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语交际”为核心的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造境与创新 以“言语交际”为核心的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以“言语交际”为核心的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4-06-30 19: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曾经注意到,每当笔者以轻松的口吻,亲和的态度,丰富的富有朝气的面部表情,进入“言语交际”时,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表现得很轻松,课堂气氛也很容易调动起来。例如:在执教观摩课《蚁国英雄》时,观摩的老师比较多,而《蚁国英雄》这篇课文又比较悲壮,所以课堂气氛就显得比较严肃。我以轻松的口吻,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

师:刚才李老师在报告厅的门口,一直等候大家。可是你们从我身边过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看见我,我的心呐——你们猜猜我当时什么感受?

生:伤心。

师:没错。

生:悲伤。

师:悲伤倒谈不上,觉得有点无助。在路上走着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给你上课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

生:很帅。

生:很有学问。

师:你想到的跟你见到的一样。(生笑)

当学生笑起来的时候,气氛忽然就变得轻松了,“言语交际”的语文教学得以愉快的进行。 有人曾说过:“知识好比种子,教师的亲切态度好比阳光,儿童的愉快心情好比土壤——只有这时的播种,才能使知识的幼苗茁壮成长。” 轻松的心情有利于对话的进行,对于“言语交际”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来说,更是如此。

二、造境。“造境”一词,本为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所用,旨在说明诗人创作时所营造的“主观虚构之境”。笔者在此转用王国维先生之语,意在说明:在“言语交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也要学会“造境”。对于儿童来说,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是其主要的思维方式,要想使儿童对课文深入的理解,参与老师的“言语交际”,老师必须学会依据课文,用形象化的语言,为学生营造出活灵活现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与体认,形成师生对话的基础,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样是《蚁国英雄》这一课:

生:读句子:“巴西向导忽然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

师:巴西向导忽然——

生:巴西向导忽然叫道。

师: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怎么叫?

生高声读。

师:蚂蚁被火包围了,危险不危险?

生再读。

师:蚂蚁被火包围了。紧急不紧急?

生:紧急。

师: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该是怎么叫?

生再读。(紧急叫喊。掌声。)

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创设出生动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带感情的融入,在融入中感知课文,即实现了“言语交际”的功能,也不会显得突兀与僵硬。

三、互动。2019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到了要“优化教学方式”,需“ 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言语交际”为核心的语文教学,当然要以“互动”为主要方式,但是并非所有的互动都能有效服务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也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以彰显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但是如果缺乏深层互动的启发式教学,很容易把原来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问题缺乏深度,信息指向不明确,课堂看似热闹,但流于形式化与表面化,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上,收效不大。笔者所说的“互动”,是一种激励式和递进式互动,是在师生对话中,对课文剥丝抽茧 、层层深入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例如,在《厄运打不跨的信念》的教学实践中:

生:《国榷》手稿被小偷偷走了。

师:四个字概括,试一试。

生:《国榷》丢失。

师:能概括出大意,但像是谈迁的行为。品味字词,这就是语文学习,对不对?

生:《国榷》消失。

师:你琢磨一下,是不是情感性弱了一些。还有吗?

生:我还可以概括为《国榷》被盗。

师:你觉得“消失”和“被盗”“被偷”哪一个更恰当、更合适?

生:被盗。

师:会阅读、会思考、会表达,这就是会学习。

这一段师生对话,最大的特征就是通过“言语交际”,不断的激励学生,锤炼语言,使学生的思考也不断深入,语言表达越来越精准。精准的语言背后锻炼的正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

四、体悟。“言语交际”为核心的语文课堂,并非只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要重在一个“悟”字。在情境创设中,在互动交流中,能够体悟出作者“压在纸背的心情”,以及只可意会而不易言传的情感体验,这才是语文的美妙之处。例如,在 《水》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重点与学生交流了三个场景:“村民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村里人在下雨天开心地洗澡——母亲用一勺水给四兄弟冲凉”,这三个场景分别服务于三种情感:苦——乐——爱。三种情感的体悟,教师完全不做任何说明,只是围绕课文内容,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总结归纳课文主旨的过程中,感受“缺水之苦”和对水的极度渴望,因为苦和渴望,更使得母亲的这一勺水的“爱”重逾泰山。

李泽厚先生认为读书有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在“言语交际”的语文课堂中,能够体悟到课文背后的意蕴,人格得到了升华,就 会慢慢达到“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的层面。这也是 我们对语文课程学习更大的期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言语交际”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旨在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优雅的使用汉语,但语文教育的更大的目的,还是要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些都需要学生在体悟课文背后所蕴藏的深层情感与意蕴中完成。

放松——造境——互动——体悟,是笔者在“言语交际”为核心的语文课堂实践中的收获,既是笔者教学经验的体会与总结,也是对于永正老师开创“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教学实践中的实践。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