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是教师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的关键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2024-07-01 07: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文素养主要指人文社会科学修养。高校思政课教师除了应具备本身所从事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懂得文史哲等多方面的知识。人文素养是高层次人才全面素质的基础,忽视人文素养是不明智和缺乏远见的。思政课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学、艺术和哲学精神有一定的把握、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这应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素质所必需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外貌风度,在教学中成为关键的教育因素,有着重要意义。

5.博大的知识储备素养。

思政课教师要有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涵盖面广、理论性强,不同于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专业性,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可以从各个学科领域找到相关知识点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师要具有跨学科素养但并不一定在各个学科领域具备专、精、深的水准,知识面广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需求,往往具有博大的知识储备,能够旁征博引的思政课教师深受学生的欢迎,更能增强课程接受度和吸引力,从而提升教学效能。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路径

自我修养提升的途径和方法是具体的,也是多种多样的。选择哪种路径和方法要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与此同时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去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地进行探索。

1.端正思想,热爱职业,发扬敬业精神。

端正思想、热爱职业、发扬敬业精神是高校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近年来,在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冲击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名传道授业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项神圣的职业,作为教师,献身教育是一种崇高的选择。要专注于教育事业,就得首先排除“有钱就有一切”,“没本事才当教师”等错误的思想认识。端正自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自身的职业,发扬敬业精神,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去投入到工作中,也才能迅速提高业务能力。

2.积极汲取专业领域最新的理论成果,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讲授的是马列主义理论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观点等,除了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之外,还应积极汲取其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学习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先进思想和理论著作,同时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国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专业领域理论。高校思政课教学对教师有很高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方面的引导和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并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其专业理论水平的提升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因此要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素养。

3.吃透本专业领域,同时具有博大的知识储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价值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的学科,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知识理论体系,又是思想价值观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方面正确的教育引导,这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保障,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要强,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掌握马列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运用其方法论,要有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要求教师在最短时间内吃透教材,强化专业理论理解,深化教学改革,并配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加强课程建设,同时多关注时政新闻、社会焦点、关注大学生所思所想所惑,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讲授好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思政课教师要广泛阅读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并与本专业的知识融汇贯通,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渐系统化,知识范围从基础向学科前沿逐步迈进。与此同时,创新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加强社会实践参与,推动自身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更要有博大的知识储备,知识面要广博,要具备突出的课堂把控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旁征博引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力和兴趣度是学生学好的关键,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效果。

4.了解教育前沿研究理论,树立现代教育观。

知识信息时代教师已从知识拥有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改变了几千年来师授生学、师道尊严的传统关系,取而代之的是亦师亦友时而又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学生面前,教师已经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权威了,教师需要继续学习,需要同他们一起成长。所以,教师特别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更要努力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校思政课教师多半是博士毕业后任教,并未经过长期系统的师范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有时候会缺乏经验,对于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太深刻,虽然对于所讲知识点已经清晰明了,但不能系统、完整、行之有效地讲授给学生,引导他们更好地内化所学知识。因此,平日除了自身从每一堂课实践中逐渐总结经验以外,更有必要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广收博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虚心向资深教师学习教学经验,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去检验、改善和提高。

5.从自身实际出发,明确自我素养提升的重点目标。

教师素养内容包含方方面面,一个人要在短时间内全部实现是不可能的。在进行修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轻重缓急的次序,有一个从何入手的问题,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由此起点不同,修养水平不同,从何入手的情况也就不同。一般而言,都应该选择重点,都要选择那些自己最缺乏的,不具备则会严重影响整个修养进程的方面,作为近期重点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实现了这些目标,就应当在新的基础上制订出更新的重点修养目标。随后,围绕新的目标再作出新的努力。总之,就要不断提升素养,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向前迈进。

6.积极参与教学培训和进修,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于高校教师的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教师感到知识不够用,为使自身不被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所淘汰,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包括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创新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而参加教学培训和进修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各类进修培训能够开拓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知识视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综合素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素质修养关系着育人兴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起着重要作用,思政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其素养的提升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所在。要传道,教师本身应该是一个有德之人;要授业,必须是个专家;要解惑,应该是个知者、能者。要成为有德之人、专家和能者,着实不易。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在德行、学问、爱心和授业技能等多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更好地担负起自身的光荣使命。

作者:李雪铭,北京联合大学讲师,博士

来源:光明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