、人文时尚新社区、生态美丽新家园”这一发展目标,以创新思路和有力举措推动街道发展建设,通过补齐短板来提升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建设高品质、人性化的公共空间,构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广富林新家园。

(一)建设齐全的街道功能配套。以“一站(松江大学城站)、一圈(万科印象城商圈)、两园(广富林文化遗址和郊野公园)、七校(大学城七所高校)”为重点,全面打造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的街区环境。优化社区生活、创业和出行环境,确保居民在便捷可达范围内得到高品质的生活商业服务,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

(二)打造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社区各项公共事业建设,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卫生防疫保障体系,构建街道步行可达、高效复合的公共服务设施圈。至2025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80%左右。

(三)实现基层社区治理新格局。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激发社区和基层活力,进一步提升居民满意度,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积极打造一批管理有序的精品网格、一批群众满意的示范小区、一批有温度有创意的文明街区。

(四)强化街道经济功能的凸显。依托大学城双创集聚区和广富林·双创城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实现人民群众生活更有品质。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民,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表1:松江区广富林街道“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属性

2025年目标

1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预期性

6.5

2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

预期性

6

3

商品销售总额年均增长率

预期性

8

4

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

预期性

25

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预期性

完成区级要求

6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约束性

45

7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19.5

8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

预期性

与经济增长同步

9

户籍城乡劳动者登记失业人数

约束性

区下达指标内

10

户籍人口居民平均预期寿命

预期性

84.07

 

 

第四章 主要发展任务

 

遵循高质量发展思路,全面激发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策源地的创新策源功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持续优化街道营商环境,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全面建成人民满意的广富林新家园。

一、加强校城融合,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街道经济赋能

1.全面建设大学科技园

加强“区校合作”与“校城融合”,推动松江大学城高校智力资源与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策源地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把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集科技成果转化、科创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示范园区。继续提升松江大学城双创博览会的规模和影响力,重点打造两大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三大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街道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策源地的功能。通过“人才建设、空间营造、配套支持、实施保障”四层策略推进大学科技园的全面建设。

2.全面建设广富林·双创城 

建设产学研城高度融合的广富林·双创城,包含创意办公类、实验室类、创新服务及综合平台类、小户型商品房类等,打造集创业、文创、展示交流、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混合街区,构建多样化创新空间,弥补大学城双创集聚区缺少成果转化的承载空间。

3.加快建设大学城双创集聚区

实现国家级创新要素集聚,推进松江大学城双创集聚区发展成为人才高地创新智谷、大学城双创示范区。加强大学城与周边区域的联动融合,南部融合新城核心区,强化城市功能属性;北向联合广富林·双创城,打造知识孵化中枢;东向联系松江大学城站,增强打造交通枢纽、创新门户;西部联合广富林文化遗址和郊野生态空间,强化生态、文化基底。促进松江新城和松江大学城“科创、人文、生态”深度融合,共建“双城融合”核心功能区。

4.持续优化街道营商环境

强化“简政放权+互联网+店小二服务”理念,围绕政务环境、金融环境、创业环境、法治环境四个软环境,创新政府治理理念、方式和方法,形成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便利化、法治化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发挥营商办、经济小区、护税办、商会职能,加大街道对企业以及人才的多样化配套服务,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新高地。

二、加强文旅融合,完善商业配套,打造街道高能级商圈

1.建设文旅融合示范片区

围绕“佘山大境界、问根广富林”松江全域旅游发展目标,积极打造广富林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江南文化、根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内涵,提升广富林文化品牌价值。借助广富林文化遗址、郊野公园、希尔顿酒店和宰相府精品酒店,拓展休闲旅游、文化娱乐、会议服务等功能,提升旅游休闲品质,进一步完善旅游休闲配套服务设施,全面建设具有品牌显示度的广富林区域文旅融合示范片区,塑造松江大学城文旅商体会融合发展活力区。

