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之法空、空无所得、空而不空:破除“我执”、“法执”、“空执”,悟入“空有不二”的中道实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是执着于空性 《心经》之法空、空无所得、空而不空:破除“我执”、“法执”、“空执”,悟入“空有不二”的中道实相

《心经》之法空、空无所得、空而不空:破除“我执”、“法执”、“空执”,悟入“空有不二”的中道实相

2024-05-16 15: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章解释“空”与“有”不一定是对立的,要看具体情况。文中例子非常好,100尾部加一个零变为1000,这个零等于900。所以很多情况下空的含义不是与有对立的。

梁文道道长的心经音频

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二、《心经》的基本内容之法空、空无所得、空而不空

前面部分请看上一篇:《心经》之人空(含心经音频):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圣谛

法空

为了帮助人们除去“我执”,获得无我时“看透放下”的人生,佛陀讲解了各种各样的法门(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和四圣谛等),义理精妙,极为有效。不少人在去除我执之后,又执着于佛陀所说的法为实有,是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又成了另一种执着——法执,扰乱了人们的心智,佛教称之为“所知障”,同样是烦恼的根源。《心经》以一个“无”字提醒人们,破除我执时所运用的种种法门,如同帮助人渡河的木筏,我执一旦去除,人们由烦恼的此岸抵达解脱的彼岸,就不应再执着于所使用的法(见表二),如此才能真正达到无牵无挂的境界。破除对理论、观点和见解的法执,这是《心经》中悟空的第二层含义。

空无所得

一位年青人问禅师:“什么是中道实相?”禅师要求他把眼睛蒙起来,行走在一条小道上,道路两边都是水沟。当禅师看到这位年青人偏离正道,快要掉进左边的水沟时,及时提醒这位年青人:“向右。”一会儿这位年青人又偏离正道,快要掉进右边的水沟时,禅师及时地提醒他:“向左。”老禅师就这样一会儿教他向左,一会儿教他向右……最后这位年青人终于不耐烦地问:“你到底要我向左,还是向右行?”老禅师笑呵呵地说:“向左向右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要你回到正道上来。”年青人恍然大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中道实相。

《中观》说:“大乘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于空,诸佛所不化。”众生执“有”时,佛陀说“空”;众生执“空”时,佛陀说“有”。“空”和“有”皆是除病的药方,药到病除后,则应舍药方;同理,般若智慧如同治病的药方,根治“空”、“有”等概念名相的执着,尤其是执着“空”为实有(即空见),一旦能进入“空也空”的境界,邪见已除,般若智能便完成其任务,理应放下,故说“无智”。更重要的是,所谓阿罗汉、菩萨等果位仅仅是悟空的过程,如同我们接受教育时所得的不同文凭,看似有所得,其实仅仅是一个人修道过程中智慧开发到某一程度的方便说词,并没有一个真实的阿罗汉、菩萨果供我们去获得,故说“无得”。去掉得失心,才能真正心无挂碍。连空的概念也应空去,“空无所得”,是《心经》中悟空的第三层含义。

空而不空

一提起“空”,人们自然联想起“零”,即“什么也没有”。然而,如果我们在100后加一个“0”,那么加上的这个“0”就代表900。显然,“零”并不一定代表什么都没有。有趣的是,这个“零”字的印度原文就是“空”字,“空”就是“零”。古人也曾说过,“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就是零。”换言之,“空”并不一定是“有”的对立面,更不是一无所有。《心经》最后一部分所阐述的是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体悟“空”观智慧的妙用,将之运用到现实人生中,以因缘变化的观点看待人、事、物,就能克服、超越一切苦恼和困厄,达到“心无挂碍”的最高精神境界,安心而自在地普度众生,这是《心经》中悟空的第四层含义。

《心经》层层深入,彻底破除“我执”、“法执”、“空执”,悟入“空有不二”的中道实相,以般若智慧看“空”自我、宇宙万有,摆脱束缚身心灵的一切执着与束缚,获得彻底的精神解脱,达到“治心”的目的,“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无挂碍”地服务大众,这是《心经》的核心内容。

| 读乐乐不如众乐乐|

给生活找点乐

欢迎添加个人微信号(AMusicCancri)交流互动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