2.构筑松江商业街区新地标

借助与松江本土文化的有效融合,着力提升万科印象城综合体的商圈发展能级,引进高端商业项目和各类国际化品牌的全球首店、精品店,优化消费综合环境,引领消费结构升级。高质量发展夜间经济,促进个体化、体验式消费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打造多层次、差异化、有特色的地标性购物商圈。

3.完善各区域服务网点布局

优化街道西部和北部区域商业网点布局,完善周边商业业态,增设两个便民服务中心,完善超市、菜场、银行等各类生活配套服务网点,增设公厕和小型垃圾压缩站等。建设街道东片区生活配套服务中心,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满足周边社区居民15分钟步行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要求。

4.打造“最美文汇路”文创街区

深入推进文汇路学生街的街景改造工程,以店招店牌、墙面立面、绿化小品为改造重点内容,提供连续、开放的创新空间以及滨水开放空间,打造成为具有上海影响力的“最美文汇路”,形成一处文创复合街区。

三、加强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环境,全面建设街道美丽新家园

1.全面打造智慧社区

完善“云、数、网、端、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智能化、数字化,全面构建智慧社区。充分发挥“社区云”平台的支撑作用,精确整合居民区信息、各类社区要素和资源,推进社区管理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实现居民“上云率”100%,推动传统社区治理、社区服务向“互联网+”社区治理、社区服务拓展。

2.完善道路微循环系统

增设辰花路与辰塔路沿线、广轩路沿线、银泽路沿线公共交通新线路和站点;结合街道居民出行需求,优化现有公交线路设计。规划12公里慢行环线,环线经过文汇路学生街、广富林文化遗址、轨道交通站点以及银泽路滨水景观带等多条水系,提供多样的慢行环境。优化松江大学城地铁站周边交通枢纽功能,建设大运量、高效率、环境友好的轨道交通,配合步行及地面公交、有轨电车接驳,综合布局实现50米范围内自行车/公交+轨道+步行的复合换乘,打造生态交通枢纽点。

3.打造“三纵三横”绿廊体系

打造银泽路水系、张家浜水系、沿广富林路的“三纵”滨水绿廊,优化沿通波塘、辰山塘、嘉松南路的“三横”结构绿带。实施通波塘两岸环境改造提升工程。优化河道景观环境,植入休闲观光功能,形成“河、树、花、鸟、廊、桥、人”一体化,打造河网自然分布、河道与河道互通、河道景观宜人、绿树与碧波呼应的街区生态新亮点。

4.增设类型多样化公园

规划新增公园4处,其中一处为广富林公园,一处为滨水公园,两处为节点公园。进一步优化公共绿地、绿岛、街心花园、公园绿地500米半径覆盖范围,形成“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街心花园”三级公园体系,提高居民绿色感受度,实现社区居民步行5分钟可达400平方米以上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覆盖率100%。

四、加强民生服务,丰富保障体系,实现居民未来高品质生活

1.构筑“环大学城基础教育新高地”

继续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配合教育部门,启动基础教育设施新建工程,建成2所幼儿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引进重点高中1所。切实解决因为大量人口导入产生的“上学难”问题,并借助大学城七所高校教育资源优势,不断推动街道基础教育资源的整体提升,构筑“环大学城基础教育新高地”。

2.加强社区文化教育设施建设

促进大学城高等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深度融合,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多种途径满足居民继续教育需求。到2025年,完成社区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早教中心等社区文化教育设施建设。

3.完善街道卫生健康管理体系

加快街道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医防融合、平战结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结合街道总体布局和长远发展需求,采用医养结合模式全面运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新增1-2个卫生服务站、1个市民体质监测站,为街道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4.丰富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平台

切实做好广富林街道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工程建设,构筑社区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平台,推动社区群众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充分利用现有的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为周边居民提供文体服务。继续实施“健康广富林”全民健身计划,打造“舞蹈队”、“健身操队”、“广场舞队”等特色健身体育项目,组织开展广富林街道文化艺术节、广富林街道运动会等活动。

五、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1.创建社区治理品牌

夯实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基础,打造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治一体”的基层治理格局,进一步完善街道“好邻居”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建设。推动居委会从规范化建设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打造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推进居委会社会工作室建设。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居村党组织在基层各类组织中的领导作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一居一品”建设,打造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社区治理精品,激发社区活力,提升社区治理能级。推动区域化共驻共建,进一步打造“七色桥”大党建和大融合,实现区域化党建对驻区单位的覆盖率达到100%。

2.强化社区精细化管理

完善“四带四到”网格走访机制,提升“12345”热线服务满意率。严格落实垃圾分类,构建生活垃圾分类长效常态机制。开展电诈零发案小区、违章零增长小区、垃圾分类达标小区等各种评优活动。推进户外广告设施管控、文明养宠自治、车辆规范停放、住宅小区楼道共治、公共设施维保等社区管理难题解决,实现精细化管理、常态化管理。牢牢抓住安全生产、食品、消防、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社区智能安防和智慧公安建设,提高社区公共安全防范水平,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提升各类应急预案处理能力,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体系,全面打造平安智慧社区。

3.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以理想信念为根本,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宣传中国梦与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积极选树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典型,扎实推进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以惠民利民为宗旨,完善群众文明创建工作体系。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单位的创建,“十四五”期间力争再创10个市级文明小区,10个市级文明单位,10个区级文明单位。三是,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制度化建设。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制度体系,完善志愿者服务社会化运作模式,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四是,以道德建设为核心,健全未成年人“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不断夯实“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拓展未成年人参与道德实践的有效途径。

4.加强街镇城运体系建设

加强城运体系建设,着眼“高效处置一件事”,建立“多格合一”工作机制,推动城运、警务、综治等网格相互融合,联勤联动。立足“实战管用”和“数字赋能”,加快推进社区治理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强化系统整合、功能融合和数据汇集,持续提升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预判、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能力。

5.做好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继续搭建好“理论宣讲”、“科技与科普”、“教育服务”、“健康体育”、“文化服务”五大平台。加强与大学城高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联动,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引导师生融入社区参与文明实践,不断提升具有高校特色的专业志愿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社区志愿团队建设,推进社区公益基地建设,实现志愿团队入网、公益护照申领、数据录入全覆盖。

 

第五章 保障举措

一、加强党的领导,优化政府职能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街道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强化制度意识,深化职能转变,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探索街道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强化对政府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第三方内审制度。

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实施问责管理,全面编制“小微权力”清单,制定权力运行流程规则;完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管理运行机制,聚焦居委会减负增能,不断推动重心、资源向基层下移;进一步规范各类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程序合理合规。

二、推进依法办事,强化法治建设

强化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围绕决策、执行、监督各个环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推进跨部门综合执法;推进司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提升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高街道居委会聘请的法律顾问在社区自治共治中的作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深入实施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增强街道市民法治观念。强化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手段促进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实施人才政策,加强人才战略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整合党政各部门资源,构建人才工作合力;加大街道与七所高校间的人才工作协调力度,鼓励、规范社会力量承担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

整合辖区内高层次人才资源。改进人才管理、流动、评价与激励机制,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加强人才工作资金保障,推进大学城高校与广富林街道人才基地联盟建设,打造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有效平台。

四、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督保障

明确责任强化监督。加强动态管理,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跟踪分析评估机制,开展规划执行情况的年度监测评估;加强对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完成情况的检查,强化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工作。

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街道在行政层面要存有宽容,建立容错机制,让干部“能作为、敢作为”,激发广大干部工作中的创新潜能。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探索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机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实现“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街道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发扬“秉持新发展理念,改革辟路、创新求实,唯实唯干、拼搏奋进”的新时代松江精神,奋力打造“科创集贤新天地、人文时尚新社区、生态美丽新家园”的广富林街道新篇章。

附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